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是相互独立又有所交叉的社会文化子系统。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在其教育文化为主体的前提下,受地方文化的影响。地方文化历史悠久,包罗万象,有其独特的文化内容,在影响高校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受到高校文化的影响不断发展。两种文化在不断的互动中,吸取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成分,在互动中共荣共进。高校作为地方上的精神先锋,为地方文化发展做出新贡献,地方文化支持高校文化建设,为地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文化的互动与发展,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更需要人为的推动与促进,才能让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进一步的交流互通,为各自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地方文化地方高校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7 — 0082 — 03
泰勒《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文化内涵广阔而形态模糊,包蕴丰富又难以具象其内容。学者也多从历史、文化、风俗、语言等领域着眼,讨论文化的本质及意义。地方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外延和内涵同样难以具象,有学者指出地方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有的自然环境背景以及独有的人文精神等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1〕地方高校文化作为文化的子分支,从本质上说高校文化地方文化是两种异质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缘关系,人员等原因,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一直处在活跃的互动中。
一、地方文化对高校文化的意义
地方文化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其地理位置。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中华民族“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长期生活的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它可以包含方言、风俗、习惯、法律、历史等诸多方面。
宿州市地处皖北,市内平原广布,历史上就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要经济产业,数百万人口中农民仍然占据大部分。因而在宿州市四县一区的范围内,有着较为浓郁的农业文明的痕迹。灵璧的书画艺术,泗州戏等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宿州学院因为地处宿州市,能够借助这些文化因子开设一批特色课程,比如泗州戏课程、书法课程等。人才的培养与交流不断为这些文化形式输送人才,促进这种文化不断发展,使得这种文化形式能够始终保持活力。
地方文化会形成一种“性格”。这种性格指的是绝大多数成员的性格,具有延续性和传递性,它伴随着地域文化观念沉淀下来,并借助传统地力量传递下去。因此,处于一定地域的教师会带有那个地域的文化性格。〔2〕文化内容由生活在此地的人所创造,因而生活在同一个地理环境中的人,对地方文化有自觉基因。费孝通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3〕文化的自觉性是人的自觉性,因此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更多的是人的交流与互动。
高校作为各方人才聚集地,吸引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但作为地方高校,有其自身的限制。特别是地理位置对其发展的制约。一些地处偏远或者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其吸引到的人才会受到限制,更多的是吸引周边附近的人才。以宿州学院为例,教师中有近六成是本地教师。学校为了补充人才,也在发展方针上着重培养本校教师。地方高校的另一个特征是本地区的学生占大多数。以宿州学院为例,学校有近八成得学生来自宿州市或周边县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也都是高校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与创造者,高校文化在他们身上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这样的氛围中,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自然交汇、碰撞,互动、交融。地方文化对地方高校文化的影响是由地方高校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是自然发生的。但是这种影响自由随机且不成体系,难以对两种文化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地理环境导致的地方文化的差别,是对高校文化产生影响的重要条件。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土壤,地方文化“对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具备辐射和融合作用”,具体表现为地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浸润、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地域文化催生并凝炼校园文化。在其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和高校存在互惠共赢的关系:高校在完善地方文化体系中提供诸多支持,服务地方的发展。地方文化建设支撑着高校文化的传承创新,有益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彰显。
二、地方高校文化对地方文化的意义
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共同遵循和分享的文化形态;是大学人在大学里的一切活动方式、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综合;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与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4〕地方高校作为一个地区内高等学府,汇集各方人才与思想,对于地方文化的影响是强烈且直接的。
高校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在地方高校中,本地教师与学生占据优势,他们对于地方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能在大学校园中形成地方文化交流氛围。来自地域基因的影响,使得地方高校对于地方文化有天然的联系。在本地师生的影响下,外地师更容易接受地方文化,对地方文化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播作用。
