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的中段古诗词整合教学浅析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的课程。语文学科的课程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要将“语用”作为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有效达成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目前,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将古诗词教学定位在语言积累阶段,缺乏语用意识,缺乏整合理念,这需要我们根据中段古诗词教学特点,结合小学中段学生实际,基于“语用”理念,进一步优化中段古诗词整合教学策略,扩展古诗词教学效能。
  一、让书声洋溢课堂,发展学生朗读能力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是一门语言表现艺术,小学生正处于古诗词积累与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改变当前“哑巴”古诗词教学局面,让读书声洋溢课堂,声声入耳,将听、说、读、写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多样化朗读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朗读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以读为体验手段,在古诗词海洋中自由遨游。
  如《望洞庭》一诗,我设计了多元化朗读,第一重:自由吟诵。通过自由吟诵,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重点读准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等字,一边朗读一边理解诗意;第二重:示范朗读,采取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节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并划分节奏。第三重,演读,学生模仿古人吟诵的样子,进行表演式朗读。
  三重朗读,将朗读不断推向深入。第一重朗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朗读,引导学生扫除朗读障碍,完成古诗词初步理解,为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第二重朗读,针对小学中段学生朗读经验不足的现状,进行示范性引导,为学生自主朗读搭建支架,并在学生听读过程中,强化学生古诗词节奏意识,感受古诗词的音律美;第三重朗读,通过扮演式朗读,引导学生沉潜于古诗词中,与作者进行互动,从作者的角度自主进入古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渐读渐进,进入诗歌所营造的诗情画意中。
  二、让推敲成为常态,发展学生理解能力
  我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留下了“推敲”的佳话,学生要深入古诗词,还原“推敲”之“匠心”,必须要让推敲成为古诗词教学常态,斟字酌句,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感悟古诗词语言精妙之美。如何推敲,需要我们抓住古诗词中的关键字眼、诗眼与经典佳句等,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在涵泳语言中捕捉意象,触摸情感,感悟情思,沉醉诗词不能自拔。
  如《峨眉山月歌》一诗,如果我们不细细推敲,学生很容易把这一首诗歌误认为是歌咏自然风景之作。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该诗的主旨,我抓住本文的一个词眼“思”引导学生展开推敲:末句中“思君”颇值得玩味,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作者所思之“君”可能为何人?为了帮助学生调动积累,我又引用了“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等诗句,从而让学生明白“君”是指作者的友人,君则是对友人的尊称。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主旨,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本文塑造的“月”之意象进行推敲:“半轮秋”作何理解?学生通过学习交流,明确半轮是指上弦月或下弦月,秋则点明季节,半轮山月与作者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从而加深了“思君不见”的感慨,半轮明月虽美,却残缺于离别之际,这就使得明月可亲但不可近,可望却不可接,可见全诗中所吟咏月之诗句,都是为了抒发作者江行之时的思友之情,这一感情在文末愈发不可收拾,喷泄而出。
  该诗主旨渐吟渐出文面,正是在于抓住了关键字词进行推敲,并紧扣本诗的重要意象进行斟酌,才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也在推敲中较好地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让想象自由驰骋,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言简义丰,力求用最精炼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涵。诗歌的这一特点赋予了诗歌教学以无限创造的空间,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整合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支持下,放飞想象,在诗歌创造的无限空间中自由驰骋,自由创造,从而借助想象沉潜诗歌营造的氛围中,触摸作者最真挚的情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如《江雪》一诗,全诗四句20个字,却营造出丰富的意境。为帮助学生走进意境,我先引导学生朗读该诗,找出诗歌所写之景,体会景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诗歌的内容,将这些景物进行有机整合,最后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一边吟诵该诗,一边想象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还原出寒江钓雪图。
