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里,各种传媒信息对教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传媒信息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多元信息所蕴含的多元价值观对传统教育所奉行的主流价值观的颠覆和反叛,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性。文以载道,文以明志,语文教学因其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而深受社会传媒信息的影响。
信息时代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挑战,从深远的意义来说,既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新的机遇。传媒信息所提供的便利、快捷、丰富的信息,是公开公平的,是人人都可取而用之的。它是知识的宝库,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生动的世界。做一个有心人,紧跟时代潮流,机遇便在眼前。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认为它将为广大学生和其他语文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驰聘、遨游的广阔天地。
1.通过互联网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性的阅读材料
由于学生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阅读材料,特别是课外阅读材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或者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很少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其实,从语文阅读的角度看,存在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和形式相近的文章,如果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话,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一定会提高。
互联网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多种选择,阅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目的自由选择链接的方向和分支,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以“圆明园”为关键词,通过网上查询,找到关于圆明园的各种文章,然后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要,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再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就会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过去的屈辱和今天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具体的了解,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通过互联网提供“声、像、文”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
文字不等同于语言,不能完全传达出语言所包含的信息。特别是对于阅读经验和人生体检都不够丰富的小学生来说,仅仅提供文字材料是不够的。何况,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还不能顺利地阅读。
实际上“听”和“看”也是一种“阅读”,但这是传统的阅读材料所难以提供的。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网上的音频和视频点播,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语言(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而这种声像结合的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過程。
我们不防把这种形式的阅读叫做“声像阅读”,我们相信,大量的声像阅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使阅读的起步进一步提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无法通过文字阅读读懂的材料,有可能通过声像阅读读懂),还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阅读的效率。
现在我们正在尝试把这种“声像阅读”作为独立的教材(不依附于课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把它确定为近期语文教学课堂体系改革和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3.通过互联网提供自由交流、表达的场所
由于互联网可以提供千万人同时阅读的可能,如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书,还有其他以往需要传阅的材料,如果发布到网上,就可以让众多的读者同时、异步阅读。一篇让人感兴趣的文章、一件引起共同关注的事、一首好歌、一幅好画、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可能成为学生乐于谈论和交流的焦点。
通过互联网主页上的相关栏目,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而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心理顾忌,所以也最能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最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的兴趣。这不仅从一个侧面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良好的表达心态和交流习惯。
4.通过互联网建立展示才华、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
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台,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如一篇习作、一幅绘画、自己录制的一首歌、一篇配乐朗诵,或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课本剧、一个小品,提供到展示台上。同时我们还可利用校园网开展写作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知识大赛,进行好文章、好作品评比、优秀个人或集体的评选、民意测验或调查,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综上所述,由于传媒信息的深入人心,使得大语文教育更具实际意义。大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地延长,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的生命的每一刻。它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之外广泛接收传媒信息,无形中受到了良好的语文教育。他在阅读报纸的时候,学到了新闻的写作方式,掌握了新闻的写作语言;他在读文学杂志的时候,进一步锻造了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他在网上QQ的时候,他在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向网友学习了丰富的语言……总之,丰富的传媒信息,为大语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有品味的报纸、杂志,还可鼓励他们看优秀电视节目,使其在大语文教育的环境中得到质的提高。■
信息时代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挑战,从深远的意义来说,既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新的机遇。传媒信息所提供的便利、快捷、丰富的信息,是公开公平的,是人人都可取而用之的。它是知识的宝库,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生动的世界。做一个有心人,紧跟时代潮流,机遇便在眼前。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认为它将为广大学生和其他语文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驰聘、遨游的广阔天地。
1.通过互联网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性的阅读材料
由于学生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阅读材料,特别是课外阅读材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或者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很少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其实,从语文阅读的角度看,存在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和形式相近的文章,如果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话,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一定会提高。
互联网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多种选择,阅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目的自由选择链接的方向和分支,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以“圆明园”为关键词,通过网上查询,找到关于圆明园的各种文章,然后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要,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再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就会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过去的屈辱和今天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具体的了解,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通过互联网提供“声、像、文”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
文字不等同于语言,不能完全传达出语言所包含的信息。特别是对于阅读经验和人生体检都不够丰富的小学生来说,仅仅提供文字材料是不够的。何况,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还不能顺利地阅读。
实际上“听”和“看”也是一种“阅读”,但这是传统的阅读材料所难以提供的。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网上的音频和视频点播,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语言(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而这种声像结合的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過程。
我们不防把这种形式的阅读叫做“声像阅读”,我们相信,大量的声像阅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使阅读的起步进一步提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无法通过文字阅读读懂的材料,有可能通过声像阅读读懂),还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阅读的效率。
现在我们正在尝试把这种“声像阅读”作为独立的教材(不依附于课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把它确定为近期语文教学课堂体系改革和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3.通过互联网提供自由交流、表达的场所
由于互联网可以提供千万人同时阅读的可能,如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书,还有其他以往需要传阅的材料,如果发布到网上,就可以让众多的读者同时、异步阅读。一篇让人感兴趣的文章、一件引起共同关注的事、一首好歌、一幅好画、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可能成为学生乐于谈论和交流的焦点。
通过互联网主页上的相关栏目,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而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心理顾忌,所以也最能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最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的兴趣。这不仅从一个侧面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良好的表达心态和交流习惯。
4.通过互联网建立展示才华、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
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台,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如一篇习作、一幅绘画、自己录制的一首歌、一篇配乐朗诵,或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课本剧、一个小品,提供到展示台上。同时我们还可利用校园网开展写作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知识大赛,进行好文章、好作品评比、优秀个人或集体的评选、民意测验或调查,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综上所述,由于传媒信息的深入人心,使得大语文教育更具实际意义。大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地延长,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的生命的每一刻。它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之外广泛接收传媒信息,无形中受到了良好的语文教育。他在阅读报纸的时候,学到了新闻的写作方式,掌握了新闻的写作语言;他在读文学杂志的时候,进一步锻造了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他在网上QQ的时候,他在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向网友学习了丰富的语言……总之,丰富的传媒信息,为大语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有品味的报纸、杂志,还可鼓励他们看优秀电视节目,使其在大语文教育的环境中得到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