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优质的教师队伍,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和推进取决于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奉献吃苦精神的师资队伍。因此,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校应该根据实际,对教师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独自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培养教师网上操作的能力。可以这样说,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一、教师培训的现状
重庆市从1997年开始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颁发合格证书,并将其作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的必备条件。从2000年开始,又组织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参加Intel未来教育培训。从2004年开始,凡是要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都必须取得计算机相应等级的资格。此外,各级部门也相应地组织了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花费的精力较大,但实际的培训效果却不好。
从前期的问卷调查研究成果看,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因此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参加培训的层次参差不齐。据调查,81%的教师曾经参加过计算机基础能力培训,3%的教师参加过Intel未来教育培训,6%的教师参加过其他形式的培训,还有10%的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信息技术的培训。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严重不足,因此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跟不上培训的步伐,大多数教师培训后也是无机可用,无网可上,到一定的时候就把培训学到的知识全忘记了。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需要培训的内容差异较大。据调查,96%的教师需要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76%的教师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89%教师需要课件制作的培训,67%的教师需要网络安全的培训,44%的教师需要设备维护的培训(教师根据需求可多选)。参加培训的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偏离教师的需求,培训缺乏实效性,不能学以致用,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今后的教师培训应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这既是对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追问,也是对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警示。我们不禁反思:究竟应该怎样对农村中学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二、教师培训的策略
课题组认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不仅仅是对信息技术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技术层面的系统指导,同时也应该是指导教师们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更好地进行教学,更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全新教学理念。在培训工作中,要转变培训观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今后培训工作的关键问题。培训工作策略如下:
1.发挥教师的培训主体地位,使培训更具主动性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当是培训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动者。但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形式,教师的主体地位常常有意无意被忽视了。培训工作忽视基层教师的主体性,没有考虑教师的需求,没有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教师的配合和接纳,这种培训必然是低效的,这也就是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受到有关领导批评和教师不欢迎的主要原因。高效的培训,既要基于改进工作的目的,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点,也要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进而来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从内容到形式,真正体现和培养农村中学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当教师成为培训自觉、主动的参与者时,培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活动。
2.分层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差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进行分组培训。
培训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入门教师培训组、普及教师培训组、骨干教师培训组三个层次。入门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学不会运用计算机且年龄偏大的教职工的培训。针对这些教职工,培训重点是使他们建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并掌握应用信息的一些基本能力。普及教师组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学学科教师的培训。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普及,使他们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骨干教师组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学具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以及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他们是对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主要力量,对他们主要从校园网络的维护、各种软件的开发、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同样也应具有针对性,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培训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这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基础的内容。第二个层次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指向实际的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信息技术在教师所教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的经验与案例,协助建设个人、学科资源库。这样安排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了。
3.培训方式要多样化、使培训更具灵活性
培训方式要多样化,这样,参与培训的教师就不会感到枯燥。根据调查,教师最希望采取的培训方式仍然是专家讲座形式,但并非是传统、单一的“讲与听”的灌输形式,而应该更多地注入互动的色彩。参加培训的教师大都有思想、知识、技能、经验基础,通过互动交流式的培训能够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专家授课时应设计适量的思考题,并留有充分的时间与教师共同研讨。可以采用圆桌式、马蹄型、对话型、活动型等培训形式,组织小组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经验交流、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学习形式,实施民主的、创造性的教与学,建立起培训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相互观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助共进的合作伙伴关系。
4.培训与教研相结合,使培训更具实践性
新时代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这一转变需要以培训、教研、科研过程为中介。只有通过研究性培训和扎实的教育研究实践的历练,教师才可能成长为科研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也应该具有研究性的特质,其根本标志是培训课堂必须体现研究性,将教研、科研的相关内容、程序、方法等移入课堂,组织一些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组织一些示范课、公开课供教师观摩研讨,让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改进课堂教学技能,布置教研专题要求教师思考,安排一些教育科研课题让教师去研究,等等。
5.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使培训更具实效性
学校要以纪律、制度、经济等手段吸引、规范广大教师参加培训,并重视对培训效果的及时考核和评价,可将培训效果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的条件。对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学校可用一定的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获取信息技术的第二学历。
总之,教师培训是无法解决教师面临的所有问题,培训结束后,教师要独自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此时既需要培训者持续关注学习并好好深造,也离不开学校给予的配套政策支持和科学管理。因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只有真正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教师的需要为目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e]