  由于借助想象,使原本看似贫乏的诗歌意境变得立体可感,学生的思维在亲历千山万径皆潜没于雪中,飞鸟绝迹,人踪消失,没有声音,唯有一鱼翁,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再透过一个“独”字,让学生进入到渔翁所处的“孤独”之境中,体会不一样的孤独,正可谓集千万孤独于一身。再结合诗人写作背景,不难读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表现出来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本课教学中,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在诗歌营造的自由天地里翱翔,进而将想象力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神会,透过诗歌营造的意境倾听诗人内心世界的呐喊,进而触摸到诗人潜藏在诗句背后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思想熏陶,于孤独中保持一份孤傲,保持一份执着的追求。
  四、让笔触舞动起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目前诗歌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朗读”设计,忽视诗歌学习中的动笔活动。基于语用的古诗词整合教学,需要我们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笔触舞动起来,从而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笔触舞动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改写,可以是詩向画的转变,可以是与诗人的对话,可以是读后感,在笔触舞动中发展学生语用能力。
  如《元日》一诗,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一系列动笔活动:活动一,元日习俗知多少。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元日的相关习俗,以及地方习俗;活动二,一句一画。结合本诗诗句,以及课文插图,为每一句诗句配上一幅图画,力求充分展示画面内容,揭示出诗句营造的意境。活动三,诗词转换。这一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调动学习积累,将诗歌营造的画面、情境与氛围等,用四个字词的词语表现出来。
  三个活动环节,三重体验。第一活动环节,通过动笔,让学生对元日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行充分的铺垫;第二活动环节,一句一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科跨越,借助绘画表现形式,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妙境界;第三活动环节,通过转换,鞭炮连连、欢天喜地、举杯同庆、欢聚一堂、旭日东升、喜气洋洋、红联祝福、辞旧迎新等词进入学生视野,随之诗歌表现的画面也渐渐明朗起来。三个活动环节,学生笔触飞舞,在笔触飞舞中,学生全面素质得到较好的发展,语用能力也逐步提升。
  总之,中段古诗词教学要确立“语用”思维,并且基于“整合”的设计理念,才能使诗词教学发出“枝上花”,使中段古诗词教学进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境界,学生语用能力也必将进入一个美好的勃发之季。
其他文献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为教材编写要兼顾地域性、学生差异等因素,使得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有很大创生空间,文中以一次有效尝试引发创生教材空间的猜想
国有资产流失形式多种多样,流失现象严重.本文就国有资产流失形式探讨审计监督相应的对策,只有加强审计监督, 使政府审计成为国有资产强有力的守护者,按程序公开透明运营、处
集约化农村教师远程培训是依据情境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运用集约化思想,构建集团化、精细化和内涵式的教学、管理和评价的运行机制..它以全新的教师队伍结构模型
中国是诗歌王国,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更是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顶峰。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选入中学教材的古诗词数量大幅增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诗歌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谈一谈。  一、朗读为经,读出味道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吟诵,读出味道,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感。教《沁园春·长沙》时
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与审计时间的矛盾成为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一个十分实际的问题。金融审计要与时俱进,走信息化审计的升级发展道路,这是金融审计发挥更大
优秀审计项目是每一个审计人的追求,但是打造优秀的审计项目却并非容易的事情。本文内容就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看法:审前调查环节全面细致周密,方案制订环节密切结合实际
民以食为天,自古皆然.中国自清代中期成为人口大国后,粮食问题的压力一直挥之不去.布罗代尔曾指出,18世纪早期欧洲跨地区市场的高度整合,永远结束了以往曾出现的令人恐怖的大
现代诗大多具有形式自由、意蕴丰富的特点,强調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现代诗,这些现代诗大多语言生动形象、展现出了学生独有的生活状态,比较适合小学生诵读。在展开现代诗教学的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诗意的眼光,还鼓励学生借助诗歌的语言展开模仿和创作,尝试学会诗意地表达。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逐步掌握诗歌的内涵,同时也逐步学会怎样更好地创作诗歌作品。  
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地方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起着重要监督作用.近年来,在审计过程中,本级财政预算审计收获了成果,也积累了经验.但是,在我们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试验及受力性能分析王世慧张承起周彬EXPERIMENTSANDBEARINGCAPACITYANALYSESOFCOLD-ROLLEDANDTWISTEDBARREINFORCEDCONCRETEMEMBERSWANGSh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