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注重难点引导,促进知识理解,重点难点都是教学的关键,建立新的数学模型;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有效措施精心联系在新课改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创小学数学教学新局面。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实际情况,简单谈一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几点认识。
一、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兴趣
古希腊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头脑不是容器用来被填满,而是一个火把等着我们去点燃。我们在教学数学时,同样要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点燃,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自由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体会学习数学的美好情趣,才会有欲望去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首先,以新颖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授课的导入是否成功,会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特点,设计各种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或者为学生讲小故事,创设悬念情境,通过数学问题的介绍等方法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借助讲故事、猜谜语来组织教学。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听故事和猜谜语有着格外的喜好。我们教师如果能与教材紧密结合,借助讲故事和猜谜语来组织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秒、分、小时的知识为例,先让学生猜谜语:“没腿却能走,没嘴却能说,随时告诉你,啥时起床啥时睡。”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谜底是钟表,自然会对秒、分、小时也有了认识。教师正好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合理运用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大都爱玩好动,思维活跃,教师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教具,能够把教学变得更加自然、高效。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时,就可以利用身边的素材。拿出8根粉笔,要求每2根放在一个盒子里,一共需要几个盒子?这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然后再给出9根粉笔,要求每4根放在一个盒子里,要用几个盒子?学生用前面的方法分到最后,还剩1根粉笔,这根粉笔学生就不知道该放哪里了,因为放到分好的盒子里就多了,单独放一个盒子就不够4根,到底该怎么做呢?这时教师及时提问:“剩下的这根粉笔叫什么?”立刻有学生回答:“余数。”“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除法中有余数的情况。”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对余数有了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自发思考如何计算除法中有余数的方法。
二、注重难点引导,促进知识理解
每节课都有一到几个重难点,它们是教学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数学模型的构建。一堂成功的课堂,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小学生之所以感觉难,是因为有些知识抽象性较强,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加以灵活引导,如在进行重难点知识的引导时,做到以旧知为依托点,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以动手操作来加深体验,突出和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判断、联想等方法做出合理推理。以《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先为学生展出两个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形容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出它们的相同点有哪些?学生会回答高和底相等,再提问:这两个容器的体积是一样的吗?学生会回答不一样,继续提问:那你们能看出这两个容器在体积方面有什么关系呢?先让学生自己去大胆猜想,再展开分组实验,利用在容器中倒水的方式,把圆锥形容器盛的水倒到圆柱形容器中,数一下要倒几次才能全部倒满?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很容易发现:两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三倍。教师如此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才做,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记忆所学知识,实现教学重难点的轻松突破。
三、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创新能力
在教学数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比较和推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用开放性题目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有关百分比的应用题后,教师可以设计下面这样一道题目:器械室内有篮球27个,比足球多15个,让学生自己去补充后面的问题,设计成关于百分比的应用题,并且完成解答。从思考到编题,再到完成解答,学生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也可以用应用性题目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目:小明去水果店买苹果和橘子,苹果3元一斤,橘子2元一斤,请问,小红带了50元钱,可以买多少苹果和橘子?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学生非常熟悉,因此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科以及教学内容特点,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自我展示,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于育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6).
[2]孙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1,(09).
[3]林美珍.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3).
[4]陈海山,刁慧明.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2,(01).
创新能力有效措施精心联系在新课改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创小学数学教学新局面。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实际情况,简单谈一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几点认识。
一、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兴趣
古希腊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头脑不是容器用来被填满,而是一个火把等着我们去点燃。我们在教学数学时,同样要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点燃,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自由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体会学习数学的美好情趣,才会有欲望去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首先,以新颖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授课的导入是否成功,会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特点,设计各种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或者为学生讲小故事,创设悬念情境,通过数学问题的介绍等方法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借助讲故事、猜谜语来组织教学。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听故事和猜谜语有着格外的喜好。我们教师如果能与教材紧密结合,借助讲故事和猜谜语来组织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秒、分、小时的知识为例,先让学生猜谜语:“没腿却能走,没嘴却能说,随时告诉你,啥时起床啥时睡。”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谜底是钟表,自然会对秒、分、小时也有了认识。教师正好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合理运用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大都爱玩好动,思维活跃,教师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教具,能够把教学变得更加自然、高效。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时,就可以利用身边的素材。拿出8根粉笔,要求每2根放在一个盒子里,一共需要几个盒子?这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然后再给出9根粉笔,要求每4根放在一个盒子里,要用几个盒子?学生用前面的方法分到最后,还剩1根粉笔,这根粉笔学生就不知道该放哪里了,因为放到分好的盒子里就多了,单独放一个盒子就不够4根,到底该怎么做呢?这时教师及时提问:“剩下的这根粉笔叫什么?”立刻有学生回答:“余数。”“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除法中有余数的情况。”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对余数有了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自发思考如何计算除法中有余数的方法。
二、注重难点引导,促进知识理解
每节课都有一到几个重难点,它们是教学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数学模型的构建。一堂成功的课堂,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小学生之所以感觉难,是因为有些知识抽象性较强,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加以灵活引导,如在进行重难点知识的引导时,做到以旧知为依托点,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以动手操作来加深体验,突出和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判断、联想等方法做出合理推理。以《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先为学生展出两个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形容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出它们的相同点有哪些?学生会回答高和底相等,再提问:这两个容器的体积是一样的吗?学生会回答不一样,继续提问:那你们能看出这两个容器在体积方面有什么关系呢?先让学生自己去大胆猜想,再展开分组实验,利用在容器中倒水的方式,把圆锥形容器盛的水倒到圆柱形容器中,数一下要倒几次才能全部倒满?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很容易发现:两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三倍。教师如此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才做,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记忆所学知识,实现教学重难点的轻松突破。
三、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创新能力
在教学数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比较和推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用开放性题目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有关百分比的应用题后,教师可以设计下面这样一道题目:器械室内有篮球27个,比足球多15个,让学生自己去补充后面的问题,设计成关于百分比的应用题,并且完成解答。从思考到编题,再到完成解答,学生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也可以用应用性题目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目:小明去水果店买苹果和橘子,苹果3元一斤,橘子2元一斤,请问,小红带了50元钱,可以买多少苹果和橘子?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学生非常熟悉,因此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科以及教学内容特点,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自我展示,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于育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6).
[2]孙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1,(09).
[3]林美珍.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3).
[4]陈海山,刁慧明.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