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绍兴市小学数学“因学施教”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以“量与计量单位”为研究内容的“因学施教”课堂教学研讨。在这次活动中,共有7位老师根据这一主题进行了课堂实践。听完这些课后,笔者受益匪浅。经过细细品味,笔者认为,“因学施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可以从下面四个主题来总结证明。
关注起点:明晰教学侧重点
基于数学学习的延续性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会对新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成功地关注教学的起点,就能吸引学生,使之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任务。
例如:在《千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心目中的“1千米”,唤起他们内心的经验;并通过学生的描述,确定他们的了解情况,从而明确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学。
又如:在《年、月、日》教学前,教师就在不同的学校进行了几次前测,大致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提出质疑。这样的课堂,就非常“接地气”。
沟通知识:在递进中建立表象
在“量与计量单位”这一内容中,学生对于表象的建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沟通新旧知识,对于学生建立表象则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于这两个单位的认识比较模糊。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1平方米来认识1平方十米,借助1平方十米来认识1平方百米——也就是1公顷,借助1平方百米来认识1平方千米。这样,通过逐步感知,层层递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起表象。
选择参照:在比较中清晰标准
在“量与计量单位”的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参照物”作为比较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可谓是一大特色。
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出示一些物品:一分硬币、一元硬币、一张白纸、学生卡、校徽等。向学生们明确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请他们判断哪些物品的厚度也大约1毫米;根据一分硬币的厚度来估测一元硬币的厚度,再估测多米诺骨牌的厚度等。像这样,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让它成为某一计量单位比较的标准,就能使抽象的计量单位变得形象直观。在这样的反复比较中,学生就能很好地建立起这个单位的表象。
多维体验:促进观念形成
感受与体验计量单位是这类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多维度的体验,有利于促进观念的建立。
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千米”,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将全课核心步骤分为“模糊、清晰、定格”三步,细化为多元创设“体验”平台,多角度呈现千米,并借助已有的经验,成功建立起1千米的“印记”。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经历多维的体验,才能促进观念的建立。
结束语
这次学习,紧凑而有效。7位老师的课,精彩而有活力。笔者不仅从中感受到了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和激情,而且感受到了他们课堂教学的朴实、扎实、求实,还感受到了他们对教学法的慎重选择、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准确落实,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关注,从而为笔者以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因学施教”,笔者将本着这个理念,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双桥小学)
关注起点:明晰教学侧重点
基于数学学习的延续性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会对新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成功地关注教学的起点,就能吸引学生,使之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任务。
例如:在《千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心目中的“1千米”,唤起他们内心的经验;并通过学生的描述,确定他们的了解情况,从而明确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学。
又如:在《年、月、日》教学前,教师就在不同的学校进行了几次前测,大致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提出质疑。这样的课堂,就非常“接地气”。
沟通知识:在递进中建立表象
在“量与计量单位”这一内容中,学生对于表象的建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沟通新旧知识,对于学生建立表象则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于这两个单位的认识比较模糊。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1平方米来认识1平方十米,借助1平方十米来认识1平方百米——也就是1公顷,借助1平方百米来认识1平方千米。这样,通过逐步感知,层层递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起表象。
选择参照:在比较中清晰标准
在“量与计量单位”的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参照物”作为比较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可谓是一大特色。
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出示一些物品:一分硬币、一元硬币、一张白纸、学生卡、校徽等。向学生们明确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请他们判断哪些物品的厚度也大约1毫米;根据一分硬币的厚度来估测一元硬币的厚度,再估测多米诺骨牌的厚度等。像这样,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让它成为某一计量单位比较的标准,就能使抽象的计量单位变得形象直观。在这样的反复比较中,学生就能很好地建立起这个单位的表象。
多维体验:促进观念形成
感受与体验计量单位是这类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多维度的体验,有利于促进观念的建立。
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千米”,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将全课核心步骤分为“模糊、清晰、定格”三步,细化为多元创设“体验”平台,多角度呈现千米,并借助已有的经验,成功建立起1千米的“印记”。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经历多维的体验,才能促进观念的建立。
结束语
这次学习,紧凑而有效。7位老师的课,精彩而有活力。笔者不仅从中感受到了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和激情,而且感受到了他们课堂教学的朴实、扎实、求实,还感受到了他们对教学法的慎重选择、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准确落实,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关注,从而为笔者以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因学施教”,笔者将本着这个理念,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双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