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盐水的纳西女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阳光还没来得及跃出横断山脉的雪峰,盐井的女人们就已经背上中午的食物,像被什么怪物追逐着一样,脚不着地地往澜沧江河谷里面奔。山坡小路陡峭得像立着的梯子,她们无法放慢脚步。就在澜沧江河床上的盐井经过一夜的积攒,盐水已经溢得深深的了。每个女人都想乘着太阳还未升起,暑气还未蒸腾,多往自家的盐池里背几桶盐水。等井里的盐水很快落下去,她们就可以将盐池里的盐水往各家的盐田上背,然后,就等着暴烈的阳光和峡谷里干热的风将水分蒸发掉、刮掉,然后,就可以收盐巴了。


  不管我们向谁询问,位于西藏和云南交界处澜沧江河谷里的老人们一致认定,他们的祖先发现和经营西藏芒康的这一片盐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很久以前直到如今,这里就叫做“盐井”。地处横断山脉深山峡谷的藏东地区和云南西北部及川西高原远离藏北、青海的盐湖,交通极其险恶,大海更是遥不可及,周边附近没有任何食盐来源,因此盐井成为方圆数百里内唯一的产盐地,产量高,质量也好。我能想象不断地有人闻讯而来,就像那些穷愁潦倒而又极想发财的淘金者。于是一座村寨出现了,一个小镇出现了。


  卓玛拉姆是道道地地的藏族名字,但她本人和她的家人都是纳西族。卓玛拉姆今年二十五岁,已经是两个女儿的母亲。她只是每天参与背盐水晒盐的几十个女人中的一个。她一天学都没有上过,也不会说一句汉话,一天到晚笑眯眯的,背着空桶返空走时,总喜欢撮着薄薄的嘴唇吹口哨,吹一些欢快的调子。许多背盐水的女人都会吹口哨,有的干脆会扬着嗓门唱上几句藏族民歌,歌声清亮,宛如山涧溪流在奔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什么原因,盐井的制盐工作几乎完全由女人来完成。各家的男人们只是在妇女们晒出小山一样的盐堆时,才赶着骡马来,将盐巴装袋上驮,运到盐井小镇的盐市上出售,再由盐贩子把盐巴卖到邻近的藏区。盐井出产的盐巴销往邻近昌都地区十几个县和云南的迪庆州,远处到达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四川甘孜州的巴塘、理塘和木里。
  分布在江边的几口盐井,有的三四米深,有的深达五六米,要从木梯上爬下去汲水。井里随时都热气腾腾的,汩汩冒着温热的盐水。女人们分两组交换着背两眼最好的盐井水,其中一眼出水要慢一些。背干了盐水,她们会坐在井边休息一下,等盐水再冒出来,她们又接着背。她们在井下先用木桶舀进大半桶盐水,再用树皮瓢加满,在别人的帮助下提起沉重的水桶,用肚子将水桶顶到梯子上,再转身背到背上,从井下的陡梯往地面攀爬时,她们嘴里有节奏地发出“噻、噻、噻”的声音,以减轻背上的重量感。
  在盐井附近,是一格格水泥砌就的盐水池子,为争取时间,女人们每天都是先尽量把盐池背满,等井水来不及出时,再将盐池里的盐水背到晒盐架上。


  沿陡峭的江岸而上,就是一片片层层叠叠用木架子支撑起的盐田,一片片盐田之间以危险的简易栈道连通,我们空手上下都很艰难吃力。栈道两旁到处扔着背盐水女人们穿坏了的无数双胶鞋。盐田架上垫了土,又铺上细砂,细砂可以渗水,那样盐水就干的快了。日积月累,渗到架子下面的盐水都结成了长长的钟乳状的盐条。那些木架子盐田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有的刚倒入盐水,风吹水面,波光粼粼;有的水分已经蒸发,洁白的盐晶映着雪山夕阳,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有的还没来得及倒盐水,裸露着棕红色的台面,朴实无华。这些五彩斑斓的盐田与奔腾的江水,与江岸台地上的农田,与一株株浓郁的核桃树,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令人难忘。