(注:本文为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重庆市华蓥中学校401132)
一、教师培训的现状
重庆市从1997年开始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颁发合格证书,并将其作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的必备条件。从2000年开始,又组织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参加Intel未来教育培训。从2004年开始,凡是要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都必须取得计算机相应等级的资格。此外,各级部门也相应地组织了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花费的精力较大,但实际的培训效果却不好。
从前期的问卷调查研究成果看,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因此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参加培训的层次参差不齐。据调查,81%的教师曾经参加过计算机基础能力培训,3%的教师参加过Intel未来教育培训,6%的教师参加过其他形式的培训,还有10%的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信息技术的培训。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严重不足,因此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跟不上培训的步伐,大多数教师培训后也是无机可用,无网可上,到一定的时候就把培训学到的知识全忘记了。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需要培训的内容差异较大。据调查,96%的教师需要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76%的教师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89%教师需要课件制作的培训,67%的教师需要网络安全的培训,44%的教师需要设备维护的培训(教师根据需求可多选)。参加培训的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偏离教师的需求,培训缺乏实效性,不能学以致用,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今后的教师培训应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这既是对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追问,也是对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警示。我们不禁反思:究竟应该怎样对农村中学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二、教师培训的策略
课题组认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不仅仅是对信息技术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技术层面的系统指导,同时也应该是指导教师们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更好地进行教学,更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全新教学理念。在培训工作中,要转变培训观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今后培训工作的关键问题。培训工作策略如下:
1.发挥教师的培训主体地位,使培训更具主动性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当是培训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动者。但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形式,教师的主体地位常常有意无意被忽视了。培训工作忽视基层教师的主体性,没有考虑教师的需求,没有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教师的配合和接纳,这种培训必然是低效的,这也就是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受到有关领导批评和教师不欢迎的主要原因。高效的培训,既要基于改进工作的目的,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点,也要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进而来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从内容到形式,真正体现和培养农村中学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当教师成为培训自觉、主动的参与者时,培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活动。
2.分层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差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进行分组培训。
培训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入门教师培训组、普及教师培训组、骨干教师培训组三个层次。入门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学不会运用计算机且年龄偏大的教职工的培训。针对这些教职工,培训重点是使他们建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并掌握应用信息的一些基本能力。普及教师组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学学科教师的培训。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普及,使他们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骨干教师组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学具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以及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他们是对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主要力量,对他们主要从校园网络的维护、各种软件的开发、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同样也应具有针对性,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培训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这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基础的内容。第二个层次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指向实际的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信息技术在教师所教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的经验与案例,协助建设个人、学科资源库。这样安排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了。
3.培训方式要多样化、使培训更具灵活性
培训方式要多样化,这样,参与培训的教师就不会感到枯燥。根据调查,教师最希望采取的培训方式仍然是专家讲座形式,但并非是传统、单一的“讲与听”的灌输形式,而应该更多地注入互动的色彩。参加培训的教师大都有思想、知识、技能、经验基础,通过互动交流式的培训能够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专家授课时应设计适量的思考题,并留有充分的时间与教师共同研讨。可以采用圆桌式、马蹄型、对话型、活动型等培训形式,组织小组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经验交流、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学习形式,实施民主的、创造性的教与学,建立起培训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相互观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助共进的合作伙伴关系。
4.培训与教研相结合,使培训更具实践性
新时代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这一转变需要以培训、教研、科研过程为中介。只有通过研究性培训和扎实的教育研究实践的历练,教师才可能成长为科研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也应该具有研究性的特质,其根本标志是培训课堂必须体现研究性,将教研、科研的相关内容、程序、方法等移入课堂,组织一些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组织一些示范课、公开课供教师观摩研讨,让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改进课堂教学技能,布置教研专题要求教师思考,安排一些教育科研课题让教师去研究,等等。
5.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使培训更具实效性
学校要以纪律、制度、经济等手段吸引、规范广大教师参加培训,并重视对培训效果的及时考核和评价,可将培训效果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的条件。对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学校可用一定的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获取信息技术的第二学历。
总之,教师培训是无法解决教师面临的所有问题,培训结束后,教师要独自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此时既需要培训者持续关注学习并好好深造,也离不开学校给予的配套政策支持和科学管理。因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只有真正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教师的需要为目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e]
(注:本文为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重庆市华蓥中学校4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