高校的教师是一批高素質人才,对于地方文化的解读更科学,也能从地方文化中挖掘出新的内涵,通过对地方文化的生成背景、理论条件、职业基础和学者构成等基本因素的阐述,使地方文化的建设具体为文化活动的一些主张,包括地域地形特点的总结、地方历代名人主体特征的揭示、文化教育职业根基的探寻以及科学文化、管理文化等理论模型的借鉴等,在高校支持地方文化建设具体行为中阐释了地方文化形成、发展的基本因素,丰富了地方文化的内容。从而促进地方文化的发扬和发展。宿州市有灵璧为书画之乡,宿州学院借助这个文化传统,特色化办学,将这种技艺科学化、理论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传播书画精神,发扬地方文化。让技艺有了更加广阔和科学的传播路径。泗州戏是宿州市传统戏曲,而泗州戏的受众日趋减少。宿州学院以此为契机,对口招生泗州戏班,上课教学,保证技艺不流失。同时教师们创作剧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这门艺术更上一层。教育教学不仅为地方文化生存提供舞台,更为他们增强了生命力。通过教育的方式,地方文化能够有科学合理的解读,更建立起科学的建构,并且不断深化内涵,让这些地方特色文化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久。 高校的学生也是一批相对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通过人文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研究,能完善大學生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价值理性,通过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实践,能铸造大学生高尚的科学精神,再通过师生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活动把这种文化现象向高校所在地渗透,在人的素养提升和优化地方软环境中能增加新的文化内容。〔5〕大学生通过实践教育活动接触到地方文化后,他们也会主动吸收,与当下的文化潮流相联系,为地方文化创造出新的文化内涵。
地方高校对于地方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为其提供一个生存平台,而是为其梳理了脉络,建立完整的架构,拓宽了外延,深化了内涵。地方文化为地方高校文化发展提供了内容,而地方高校则将内容深化、内化,最终以一种新的姿态输出,影响地方文化,为其发展指出更为科学正确的方向。
三、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之间互动形式
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是相互独立又有所交叉的文化子系统。因在同一地区生活的人,才使得两种文化有了不同但又有所交叉。地理环境的同质性,导致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有交叉之处。这是不可避免的部分,也是两者能够交流互通的关键之处。教师的流动性会带来文化的流动,学生的流动性会到来文化的交流。这是两种文化在自然状态下必然发生的互动。但是应该清楚看到,地方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是异质的两种文化。地方文化更加复杂,历史更加悠久,内涵更加丰富,影响的群体更加广泛。高校文化是一种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更加倾向于精神文明建设,更着重服务于学校发展,其辐射的对象更多的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带给地方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产生的。而地方的老师和学生本身带有的地方文化基因会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学校中的其他老师及学生。
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之间处于不断交流相互影响的状态,为了使这样的文化交流正常良性发展,必须对两者之间的交流有正确的认识,掌握他们之间的规律。地方文化也需要为高校文化提供发展的空间,地方要为高校文化的发展提供制度等支持。只有两种文化相互支撑,不断融合,有目的地发展,才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地方与高校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四、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要实现互动流通,不仅仅要依赖自然发生的,还要人为地促进和改善。虽然很多学者看到了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互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如何使这种互动更加有效,更加具有科学性、延续,没有具体的意见。在当下的互动中,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互动方式缺乏创新,不能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创新性的内容。二是互动内容流于表面。多数互动不能切入文化深处,没有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二次的输出。三是互动缺乏有效机制。互动模式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保障互动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四是互动不够积极主动。互动虽有自然发生的一面,但是基本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无法作为成果输出的。只有双方在充分认识到互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积极主动地建立互动机制,创新互动模式,才能让文化互动不仅仅是一种交流,而是推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地方文化随着交流通讯手段的不断发展,地域之间的交流障碍不断减少,会越来越趋向于同质。而地方文化很多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失去活力,失去展现魅力的舞台,更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会被人们渐渐遗忘。地方高校作为有条件、有责任保护地方文化。高校中的人才,能够为地方文化寻到源头、理清脉络,为他们的发展发现更好的方向,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保护地方文化。通过地方高校的努力,地方文化才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在与地方高校文化的互动中不断融合新的内容,跟上时代的脚步,又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保持自身特色而不被淹没。
高校文化在今天也面临着发掘自身特色的难题。特别是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更是为了走出自己的特色,而在结合地方文化进行积极探索。所以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成为凝练地方高校文化的重要方式。只有紧密结合地方文化,提升高校竞争软实力。
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作为异质的两种文化形态,因为多种原因发生着互动,这种互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了解两者之间互动的内涵,把握文化互动的规律,根据地方文化及地方高校文化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整合和调整,才能实现两种文化的良性互动。促进互动良性发展,才会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共荣。
宿州学院作为宿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高等院校,其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互动更加直接强烈。学校的师生大部分都具备地方文化及高校文化两种基因,为两种文化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是仅仅依靠这种自然发生的互动是不足以让两种产生互动共荣的效果。泗州戏曲、书画艺术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越来越被淡忘,甚至有消失的可能。只有借助宿州学院这个平台,让它变成课程,发挥地方文化的教育职能,为它培养新生力量,提升文化内涵,才能保护它的生命力。宿州学院坐落在皖北,区位优势不明显,要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特色文化,唯有依靠地域文化特色。取其精华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凝练出具有宿州学院特色的地方高校文化。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依靠自身优势,互相扶持,共同提升,实现最终的互动共荣。
〔参 考 文 献〕
〔1〕贺金玉.中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7.