  每年三月到六月,澜沧江两岸桃花陆续开放的时候,盐井的女人们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晒盐工作,这段时间因为阳光充足,风又大,澜沧江的水位处于枯水季节,所以盐水的品质最好,出盐率也高,当地盐民就把这段时间产的盐称为“桃花盐”。过了这段时间,雨季的雨水一下来,加之江水上涨,就很难晒出盐巴,即使搞出一些,质量也不是太好。等盐田里的水分慢慢干掉,一粒粒方形或菱形的盐结晶渐渐显现出来,就像影像在显影盆中出现那般神奇。女人们用木板仔细地将盐粒刮拢在一起,再撮到竹背箩里沥去剩下的水分,就是她们的辛劳所得——盐巴。
  这些盐井女人一天最多可背一百多桶盐水,少的也能背个七八十桶。有的在盐池边上放一些小石子计算自己一天的工作量。她们一年有半年时间奔波在盐井和盐田之间。只有到雨季雨水太多的时候,或因为江水涨得太高,淹了盐井,这些女人才能歇工不干。干活时,她们每个人的木桶里都放一只桦树皮做的瓢,用来舀盐水,舀满一桶,就把瓢放在桶里压住盐水不溅,倾倒盐水时取出瓢,身子一歪便将盐水倒入池中或盐田里。


  这些女人从十五六岁就开始背盐水,一直要干到四十五六岁,整个繁重的劳动伴随着她们的青春期和全部的生育时期。除了下雨,她们每天都得重复那沉重的劳动,一天在陡峭的山壁上上下奔波一百多趟,每天从家里到盐田,来回还得爬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澜沧江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南汹涌流淌,太阳天天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盐水变成了盐巴又变成了其他物质,盐井的女人们生来死去,换了一茬又一茬,她们仍然毫无怨言地从事着那繁重辛劳的生计,她们并没有满怀苦楚,笑容仍常常绽放在她们的脸上,清亮的歌声仍时时在盐池和盐架间回响。她们就像台地上的核桃树一样健康、生机勃勃,像那些盐粒一样饱满、纯洁。她们都知道,自己这么辛苦是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她们似乎注定了只有这样的生活。所以她们心甘情愿。她们知足感恩,她们因从大自然那里获得盐水而欢喜,尽管那盐水要以许多的汗水才能换得。
  跟随着她们矫健的脚步,看着她们的笑容,我觉得,那结晶在盐巴里的阳光的味道、江水的味道、一丛丛野花野草的味道,还有那穿过山谷的风的味道,使她们陶醉其中,使她们在不知不觉中握住了生命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一个月两次泰国出入境,来不及办理第二次来泰签证,就直接体验泰国落地签的便利了。  走出机场,扑面而来的是热带炎热潮湿的气浪。钻进泰国国家旅游局准备好接站的车内,顿感清凉。路边闪过浓郁的白黄之色,是鸡蛋花怒放的肆无忌惮,这就是雨季的曼谷,蒸腾的暑气中蕴含着不可遏制的生长气息。  曼谷东南亚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装饰夸张的三轮嘟嘟车,紫红艳丽的出租车,还有身穿马甲的摩托出租车,水泥原色柱子撑起的BT
期刊
有的地方只听说过一次,就深深地记住了,在脑海中扎根发芽,最后筑成心底里始终留恋的风景。  有的地方只在画报、电影里匆匆一瞥,就让人心驰神往了,神秘地发出诱人的气息,召唤着人们到这匍匐于圣地。  洞里萨湖和洱海,我之前从未在脑海里将这两个处于不同国家,周围居住着不同民族,拥抱着不同海拔的美丽淡水湖相联系,尽管有澜沧江—湄公河将它们温柔地牵在一起。  而行走过洞里萨湖和洱海,感受这两个性格迥异的湖带来
期刊
2010年,马惠龙老师开始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命题创作——个人风格的云南风景。在这个不像命题的命题下,他创作了近两百幅风景作品。这些作品不拘东西、不尊成法、不求绝肖,但与“云南风景”的本色血脉相通。这些作品中体现出的洒脱真挚、铿锵有力、诗意盎然的风格,多么像一个诗人用布面与色彩写就的诗句。尽管在文学与美术之间,存在时间与空间特征的不对等,但马老师的这批画作还是让我有了分析其诗性修辞的冲动。  【迭映】
期刊
