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机遇,满足共同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有方法地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学;爱的需要;不良行为;心理素质;适应能力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辅导等各种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一些知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提供咨询、疏导服务,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低年级的孩子刚刚告别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生活,进入小学、开始严格正规的学习生活,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重要起步,如何让他们勇敢自信地迈步向前,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呢?我从教20多年,认为挽着孩子走好这一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使孩子的心理更健康,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分析一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供机遇,满足共同的需要
任何一个孩子,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反叛,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 孩子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孩子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现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为此,在低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孩子,有爱心和耐心,即使你认为他并不是那么可爱,机灵。我们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孩子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他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孩子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今后的不良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现在的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具体表现为:1.厌学和逃学,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2.自控能力差,沉迷于电脑游戏或上网;3.家庭暴力、攻击性行为问题;4.自卑和社交退缩。因此,迫切需要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我班有个学生黄某,男,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拉拢同学讲话,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脾气大,对老师非常无礼,成绩很差。通过分析该学生的问题,我通过疏导他的心理和做心理游戏等,使他增强学习动机,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改变自卑心态,重拾学习信。现在他成为优秀的学生。
三、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所谓耐挫能力,包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对挫折的超越力,即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够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制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增强耐挫能力是学生健全人格的体现,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呼唤,是新时期小学生应具有的心理品质。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颇多,物质条件十分丰富,他们是无法理解“艰苦”“困难”的真正含义的,一旦稍有挫折,就承受不起。曾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在电视中偶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大雪天,在一个国外的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穿着裤衩在操场上跑步,当时我很震惊,这不是摧残人,折磨幼小的生命吗?然而,没过多久,我有幸看了一篇有关国外和国内的孩子一起参加的一次夏令营的报道,在这次夏令营中,国外的孩子在耐挫能力、自理生活能力上明显优于我们国内的孩子。我恍然大悟。是啊,我们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个能耐“风雪”的人啊!我们教育者不妨在教育中创建各种挫折情境,让孩子从小尝到失败的滋味或艰难取胜的滋味,如:有计划地组织远足,班干部实行择优轮换制,开展有一定困难度的游戏活动,有意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学生设置各种障碍等等,让孩子懂得遇到挫折、失败时只有认真总结,分析原因,寻找方法,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使孩子渐渐学会对挫折作理性的思考,这是孩子人生路上必备的“疫苗”。
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常常运用“快乐人生三句话”进行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能行!”“我不怕!”“我能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金钥匙,每天让学生反复说,反复进行自我暗示,有利于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每位学生在入学时都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们都想学习,都有求知的欲望,即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在求知能力水平上与其他学生有一定差距,许多内容是他们“吃不了”的,表扬奖励几乎跟他们无缘,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还会形成惰性。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让求知欲得到满足,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滋味,产生一种“我能,我行”的感觉,从而逐渐形成对知识苛求的积极行为。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在介绍经验时这样说道:“老师们,请不要吝啬你们笔上的一百分和五角星啊,你们知道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啊!”他的话有道理,对于低年级来说这更是十分有效的。在我批改过的作业中,一次作业五角星最多可得到三个,还常常伴有“有进步”“继续努力”“好!”等鼓励性的语言,孩子们常常拿着作业本喜形于色。在学习上如此,在生活中亦如此,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我在进步”,“我能更好”,使他们充满自信地生活。“进步就是优”,这使每个孩子都体验了成功,增强了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美国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孩子的心灵至真至诚。把他们生活中的美丽,串通过自身的努力战胜了困难,他们会更具信心,会使他们逐渐养成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从而形成一定的耐挫能力,增强心理随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成美丽的花环,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说一声“芝麻开门”,让每个孩子都把健康的心灵之门向我们敞开。
五、调治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不可能都用于此。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由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效果良好。
众所周知,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在当今社会,由于人的心理不健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甚至是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可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能是在人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会是一蹴而就,因此在教育层面上,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教师作为少年儿童的教育者和引导者,我们对此应该有意识有方法地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國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8.
