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风 山高水长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文物一尘灰,汴水繁华又草莱。非只怀公伤往迹,亲知南渡事堪哀。”这是冯友兰在蒙自南湖所做的古体诗,亦即“南渡北归”一词的由来。岳南先生所著《南渡北归》,以详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在抗战前后那风云激荡的历史时代中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那一代大师在大动乱时代中非同寻常的人生际遇及其所展现出来的令人景仰的大师风度,长久地留在读者心头,令人荡气回肠。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一代大师的背影早已渐行渐远,而在作者岳南的《南渡北归》中,大师们一个个鲜活地向我们走来。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学识风度,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在艰难岁月中坚持学术研究的孜孜以求的精神,他们在朝不保夕的困境里,依然培养出大批成就斐然的人才,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如飘蓬、如浮萍,而愈见其性情节操,虽恍如隔世,却更令人感佩不已。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大师之风,山高水长。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从北平到长沙,从长沙到昆明,又从昆明到四川李庄,多灾多难的时节,颠沛流离的痛苦,不变的是对祖国的赤子丹心,不倒的是那高高飘扬的学术旗帜,它依然在敌机的轰炸中猎猎招展。梁任公不仅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作为清末政治家、文化大师影响深远,还极富远见的培养了两个大师级别的儿子梁思成和梁思永,他们分别在建筑学和考古学上卓有建树,在战乱时期保存古建筑以及通过考古为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提供有力的证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北大之父”蔡元培,他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成为一座不灭的明灯。清华校长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之论在而今被高官和高楼渐染的高校不啻为振聋发聩之语。三百年来史学第一人陈寅恪沦落香港时,面对日军的威逼,不为所动,让我们看到了柔弱书生的骨气,而他在为王观堂写的祭文“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更是穿云裂石,久久回荡在天际。他不仅仅是在赞扬王国维,也是那一代大师的精神写照。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抗战胜利之后,结束了历时九年的颠沛流离,和家人一起回到了一直以来念兹在兹的北平。虽然受尽病痛折磨,她依然选择了放弃赴美治疗的机会,选择了“和祖国一起受苦”。我们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后,她参与了景泰蓝的设计,国徽的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我们也不会忘记,在老北京城墙拆卸之时,她和梁思成手抚城墙痛哭失声。在生命的最后九年,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这位“智慧女神”的化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想,她的一生是当得起“一代才女”的称号,也对得起梁思成患难与共、比翼齐飞的深情,还有金岳霖对她“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哀挽和终身未娶的痴情。
  一个个名字,犹如夜空中耀眼的星星,光芒四射。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陈寅恪、胡适、李济、梅贻琦、傅斯年、徐志摩、闻一多、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鲁迅、顾颉刚、吴宓……以往对于他们的了解,只是零零散散,一鳞半爪的,亦能一窥他们的精神风貌,令人神往。而《南渡北归》弥补了先前的缺憾,以大量的丰富的史实材料为我们全景展现了大师们的传奇,故事感人,资料翔实,注释材料也自成典故,书中还附有珍贵的书信、照片和地图,与文字相映成趣,更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大师远去 再无大师”是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深沉喟叹,我不禁想起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时代培养不出大师?声声叩问,敲在每一个国人的心里;殷殷期待,激起每一个学子的梦想。让我们再道一声:大师之风,山高水长。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在文本研习的基础上开掘出本文的深意,避免将本文理解成向学生宣扬环保意识的文章?如何在传统文本解析的教学方式上力求有所创新,避免落入传统解读的窠臼?如何在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与避免对文本的过度诠释之间保持平衡?笔者结合教学体验做出总结。  【关键词】意象 数学符号 思想来源    苏教版必修一中的文章《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表达关注生态自然思想的文章极容易被理解为常见的有关环保的文章。其实
近来有幸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上的都是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一个是外校钱老师上的交流观摩课,一个是我校青年教师姚老师上的公开课,两节课都很精彩,两位老师都很用心,不过也各有侧重,钱老师在预设中显示了自己的身手不凡,姚老师在生成中显现自己的教学智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我们要重视预设。钱老师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预设得比较好:①学习
[摘要]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教师这个职业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困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追寻自己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阐述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中,教师应有的一份执着坚守与理想情怀。  [关键词]教师 幸福人生 专业成长    在物质条件非常丰富的今天,面临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教师职业侧
秋风萧瑟,易水寒碧。多少风流韵事被历史的烟云掩去,可那两千年多年前的壮士的悲歌却穿透时空,依然在空中回荡。荆轲,荆轲,我再次轻轻唤起这个名字。  你胸怀大志,曾经用剑术游说卫元君,可惜不被任用。你曾经和盖聂谈论剑术受到盖聂的呵斥,和鲁勾践下棋受到鲁勾践的责备。对看重尊严的剑客而言,这真是奇耻大辱,当愤然还击。你没有反击,只是默默地离开。我知道你不是畏惧死亡,只是你还有所期待。大丈夫当名留青史,功业
【摘 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俟坐》的最后一段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为政、为人、为师之道,体现了孔子当时对弟子,对自己的遭遇禁不住发出感慨的复杂心理,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弃追求精神。因此这段也集中体现了文章选入教材的意义。  【关键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俟坐》 仁政 礼治  现今有很多老师在上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俟坐》时,都没有注意深入分析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摘 要】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作者慷慨激昂的背后似乎隐含着许多欲说还休的内容。本文对这种叙述状态与作者复杂的创作背景及其创作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文本沉郁的背后隐含的丰富涵义。  【关键词】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沉郁 解读    每每读及《指南录后序》,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纠结。总以为文天祥是南宋历史上的英雄,而这篇文章在慷慨激昂的同时似乎又欲说还休。也许“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摘 要】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考查热点是景物描写的鉴赏,鉴赏角度为情与景、声与色、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画面意境、诗眼词句等,学生备考应针对出题角度变化,熟知相关鉴赏知识和方法,并能结合诗句品味其独具韵味之处。  【关键词】高考 诗歌 景物描写 鉴赏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内蕴丰富,含蓄隽永,最令人称道的是诗中独具个性的景物,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壮丽;“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
【摘 要】结合当前课堂教学中提问效率低下的情况,笔者认为课堂提问至关重要,进而探索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方法,即把握问题的开放度、难易度,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并且特别强调在学生的回答之后,给学生的回答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课堂 提问 注意 有效     语文课堂提问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若干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
【摘 要】“品文”就是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解读文本的方法。学生在“品”的过程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美,领悟作品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水平。“品人”就是在叙事性文章中学会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文章主旨,从而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本文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人物教学,阐明语文教学中品文与品人的关系和方法技巧。  【关键词】品文 品人 文本解
数度教学《琵琶行》,引导学生感悟、鉴赏出色的音乐描写,自然是导学的重难点之一。以往按部就班,引导学生依次赏析音乐描写时,从“忽闻水上琵琶声”一直赏析到“唯见江心秋月白”。从转轴、拨弦、调音赏析到动作准确、娴熟;从沉着而雄浑、宛如一阵急雨的“大弦嘈嘈”赏析到细促而轻幽、宛如一片私语的“小弦切切”,再到好像大珠小珠般清脆、圆润、悦耳的“嘈嘈切切错杂弹”;从像花下的莺语婉转流走的“间关莺语花底滑”欣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