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的国际竞争:面临国际化的压力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软件产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就必须走向世界,但是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必须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绝大多数世界领先的软件企业已经进入我国市场,与本地软件企业直面竞争,这将导致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全面的国际竞争。
世界主要国家在软件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通过全球性的竞争与整合,软件产业基本形成了国际间分工格局。美国掌握了最先进的软件技术,控制着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工具,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居于领先地位。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充分利用本国信息化的机遇,大力发展系统软件、开发工具软件以及行业应用软件,在某些系统软件领域和软件应用领域具有全球竞争优势。欧盟在通讯软件、多媒体技术等若干重要领域也对美国的竞争优势形成了挑战。
国际竞争已经全方位渗透到我国软件市场
我国软件市场已经变成了国际竞争的市场,在软件市场的各个领域,都被日益浓厚的国际竞争所笼罩。在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市场,外国继续保持垄断地位;在以ERP为核心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外国企业正在开始从高端市场走向中低端市场,甚至微软也开始介入这个市场;在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外国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在订制软件服务市场,当我国还没有突破欧美市场的时候,印度软件企业已经直接进入我国拓展市场;在IT咨询服务市场,高端的、全面的国际竞争已经持续了多年。我国软件市场的国际竞争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国内外软件企业对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诸要素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我国软件领域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并且日益加快了本地化步伐,本地采购、本地研发、本地生产、本地销售以及任用本地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的实施,给一直将本地化作为固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围绕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诸要素的争夺将日益激烈。
首先,跨国公司挟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在研发投入上比本地企业充裕得多。其次,跨国公司形成了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体系。第三,跨国公司开展本土化业务,势必需要大量本地人才。
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三个瓶颈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尚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没有形成市场导向型的技术创新体系。
过去,我国在软件研究与开发上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对自己原始创新能力信心不足,多注重跟踪和模仿,无力从事软件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造成我国信息产业多年来建立在国外公司提供的技术平台基础之上,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关键应用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自主版权软件产品,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导致我国在软件产业领域受制于人,不仅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影响我国在软件产业的再发展能力,而且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
处于全球软件产业价值链下游,国际影响力较小。
从总量以及所占比例来看,我国与周边国家以及爱尔兰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与周边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差距,与我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很不相称。
我国软件企业组织结构呈现“小而散”的特点,没有形成真正的大企业,无法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再加上软件企业的独特性,使得软件企业在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之间的重组和结构优化等方面存在许多障碍,不仅无法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带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而且造成了“小而散”的“手工作坊式”产业分布状态,在狭小的市场空间内重复竞争。
我国软件产业的突破口和重点
我国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的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力发展基于合作研发的软件外包。
今后,我国发展软件外包不仅要注重量的增长,大力发展基于合作研发的软件外包,在承接国外软件外包中提高软件企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国际知名企业与国内企业和机构在基于国际系统软件标准平台上展开广泛的、高附加值应用层面的多元化合作。鼓励国际知名软件企业与国内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基地。鼓励跨国研发机构扩大本地分包业务量。
积极推动整机出口,带动软件特别是嵌入式软件出口。
我国应当充分发挥在整机生产和研发方面的优势,以此带动芯片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大幅度提高整机系统的附加值,走出一条以整机出口带动软件出口和发展的新路子。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初期时,硬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大大超过软件产品的,这一方面带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实力的相对弱小,另一方面却带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机遇,即通过已有硬件产品的发展及出口态势,带动随设备出口的嵌入式软件出口。
软件的发展离不开整机的发展,整机生产中,芯片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将大幅度提高整机系统附加值。以整机带动软件,软、硬件协同发展,通过整机出口,又带动软件特别是嵌入式软件的出口,将走出一条以整机带动软件产业发展之路。
确定以网络计算机(NC)、第三代移动通讯设备、宽带接入设备等六个方面的整机系统为重点,带动芯片设计、IC设计、嵌入式软件以及所有现存软件的微内核化的发展。
重点扶持一批软件出口骨干企业,打造“以大带小,专业配套”的软件出口链。
我国软件行业的最大问题是企业规模小,企业应主动联合国内从事同类业务的企业,快速形成一定规模的开发能力,做大海外市场。
打造“以大带小、专业配套”的软件出口集团军。围绕对日本软件出口,选择出口骨干企业,提供其所需的定制服务,促其尽快扩大规模。围绕对欧美软件出口,鼓励软件企业与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形成软件外包链,促进软件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上下游合作关系,推荐软件企业参加跨国公司供应商选拔,带动企业提高软件开发的管理能力和增大规模,打通我国软件出口到欧美市场的渠道。
大力培养和吸引面向国际软件市场的人才。
