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汉字学诠释成语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e_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建省小语会“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会上,曾扬明老师在厦门集美小学的会场上演绎了一堂精彩的汉字教学课。笔者深深地感触到他那“开放、大气、朴实、灵动”的教学风格。其灵动的课堂,让学生呼吸着汉字中蕴藏着的如诗如画的文化气息。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教你们几招如何防止成语中出现错别字的方法。(师板书:推形记字、明义记字、结构记字、探源记字)
  ……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明义记字。谁把“融会贯通”的“会”选成“汇”了?(部分学生举手)
  师:你为什么会选“汇”呢?
  生:起初我认为“汇”就是汇集的意思,而“会”是开会、会议的意思。
  师:你的想法没有错。但成语来自古典,自然,它与汉字的来源有密切关系,字义决定着字的正确使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会”字的来历吧!(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看,左边的就是“会”字的溯源,谁来结合生活说说我们祖先对汉字的理解?
  生:上面的是盖子,下面是……
  师:你很懂科学,猜的切入点对了,结合了古代人的生活,因为祖先在造汉字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有谁发现了什么?
  生:中间装的是食物。
  师:(竖拇指表扬):真厉害!同学们,上面的是盖子,下面的是食具,中间的表示食物。这样就成了“会”字。它是“会”字繁体的草书,楷化成“会”字。同学们,看看右边“会”的演变就知道了。
  师:“融会贯通”这个成语为何用“会”字呢?我们来看看这个成语的意思。谁来说说。
  生:弄明白的意思。
  生:我查过成语词典,它的意思是“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师:对呀!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会和汇合。你们看,中间的食物不都是暗指知识与道理吗?(生若有所悟)
  师:“汇”字的原形是“匯”,它的形旁是“匚”读“fānɡ”,本义是“盛器”,装东西的。后来才把这个汉字归入“三点水”部。我们再来看“迫不及待”的“及”字。(课件出示金文、篆体、楷体的“及”)
  (生讨论交流)
  师:谁来用汉字的眼光解读这个成语中的“及”。
  生:我发现前面有一个“人”形,下面是一只“手”形。
  师:你有发现,不容易。金文的“及”表示什么意思?老师提示一下,汉字的造字源于生活,要结合生活来理解。
  生:就是用手抓人。
  师:猜得不错。但科学的说法是“后面的人赶上来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及”为何容易写成“急”呢?这与这个成语的意思有关。“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
  生: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师:你们看,就是因为受成语意思的影响,所以把“及”写成“急”。其实,这里的“及”是达到的意思。
  师:有些成语中的汉字是由当时特定的意义决定的,由于时代的阻隔,我们平时只知道有些词的用法,而不知道该词形成的历史背景,书写时难免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它,结果常常写错。所以,还有一种探源的记字办法,我举个例子,“墨守成规”中的“墨”是指什么呢?“名列前茅”为何用“茅”,不用“矛”呢?你们可以回去后查查成语故事。
  【赏析】曾老师倡导用“推形记字、明义记字、结构记字、探源记字”的方法预防和纠正错别字,从汉字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探寻汉字的构字规律。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曾老师从学情出发,以学定教,即从学生成语中易错的汉字入手,结合汉字科学,引导学生解析汉字的形义,并结合成语的意思,渗透中国汉字和成语的经典文化。笔者认为,此教学有两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教学内容科学又不乏有趣。曾老师自主开发的这堂课,是根据学生需要,从课程的角度,对成语中的汉字以文化的形式呈现,以“会”“及”两字的辨析为例。学生在写“融会贯通”和“迫不及待”两个成语时,容易把“会”和“及”写错。曾老师回避了多数教师简单的、以字形记忆的说教方法,从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相关联入手,分别以汉字溯源的办法,再结合成语的本意来讲解,形象生动。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容易出错的原因,而且感受到成语中的科学用字。有人说,教师就是课程资源,曾老师的课验证了这句话。二是在成语纠错中传递汉字文化。教师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在“融会贯通”一词“会”与“汇”的辨析中,引导学生探析“会”字的溯源,想象祖先对汉字的理解,再结合整个成语的意思去辨析“会”字的使用理由;在“迫不及待”一词“及”的辨析中,出示“及”字溯源,引导学生观其形、思其义。“会”“及”二字的辨析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识别汉字的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传承了汉字文化。其教学形式灵动,学生在解析汉字的过程中,不仅明白了汉字的构字规律,还从汉字的形义出发,了解了成语文化,整个识字、辨字过程轻松、有趣。(作者单位:福建省清流县灵地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其他文献
教人之人,师也。追及师之源,上溯尧舜禹。古有韩公《师说》,传道授业解惑;今者称誉园丁,堪以德艺双馨。师者,泰斗巨擘也;乘孔孟遗风,汲文明珍琼,树后世师宗。  上下五千年,师表立中间;教化启懵懂,文明开繁荣。教为民族大厦之根基,师乃教育根基之磐石。崇文重教,薪火同擎;辟古开今,师教先行。提民族民生之心智,发人类前进之动力,创文化开明之盛世。  爱矣,师之深情;宽矣,师之胸襟;严矣,师之尺度;活矣,师
