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磨蚀理论的出现和不断进行的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英语教学的输入和输出的规律,启发教师和学生同时注意到在学习和掌握外语的过程中语言磨蚀问题一直会伴随其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防止语言磨蚀问题的出现,否则,教学效率将会受到这种规律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交流能力都将一点点地淡出记忆。
[关键词]语言磨蚀 英语教学 输入输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069-01
语言磨蚀理论出自于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召开的“语言技巧流损会议”上。当这个论题被提出后,立即得到了语言界尤其是高校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围绕研究语言磨蚀理论的内涵、特点、产生原因、抗磨蚀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推出新观点。
一、关键阈值——抵抗语言磨蚀能力的“度”
在语言模式理论研究中,关键阈值概念的提出将外语系的后抵抗语言磨蚀的“度”进行了定义性的阐述。何为抵抗语言磨蚀能力的关键阈值?也即在什么样的基准上已经习得的外语知识与掌握的利用这门外语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才能够抗磨损?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提供了这样的观点:当学习者对于所习得的外语的水平达到所认定的阈值水平以上才能够抗磨蚀。阈值的“度”的界定也很有争论,对于关键阈值的“度”的界定比较有权威的文献是2001年欧洲语言测试委员会理事会公布的《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同纲领》,这一文献2003年经剑桥大学修订后出版发行。文献中对于语言水平做出了三个等级的划分:入门水平、阈值水平、熟练水平,并对三个等级水平还进行了等级内部不同层次的划分。在语言界随后的多年探讨中,Nagasawa提出的外语习得者抗磨蚀关键阈值的度应该是美国教学委员会颁布的ACT-FL量表中的优秀级,也即欧理会所规定的阈值水平中的上乘——优势水平。在外语习得者达到这个水平后,其语言知识和能力才会相对稳定。
二、语言磨蚀的作用力——干扰因子
语言磨蚀现象的出现是干扰元素的作用,语言干扰即个体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相互影响,干扰的程度与语言结构有关。正如Weltens的研究分析,如果两种语言的结构越相似,其磨蚀程度就越小,而两种语言的结构越相悖,其磨蚀程度就越大。就大学生学习英语说来,我们的母语和英语间的结构差异就很大,所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语言磨蚀问题。因之,语言磨蚀的作用力来自于干扰因子。进一步说,在语言磨蚀的进行中,处于弱势位置的语言会走形、会混乱,强势位置的语言会淡化弱势语言。因为二者之间的惯性思维必定是先入为主,母语是一个人从胎儿时就被潜移默化了的定势语言思维,而外语是后天习得的知识和能力,两种语言在性质上同质,都是作为人际间沟通交流的工具而存在的,那么,在使用中母语的惯性思维若不能得到外语思维足够强势的压制力,则会自然而然地干扰外语思维。母语和外语间最重要的干扰因子是词汇,词汇的习得是通过记忆和使用频率多的条件来保持的,一个个单词记得住很不易,可混同单词的词义与忘记单词却极其容易。在语言被干扰的诸因子中,句法是最不易受干扰的,所以,句法的巩固是对抵抗语言磨蚀中的干扰因素富有重要作用。
三、语言动态系统、提取失败、回归假说理论的相关
在语言动态系统理论的视域下,打破了传统语言习得理论的直线型定论,也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进并提高,转而强调语言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即考虑到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系统内的可变因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会相互影响,而且每一个可变因素的自身也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自变。
在语言提取失败理论的视域下,回忆失误现象会出现,其原因是由于暂时的紧张或语言的损耗或者精神的疲劳。事实上,生活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出现过语言提取失败的问题,某一语言提取失败情形的出现都会呈现出同样一种状况,即所要应用的语言信息是非常熟悉或者是因为某种需要,已经是被强化记忆了的,但是在使用时这些信息却在大脑中成了空白,突然想不起来了。也就是说,提取失败是建立在语言信息已经被记忆储存的基础上的,信息提取不到不是记忆的存储问题,而是提取失败理论所阐释的现象,也是因为语言信息在记忆过程中被磨蚀的影响,且提取的时间越长,说明磨蚀的后果越明显。
在回归假说理论的视域下,语言磨蚀的回归假说理论出现了,该理论的代表者为雅克布逊(Jakobson)。1941年雅克布逊将回归假说理论用于对失语症的研究,结果对语言磨蚀的特点的阐释颇有收获。该假说认为语言的磨蚀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先学习的内容不易磨蚀和后磨蚀,后来学习的易磨蚀和先磨蚀;二是语言输入的强度和学习后达到的最终水平的差异和磨蚀的量或速度成反比。
四、结语
了解和掌握语言磨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就能够掌握保证教学质量的主动权。语言模式理论的相关元素很多,笔者从中选择文中的元素予以分析的原因是在这样几个内容方面体会颇多,并非是在以偏概全。
【参考文献】
[1]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01).
