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传承应从小学生就開始重视,文化要代代传承,应让祖国的“花朵”从小接受文化的“浇灌”,结出“传统美德”之花。为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应从教材着手,从学生的认知层面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品味古诗词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古诗词语句精炼,文辞优美,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对传统文化产生向往之情。教师应基于文化传承的目的,在古诗词教育中帮助学生感受其韵味,体会其深意,通过古诗词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文化感染,获得文学感受能力。
一、大声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小学的古诗词简单好记,越是朗读,学生的感受就越深刻。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朗读、大声朗诵,感受古诗词的韵味,采取节律化的模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感受我国文字的音律美。
如教学《早春》时,其中的“润如酥,近却无”就仿若歌声一般有节律,教师可将这首“早春”按照音韵的形式标注出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前四个字一起读,后三个字一起读,前两句可轻读,读到“最是一年”时拉长音调,而“春、处”提高音调,最后的一句可在第三句的基础上,继续抬高音调,读到“满皇都”时收尾,可按照前三句的节奏来读,也可以慢速,将三个字拆分并拉长音调为满—皇—都。这样一来,古诗词的韵味一下子溢于口齿,学生在大声且反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形成文化传承的兴趣与意识。
二、通过聆听,营造诗歌中的画面感
诗词歌赋毕竟是古人创作的,学生在阅读中由于缺乏情境感,而无法理解个中含义,难以产生共鸣。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营造画面感,展现古诗词的情境,让学生快速接受古诗词中的信息,产生无限的遐思。
如教学《江雪》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构建画面十足的情境,同时阐述古诗的含义。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比较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很少见的,小学生更是难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孤零零的一个人穿着蓑衣和斗笠,浑雄中带一点娴雅。而通过多媒体,教师先对环境进行渲染,展示山、鸟、雪等风景,体现人迹罕至、孤独与冷傲,然后画面陡然变换,只见一叶小舟驶来,舟上一人,穿着古代的雨衣、雨鞋,竟然隔着寒冷的江上雪在钓鱼,景色与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竟然还能悠闲自在地钓鱼,让学生既能对诗文的意思有所理解,同时又产生了对钓鱼老翁的好奇。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看到的情境来提问:“这是哪?为什么这样冷?这个老翁是谁?他不冷吗?”教师解释:“这首诗中的老翁就是柳宗元,所描述的正是柳宗元谪居永州的情景。柳宗元被流放,在永州被挟制,相当于软禁,这个情境就相当于柳宗元的处境,也许是真实的场景描写,也许只是柳宗元对于自己的心境描写。”学生们又问:“柳宗元是一个好官吗?他为什么会被流放?”教师解释后,让学生揣摩柳宗元的心境,并记住这首诗。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想到这首诗,想到柳宗元处于这样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都能够乐观地去钓鱼,于是自己的心情也就豁然开朗了。通过感受古诗词的内涵,激励学生要学习诗人的坚强意志,做一个“独钓寒江雪”的心灵勇者,传承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三、理解背诵富含哲理的古诗词
小学古诗词不反浅显,而且蕴含了很多道理,教师应让学生在背诵名言警句的同时,从自身出发,尽可能地消化吸收这些内容。
如教学《长歌行》时,要让学生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从而激励学生努力进取,有努力学习的意识,通过古诗词产生自我警醒,并受到启发。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人为什么要努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有关努力学习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展开哲理性的思考,传承民族精神。
四、了解背景,体会古诗词中的感情
古诗词中的感情真挚,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或许不理解古人的一些处境,不能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感情。因此,教师可以拓展背景信息,让学生对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有充分的认知,虽然不能强求学生感同身受,但可以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做到深入思考,做到将自己代入情境,让学生通过虚拟的联想,成为故事中的主人翁,形成语文的代入感。
如《出塞》这首诗就讲述了远征之苦,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先从古代的视角,将这首诗的背景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从古诗中感受战争年代人们的艰苦,感受对和平的期盼。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现代的军旅纪录片,让学生看一看在边关眼角眉梢都已冻上一层霜却还笔直地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们,看一看为了百姓安全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感受他们的生活,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我国人民自古的和平信念。
总之,教师应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学生,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使得学生既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又能够理解传统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郝华雄《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新课程(下)》2018年第6期。
[2] 邓学梅《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新课程学习小学》2019年第3期。
