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教育家,孔子改变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开坛授学,让教育走向民间,用现在的话说,算得上是一位民办教育的代表人物。以现代的规模来看,他有弟子三千,是个不小的数字,而贤者七十二则意味着这个办教育的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实际上,我一直有个怀疑,这么多的学生要接受教育,校舍、后勤和办学资金从何处来?总不能吃喝拉撒啥也不管只知埋头读书,而教育者本身也要生活,不可能饿着肚子传道授业解惑,特别是周游列国驾车随从也不少,以只在诸侯国里端过几天铁饭碗、家境并不殷实的孔家来说,是难以支撑起这份事业的。
从《论语》的记述来看,子贡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这个人不仅有思想,而且交际甚广,善于经营,应该是孔子专心致教的经济后盾。孔子逝世后,从子贡前后张罗丧事、守灵三年来看,应该可以作为佐证。即使如此,这位大款并非是孔子最欣赏、最得意的门生,他所欣赏的是那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渊,是他不迁怒、不二过的修为和情怀。也许正因为如此,那位财大气粗的子贡才心甘情愿地一生追随老师。
说孔子的为教之道,有两条是不得不提到的:一是有教无类的公平观。如前所述,让教育从官府走向民间,本身就体现了孔子教育公平的平民观。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自愿交十条干肉作为学费,孔子就没有不教诲的。十条干肉,在古代是很菲薄的,也就是只要想求学,象征性地交点干肉作为学费,就能够坐进学堂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要做到不分贵贱贫富、“有教无类”,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也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不仅如此,甚至于还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二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在孔子那个时代,还没有素质教育一说,也没有应试教育之苦,可孔子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所进行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则不能不说孔子是个天才的教育家。人的先天禀赋、学识水平各有不同,如何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施教,是教育者应有的责任和水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大意是说要按照人的接受能力来进行教育,即使对同一问题,比如仁的教育,对不同的人,孔子的回答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为了教育的需要,根据人的能力水平,他把受教育对象分为几类,有针对性开展教育。“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教育者的责任固然要传授知识,但要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要培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兴趣和爱好,才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当然,孔子的为教之道远不止于此。说公平,讲的是一种理念,人人可学习,个个会成才,这个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讲个性,说的是一种方法,是遵循人的发展的科学方法,是顺应个性的成才之道。孔子为教一生,不仅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周游列国,传经布道,一以贯之,予后世以典范,至今读来,尤感亲切。逝者如斯夫,虽然孔子已不复在,但其思想智慧魅力依然为今日之教育启智开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汪立夏 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先后供职于南昌大学、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单位。现为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教授。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论语》的记述来看,子贡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这个人不仅有思想,而且交际甚广,善于经营,应该是孔子专心致教的经济后盾。孔子逝世后,从子贡前后张罗丧事、守灵三年来看,应该可以作为佐证。即使如此,这位大款并非是孔子最欣赏、最得意的门生,他所欣赏的是那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渊,是他不迁怒、不二过的修为和情怀。也许正因为如此,那位财大气粗的子贡才心甘情愿地一生追随老师。
说孔子的为教之道,有两条是不得不提到的:一是有教无类的公平观。如前所述,让教育从官府走向民间,本身就体现了孔子教育公平的平民观。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自愿交十条干肉作为学费,孔子就没有不教诲的。十条干肉,在古代是很菲薄的,也就是只要想求学,象征性地交点干肉作为学费,就能够坐进学堂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要做到不分贵贱贫富、“有教无类”,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也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不仅如此,甚至于还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二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在孔子那个时代,还没有素质教育一说,也没有应试教育之苦,可孔子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所进行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则不能不说孔子是个天才的教育家。人的先天禀赋、学识水平各有不同,如何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施教,是教育者应有的责任和水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大意是说要按照人的接受能力来进行教育,即使对同一问题,比如仁的教育,对不同的人,孔子的回答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为了教育的需要,根据人的能力水平,他把受教育对象分为几类,有针对性开展教育。“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教育者的责任固然要传授知识,但要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要培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兴趣和爱好,才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当然,孔子的为教之道远不止于此。说公平,讲的是一种理念,人人可学习,个个会成才,这个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讲个性,说的是一种方法,是遵循人的发展的科学方法,是顺应个性的成才之道。孔子为教一生,不仅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周游列国,传经布道,一以贯之,予后世以典范,至今读来,尤感亲切。逝者如斯夫,虽然孔子已不复在,但其思想智慧魅力依然为今日之教育启智开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汪立夏 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先后供职于南昌大学、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单位。现为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教授。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