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树的老王头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hao00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串发生在普通农家的故事。
  清明节那天上午,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推开老屋的院子门,满园春色扑面而来,长寿的银杏给人惊喜,几天不见就蹿出了快一尺长的嫩芽;枫树经历连日来的“雨纷纷”,崭新的叶面红彤彤;两棵近百年的老树也青翠欲滴;最耀眼的是那棵茶花,赶着季节开,粉红色的花朵把树妆得晶莹剔透;唯有北边的那棵大椿树有点另类——“赤条条”的,还不见新叶。
  怎么回事?妹夫用剪刀小心地划开树皮,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大椿树死了!我着实心痛。围着椿树,我转了一圈又一圈,回到了我的青年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我和妻子回农村结婚,没有红地毯,没有婚纱照,我那当了一辈子中学校长的老父亲半夜骑自行车到县城割肉,老母亲颠着一双细脚走三十多里路,到湖边的亲戚家买鱼。凑合着,白天请亲戚叔伯吃餐薄酒;晚上,接同湾的乡亲们来“和洞房”。一切依照老家的婚俗进行,唯一不同的是我和妻子合作栽了棵“结婚树”。当时,方圆数十里没有苗圃,我们也孤陋寡闻,只知道椿树名字好,象征春天,也寓意青春。那小椿树善解人意,一栽就活。三十多年过去了,树形出落得清秀雅致,颇有文化味,不似农村田埂上的树,粗胳膊粗腿弯着长,有人调侃:到底是教书先生栽的,我们听了权当是夸奖。
  儿子去年冬季结婚,依照老祖宗的规矩,我们回老屋请乡亲们吃了餐“和房”酒,比起三十年前,不仅鱼肉满席,酒水充足,还放了几挂响鞭、几箱烟花。第二天,喜鹊登门了,又唱又跳地闹了好长时间,然后,衔来干枯的树棍,在椿树的枝丫上奋战了一个冬季,垒的窝巢比背篓还大。清晨,两只喜鹊便叫喳喳地迎接太阳,给没住人的老屋平添了几分生机。
  林业站的朋友得知椿树的噩耗,见怪不怪地分析了死树的原因,直截了当地说:“快趁春季砍掉,再栽一棵你喜欢的树。”
  说砍就砍,第三天是周六,那位朋友带着两拨人,早我十分钟到达了老家院子门口。这两拨人,一拔是砍树的,平板三轮上带着工具——锯子、斧子、粗麻绳,一应俱全;另一拨是栽树的,实地查看地形和土壤。这里需要交代:进入本世纪,大别山南麓的农村多出了一门手艺人——“砍树的”,他们是“勤”钱(方言:找钱赚)的庄稼人,在五颜六色的树林中,嗅到了属于自己的商机。他们农忙下田畈,干完农活就开着平板三轮车,走乡村,串农户,或锯掉被淘汰的树,或修整多余的枝丫,做起了“侍候”树的生意。这班“砍树的”领头人姓王,五十大几岁,人们称他老王头。老王头是本镇人,中等个子,浅平的头发被树枝挠得像鸡窝,方形的脸上布满皱纹,眼睛还算明亮,身板还算硬朗,一臂肌肉疙瘩透出了庄稼汉的力气。问题出在下身——他是个瘸子,左腿短,走路一跛一跛的,我嘴里不便说,心里有意见,腿不方便的人怎么能爬树拉锯?
  大家进了院子,来到大椿树跟前,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办法:砍倒椿树,既要最大限度地获得材料(因为我想用椿树的材料做一件小家具,换种方式留个念想),又不能损害周边的电线,还要便于新树的栽种。
  老王头则站在一边,踮起左脚,伸长脖子,直盯盯地望着树上的喜鹊窝,一言不发。
  动物也有感应,喜鹊今天破例地没有又叫又跳地凑热闹,而是躲进了窝里。
  过了好一会,老王头转过身问我:“椿树上是不是住着一对喜鹊?”