2014年8月5日,2014中巡赛-美巡中国系列赛(简称“美巡中国赛”)的年度第六站比赛——玉龙湾云南公开赛来到了拥有“彩云之南”美誉的云南省,这是目前中国最高规格的赛事,也是首次来到云南。玉龙湾高尔夫球会是继滇池高尔夫十年之后的又一力作,这也是玉龙湾高尔夫球会首次承办这次高规格的赛事。玉龙湾云南公开赛正赛于8月7日至10日(周四至周日)进行四轮的角逐。为了给球迷朋友们带来最直观大赛感受和最强烈的
期刊
为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9月23日,2014昆明书画院书画展在红洋艺术画廊举办,共展出55幅美术以及书法作品。  此次展览取名“蕴迹”,“蕴”为积蓄,“迹”表心声。呈现在展厅的55幅作品包含了30多位云南昆明艺术家在“追寻中国梦”艺术道路上走过的痕迹。此次年展从策划到开展共历经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为了保证此次展览的特色与高度,筹备组多次集中,从展览的定位、作品的把关、以及作品集的设计等都进行了反复而细
期刊
“呼吸田野的芳香,聆听千年古刹梵音轻扬,徘徊在古镇的青石路上,邂逅一场荷塘盛世”。日前,由云南画报社与中共姚安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以姚安2014荷花节为主题的摄影展,在昆明翠湖公园观鱼楼内拉开帷幕。  “一座姚安城,半部云南史”,?足见姚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梅葛”“姚安花灯”“坝子腔”“莲花落”等四大民族民间音乐声情并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骆宾王、张柬之、程立本及著名思想家李贽均在姚安任过
期刊
为解决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扭转传统产业跑不稳、走不快的现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省委、省政府研究提出了未来云南将重点发展大生物、大能源、大旅游、大制造、大服务5个万亿元“大产业”的思路。  省委书记秦光荣在云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表示,“大产业”打破传统产业固化的边界,强调产业包容、产业融合、产业传承和产业延伸,内涵是意义大、动力大、市场大、效能大、关联度大、包容
期刊
走近位于广福路旁的一个店铺,刚刚开业的云南永通红木家具店还沉浸在一片开业的欢快气氛中,门口的祝贺花篮一直摆了很远。走进店内,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感觉像进了家具的博物馆,明清时期经典的雕纹绽放在每个散发着幽香的红木家具旁。  店中那套价值180万的龙纹办公套装很是扎眼,暗红的木色上吊着精致的五爪神龙,这是一个组合式办公套装,由办公桌和整体书架构成,采用大红酸枝做材料,精心制作而成。而更加名贵的黄花梨
期刊
阿贡盖提草原上的石雕人像,都是选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从外表来看,有的雕凿了全身人像,头部、脸部、身躯,生动逼真,线条明快。有的佩戴的饰物件件可数,造型细腻。而有的仅仅是一块大石头上浅浅刻画出几条细线,粗略地显出脸形的轮廓。他们代表着不同的身份,有的是富商,有的是妇人,还有英勇的草原之子。他们为阿贡盖提人带来纯朴、智慧、财富与勇敢。  他们是阿勒泰人的精神财富,目睹了阿贡盖提草原的历史变迁,并把它继
期刊
9月12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2014年第三季度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会议。会议由党组书记、主任段跃庆主持,委领导、机关各处室、委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推动旅游强省建设、努力打造云南万亿元大旅游产业等内容。与会人员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