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三字一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着主导地位。直到今天,一些地方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依然是“三字一话”。勿庸置疑,强调“三字一话”,对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很大的作用。但我们注意到,“三字一话”其实就是写字和说话,是一个基本的个人技能,是教育的形式而已,可谓之为“小技”。反观今天的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本功”,从字面上解释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三字”写得好,“一话”讲得好,一个人就具有做教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我看这明显不合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了。把“三字一话”作为教师的基本功,是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的。在单纯的知识传授年代,尤其是识字与语言教育作为扫盲的重要工作的时期,教师的“三字一话”的确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但时代的迅猛发展,知识与科技的突飞猛进,“三字一话”不再是难以企及的知识和技能了,也不足以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代表了。愚以为,核心素养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教师的基本功,并加以倡导和培养,使广大教师真正具备现代教育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育理念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的变革也首先是观念的改变。从狠抓双基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均是教育理念改变的结果。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关乎教师的教育行为,决定教育的效果,影响着教育的走向。一位教师如果不能清楚地回答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该如何去培养这样的人,等等基础性的问题,那么,他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然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将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一讲了之。何谈素质教育?更无须奢谈核心素养。长期以来的传统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中心,所有一切教育活动为考试成绩服务,包括纪律的要求、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等,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所有这些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如果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谈。因此,教育理念首当其冲应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事实上,从事任何一种行业,对这个行业的基本认识,都应作为基本功,从事教育工作当然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和不断进行的课程改革,均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育自主权。尤其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教师自主策划,自主实施。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核心的科学的教育理念,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新形势,必然要么固步自封,要么无所适从。当前很多老师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感到束手无策,甚至牢骚抱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培养教师教育理念这一基本功,关键在于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要真正静下心来阅读一批教育基础理论书籍,特别是中外教育家的专著,从中汲取营养,有兴趣的老师也可以阅读心理学和哲学类书籍,以从更广阔的视野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是要深入思考当前的一些教育现象,从现象中反思,思考问题存在之关键,改变之对策,在这思考的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专业知识
教师究竟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水准才能称之为专业?一直以来,有不少提法,最典型的是一桶水与一杯水,以及后来的源头活水的讲法。但这只是从学科知识的角度进行表述,而忽视了另外一种更体现教师专业的内容——教育技能。核心素养除重视知识传授之外,更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育人。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至少要有两部分组成,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技能。
先看学科专业知识,以小学语文为例。从表面上看,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十分简单,拼音、识字、组词、造句。然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里都包含着文化。中国一直都有“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传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素养不是专门的说教,而是包含在字词句的教学之中。尤其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孩子会读会写一个字,重复多遍,大概绝大多数都会,然而死记硬背式的教学必然丢掉了字的文化内涵,失却了字中的人文情怀。如果字词教学中需要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试想,教师的专业知识该当如何?文字学、传统文化知识该算上吧!所以,教师的专业知识既需要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与本学科相关文化知识,这是教师专业方面基本功的要求。因此,英语不仅仅是单词语法,还有英语文化;数学也不仅仅是公式定理,同样有数学精神。
再看教育专业技能。所谓专业技能是什么,是别人做不到,而你做得到的事。教育的技能绝不仅仅在于知道教什么,更在于知道怎么教。说教是最简单最普通的教育技能,但说教也有使人如沐春风,心悦诚服;也有使人不胜其烦,昏昏欲睡。另一方面,如果说教就能起作用,大概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了,因为我说你听,这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的事情。老师在说教之外,还应具备更多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策略。直白一点说,教师就是要能做到别人觉得很难教的孩子,你举重若轻;别人觉得根本教不好的孩子,你有所突破。举例来说,很多家长觉得很难的孩子的自制力、自觉性、良好习惯的培养等,作为教师至少能给予有效的教育策略指导。在对待孩子的突发行为或反常反应时,老师应该有更冷静的表现和更有效的对策。
教师专业知识的形成,也是一个長期的过程,与个人的教育情怀,基本素质有很大关系,但教育评价引领和教育氛围营造也是关键因素。
三、活动组织
之所以把活动组织列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面临严重挑战,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实施这一模式必然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开展能力。二是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以人文教育为主,重在立德树人,也就是德育,而德育教育更有效的方式是德育实践,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同样需要教师有驾驭实施的能力。
活动组织作为教师的基本功,重点在以下方面:活动方案的策划与安排,过程的引导与应变,场面的把握与控制,教育机智的运用。具体来讲,在活动的策划时,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方式,人员安排,活动过程等等,教师要能将之写成书面方案,简洁清楚明白。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活动不能偏离目标方向,并在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特别要能妥当合理处理实施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比如学生出其不易的问题,突发的其他问题等等。活动往往容易点燃学生的热情,导致场面热烈,有时也会短暂失控,教师要有对活动场面的把控能力,要能迅速反应,合理应对,包括整体情绪的个体情绪的引导,使学生既积极参与、充满热情又规范有序。要善于抓住并发现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契机,适时适度引导,特别对个别学生的不协调行为要能冷静科学处理,既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也能纠正其不良行为。