  这问话太小儿科了,明摆着的喜鹊窝,还用问吗?我本来对老王头瘸着腿干砍树工就有成见,没好气地回答:“是的,有两只。”
  他也很干脆:“这椿树不能砍。”
  说得在场的人满头雾水,一棵死掉了的椿树,居然不能砍,难道有什么蹊跷?大家望着老王头,等着他说理由,可他偏偏憋着不做声,现场的气氛有点沉闷。好在老伴送来了刚泡的新茶:“新茶新茶,喝一口再商量。”大家边喝茶边说话,引出了老王头的往事。
  老王头从事砍树这行已有十三四年,走遍了方圆近百里,砍过许多难砍的树,他列举了一例:省城武汉有个机关大院,散落着一群古老的园林建筑,一砖一瓦都是宝贝,可偏偏凑巧,宝贝丛中生长着一棵几丈高的大树。为了砍掉这棵树,这个单位四方托人,遍访高手,最终选择了老王头。依据地形树形,他用保险绳把自己吊在树梢上分段裁锯,经历几次惊险,终于完成任务,而且四旁秋毫无犯,东家直夸干得漂亮。“你们猜猜,东家把了多少钱?”老王头本想卖个关子,又等不及大家慢慢猜,刷的一下甩出五根指头,“五千元呀,叫劳务费!”那一刻,老王头眼睛里放射出得意的光芒。我想,这也许是他此生最大的一笔收入。
  他的讲述让我越听越渴,我渴望了解这个普通农民,诸如他的左脚是怎么残疾的,椿树为什么不能砍,等等。想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我选择了一个话题,不失时机地提了出来:“王师傅,你们砍树有哪些规矩?”
  老王头平和地说:“我们农村人,冒得那多规矩,凭力气干活,凭活路换钱,一不谋财,二不害命。刚才说到的那棵树,我最用心也最费力,从太阳冒山干到了电灯亮,人家单位感动得不得了,给的劳务费也多,但是,我只收了一天的工钱。”最后的一句话就像水滴落进了油锅,溅起无数油花,马上有人问:“一天的工钱是多少?”他满意地回答:“三百元,不少。”有人在算账:三百元,五千元的十六分之一也不到。他解释说:“那是中间人会讨价,事先我也不晓得树周边都是宝贝,也冇想到人家会給那么多,我只想要我分内的工钱。”有人嗓门粗:“多余的钱被谁拿去了?”有人调侃回应:“还有谁,中间人,不劳而获……”
  我一直没插话,老王头或许是看懂了我的眼神,也或许是转移话题,“东家是问我的脚吧?要是不嫌耽搁工夫,我就拣重要地说一说。”
  东边大山坳里有棵老梧桐树,一人抱不过,树身上长了蛮多疙瘩头。多说一句,那不是一般的疙瘩,个头大,形状怪,姑娘媳妇看了害怕。老树死了,没人敢去砍,东家找到了老王头,他不信邪,接了这单生意。砍树的过程蛮正常,树顺利地倒了,他暗暗高兴大功告成,没想到在收拾工具时摔了一跤,折断了骨头……讲到这里,他低下了头,声音小得像是说给自己听,他本该去武汉的大医院治疗的,可苦于没钱:一是自家的家境不好,女儿病了好多年,也诊了不少的钱,就是诊不好;二是他不愿意找主人家的麻烦,怪自己大意,自认倒霉,最终拖成了残疾……
  我下意识地闭上眼睛,为的是不让泪水流出,免得大家说我脆弱。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情他,怨恨他,一齐涌来心头:“老王啊,你是过于忠厚,还是不够聪明?自己该得的不去争取,别人该赔的不去索要,还说不少,以得到分内就满足;你一介残疾之身,直面生活的困境,承担如此的委屈,还责怪自己大意,以不找别人麻烦而心安;你真是一个活灵活现的阿Q!”
  我意识到失态,连忙走到他跟前,递上了一支香烟。老王头尽管不知道什么是阿Q,但明白了我的态度,一只手僵硬地接过香烟,默默地站在那里。
  滚烫的油锅又一次噼噼啪啪炸开了,大家如梦初醒,有人说:“王师傅真有心,想到了窝里的小喜鹊。”有人说:“老王头是好人,椿树不能砍。”也有人遗憾:“这么多人,白忙活半天。”有人着急:“师傅们靠手艺赚钱,今天的工钱怎么算……”
  老王头猛吸一口,随着喉头结的滚动,两个鼻孔冒出长长的青烟,板着脸对我说:“鹊鸟也是命,我今天宁愿白跑一趟。”
  老王头的话掷地有声,给我以莫大的震撼。我是树的主人,我爱绿色,也爱生命,可是,这种爱没有融进血液和灵魂。不像老王头,既忠厚也聪明,不仅能够敏锐地观察事物,还能宽容他人,善待生命。正如大家所说,他是个大好人,他的脚不该瘸!
