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只有“因校制宜”,才能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从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着手,结合实际,探讨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2
“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专门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一、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与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很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一些医学院校为了突显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办学特色进行了“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学校的理论教学课程繁多,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减少一些理论课程教学学时,缩减思政课就成了首选,但由于中宣部、教育部对思政课课时总数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很多院校采取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压缩课堂教学课时的办法来维持思政课总学时数。这种安排,看似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但由于对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基本上处于“三无”状态:无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无具体的考核与评估指标,无固定的经费投入标准。在这种大前提下,医学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并没有按照既定的实践教学学时,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造成实践教学存在随意性、目的性、系统性不强,流于形式。正是看到这些问题,才有2011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出台,经费投入有了标准,也有了初步的考核与评估指标。
(二)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组织乏力
思政课专兼职教师紧张是医学院校的普遍问题。医学院校对思政课不是特别重视,师资紧张的问题特别突出,每次上级来检查,就拉郎配(辅导员、行政人员是首选,但基本不上思政课),以示合格。十几位思政课教师承担几千甚至上万名学生的四门以上的思政课教学是普遍现象,教师普遍授课任务较重,很难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由于师资原因,需要多人协同作战的课外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另外实践教学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安排一次实践教学,前后需要约1-2周时间,提前联络、实地考察、组织参观学习、批改考察报告等繁冗工作,使得实践教学活動无论从精力上和时间上都比上一节思政理论课费时费力;同时实践教学需要老师承担更多的责任,很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三)实践教学资源分散,学生参与面低
医学院校一般都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实习)。医学院校一般对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往往舍得投入,花大精力去开辟,但对于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则不愿花费较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学生专业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比较支持,但对于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历史博物馆、到新农村调研之类的活动则不太热衷。在校内,学生的专业性社团活动如火如荼,而思政课要么没有社团,即便有,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太多学生参与。由于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缺乏,开展实践教学也就失去了可依赖的平台。
以上如此种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思政课教学(包括实践教学)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其实效性。
(一)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医学院校的学生都有近10个月的在医院等实习基地的实习时间,学校利用医学院校这个特色,积极整合资源,把专业实习基地作为思政课实践基地,把实习生在医院的职业教育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定期送课上实习点,把思政课考核从学生入校到走向社会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参与度。同时,学校整合了校团委、学生处、宣传部和思政部,全校活动一盘棋,思政部教师参与这些部门组织的社团活动,参与“三下乡”、全校辩论赛、主题征文等活动,结合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活动和寒暑假实践活动,做到了全覆盖。特别是和学生处、校团委合作,对学生的勤工助学指导,对学生的创业就业活动进行指导,有效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思政理论课及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凝炼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同时也要着力解决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但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最关键的是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这样才有吸引力和实效性。我们采取两种方式,来凝练实践教学主题。一是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参与调查,把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实践教学的主题;另一种方式是,让学生自己策划安排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评出最优方案并实施实践教学。这两种方式,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效果也非常理想。调查问卷显示:在学生希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上,有31.4%的大学生希望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实践;29.7%的学生希望在院系内部结成小组来实践;11.6%的学生希望按理论课堂教学单位组合;有21.4%的大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三)主题鲜明,科学安排思政课实践教学
针对怎样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问题,我们通过对思政课四门必修课的集体备课等方式,科学安排社会实践学时,主要做法如下:
在大学一年级实践教学上,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代史纲要》两门课内容,主要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主要开展“适应大学生活、做遵纪守法好学生”、“了解国情”、“爱国爱校”、“不忘历史,感恩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带领新生参观学校校史展览馆和革命纪念馆,邀请成功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学生形成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在大二和大三年级实践教学上,主要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结合“感受创新”、“模拟就业”等开展相关实践教学,开展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危机问题的辩论赛等,组织同学到中国汽车创新代表的“芜湖奇瑞汽车公司”参观,领略现代化工厂的管理模式,感受创新给个人、公司和国家带来的丰厚效益,组织大学生开展模拟就业竞赛、创业大赛设计等活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小岗村、“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改革富裕典型的江苏常熟蒋巷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让同学们感受新农村的变化及对医疗服务的渴求,立志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理念。以“服务社会”为主题,在学生实习点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在实习点指导学生就业与考研等,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通过不同阶段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彰显了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色,也增强了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以落实《标准》为契机,激发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热情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下发,是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机。我们以《标准》为契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把教师的考察学习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师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了经费保障,也有了更多热情。二是制定政策,对教师指导、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三是积极吸引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并给予同等待遇。由于引入竞争,激发了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四是在学校的支持下,专门配备实践教学秘书,统筹安排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做到专人负责,保证了实践教学活动持續性。
三、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思政课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是搞好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标准》明确规定“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协调校行政负责实施,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和学生处、团委、宣传部和各系部沟通协作,只有在学校层面才能做到一盘棋。还有专项经费问题等财力保障问题,只有在领导重视的情况下才不会有阻力。
(二)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考核和激励机制是长效性的保障
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学生凝炼实践活动主题的做法,也要形成常规机制,并要有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的人。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实践教学是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加大补贴力度,在实践教学方面成绩显著的要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也要引入竞争机制,保持实践教学的活力。
(三)因校制宜是形成实践教学特色模式的关键
任何特色的形成都要因校制宜,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整合,凝炼出自己的特色。只有有特色与个性的模式,才是有特色的大学。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实践教学的主题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只要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引导,就一定能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9-01-05.
[2]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0-09-08.