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不仅要求软件人才在数量上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更迫切需要软件人才质量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软件产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就必须走向世界,但是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必须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绝大多数世界领先的软件企业已经进入我国市场,与本地软件企业直面竞争,这将导致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全面的国际竞争。
世界主要国家在软件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通过全球性的竞争与整合,软件产业基本形成了国际间分工格局。美国掌握了最先进的软件技术,控制着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工具,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居于领先地位。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充分利用本国信息化的机遇,大力发展系统软件、开发工具软件以及行业应用软件,在某些系统软件领域和软件应用领域具有全球竞争优势。欧盟在通讯软件、多媒体技术等若干重要领域也对美国的竞争优势形成了挑战。
国际竞争已经全方位渗透到我国软件市场
我国软件市场已经变成了国际竞争的市场,在软件市场的各个领域,都被日益浓厚的国际竞争所笼罩。在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市场,外国继续保持垄断地位;在以ERP为核心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外国企业正在开始从高端市场走向中低端市场,甚至微软也开始介入这个市场;在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外国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在订制软件服务市场,当我国还没有突破欧美市场的时候,印度软件企业已经直接进入我国拓展市场;在IT咨询服务市场,高端的、全面的国际竞争已经持续了多年。我国软件市场的国际竞争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国内外软件企业对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诸要素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我国软件领域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并且日益加快了本地化步伐,本地采购、本地研发、本地生产、本地销售以及任用本地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的实施,给一直将本地化作为固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围绕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诸要素的争夺将日益激烈。
首先,跨国公司挟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在研发投入上比本地企业充裕得多。其次,跨国公司形成了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体系。第三,跨国公司开展本土化业务,势必需要大量本地人才。
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三个瓶颈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尚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没有形成市场导向型的技术创新体系。
过去,我国在软件研究与开发上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对自己原始创新能力信心不足,多注重跟踪和模仿,无力从事软件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造成我国信息产业多年来建立在国外公司提供的技术平台基础之上,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关键应用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自主版权软件产品,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导致我国在软件产业领域受制于人,不仅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影响我国在软件产业的再发展能力,而且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
处于全球软件产业价值链下游,国际影响力较小。
从总量以及所占比例来看,我国与周边国家以及爱尔兰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与周边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差距,与我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很不相称。
我国软件企业组织结构呈现“小而散”的特点,没有形成真正的大企业,无法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再加上软件企业的独特性,使得软件企业在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之间的重组和结构优化等方面存在许多障碍,不仅无法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带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而且造成了“小而散”的“手工作坊式”产业分布状态,在狭小的市场空间内重复竞争。
我国软件产业的突破口和重点
我国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的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力发展基于合作研发的软件外包。
今后,我国发展软件外包不仅要注重量的增长,大力发展基于合作研发的软件外包,在承接国外软件外包中提高软件企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国际知名企业与国内企业和机构在基于国际系统软件标准平台上展开广泛的、高附加值应用层面的多元化合作。鼓励国际知名软件企业与国内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基地。鼓励跨国研发机构扩大本地分包业务量。
积极推动整机出口,带动软件特别是嵌入式软件出口。
我国应当充分发挥在整机生产和研发方面的优势,以此带动芯片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大幅度提高整机系统的附加值,走出一条以整机出口带动软件出口和发展的新路子。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初期时,硬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大大超过软件产品的,这一方面带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实力的相对弱小,另一方面却带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机遇,即通过已有硬件产品的发展及出口态势,带动随设备出口的嵌入式软件出口。
软件的发展离不开整机的发展,整机生产中,芯片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将大幅度提高整机系统附加值。以整机带动软件,软、硬件协同发展,通过整机出口,又带动软件特别是嵌入式软件的出口,将走出一条以整机带动软件产业发展之路。
确定以网络计算机(NC)、第三代移动通讯设备、宽带接入设备等六个方面的整机系统为重点,带动芯片设计、IC设计、嵌入式软件以及所有现存软件的微内核化的发展。
重点扶持一批软件出口骨干企业,打造“以大带小,专业配套”的软件出口链。
我国软件行业的最大问题是企业规模小,企业应主动联合国内从事同类业务的企业,快速形成一定规模的开发能力,做大海外市场。
打造“以大带小、专业配套”的软件出口集团军。围绕对日本软件出口,选择出口骨干企业,提供其所需的定制服务,促其尽快扩大规模。围绕对欧美软件出口,鼓励软件企业与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形成软件外包链,促进软件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上下游合作关系,推荐软件企业参加跨国公司供应商选拔,带动企业提高软件开发的管理能力和增大规模,打通我国软件出口到欧美市场的渠道。
大力培养和吸引面向国际软件市场的人才。
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不仅要求软件人才在数量上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更迫切需要软件人才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