  我没有丝毫犹豫,为了喜鹊窝的生命,今天,必须留下椿树。
  妻子递上三张百元钞票:“王师傅,辛苦您了!”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世间从不缺少故事,只是在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记叙文的核心便是讲故事。自2015年开始,北京高考作文每年均是记叙文和议论文题目二选一。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要求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撰写一篇记叙文,试题立意高远,又力避空泛,可惜现实中仍遭遇了英雄无觅的窘境。考生文章中,两个面目模糊的“幽灵”在苍茫空阔的天地间展开一段毫无生气的对话,结尾处再盖棺论定为其贴上标签,完全没有英雄的风采,也没
黄皮肤,黑眼睛,这是再平凡不过的中国面孔。走过2020年的春天,我却看到这平凡的中国面孔下的别样风采,它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千山回暖惹思量,觅向城头柳淡妆。”本是踏青之际,一座900万人口的城市却开启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中间不乏生离死别,亦有长歌当哭。这中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来自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他们没有豪言壮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五年前的一天上午,我站在医院的楼梯间,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我紧张又激动,因为你——一个全家人期待着的小生命就要降临。  我没有听到你降临人间的第一声啼哭,只记得你被医生抱出来时,我发现你和我想象中的婴儿不一样,不是白白嫩嫩的,而是皱巴巴的,小小的,小脸还没有巴掌大,眼睛紧紧地闭着,安安静静地睡着。就这样,你如同一位圣洁的天使降临到我的生命中,带给我从未体验
灌河北岸的大莽牛河口,有一大片濃密的芦苇荡,自古这里就异常诡异,有着各种形式的传说。  1950年深秋,一天傍晚,芦苇荡中突然传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哭喊声,人们惊悸之余,侧耳细听,确信传出的是人的哭声,正在堤坡锄草的周秀英听出是邻居王凤伤心欲绝的哭声,她和几个胆大的循声向芦荡深处找去。在一个水塘边,王凤对着塘中漂浮的一具尸体在捶胸顿足,哭喊着丈夫陆友真的名字,众人摇头叹息,这王凤也真够苦命的,跟着陆
论据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对一篇议论文的成败至关重要。同学们拿到一道作文题,在审题立意列出提纲之后,就要考虑选取论据来谋篇布局了。下面将结合学生作文范例,谈一谈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一、论据的类型  在考场上,如果一篇议论文只是单纯说理,而没有任何论据支撑,即使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很难拿到高分。若想提高议论文水平,使用多种形式的论据很有必要。这也与中国长期的写作传统相关———我们回望课本中先秦诸子的
雨一直下,咖啡厅里格外安静,黄色的灯光让这里看起来暖意融融。  她坐在咖啡厅靠窗的位置发呆,眼前的卡布奇诺冒着热气。孤独、寂寞笼罩着她,心情有些阴郁。  吧台上的笔记本电脑闪着白色的冷光,与黄色的灯光很不协调。当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屏幕上的“友情方程式”几个字时,她起身,走了过去。  “你好!”温尼文质彬彬地跟她打招呼。  “我想了解一下友情方程式。”  “友情方程式,是大数据库背景下的一个计算公式
每所学校都有年终的迎新活动,在附中就是合唱节了。与其他高中学校普遍开展的迎新活动(如冬季运动会、美食节)相比,合唱节的格调似乎高一些:想象中应该是剧场内座无虚席,同学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每曲终了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然而合唱节远没有这么高雅。  这次高二年级合唱节的主题是“红歌”不少班级租借了八路军的演出服,甚至有的班级带了道具枪。台上的同学唱着雄壮激昂的红歌,不时挥动枪和旗帜,整齐的军服很有画面
几年前我出过一道博士生考题,大意是,李鸿章曾经感慨他所处的时代是“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总体印象是,教科书内容对学生影响极大,所有答案中好像没有能够跳出教科书范围的,更没有看到我想要的答案。其实,说实话,我当时脑子里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反而私存杂念,即想从学生那里看到一些闪光点,希望从年轻人那里得到一些启发,让年轻人活跃的大脑帮助我解开这个结。因此,那届学生对这道题
全球化浪潮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时便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强,现代生活方式层出不穷,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陷入两难——紧跟现代的步伐势必与传统渐行渐远。化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这是幸福的时代,这是迷茫的时代。  为何迷茫?  主要原因是当下人们自身的问题加剧。或许因为经济与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人们疲于应付,遂衍生出安于现状的心理。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深陷其中的人们东奔西走,
我第一次和潘芸珂聊天儿源于一幅我画的别院小径和一张我手剪的窗花,那时我就发觉她对古风艺术有独特的看法。后来,我偶然听见她谈论诗词,发现我们对诗词的理解有许多相同之处,于是便和她聊起来。我看出她对阅读的喜爱之深、对知识的见解之独到,尤其是对古典文学。  她是一个愿意为一本喜爱的书而找寻一天的人,是一个愿意在字词间寻觅美的人,更是一个写小说时迸发无穷灵感的人。她说:“自己感興趣的东西,总能写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