[3] 吴裔春《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语文学刊》2018年第20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古诗词语句精炼,文辞优美,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对传统文化产生向往之情。教师应基于文化传承的目的,在古诗词教育中帮助学生感受其韵味,体会其深意,通过古诗词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文化感染,获得文学感受能力。
一、大声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小学的古诗词简单好记,越是朗读,学生的感受就越深刻。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朗读、大声朗诵,感受古诗词的韵味,采取节律化的模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感受我国文字的音律美。
如教学《早春》时,其中的“润如酥,近却无”就仿若歌声一般有节律,教师可将这首“早春”按照音韵的形式标注出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前四个字一起读,后三个字一起读,前两句可轻读,读到“最是一年”时拉长音调,而“春、处”提高音调,最后的一句可在第三句的基础上,继续抬高音调,读到“满皇都”时收尾,可按照前三句的节奏来读,也可以慢速,将三个字拆分并拉长音调为满—皇—都。这样一来,古诗词的韵味一下子溢于口齿,学生在大声且反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形成文化传承的兴趣与意识。
二、通过聆听,营造诗歌中的画面感
诗词歌赋毕竟是古人创作的,学生在阅读中由于缺乏情境感,而无法理解个中含义,难以产生共鸣。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营造画面感,展现古诗词的情境,让学生快速接受古诗词中的信息,产生无限的遐思。
如教学《江雪》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构建画面十足的情境,同时阐述古诗的含义。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比较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很少见的,小学生更是难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孤零零的一个人穿着蓑衣和斗笠,浑雄中带一点娴雅。而通过多媒体,教师先对环境进行渲染,展示山、鸟、雪等风景,体现人迹罕至、孤独与冷傲,然后画面陡然变换,只见一叶小舟驶来,舟上一人,穿着古代的雨衣、雨鞋,竟然隔着寒冷的江上雪在钓鱼,景色与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竟然还能悠闲自在地钓鱼,让学生既能对诗文的意思有所理解,同时又产生了对钓鱼老翁的好奇。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看到的情境来提问:“这是哪?为什么这样冷?这个老翁是谁?他不冷吗?”教师解释:“这首诗中的老翁就是柳宗元,所描述的正是柳宗元谪居永州的情景。柳宗元被流放,在永州被挟制,相当于软禁,这个情境就相当于柳宗元的处境,也许是真实的场景描写,也许只是柳宗元对于自己的心境描写。”学生们又问:“柳宗元是一个好官吗?他为什么会被流放?”教师解释后,让学生揣摩柳宗元的心境,并记住这首诗。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想到这首诗,想到柳宗元处于这样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都能够乐观地去钓鱼,于是自己的心情也就豁然开朗了。通过感受古诗词的内涵,激励学生要学习诗人的坚强意志,做一个“独钓寒江雪”的心灵勇者,传承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三、理解背诵富含哲理的古诗词
小学古诗词不反浅显,而且蕴含了很多道理,教师应让学生在背诵名言警句的同时,从自身出发,尽可能地消化吸收这些内容。
如教学《长歌行》时,要让学生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从而激励学生努力进取,有努力学习的意识,通过古诗词产生自我警醒,并受到启发。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人为什么要努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有关努力学习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展开哲理性的思考,传承民族精神。
四、了解背景,体会古诗词中的感情
古诗词中的感情真挚,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或许不理解古人的一些处境,不能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感情。因此,教师可以拓展背景信息,让学生对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有充分的认知,虽然不能强求学生感同身受,但可以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做到深入思考,做到将自己代入情境,让学生通过虚拟的联想,成为故事中的主人翁,形成语文的代入感。
如《出塞》这首诗就讲述了远征之苦,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先从古代的视角,将这首诗的背景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从古诗中感受战争年代人们的艰苦,感受对和平的期盼。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现代的军旅纪录片,让学生看一看在边关眼角眉梢都已冻上一层霜却还笔直地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们,看一看为了百姓安全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感受他们的生活,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我国人民自古的和平信念。
总之,教师应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学生,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使得学生既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又能够理解传统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郝华雄《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新课程(下)》2018年第6期。
[2] 邓学梅《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新课程学习小学》2019年第3期。
[3] 吴裔春《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语文学刊》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