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国学经典 提升德育实效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国学经典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蕴藏着优秀的道德思想,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是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通过国学经典的方式,才能一代代传承至今,才能更好地约束、规范现代人的言行举止,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初中是品格塑造、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所承载的教育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国学经典,阐述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国学经典;德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段,无论是生理、心理、认知、思想,都与之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強烈,对社会现象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互联网 ”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非常方便地了解任何想了解的信息,信息科技在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初中生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网络资源鱼龙混杂,各种不良信息、错误和扭曲的价值观很容易侵蚀对世界充满好奇、身心尚未发育完善的青春期学生。在此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利用优秀的中华文化端正学生的品格,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迷茫的内心指明方向,对于初中生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一、仁爱兼利,构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仁爱”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仁爱兼利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精神,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和为人原则。宽厚待人、坦诚相见、一诺千金、仁爱谦让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但是,在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中,学生从小备受宠爱,甚至溺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较差,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出的要求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的无私奉献;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跨越代沟·理解老师》的教学中,“孝”这一优秀品质贯穿了每一节课堂教学,老师可以从二十四孝中选择有价值的故事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孝道文化的视频,提高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友谊的天空》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和异性的交往,要把握好尺度,要有自己的原则。老师可以用《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给予学生启发,教会学生宽容待人,彼此尊重,平等相处。
   二、传承经典,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带有政治性的学科,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核心价值观,不断地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素质教育相互结合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健全道德观念,老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说教。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优秀的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始终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将文化元素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能充实教学内容。在《腾飞的东方巨龙》的教学中,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感人的、为了民族和正义付出生命的英雄,中国传统文化从不缺乏爱国主义教育,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临患不忘国,忠也”等诗句,并分析诗句的含义及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三、利用现代科技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
   如今,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代科技的加入,将枯燥、单一的文本转变成图文并茂甚至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前收集传统文化中有关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并将故事制作成视频动画,配上与亲情、家庭相关的音乐,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父爱与母爱的感悟,回忆与父母共同经历的难忘的事情。又如,在《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与坚强意志有关的故事,同样可以制作成课件,用图、文、声、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优秀品德,实现德育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塑造初中生的优秀品格至关重要,国学经典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传播,是一种创新的、值得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237.
   [2]熊爱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2019,16(36):17.
   [3]彭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热点问题的渗透与应用[J].文存阅刊,2019(22):69.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对于学习上存有困难的孩子,教师不应当放弃他们,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领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更加需要教师通过情感沟通的方式与孩子建立沟通渠道,引导孩子感知语言文字之美,引导孩子感受语文语言之佳。对学困孩子的情感教育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学生的語文学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情感教育   语文属于
摘 要:《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写作典范,教读这篇课文可结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写作教学主题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从七年级下册课本写作教学的四个主题入手,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并设计相应的写作任务,介绍本课所进行的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技巧;以读带写   时隔20多年,《谁是最可爱的人》回归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读这篇红色经典,可以从阅读角
摘 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要求。在这里希望与各位教师探讨一下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理论。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理论探究   初中美术虽然早就是初中阶段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初中美术的教学,甚至把美术课用作其他课程的教学,这就导致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学积累的经验不足。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发
摘 要:现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让学校意识到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中学是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锻炼效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体育;教学实践   一、中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发展,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图画再现情境;实践探索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
摘 要:通过数据监测分析后,发现低得分的题目,然后寻找得分率低的原因,通过教学反思,提出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实现优化后,让改进后的教学设计进入课堂,再通过后续数据监测来证明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证明基于数据监测的低得分题对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是有效和有针对性的。   关键词:数据分析;低得分;教学指导   教学是讲究持续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同时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去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
摘 要:在当今社会,现代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如何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则成为重中之重。小学是塑造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可以让学生对人性本善的品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生作为初入学堂的新生群体,生活经验少,见识狭隘,单纯善良的本性会让他们很难分辨社会中
摘 要:思维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要从“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当务之急是发展儿童的阅读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的“要点”“疑点”“难点”“盲点”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建构、生长、发展和创新,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思维走向深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
摘 要:以红绿色盲为例深挖教材史料,引导学生用假说演绎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对道尔顿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实际问题,形成科学思维,建立生命观念,通过其他生物的色觉对比,引导学生消除对色盲的潜在歧视,进而积极思考如何对红绿色盲患者进行更好的人文关怀,实现社会责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红绿色盲;假说演绎法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
一直以来,高中教师因为面临高考的压力,非常重视课堂時间的高效安排——舍不得在无关高考的事情上“浪费”任何一点时间。语文课俨然陷入了“讲—练—考—评—讲”的模式中,日积月累下,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愈发淡薄,甚至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而这点与语文课程设置的初衷恰是背道而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