活动组织的基本功,实质上是有能力开展除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协调与组织能力的体现,这些能力需要在相关实践活动中进行锻炼和培养。
平心而论,三项基本功,看起来要求有点高,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唯其如此,才能打造一支真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真正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教育理念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的变革也首先是观念的改变。从狠抓双基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均是教育理念改变的结果。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关乎教师的教育行为,决定教育的效果,影响着教育的走向。一位教师如果不能清楚地回答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该如何去培养这样的人,等等基础性的问题,那么,他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然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将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一讲了之。何谈素质教育?更无须奢谈核心素养。长期以来的传统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中心,所有一切教育活动为考试成绩服务,包括纪律的要求、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等,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所有这些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如果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谈。因此,教育理念首当其冲应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事实上,从事任何一种行业,对这个行业的基本认识,都应作为基本功,从事教育工作当然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和不断进行的课程改革,均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育自主权。尤其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教师自主策划,自主实施。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核心的科学的教育理念,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新形势,必然要么固步自封,要么无所适从。当前很多老师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感到束手无策,甚至牢骚抱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培养教师教育理念这一基本功,关键在于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要真正静下心来阅读一批教育基础理论书籍,特别是中外教育家的专著,从中汲取营养,有兴趣的老师也可以阅读心理学和哲学类书籍,以从更广阔的视野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是要深入思考当前的一些教育现象,从现象中反思,思考问题存在之关键,改变之对策,在这思考的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专业知识
教师究竟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水准才能称之为专业?一直以来,有不少提法,最典型的是一桶水与一杯水,以及后来的源头活水的讲法。但这只是从学科知识的角度进行表述,而忽视了另外一种更体现教师专业的内容——教育技能。核心素养除重视知识传授之外,更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育人。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至少要有两部分组成,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技能。
先看学科专业知识,以小学语文为例。从表面上看,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十分简单,拼音、识字、组词、造句。然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里都包含着文化。中国一直都有“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传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素养不是专门的说教,而是包含在字词句的教学之中。尤其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孩子会读会写一个字,重复多遍,大概绝大多数都会,然而死记硬背式的教学必然丢掉了字的文化内涵,失却了字中的人文情怀。如果字词教学中需要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试想,教师的专业知识该当如何?文字学、传统文化知识该算上吧!所以,教师的专业知识既需要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与本学科相关文化知识,这是教师专业方面基本功的要求。因此,英语不仅仅是单词语法,还有英语文化;数学也不仅仅是公式定理,同样有数学精神。
再看教育专业技能。所谓专业技能是什么,是别人做不到,而你做得到的事。教育的技能绝不仅仅在于知道教什么,更在于知道怎么教。说教是最简单最普通的教育技能,但说教也有使人如沐春风,心悦诚服;也有使人不胜其烦,昏昏欲睡。另一方面,如果说教就能起作用,大概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了,因为我说你听,这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的事情。老师在说教之外,还应具备更多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策略。直白一点说,教师就是要能做到别人觉得很难教的孩子,你举重若轻;别人觉得根本教不好的孩子,你有所突破。举例来说,很多家长觉得很难的孩子的自制力、自觉性、良好习惯的培养等,作为教师至少能给予有效的教育策略指导。在对待孩子的突发行为或反常反应时,老师应该有更冷静的表现和更有效的对策。
教师专业知识的形成,也是一个長期的过程,与个人的教育情怀,基本素质有很大关系,但教育评价引领和教育氛围营造也是关键因素。
三、活动组织
之所以把活动组织列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面临严重挑战,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实施这一模式必然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开展能力。二是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以人文教育为主,重在立德树人,也就是德育,而德育教育更有效的方式是德育实践,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同样需要教师有驾驭实施的能力。
活动组织作为教师的基本功,重点在以下方面:活动方案的策划与安排,过程的引导与应变,场面的把握与控制,教育机智的运用。具体来讲,在活动的策划时,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方式,人员安排,活动过程等等,教师要能将之写成书面方案,简洁清楚明白。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活动不能偏离目标方向,并在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特别要能妥当合理处理实施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比如学生出其不易的问题,突发的其他问题等等。活动往往容易点燃学生的热情,导致场面热烈,有时也会短暂失控,教师要有对活动场面的把控能力,要能迅速反应,合理应对,包括整体情绪的个体情绪的引导,使学生既积极参与、充满热情又规范有序。要善于抓住并发现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契机,适时适度引导,特别对个别学生的不协调行为要能冷静科学处理,既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也能纠正其不良行为。
活动组织的基本功,实质上是有能力开展除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协调与组织能力的体现,这些能力需要在相关实践活动中进行锻炼和培养。
平心而论,三项基本功,看起来要求有点高,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唯其如此,才能打造一支真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真正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