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i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教育工作时,传统文化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学校需要对其教学活动进行合理优化,同时,还需要在各学科中合理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确保能够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推进现代教育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会对传统文化教育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具体包括师资因素、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然后从学校教学体系、课外文化活动、教师文化素养、日常氛围和社会平台五个角度研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0-020-03
  【本文著录格式】于慧丽.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J].课外语文,2021,20(30):20-22.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小学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时间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学校已经完成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但是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也缺乏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无法保证整体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的大量涌现,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学生传统文化意识也在不断弱化,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优化,确保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参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确保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现代教育工作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小学如何更为高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特此进行本次研究工作。
  一、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因素
  (一)师资因素
  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会对学生培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而在现阶段,部分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存在缺乏专业教师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存在严重的不足,部分教师需要同时担任多学科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的了解。与此同时,在具体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时,学校不仅需要设置传统文化课程,同时还需要将其融入各学科教学,所以学校需要合理优化教师配备,对教师开展文化教育培训,确保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能够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家庭因素
  在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时,家长的重视程度会对学生学习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则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传统文化,进而保障更为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教育作用。与此同时,只有确保家长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改进个人言行。但是在现阶段,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学生英语、数学、语言等课程,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重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言行缺乏正确的认识,会对学生品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部分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使学生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对学生的各种要求无节制地满足,导致学生规矩意识缺乏,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三)环境因素
  环境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不仅需要优化学校环境,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社会环境。在学生进行学习时,校园作为主要阵地,环境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所以,在小学教育具体发展中,需要科学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合理丰富建设内容,不仅需要强化校风、教风、学风等隐形建设,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文化景观和传统文化展览等显性建筑。与此同时,在学生发展中,社会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人际交往、大众传媒等社会环境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我国传统文化,成语误用和错误宣传传统文化会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体策略
  (一)优化学校教学体系
  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学校还没有在课堂中引进传统文化教育,导致学生无法系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优秀文化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教育部门需要全面推行相关政策,要求当地小学设置传统文化课堂,同时还需要在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學校需要科学设置相关课程,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具有较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学校还需要聘请具有较高专业资质的专职教师。教师水平会对教学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必须确保专职教师都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传统文化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高度重视个人言行举止,所以,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较而言,必须确保传统文化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与此同时,对于部分教师资源薄弱的学校,可以由学区进行统一协调。例如可以根据辖区学校数量,设置几名专职教师进行“走教”,通过该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教师资源,使学校师资压力大大减少,同时还可以保障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更为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教师还需要科学制定考核机制,促使学生以及家长能够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主动学习,确保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内感悟到品格、道德情操和智慧,使其对个人修养加强重视。学校不仅需要进行传统文化课程的合理设置,同时还需要将其融入其他学科教学,确保能够对其教学文化氛围进行合理应用,使学生能够形成强大的文化情怀,进而保障学生可以合理内化优秀传统文化。
  (二)开展课外文化活动
  如果想要确保学生真正理解传统文化,教师需要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科学开展,例如组织学生开展节庆礼仪活动,外国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为真切的感受,使其能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确保学生在观看历史史料和实物时,能够直接触摸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开展大型文艺会演,引导学生通过相声、小品、舞蹈、歌唱等方式表达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教师在具体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合理提升,为学生后期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比赛、知识竞赛,确保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竞争,深入交流,通过该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具有更大的兴趣。同时,学校还需要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践行文化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前后,利用广播对该节日的由来进行讲解,构建国画兴趣小组、戏曲兴趣小组和书法兴趣小组,科学培养中国传统艺术。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校园内引进当地优秀文化,确保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具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进而确保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提升教师文化素质
  在具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学生个体,如果教师的文化修养和传统美德较高,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充分体现,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影响学生行为,确保学生合理内化传统优秀文化。而在我国现阶段,部分教师的文化修养相对不足,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具体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错,所以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开展专业文化培训,确保能够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教授传统文化,打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利用学生兴趣较高的方式进行呈现,此时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课堂驾驭能力和整合能力,确保学生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