〔2〕陈婷.论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06):82.
〔3〕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30)2:1-6.
〔4〕黄尊斌,刘浔.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80.
〔5〕刘敏.地方文化建设的高校支持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10).
〔责任编辑:陈玉荣〕
关键词:地方文化地方高校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7 — 0082 — 03
泰勒《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文化内涵广阔而形态模糊,包蕴丰富又难以具象其内容。学者也多从历史、文化、风俗、语言等领域着眼,讨论文化的本质及意义。地方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外延和内涵同样难以具象,有学者指出地方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有的自然环境背景以及独有的人文精神等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1〕地方高校文化作为文化的子分支,从本质上说高校文化地方文化是两种异质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缘关系,人员等原因,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一直处在活跃的互动中。
一、地方文化对高校文化的意义
地方文化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其地理位置。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中华民族“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长期生活的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它可以包含方言、风俗、习惯、法律、历史等诸多方面。
宿州市地处皖北,市内平原广布,历史上就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要经济产业,数百万人口中农民仍然占据大部分。因而在宿州市四县一区的范围内,有着较为浓郁的农业文明的痕迹。灵璧的书画艺术,泗州戏等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宿州学院因为地处宿州市,能够借助这些文化因子开设一批特色课程,比如泗州戏课程、书法课程等。人才的培养与交流不断为这些文化形式输送人才,促进这种文化不断发展,使得这种文化形式能够始终保持活力。
地方文化会形成一种“性格”。这种性格指的是绝大多数成员的性格,具有延续性和传递性,它伴随着地域文化观念沉淀下来,并借助传统地力量传递下去。因此,处于一定地域的教师会带有那个地域的文化性格。〔2〕文化内容由生活在此地的人所创造,因而生活在同一个地理环境中的人,对地方文化有自觉基因。费孝通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3〕文化的自觉性是人的自觉性,因此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更多的是人的交流与互动。
高校作为各方人才聚集地,吸引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但作为地方高校,有其自身的限制。特别是地理位置对其发展的制约。一些地处偏远或者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其吸引到的人才会受到限制,更多的是吸引周边附近的人才。以宿州学院为例,教师中有近六成是本地教师。学校为了补充人才,也在发展方针上着重培养本校教师。地方高校的另一个特征是本地区的学生占大多数。以宿州学院为例,学校有近八成得学生来自宿州市或周边县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也都是高校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与创造者,高校文化在他们身上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这样的氛围中,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自然交汇、碰撞,互动、交融。地方文化对地方高校文化的影响是由地方高校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是自然发生的。但是这种影响自由随机且不成体系,难以对两种文化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地理环境导致的地方文化的差别,是对高校文化产生影响的重要条件。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土壤,地方文化“对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具备辐射和融合作用”,具体表现为地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浸润、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地域文化催生并凝炼校园文化。在其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和高校存在互惠共赢的关系:高校在完善地方文化体系中提供诸多支持,服务地方的发展。地方文化建设支撑着高校文化的传承创新,有益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彰显。
二、地方高校文化对地方文化的意义
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共同遵循和分享的文化形态;是大学人在大学里的一切活动方式、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综合;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与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4〕地方高校作为一个地区内高等学府,汇集各方人才与思想,对于地方文化的影响是强烈且直接的。
高校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在地方高校中,本地教师与学生占据优势,他们对于地方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能在大学校园中形成地方文化交流氛围。来自地域基因的影响,使得地方高校对于地方文化有天然的联系。在本地师生的影响下,外地师更容易接受地方文化,对地方文化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播作用。
高校的教师是一批高素質人才,对于地方文化的解读更科学,也能从地方文化中挖掘出新的内涵,通过对地方文化的生成背景、理论条件、职业基础和学者构成等基本因素的阐述,使地方文化的建设具体为文化活动的一些主张,包括地域地形特点的总结、地方历代名人主体特征的揭示、文化教育职业根基的探寻以及科学文化、管理文化等理论模型的借鉴等,在高校支持地方文化建设具体行为中阐释了地方文化形成、发展的基本因素,丰富了地方文化的内容。从而促进地方文化的发扬和发展。宿州市有灵璧为书画之乡,宿州学院借助这个文化传统,特色化办学,将这种技艺科学化、理论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传播书画精神,发扬地方文化。让技艺有了更加广阔和科学的传播路径。泗州戏是宿州市传统戏曲,而泗州戏的受众日趋减少。宿州学院以此为契机,对口招生泗州戏班,上课教学,保证技艺不流失。同时教师们创作剧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这门艺术更上一层。教育教学不仅为地方文化生存提供舞台,更为他们增强了生命力。通过教育的方式,地方文化能够有科学合理的解读,更建立起科学的建构,并且不断深化内涵,让这些地方特色文化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久。 高校的学生也是一批相对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通过人文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研究,能完善大學生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价值理性,通过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实践,能铸造大学生高尚的科学精神,再通过师生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活动把这种文化现象向高校所在地渗透,在人的素养提升和优化地方软环境中能增加新的文化内容。〔5〕大学生通过实践教育活动接触到地方文化后,他们也会主动吸收,与当下的文化潮流相联系,为地方文化创造出新的文化内涵。
