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黛玉的人格魅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世界不朽的艺术典型。其中,林黛玉就是曹雪芹怀着真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在百花争艳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为什么唯独林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具有经久不衰的人格魅力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思索,在此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略加探讨和分析。
  
  一、超尘脱俗、敢于抗争的“叛逆者”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的地位仅次于贾宝玉。就黛玉、宝钗两人而论,则如王希廉的《红楼梦·总论》所言:“黛玉是主中主,宝钗却是主中宾。”显然,这是个曹雪芹全力塑造的人物。像《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贾宝玉一样,林黛玉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林黛玉的叛逆性首先体现在她不同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林黛玉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爱情角本杂剧,那样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吟》中,她叹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赞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更特别的是,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不说那些“混账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贾宝玉,她却引为知己、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予以支持。
  林黛玉的叛逆性格最集中表现在她追求人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上。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的共同思想基础上,不只是一般怜才惜貌,而是一对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的爱情。比起《西厢记》莺莺、张生,或者《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要深刻得多。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上。林黛玉之所以爱上被众人视为“不肖”“孽障”的贾宝玉,不是由于他的品貌才情,也不是由于他在贾式家族里的地位,而是因为她觉得宝玉是一个难得的知己,他们同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再者,林黛玉的叛逆性格还表现在她对周围现实的傲视与鄙弃上。在大观园里,黛玉爱恼就恼、爱说就说,一片纯真,毫无矫饰,与宝钗的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黛玉在贾母、王夫人面前却从不多说一句阿谀话,从不做一件奉承事。比如第七回中王夫人的陪房丫头周瑞家的,受薛姨妈之托,分送十二枝宫花给众姐妹。在贾府中,王夫人地位稳固,周瑞家的气焰嚣张,众人也投鼠忌器。宝钗一见周瑞家的“便放下笔,转过身,满脸堆笑,让周姐姐座”;迎春、探春“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惜春也与“大家取笑一回”。唯独黛玉不然,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也不言语。黛玉就这样毫无矫饰,显得与贾府格格不入,因此她的结局一部分也是自身叛逆性格所酿成的。
  
  二、圣洁高雅、纯真坦荡的“可人儿”
  
  提起林黛玉,也许有人会说她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其实,她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纯如赤子、待人以诚。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但她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更能看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向宝钗掏出了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同时,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傲自许,目无下尘”。其实,她为人谦和,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得好,从不计较高低。一次在与湘云联句时,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更重要的是,黛玉对“下人”关怀体贴,富有爱心。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讲过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她;她对待紫娟,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笑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后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她,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三、才学横溢、满腹诗情的“俏佳人”
  
  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不仅圣洁高雅、至真至纯,而且学识渊博、满腹才情,是一个极富诗意的“俏佳人”。
   首先,林黛玉独有“世外仙殊寂寞林”这种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众人眼中之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天然的风流态度。”宝玉眼中之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支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所有这些,无不显超尘脱俗,颇有“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感觉。
  其次,林黛玉具有诗歌创作的强烈欲望和不竭源泉。大观园中诗翁不少,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有一些锦心绣口之作,但是创作最多的是林黛玉。诗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抒写欢乐与爱情、表示抗议与叛逆。据统计,她的诗作共有23首,除应制联句和起社的作品,还有《葬花辞》《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名篇。数量之多,只有贾宝玉可以与之匹敌。但很明显,林黛玉诗作大多数是精品,而贾宝玉诗的质量则参差不齐。
   再次,林黛玉具有卓尔不群、高人一等的诗歌写作艺术。常言道“诗如其人”。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更表现了她迷人的艺术魅力。在大观园里,只有薛宝钗与林黛玉“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但在作诗的灵敏快捷、立意新颖别致和风格的飘逸洒脱方面,黛玉却要更胜一筹。诗社每次赛诗,黛玉的诗往往为众人所推崇和欣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代表作,整首诗咏花喻人,如泣如诉:“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是她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她对现实冷酷无情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她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表现了她高洁的情志和坚贞的精神;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数句,更是她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世界决裂的檄文,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了其无比壮美与崇高的人格魅力。
  
  四、多愁善感、凄苦忧郁的“柔女子”
  
  林黛玉性格中一个最突出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她的多愁善感、凄苦忧郁。如果说西施之美,美在她的病态,美在她的心痛而皱眉的愁容,那么,黛玉之美又何曾不多半是由这个“愁”字而来的呢?她这个鲜明的性格特点固然与她多病的体质和那种天赋的诗人气质有关,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乃是她那种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备受爱情折磨、孤苦伶仃的命运。
其他文献
研究了铝酸钙水泥、铝酸钙水泥/SiO2微粉、α—Al2O3微粉以及α—Al2O3微粉/SiO2微粉4种结合剂对Al2O3一SiC-C质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α—Al2O3微粉结合剂的材料性能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基体中各晶体学方向的点阵畸变储能和亚晶块尺寸,研究其微结构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并探讨了无取向电工铜中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结果
通过高频感应加热在真空下制备FeNiMnCuC0.2Alx(x=0、0.1、0.2、0.5mol)高熵合金,对固溶处理后的试样进行结构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eNiMnCuC0.2Alx高熵合金具有简单的面心立方结构;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而基础教育,理应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极为重要和相当紧迫的。在中学数学实施创新教学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
研究高压静电雾化过程液滴特性,运用信息熵方法建立油液粒径分布模型,通过静电涂油雾化实验研究液滴粒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液滴粒径随电压变化而变化,静电电压升高,液滴粒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来,涉农专业萎缩,师资力量薄弱,生源急剧减少,农学专业课实践教学时断时续,很难有序进行。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就要加大农学专业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一、 大力推行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实践教学打好基础   (1)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
提出了一类线性约束下非光滑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运用线性拟合凹函数分段法和不等式组旋转算法进行求解,并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的解释者,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本文阐述
以炭黑和单质硅为原料压制成试样,在埋炭条件下,分别于1200,1300,1350,1400,1450,1500℃下高温烧结,获得不同温度点合成样品。采用XRD分析技术研究试样的物相演变过程,从而对C—Si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