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视角下汉英互译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b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人际沟通和交流的一种工具,从某些程度上来讲,语言是对人的思维的准确描述和表达。汉英互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其更为确切的反映便是中西思维方式之间的转换。因此,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视角出发,对汉英互译进行相关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西思维方式 汉英互译
  在部分学者看来,“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基于此,汉英互译反映了中西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则必须保证内容的准确和完整。就翻译标准而言,研究者们普遍推崇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然而,经过长久的发展之后,广大研究者逐步趋向“忠实”和“通顺”的翻译标准。无论是“信”、“达”、“雅”,还是“忠实”和“通顺”,它们无不要求具体的汉英翻译都要做到对原作风格的保持和完整传递,这也就包含了对思维方式的确切体现。无论如何,翻译活动的参与者都应牢记,“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和内容。”
  一、中西思维方式所含具体内涵
  鉴于中西方各自迥异的的地理环境、历史演进、文化因素、政治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英语作为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中的一员而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中的汉语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方式是不同的,于是就构筑了迥异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对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具体内涵而言,邵光学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直觉的,因而是模糊的。”“相比之下,西方思维方式注重科学、理性和实证,因而从一开始就具有逻辑性。”概括起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呈现聚合型(convergence form)的特点,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具有发散型(divergence form)的特点。
  二、中西思维方式所存差异诱因
  从本质上来看,中西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差异,比如前者为聚合型,而后者则为发散型。具体而言,造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诱因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文化背景、各种环境,以及语言使用习惯的不同。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拥有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模式。然而,“从人类思维的整体看,思维方式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点、社会特点和民族特点,四者纵横交错,构成网络结构。”譬如,西方社会闻名于其工业发展,而其所反映出的思维方式为发散型。相反,中国基于传统农业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聚合型的思维方式。
  三、汉英互译体现中西思维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语言是对思维方式的体现。既然中西思维方式之间存在差异,体现思维方式转换的汉英互译势必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汉英两种语言在互译时所存在的差异而言,连淑能主要从“综合语与分析语、聚集与流散、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间接与直接,替换与重复” 十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笔者将主要从人称与物称,以及具体与抽象两个方面来探究汉英互译所体现出的中西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从思维方式上来说,西方人往往青睐于“非人”的表达,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人化”的表达。当此类特点体现在汉英互译中时,它们之间的差异便主要存在于主语的应用上。譬如: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你出了什么事啦?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原句中的主语“what”、“an idea”,以及“a strange peace”都是“非人”的表达。当被译成汉语时,各句中的主语却相应变为“人化”的“你”、“我”,以及“她”。因此,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与物之间的恰当转换,并要充分考虑存在于中西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
  虽然中西思维方式之间存有紧密联系,然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一般较为形象和具体,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比较抽象。当不同的思维方式被不同的语言所体现时,汉语往往表现出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特点,而英语则呈现出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形象的特点。譬如: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lack of perseverance
  望穿秋水 await with great anxiety
  添砖加瓦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原语中包含诸多具体形象,例如“鱼”、“网”、“水”、“砖”,以及“瓦”,而在相应的英语译文中,这些具体化的形象都被抽象化了。可以说,这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转换。
  四、结语
  汉英互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也体现着中西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虽无完全对等,但译者可以尽量做到对原文的“忠实”和译文的“通顺”。除了聚焦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对汉英互译的影响之外,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根本性因素也必须被慎重考虑。当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在语言上时,汉英语言之间便存在着人称与物称以及具体与抽象方面的差异。基于此,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恰当和熟练进行转换。同时,广大译者应该提升自我素质,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译文质量,确保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孟昕.让理性之光照彻英译文——从中西思维方式看汉英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在国内掀起了热潮,且深受高校英语教师的欢迎。因为微课不仅可以解决有限的英美文学课时与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然而要制作出优秀的微课教学视频却要注意选题、对象的特征和微课的设计等。  【关键词】英美文学 微课 设计 制作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利用计算机和手机连接互联网成了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通过互联网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究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也更多地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自己的课堂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行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在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活动,会让学生形成英语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素质。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性人格会在探究教学模式中得以形成,高中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也会得以推动。正视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有利用高效高中英语课堂的构
By illustra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vocabulary and current situations in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the author hope that English teachers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迎来了60华诞.承载着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托,《知识就是力量》从“向科学进军”的征程中走来,一路播撒科学的种子;在
【摘要】对比修辞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本文对民办院校外语专业的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对比修辞伦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与二语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外语专业写作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民办院校外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性参考。  【关键词】民办院校 对比修辞 写作教学 教学效果  对比修辞是应用语言学和外语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在二语习得和外语专业写作教学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也随之广泛,其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本文关于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一、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基本认识  微课指的是教学方式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进行不同知识点的掌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L2),it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ccess in L2 learning.Positiv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definitely
德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面向全体,立足课堂,常抓德育活动,持之以恒,利用专业知识,结合自身英语学科教学适时地进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潜移默化的,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一、小学英语课堂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目前,当代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对于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至关重要。这就对《大学英语》教材在课堂中的全新运用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模式,营造一种新颖多样、民主自由的、贯穿于课堂内外的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  【关键词】课堂 教学活动 大学英语  【Abstra
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需要通过学生与阅读材料的相互交流并创造新的意义,是一个创造性过程,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阅读课應当退去铅华,归其本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互动,不止是读到更应该读懂”。这就启示我们深层阅读势在必行!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将多种阅读策略、手段运用到同一篇文章中,多维度、多层次对文段进行解读,关注文本的逻辑、修辞、情感。下面笔者就执教观摩的几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