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国学经典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蕴藏着优秀的道德思想,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是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通过国学经典的方式,才能一代代传承至今,才能更好地约束、规范现代人的言行举止,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初中是品格塑造、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所承载的教育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国学经典,阐述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国学经典;德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段,无论是生理、心理、认知、思想,都与之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強烈,对社会现象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互联网 ”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非常方便地了解任何想了解的信息,信息科技在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初中生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网络资源鱼龙混杂,各种不良信息、错误和扭曲的价值观很容易侵蚀对世界充满好奇、身心尚未发育完善的青春期学生。在此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利用优秀的中华文化端正学生的品格,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迷茫的内心指明方向,对于初中生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一、仁爱兼利,构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仁爱”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仁爱兼利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精神,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和为人原则。宽厚待人、坦诚相见、一诺千金、仁爱谦让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但是,在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中,学生从小备受宠爱,甚至溺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较差,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出的要求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的无私奉献;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跨越代沟·理解老师》的教学中,“孝”这一优秀品质贯穿了每一节课堂教学,老师可以从二十四孝中选择有价值的故事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孝道文化的视频,提高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友谊的天空》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和异性的交往,要把握好尺度,要有自己的原则。老师可以用《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给予学生启发,教会学生宽容待人,彼此尊重,平等相处。
二、传承经典,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带有政治性的学科,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核心价值观,不断地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素质教育相互结合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健全道德观念,老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说教。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优秀的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始终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将文化元素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能充实教学内容。在《腾飞的东方巨龙》的教学中,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感人的、为了民族和正义付出生命的英雄,中国传统文化从不缺乏爱国主义教育,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临患不忘国,忠也”等诗句,并分析诗句的含义及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三、利用现代科技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
如今,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代科技的加入,将枯燥、单一的文本转变成图文并茂甚至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前收集传统文化中有关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并将故事制作成视频动画,配上与亲情、家庭相关的音乐,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父爱与母爱的感悟,回忆与父母共同经历的难忘的事情。又如,在《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与坚强意志有关的故事,同样可以制作成课件,用图、文、声、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优秀品德,实现德育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塑造初中生的优秀品格至关重要,国学经典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传播,是一种创新的、值得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237.
[2]熊爱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2019,16(36):17.
[3]彭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热点问题的渗透与应用[J].文存阅刊,2019(22):69.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国学经典;德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段,无论是生理、心理、认知、思想,都与之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強烈,对社会现象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互联网 ”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非常方便地了解任何想了解的信息,信息科技在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初中生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网络资源鱼龙混杂,各种不良信息、错误和扭曲的价值观很容易侵蚀对世界充满好奇、身心尚未发育完善的青春期学生。在此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利用优秀的中华文化端正学生的品格,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迷茫的内心指明方向,对于初中生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一、仁爱兼利,构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仁爱”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仁爱兼利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精神,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和为人原则。宽厚待人、坦诚相见、一诺千金、仁爱谦让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但是,在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中,学生从小备受宠爱,甚至溺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较差,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出的要求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的无私奉献;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跨越代沟·理解老师》的教学中,“孝”这一优秀品质贯穿了每一节课堂教学,老师可以从二十四孝中选择有价值的故事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孝道文化的视频,提高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友谊的天空》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和异性的交往,要把握好尺度,要有自己的原则。老师可以用《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给予学生启发,教会学生宽容待人,彼此尊重,平等相处。
二、传承经典,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带有政治性的学科,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核心价值观,不断地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素质教育相互结合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健全道德观念,老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说教。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优秀的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始终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将文化元素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能充实教学内容。在《腾飞的东方巨龙》的教学中,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感人的、为了民族和正义付出生命的英雄,中国传统文化从不缺乏爱国主义教育,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临患不忘国,忠也”等诗句,并分析诗句的含义及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三、利用现代科技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
如今,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代科技的加入,将枯燥、单一的文本转变成图文并茂甚至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前收集传统文化中有关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并将故事制作成视频动画,配上与亲情、家庭相关的音乐,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父爱与母爱的感悟,回忆与父母共同经历的难忘的事情。又如,在《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与坚强意志有关的故事,同样可以制作成课件,用图、文、声、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优秀品德,实现德育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塑造初中生的优秀品格至关重要,国学经典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传播,是一种创新的、值得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237.
[2]熊爱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2019,16(36):17.
[3]彭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热点问题的渗透与应用[J].文存阅刊,2019(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