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培养

来源 :华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s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除了要突出语言基本训练外,最主要应把语文的语言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之目的。对此,叶圣陶先生在致范守纲的信中强调指出:“再溯到根源,语言与思维分拆不开,语言要说得正确有条理,其实要头脑想得正确有条理。因此,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时并举。”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时并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一、拓宽学生知识范围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知识也是进行思维的依据和源泉。思维活动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试想一个知识贫乏、视野狭小的人,他的感知对象也必然少,那么怎能建立起丰富的形象思维呢?那他就根本谈不上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了。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像蜜蜂酿蜜一样,行千万里路,采亿万朵花,广泛地博采、提炼,获取有规律的知识,建立起知识库,并以这些知识库为凭借,开发智慧的宝库,丰富学生思维的源泉。
  
  二、抓住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
  
  从教育理论观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动脑筋,给学生以“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而学生的“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通过自己的思考、比较、研究,主动参加“知识生产”。经过消化、吸收,把知识转为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思维向前发展。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多思善想的习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其次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维,从正向、平面到异向、立体,从形象到抽象地进行思维。如指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可采用“五步法”进行自读,即一问“写什么”,二问“怎样写”,三问“为了什么”,四问“有何特点”,五问“有何感想”。這样层层递进阅读,使学生不仅从文章内容、结构、思想等方面把握了文章,而且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形象思维)向理性认识(抽象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训练中,自己学会了怎样思维。
  
  三、精心设计练习
  
  语文课堂中“以练为主”中的“练”不仅对巩固知识,形成知识迁移起作用,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同肌肉一样,不训练就会退化。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要精心设计和安排练习,锤炼学生思维能力。使之不易退化、萎缩。精心设计和安排练习。
  首先在学生实际水平范围内增加其练习难度,使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解疑排难,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练习设计和安排应符合科学性,尽量避免不动脑筋的机械练习,注意练习的广泛性、综合性、持久性。
  再次,还应充分利用课后的“揣摩”“借鉴”“运用”的思考练习,把思维训练落实到练习中,如《阿Q正传》文章的教学,可利用课后的练习,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及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而培养出学生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利用课后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质是变教师的分析课文的过程为学生“读、思、练”的过程,无疑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对激发学生兴趣作了精辟的阐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家也认为,学生学习目的、意志、兴趣,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起他们学习的“胃口”,启发他们津津有味地学习,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或在课堂中经常用感情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教者动情,学者动容”,这样师生感情融洽地把学习当成乐事,从而推动学生思维的扩展;或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诱导”方式,把学生引入思维的境地,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而不因暂的困惑而失去信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稳步地发展;或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心理,然后鼓励他们去解决疑难,寻求答案;或进行“点化”,在学生“将悟”与“未悟”的节骨眼上,进行“点化”、疏导,使学生思维产生兴奋点……
  通过上述不同的激趣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善于开动“机器”,独立思考,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学导课堂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构建的新的课堂模式,它包括“依纲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三个环节。她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教学目的,经过充分的教学实践和探讨,制定的三环节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这种课堂其中的一个最大优点:合作。以下笔者就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好处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合作是一种与权利主义、强迫命令的教学观相对立的全新的教学观念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通过网络完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将带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网上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现实。但是,网络教育既不是独立于传统教育的替代品,也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搬家,它将教学设计理念引入网络教育领域,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效组织形成多媒体课程资源,从而利用网络实施教学过程,使
期刊
[摘要]:关于学习过程的性质存在“快乐论”和“痛苦论”两种观点。快乐教育有利于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因此,在教育中应该通过多鼓励表扬学生,提高其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方式来开展快乐教育。  [关键词]:快乐教育 小学教育 小学生    关于学习者学习时的感受如何,古今中外不同的看法大相径庭。如,孔子认为学习之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总是围绕问题进行,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基础。高效课堂应该减少课堂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每一根思维神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每一堂课都能成为精品。而每一堂课就需要我们随机应变,发挥教学机智,掌握好提问的技巧和时机,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课堂
期刊
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出现的一种课程開发策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而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主线。而且做为中学必修科目之一的地理学科,还紧紧围绕着地球构造、地天关系、区域分布、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等许多与人类和地球息息相关的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全
期刊
[摘要]:《浙江省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中,对评价是这样描述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使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小学英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行为表现评价。”形成性评价有课堂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效果自评、同伴评价、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浙江博客网8Jo)f7b4spM行为表现评价可以采用对话创编、课本剧表演、故事创编、情感朗读、歌曲演唱和书面成果展示
期刊
[摘要]:由于初中升高中考试科目中没有生物,导致许多学生对生物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往往是到了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后,作为理科生才不得不进行生物的学习,但学习效果却不理想。本文从转变学生观念,开放课堂,改变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大胆探究,寻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转变观念 开放课堂 善用媒体 利用插图    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生物课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但那时该科目并不作为初升高考试科目,许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根据各个学生特点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进一步搞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同时对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有重要意义,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学困生转化工作,谈些粗浅看法。    一、热情关怀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学困生是班级里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缺乏老师的关怀和温暖,有
期刊
[摘要]:本文从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习能力的要求入手,将历史学习能力大致划分为:历史想象能力、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历史迁移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四种能力。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 想,探索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历史学习 能力培养 方式方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竞争与其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不
期刊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记忆的历史。很难想象假如没有记忆,人类还能存在到今天;假如没有记忆,社会如何发展;假如没有记忆,人类文明早已是一片废墟;假如没有记忆,一切都无从谈起……记忆的重要性勿用过多阐述,人尽皆知!记忆力越强的民族社会就越容易发达与先进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我们的一切学习和考试中,除了理解力,创新力,表达力等,很关键的就是记忆力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理解了大量的知识,同时记住它们,之后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