[4]教社科(2008)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经一部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5]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1.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2
“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专门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一、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与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很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一些医学院校为了突显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办学特色进行了“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学校的理论教学课程繁多,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减少一些理论课程教学学时,缩减思政课就成了首选,但由于中宣部、教育部对思政课课时总数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很多院校采取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压缩课堂教学课时的办法来维持思政课总学时数。这种安排,看似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但由于对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基本上处于“三无”状态:无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无具体的考核与评估指标,无固定的经费投入标准。在这种大前提下,医学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并没有按照既定的实践教学学时,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造成实践教学存在随意性、目的性、系统性不强,流于形式。正是看到这些问题,才有2011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出台,经费投入有了标准,也有了初步的考核与评估指标。
(二)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组织乏力
思政课专兼职教师紧张是医学院校的普遍问题。医学院校对思政课不是特别重视,师资紧张的问题特别突出,每次上级来检查,就拉郎配(辅导员、行政人员是首选,但基本不上思政课),以示合格。十几位思政课教师承担几千甚至上万名学生的四门以上的思政课教学是普遍现象,教师普遍授课任务较重,很难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由于师资原因,需要多人协同作战的课外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另外实践教学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安排一次实践教学,前后需要约1-2周时间,提前联络、实地考察、组织参观学习、批改考察报告等繁冗工作,使得实践教学活動无论从精力上和时间上都比上一节思政理论课费时费力;同时实践教学需要老师承担更多的责任,很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三)实践教学资源分散,学生参与面低
医学院校一般都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实习)。医学院校一般对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往往舍得投入,花大精力去开辟,但对于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则不愿花费较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学生专业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比较支持,但对于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历史博物馆、到新农村调研之类的活动则不太热衷。在校内,学生的专业性社团活动如火如荼,而思政课要么没有社团,即便有,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太多学生参与。由于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缺乏,开展实践教学也就失去了可依赖的平台。
以上如此种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思政课教学(包括实践教学)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其实效性。
(一)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医学院校的学生都有近10个月的在医院等实习基地的实习时间,学校利用医学院校这个特色,积极整合资源,把专业实习基地作为思政课实践基地,把实习生在医院的职业教育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定期送课上实习点,把思政课考核从学生入校到走向社会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参与度。同时,学校整合了校团委、学生处、宣传部和思政部,全校活动一盘棋,思政部教师参与这些部门组织的社团活动,参与“三下乡”、全校辩论赛、主题征文等活动,结合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活动和寒暑假实践活动,做到了全覆盖。特别是和学生处、校团委合作,对学生的勤工助学指导,对学生的创业就业活动进行指导,有效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思政理论课及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凝炼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同时也要着力解决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但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最关键的是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这样才有吸引力和实效性。我们采取两种方式,来凝练实践教学主题。一是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参与调查,把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实践教学的主题;另一种方式是,让学生自己策划安排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评出最优方案并实施实践教学。这两种方式,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效果也非常理想。调查问卷显示:在学生希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上,有31.4%的大学生希望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实践;29.7%的学生希望在院系内部结成小组来实践;11.6%的学生希望按理论课堂教学单位组合;有21.4%的大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三)主题鲜明,科学安排思政课实践教学
针对怎样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问题,我们通过对思政课四门必修课的集体备课等方式,科学安排社会实践学时,主要做法如下:
在大学一年级实践教学上,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代史纲要》两门课内容,主要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主要开展“适应大学生活、做遵纪守法好学生”、“了解国情”、“爱国爱校”、“不忘历史,感恩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带领新生参观学校校史展览馆和革命纪念馆,邀请成功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学生形成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在大二和大三年级实践教学上,主要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结合“感受创新”、“模拟就业”等开展相关实践教学,开展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危机问题的辩论赛等,组织同学到中国汽车创新代表的“芜湖奇瑞汽车公司”参观,领略现代化工厂的管理模式,感受创新给个人、公司和国家带来的丰厚效益,组织大学生开展模拟就业竞赛、创业大赛设计等活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小岗村、“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改革富裕典型的江苏常熟蒋巷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让同学们感受新农村的变化及对医疗服务的渴求,立志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理念。以“服务社会”为主题,在学生实习点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在实习点指导学生就业与考研等,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通过不同阶段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彰显了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色,也增强了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以落实《标准》为契机,激发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热情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下发,是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机。我们以《标准》为契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把教师的考察学习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师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了经费保障,也有了更多热情。二是制定政策,对教师指导、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三是积极吸引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并给予同等待遇。由于引入竞争,激发了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四是在学校的支持下,专门配备实践教学秘书,统筹安排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做到专人负责,保证了实践教学活动持續性。
三、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思政课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是搞好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标准》明确规定“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协调校行政负责实施,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和学生处、团委、宣传部和各系部沟通协作,只有在学校层面才能做到一盘棋。还有专项经费问题等财力保障问题,只有在领导重视的情况下才不会有阻力。
(二)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考核和激励机制是长效性的保障
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学生凝炼实践活动主题的做法,也要形成常规机制,并要有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的人。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实践教学是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加大补贴力度,在实践教学方面成绩显著的要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也要引入竞争机制,保持实践教学的活力。
(三)因校制宜是形成实践教学特色模式的关键
任何特色的形成都要因校制宜,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整合,凝炼出自己的特色。只有有特色与个性的模式,才是有特色的大学。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实践教学的主题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只要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引导,就一定能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9-01-05.
[2]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0-09-08.
[4]教社科(2008)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经一部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5]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