地方高校对于地方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为其提供一个生存平台,而是为其梳理了脉络,建立完整的架构,拓宽了外延,深化了内涵。地方文化为地方高校文化发展提供了内容,而地方高校则将内容深化、内化,最终以一种新的姿态输出,影响地方文化,为其发展指出更为科学正确的方向。
三、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之间互动形式
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是相互独立又有所交叉的文化子系统。因在同一地区生活的人,才使得两种文化有了不同但又有所交叉。地理环境的同质性,导致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有交叉之处。这是不可避免的部分,也是两者能够交流互通的关键之处。教师的流动性会带来文化的流动,学生的流动性会到来文化的交流。这是两种文化在自然状态下必然发生的互动。但是应该清楚看到,地方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是异质的两种文化。地方文化更加复杂,历史更加悠久,内涵更加丰富,影响的群体更加广泛。高校文化是一种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更加倾向于精神文明建设,更着重服务于学校发展,其辐射的对象更多的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带给地方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产生的。而地方的老师和学生本身带有的地方文化基因会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学校中的其他老师及学生。
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之间处于不断交流相互影响的状态,为了使这样的文化交流正常良性发展,必须对两者之间的交流有正确的认识,掌握他们之间的规律。地方文化也需要为高校文化提供发展的空间,地方要为高校文化的发展提供制度等支持。只有两种文化相互支撑,不断融合,有目的地发展,才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地方与高校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四、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要实现互动流通,不仅仅要依赖自然发生的,还要人为地促进和改善。虽然很多学者看到了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互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如何使这种互动更加有效,更加具有科学性、延续,没有具体的意见。在当下的互动中,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互动方式缺乏创新,不能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创新性的内容。二是互动内容流于表面。多数互动不能切入文化深处,没有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二次的输出。三是互动缺乏有效机制。互动模式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保障互动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四是互动不够积极主动。互动虽有自然发生的一面,但是基本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无法作为成果输出的。只有双方在充分认识到互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积极主动地建立互动机制,创新互动模式,才能让文化互动不仅仅是一种交流,而是推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地方文化随着交流通讯手段的不断发展,地域之间的交流障碍不断减少,会越来越趋向于同质。而地方文化很多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失去活力,失去展现魅力的舞台,更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会被人们渐渐遗忘。地方高校作为有条件、有责任保护地方文化。高校中的人才,能够为地方文化寻到源头、理清脉络,为他们的发展发现更好的方向,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保护地方文化。通过地方高校的努力,地方文化才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在与地方高校文化的互动中不断融合新的内容,跟上时代的脚步,又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保持自身特色而不被淹没。
高校文化在今天也面临着发掘自身特色的难题。特别是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更是为了走出自己的特色,而在结合地方文化进行积极探索。所以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成为凝练地方高校文化的重要方式。只有紧密结合地方文化,提升高校竞争软实力。
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作为异质的两种文化形态,因为多种原因发生着互动,这种互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了解两者之间互动的内涵,把握文化互动的规律,根据地方文化及地方高校文化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整合和调整,才能实现两种文化的良性互动。促进互动良性发展,才会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共荣。
宿州学院作为宿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高等院校,其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互动更加直接强烈。学校的师生大部分都具备地方文化及高校文化两种基因,为两种文化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是仅仅依靠这种自然发生的互动是不足以让两种产生互动共荣的效果。泗州戏曲、书画艺术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越来越被淡忘,甚至有消失的可能。只有借助宿州学院这个平台,让它变成课程,发挥地方文化的教育职能,为它培养新生力量,提升文化内涵,才能保护它的生命力。宿州学院坐落在皖北,区位优势不明显,要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特色文化,唯有依靠地域文化特色。取其精华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凝练出具有宿州学院特色的地方高校文化。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依靠自身优势,互相扶持,共同提升,实现最终的互动共荣。
〔参 考 文 献〕
〔1〕贺金玉.中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7.
〔2〕陈婷.论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06):82.
〔3〕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30)2:1-6.
〔4〕黄尊斌,刘浔.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80.
〔5〕刘敏.地方文化建设的高校支持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10).
〔责任编辑: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