[2]李萍,郑树棠.外语损耗与保持[J].山东外语教学,2004(04).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语言磨蚀 英语教学 输入输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069-01
语言磨蚀理论出自于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召开的“语言技巧流损会议”上。当这个论题被提出后,立即得到了语言界尤其是高校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围绕研究语言磨蚀理论的内涵、特点、产生原因、抗磨蚀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推出新观点。
一、关键阈值——抵抗语言磨蚀能力的“度”
在语言模式理论研究中,关键阈值概念的提出将外语系的后抵抗语言磨蚀的“度”进行了定义性的阐述。何为抵抗语言磨蚀能力的关键阈值?也即在什么样的基准上已经习得的外语知识与掌握的利用这门外语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才能够抗磨损?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提供了这样的观点:当学习者对于所习得的外语的水平达到所认定的阈值水平以上才能够抗磨蚀。阈值的“度”的界定也很有争论,对于关键阈值的“度”的界定比较有权威的文献是2001年欧洲语言测试委员会理事会公布的《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同纲领》,这一文献2003年经剑桥大学修订后出版发行。文献中对于语言水平做出了三个等级的划分:入门水平、阈值水平、熟练水平,并对三个等级水平还进行了等级内部不同层次的划分。在语言界随后的多年探讨中,Nagasawa提出的外语习得者抗磨蚀关键阈值的度应该是美国教学委员会颁布的ACT-FL量表中的优秀级,也即欧理会所规定的阈值水平中的上乘——优势水平。在外语习得者达到这个水平后,其语言知识和能力才会相对稳定。
二、语言磨蚀的作用力——干扰因子
语言磨蚀现象的出现是干扰元素的作用,语言干扰即个体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相互影响,干扰的程度与语言结构有关。正如Weltens的研究分析,如果两种语言的结构越相似,其磨蚀程度就越小,而两种语言的结构越相悖,其磨蚀程度就越大。就大学生学习英语说来,我们的母语和英语间的结构差异就很大,所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语言磨蚀问题。因之,语言磨蚀的作用力来自于干扰因子。进一步说,在语言磨蚀的进行中,处于弱势位置的语言会走形、会混乱,强势位置的语言会淡化弱势语言。因为二者之间的惯性思维必定是先入为主,母语是一个人从胎儿时就被潜移默化了的定势语言思维,而外语是后天习得的知识和能力,两种语言在性质上同质,都是作为人际间沟通交流的工具而存在的,那么,在使用中母语的惯性思维若不能得到外语思维足够强势的压制力,则会自然而然地干扰外语思维。母语和外语间最重要的干扰因子是词汇,词汇的习得是通过记忆和使用频率多的条件来保持的,一个个单词记得住很不易,可混同单词的词义与忘记单词却极其容易。在语言被干扰的诸因子中,句法是最不易受干扰的,所以,句法的巩固是对抵抗语言磨蚀中的干扰因素富有重要作用。
三、语言动态系统、提取失败、回归假说理论的相关
在语言动态系统理论的视域下,打破了传统语言习得理论的直线型定论,也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进并提高,转而强调语言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即考虑到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系统内的可变因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会相互影响,而且每一个可变因素的自身也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自变。
在语言提取失败理论的视域下,回忆失误现象会出现,其原因是由于暂时的紧张或语言的损耗或者精神的疲劳。事实上,生活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出现过语言提取失败的问题,某一语言提取失败情形的出现都会呈现出同样一种状况,即所要应用的语言信息是非常熟悉或者是因为某种需要,已经是被强化记忆了的,但是在使用时这些信息却在大脑中成了空白,突然想不起来了。也就是说,提取失败是建立在语言信息已经被记忆储存的基础上的,信息提取不到不是记忆的存储问题,而是提取失败理论所阐释的现象,也是因为语言信息在记忆过程中被磨蚀的影响,且提取的时间越长,说明磨蚀的后果越明显。
在回归假说理论的视域下,语言磨蚀的回归假说理论出现了,该理论的代表者为雅克布逊(Jakobson)。1941年雅克布逊将回归假说理论用于对失语症的研究,结果对语言磨蚀的特点的阐释颇有收获。该假说认为语言的磨蚀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先学习的内容不易磨蚀和后磨蚀,后来学习的易磨蚀和先磨蚀;二是语言输入的强度和学习后达到的最终水平的差异和磨蚀的量或速度成反比。
四、结语
了解和掌握语言磨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就能够掌握保证教学质量的主动权。语言模式理论的相关元素很多,笔者从中选择文中的元素予以分析的原因是在这样几个内容方面体会颇多,并非是在以偏概全。
【参考文献】
[1]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01).
[2]李萍,郑树棠.外语损耗与保持[J].山东外语教学,2004(04).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