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而萌芽。在课堂教学中,许多的课堂家乡也应运而生,而背后得来的是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或对只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茫然。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值得每位执教者的推敲,深思。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活动化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一)、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要求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全体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新课程新教材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可以探索在数学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二)、课堂教学“活动化”是个体学习的需要。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前期调查中发现,学生迫切需要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一位学生说:“天天就是做不完的题目,堂堂课都有法则、解题口诀、周周是不完的试卷,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想学过的知识,更不知所学知识的来历和今后有什么用了。”……从学生的心声不难看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当务之急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还给他们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改变旧课堂的学生机械的认同、传承的教学模式,通过数学课中的活动,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留恋忘返的殿堂,成为学生创造力的空间。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
1、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2.由备教材转向备学生,为有效教学提供着力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目标设计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过去备课过程重重备教材知识而轻视备学生的传统做法。如何去备学生,应该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备学生的认知基础;(2)备学生的认知情感;(3)備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
3.主动驾驭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例如新教材七下“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笔者在讲到工程问题方面的应用题时有一道练习“砌完一道墙,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完成?”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类应用题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如学生有问题,设计这样的题目:“运完360块砖,甲独运6次运完,乙独运12次运完,甲、乙两人合运几次运完?”进行铺垫。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找出异同,建构数学模型,为学生主动有效学习提供保证。
由上述的实例可以看出,对于教材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灵活处理,让教材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被其束缚。
4、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手、眼、脑能力为主的教学活动。
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服从型”、“接受型”、“循规蹈矩”的学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都要经过一个内化过程。在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使他们具有在综合、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5、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思路。
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会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尝试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学习准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
(2)学习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疑难。
(3)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
(4)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不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把各自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从人格角度、人文的关怀方面平等对待学生、接纳学生,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最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情商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当然研究和实践中也有一些困惑与难题:即如何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待于在今后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07,(49)
[2]张利.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考试周刊,2011,(20)
[3]陈米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J];云南教育,2007,(07)
[4]杨红樱,尚明轩,康宝林。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活动化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一)、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要求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全体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新课程新教材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可以探索在数学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二)、课堂教学“活动化”是个体学习的需要。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前期调查中发现,学生迫切需要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一位学生说:“天天就是做不完的题目,堂堂课都有法则、解题口诀、周周是不完的试卷,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想学过的知识,更不知所学知识的来历和今后有什么用了。”……从学生的心声不难看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当务之急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还给他们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改变旧课堂的学生机械的认同、传承的教学模式,通过数学课中的活动,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留恋忘返的殿堂,成为学生创造力的空间。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
1、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2.由备教材转向备学生,为有效教学提供着力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目标设计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过去备课过程重重备教材知识而轻视备学生的传统做法。如何去备学生,应该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备学生的认知基础;(2)备学生的认知情感;(3)備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
3.主动驾驭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例如新教材七下“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笔者在讲到工程问题方面的应用题时有一道练习“砌完一道墙,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完成?”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类应用题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如学生有问题,设计这样的题目:“运完360块砖,甲独运6次运完,乙独运12次运完,甲、乙两人合运几次运完?”进行铺垫。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找出异同,建构数学模型,为学生主动有效学习提供保证。
由上述的实例可以看出,对于教材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灵活处理,让教材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被其束缚。
4、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手、眼、脑能力为主的教学活动。
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服从型”、“接受型”、“循规蹈矩”的学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都要经过一个内化过程。在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使他们具有在综合、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5、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思路。
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会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尝试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学习准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
(2)学习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疑难。
(3)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
(4)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不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把各自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从人格角度、人文的关怀方面平等对待学生、接纳学生,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最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情商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当然研究和实践中也有一些困惑与难题:即如何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待于在今后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07,(49)
[2]张利.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考试周刊,2011,(20)
[3]陈米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J];云南教育,2007,(07)
[4]杨红樱,尚明轩,康宝林。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