期刊
编辑和作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作者的积累和创造,期刊就失去了稿件资源,编辑也就失去了再创造的意义。作者不能盲目投稿,否则会失去很多被录用的机会。  1.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对所投期刊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刊物所载内容范围、性质、读者群、作者群及约稿重点,形成一种无形的沟通,有针对性地对所投刊物进行选择。  2.作者要按拟投刊物的格式、写作规范整理自己的稿件,使之符合刊物的要求,使编辑看到稿件有一种熟悉和
期刊
“自主体验”,意即自我进行自觉、主动的、创造性的实践,以求获得以心、以行验之的经验。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自然理解了。”分析蒙台梭利的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给我们最大的收获。这种体验必须是亲身经历的,是自我的、自主的实践体验与总结。我国著名诗人陆游也曾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课程标准》更是进一步指出
期刊
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和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语言表达能力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以实现与他人良好沟通的一种能力,它体现的是我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学校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摇篮,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园地,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他们所要获得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良言一句三冬暖: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期刊
特级教师张兴华执教“可能性”一课时,语言朴实,充满灵气,多次用了“傻问”艺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正是这些 “傻问”,使课堂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凸显了教学智慧,体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现撷出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傻问”,构成共融的心理磁场  师:同学们一定在想,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怎么是一个爷爷?不过,爷爷上课可不空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袋球礼品,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咱们看
期刊
俗话说:“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教学亦然,知识就像海洋,既有“浅水湾”,亦有“深水区”。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可使学生在“浅水湾”得“鱼虾”,亦可在“深水区”观“蛟龙”。“万以内数的读法”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者可谓是不可胜数,其教学方法可谓异彩纷呈,然其大略,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教学境界。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案例一:教学本
期刊
薛法根老师的课,清新自然、诙谐幽默、充满智慧,词语教学朴实无华,扎实有效,让人赏心悦目,所运用的解词教学方法更是独具匠心。  片段  师:“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下。(众笑)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
期刊
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分数的意义”一课,华老师那灵动、睿智、大气、洒脱的教学风格,可谓魅力无限。细细品味华老师的课,他对教学细节的独特处理深深吸引了我,给了我启迪,课堂上的细节之处,见理念、见功力、见童心、见爱心、见慧心……一个个完美的细节尽情地彰显了他独特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同仁共赏。  片段一 妙引:细节之处现童心  课始——  师:喜欢听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听有关大头儿子的
期刊
一读  师:第一遍读,要求结合注释读准字音,并大体弄懂文章的意思。如果有疑问,可以和同桌商量,实在解决不了,请提出来。(师板书:一读,读准音,通文意)(生读)  生:“白丁”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白丁”是平民的意思。  生: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的地位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
期刊
成语经千百年的创造锤炼而成,古往今来,积淀传承,生生不息。其形式完整、内容精炼、含义丰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成语教学如何走出单调的解词、记忆模式,让学生喜闻乐见?于永正老师在他的“五重教学”中指出,教学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在他的课堂上,成语教学情趣盎然,学生在“绘、演、辨、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片段一 妙手丹青绘成语(《夕阳真美》)  (生读:太阳已经西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