  (四)合理营造日常氛围
  小学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需要合理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保证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例如教师需要注重日常积累,确保能够实现文化沉淀的有效形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代经典作品的诵读,能够对学生情操进行科学陶冶,进而实现学生修养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语言感受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在小学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强化学生传统文化沉淀。其次,教师还需要强化家校合作,确保能够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有效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家庭会对学生带来根深蒂固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学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使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知识讲授,而对其道德教育缺乏重视,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青少年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判断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学生家长需要在学生日常情态中合理融入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勤劳简朴、诚信守约等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可以接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历史知识进行合理丰富,确保能够实现学生人文思想的有效拓展,进行良好教学行为的科学营造。与此同时,家长还需要开展古典文化沙龙,对传统服饰进行美学研究,欣赏中华戏曲,确保可以对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活动,确保家长能够科学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调适亲子关系,进而保障学生家庭环境中具有更为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最后学校还需要引进网络电子设备,小学教师在具体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需要确保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利用各种电子设备传播传统文化,使学生文化学习实现自动化,所以学校需要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和文化大讲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还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合理应用,在微信群和QQ群内上传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共享,确保可以对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进行有效的弘扬,保证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
  (五)科学设置社会平台
  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教师还需要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确保能够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支持,合理搭建网络教育平台。首先,教师需要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研活动,由共青团、高等学校、教育局共同开展研究活动和保护活动,认真研究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系统整理,科学编写教材文本,对社区家庭和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科学管理,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组织相关单位交流文化经验。对传统文化还需要不断完善保护制度,确保能够对其进行依法保护。文化部门还需要进行文化保护工程的严格实施,确保能够更为有效地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其次,还需要合理应用新闻媒体,确保更为全面地传播传统教育文化。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通过公益广告、群众讨论、专家访谈、言论评论、文艺晚会和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介绍。与此同时,还需要科学应用文化经营模式和现代传媒手段,以全新的形象向学生展现传统文化,利用版畫、卡通、民谣、民间、故事、民谚、童谣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最后还需要对社会德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设德育教育基地。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共同开辟德育教育基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合理补充,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还需要建设各种纪念馆、名人故居和博物馆。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开展教育工作时,通过优化学校教学体系,开展课外文化活动,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合理营造日常氛围,科学设置社会平台能够确保更为高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其师资因素、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合理优化,使我国现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得到科学改善,确保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而保障学生可以更为全面地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强化学生文化素养,进而推进我国现代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楠,吴熔秀,纪晓丹,等. 新时期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课堂模式研究——以京剧教学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20(3).
  [2] 孙宝玲.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0(40).
  [3] 尹静. 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6).
  [4] 李明,李晓伟.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以传统手工艺为例[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4).
  作者简介:于慧丽,女,1971年生,山东莒县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在进行小学教育的过程当中,素质教育已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而课外阅读的优点,也因此变得极其突出。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措施,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课外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0-008-03  【本文著录格式】管素莹.关于
【摘要】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有提到,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教师都需要有序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学段之间的文化衔接。而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民间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非常适合幼儿进行阅读学习,尤其是民间故事的绘本书籍,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民间绘本故事是在民间神话、童话、传说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对于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素养有较大的意义。本文从大班幼儿
【摘要】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它强调的是给特殊儿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环境,和普通儿童享受同等的教育,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和核心理念,基本的语文素养是特殊儿童适应生活、适應社会的基础。在融合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老师要关注这些特殊儿童语文素养的提升。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  【
【摘要】语言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力,可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走进课堂学习中,最终实现高效的学习。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关注教学语言,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在本论文中就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例,针对高中语言教学艺术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言教学;艺术;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作为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站在青年人的角度上观察世界,用自己的作品来反映不同时代之下生命的抗争。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依旧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为无数青年读者的前进指明了方向。本文对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温情叙事风格进行了分析,在鉴赏路遥的文学作品的同时,探究了这种“温情叙事风格”与“现实主义”之间的联系,在对文化作品的核心情感特点进行分析的同时,为后续文学作品的
【摘要】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语言积累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笃定文化自信、乡村振兴等多重背景下,需要强化农村学生语言积累能力培养。本文首先对当前农村学生语言积累现状进行了概括式的分析,然后据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为增强农村学生语言积累能力、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农村学生;语言积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