[2]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1(1)
[3]林建华.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6(1)
【关键词】心理学;爱的需要;不良行为;心理素质;适应能力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辅导等各种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一些知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提供咨询、疏导服务,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低年级的孩子刚刚告别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生活,进入小学、开始严格正规的学习生活,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重要起步,如何让他们勇敢自信地迈步向前,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呢?我从教20多年,认为挽着孩子走好这一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使孩子的心理更健康,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分析一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供机遇,满足共同的需要
任何一个孩子,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反叛,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 孩子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孩子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现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为此,在低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孩子,有爱心和耐心,即使你认为他并不是那么可爱,机灵。我们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孩子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他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孩子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今后的不良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现在的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具体表现为:1.厌学和逃学,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2.自控能力差,沉迷于电脑游戏或上网;3.家庭暴力、攻击性行为问题;4.自卑和社交退缩。因此,迫切需要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我班有个学生黄某,男,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拉拢同学讲话,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脾气大,对老师非常无礼,成绩很差。通过分析该学生的问题,我通过疏导他的心理和做心理游戏等,使他增强学习动机,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改变自卑心态,重拾学习信。现在他成为优秀的学生。
三、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所谓耐挫能力,包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对挫折的超越力,即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够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制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增强耐挫能力是学生健全人格的体现,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呼唤,是新时期小学生应具有的心理品质。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颇多,物质条件十分丰富,他们是无法理解“艰苦”“困难”的真正含义的,一旦稍有挫折,就承受不起。曾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在电视中偶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大雪天,在一个国外的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穿着裤衩在操场上跑步,当时我很震惊,这不是摧残人,折磨幼小的生命吗?然而,没过多久,我有幸看了一篇有关国外和国内的孩子一起参加的一次夏令营的报道,在这次夏令营中,国外的孩子在耐挫能力、自理生活能力上明显优于我们国内的孩子。我恍然大悟。是啊,我们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个能耐“风雪”的人啊!我们教育者不妨在教育中创建各种挫折情境,让孩子从小尝到失败的滋味或艰难取胜的滋味,如:有计划地组织远足,班干部实行择优轮换制,开展有一定困难度的游戏活动,有意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学生设置各种障碍等等,让孩子懂得遇到挫折、失败时只有认真总结,分析原因,寻找方法,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使孩子渐渐学会对挫折作理性的思考,这是孩子人生路上必备的“疫苗”。
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常常运用“快乐人生三句话”进行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能行!”“我不怕!”“我能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金钥匙,每天让学生反复说,反复进行自我暗示,有利于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每位学生在入学时都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们都想学习,都有求知的欲望,即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在求知能力水平上与其他学生有一定差距,许多内容是他们“吃不了”的,表扬奖励几乎跟他们无缘,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还会形成惰性。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让求知欲得到满足,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滋味,产生一种“我能,我行”的感觉,从而逐渐形成对知识苛求的积极行为。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在介绍经验时这样说道:“老师们,请不要吝啬你们笔上的一百分和五角星啊,你们知道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啊!”他的话有道理,对于低年级来说这更是十分有效的。在我批改过的作业中,一次作业五角星最多可得到三个,还常常伴有“有进步”“继续努力”“好!”等鼓励性的语言,孩子们常常拿着作业本喜形于色。在学习上如此,在生活中亦如此,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我在进步”,“我能更好”,使他们充满自信地生活。“进步就是优”,这使每个孩子都体验了成功,增强了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美国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孩子的心灵至真至诚。把他们生活中的美丽,串通过自身的努力战胜了困难,他们会更具信心,会使他们逐渐养成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从而形成一定的耐挫能力,增强心理随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成美丽的花环,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说一声“芝麻开门”,让每个孩子都把健康的心灵之门向我们敞开。
五、调治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不可能都用于此。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由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效果良好。
众所周知,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在当今社会,由于人的心理不健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甚至是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可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能是在人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会是一蹴而就,因此在教育层面上,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教师作为少年儿童的教育者和引导者,我们对此应该有意识有方法地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國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8.
[2]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1(1)
[3]林建华.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