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作为一门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新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激励策略是指施教者运用言语、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策略。教师在课堂中有效运用激励策略,就能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获得全面发展。本文试从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赏识激励、成功激励四种模式来探讨如何运用有效的激励策略,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目标激励模式
目标激励就是用通过吸引学生去努力实现某目标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俄国革命家、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品德学科的培养目标都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主动得到发展,使学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目标激励首先要注意目标的难易适中,必须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本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而不懈努力。合理的目标设立后,教师还必须创造条件,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实现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密切关注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达成目标、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增强和激发其后继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如在教学《雷雨来了》一课中,教师通过提出“园园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蛋糕会有小黑点?”“为什么发霉的东西不能吃?”等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再从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再提出“变质的食物还能吃吗?”“丢弃掉是浪费吗?”“怎样科学地保存食品、防止变质?”“夏天为什么食物容易变质?”“我们应该怎么注意饮食卫生?”等问题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探讨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又诞生另一个目标,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心理期望中,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卫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最终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二、榜样激励模式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
教师首先是最好的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要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就必须躬身自明,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爱心行动”单元针对现在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享尽了家人、社会的关爱,只知受人爱,不知去爱人的现象,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学生学会爱、乐于爱,懂得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如果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会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爱护校园内花草树木,那就会对学生爱心的培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言行、气质、风度、品德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往往比言教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典型的素材、典型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同样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英雄榜样人物因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有其人其事而具有真实性特点,运用这些真人真事可以收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教育效果,用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激励学生,以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感染学生,学生就能把故事所反映的美德铭刻在心,还能够身体力行,模仿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行为,渴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英雄。如教学《过去的故事》一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并通过故事屋活动把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通过经典影院活动让学生到屏幕上去看《鸡毛信》《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影片,感受英雄的光辉形象,领略英雄的风采;通过老歌回响活动搜集欣赏革命歌曲,回忆过去的故事,感受战争的年代;通过走近英雄活动,寻访身边的英雄,请他们讲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通过自主寻访活动,学生就能知晓新中国诞生的艰辛,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赏识激励模式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对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而在他们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美。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恰当地运用赏识激励,就能激发学生内心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打造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石。
赏识激励,教师先要会用激励性评价语言,针对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具特色的表现和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符合个性的评价和引导,把握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树立自信,一句好的评价语言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丰富的赏识性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就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赏识激励还应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如在教学《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画画我的家”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来画出美丽的家,抒发对家的热爱,并且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得意之作,号召全班学生给展示的学生一个爱的鼓励;在《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教学中设计“我会做, 我能行”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评选自理小能人,颁发小红花激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赏识激励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正面评价、表扬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自主精神。
四、成功激励模式
心理学家认为,人总是有一种成功的欲望,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我们如果能在品德课中注意处处寻找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就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过家家》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主模拟活动主题,通过自由组合、分给编排小品,汇报演出来模拟家庭生活片断,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快乐、有幸福,也有麻烦与困难。汇报演出,评选颁奖等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自主编排,合作演小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故而利于学生的发挥,容易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品德课堂中合理运用激励策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究和发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潜能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使学生从“接受知识的人”变为“创新和实践的人”。
(責编 高伟)
激励策略是指施教者运用言语、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策略。教师在课堂中有效运用激励策略,就能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获得全面发展。本文试从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赏识激励、成功激励四种模式来探讨如何运用有效的激励策略,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目标激励模式
目标激励就是用通过吸引学生去努力实现某目标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俄国革命家、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品德学科的培养目标都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主动得到发展,使学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目标激励首先要注意目标的难易适中,必须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本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而不懈努力。合理的目标设立后,教师还必须创造条件,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实现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密切关注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达成目标、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增强和激发其后继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如在教学《雷雨来了》一课中,教师通过提出“园园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蛋糕会有小黑点?”“为什么发霉的东西不能吃?”等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再从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再提出“变质的食物还能吃吗?”“丢弃掉是浪费吗?”“怎样科学地保存食品、防止变质?”“夏天为什么食物容易变质?”“我们应该怎么注意饮食卫生?”等问题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探讨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又诞生另一个目标,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心理期望中,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卫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最终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二、榜样激励模式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
教师首先是最好的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要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就必须躬身自明,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爱心行动”单元针对现在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享尽了家人、社会的关爱,只知受人爱,不知去爱人的现象,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学生学会爱、乐于爱,懂得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如果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会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爱护校园内花草树木,那就会对学生爱心的培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言行、气质、风度、品德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往往比言教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典型的素材、典型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同样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英雄榜样人物因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有其人其事而具有真实性特点,运用这些真人真事可以收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教育效果,用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激励学生,以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感染学生,学生就能把故事所反映的美德铭刻在心,还能够身体力行,模仿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行为,渴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英雄。如教学《过去的故事》一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并通过故事屋活动把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通过经典影院活动让学生到屏幕上去看《鸡毛信》《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影片,感受英雄的光辉形象,领略英雄的风采;通过老歌回响活动搜集欣赏革命歌曲,回忆过去的故事,感受战争的年代;通过走近英雄活动,寻访身边的英雄,请他们讲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通过自主寻访活动,学生就能知晓新中国诞生的艰辛,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赏识激励模式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对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而在他们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美。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恰当地运用赏识激励,就能激发学生内心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打造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石。
赏识激励,教师先要会用激励性评价语言,针对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具特色的表现和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符合个性的评价和引导,把握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树立自信,一句好的评价语言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丰富的赏识性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就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赏识激励还应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如在教学《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画画我的家”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来画出美丽的家,抒发对家的热爱,并且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得意之作,号召全班学生给展示的学生一个爱的鼓励;在《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教学中设计“我会做, 我能行”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评选自理小能人,颁发小红花激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赏识激励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正面评价、表扬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自主精神。
四、成功激励模式
心理学家认为,人总是有一种成功的欲望,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我们如果能在品德课中注意处处寻找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就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过家家》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主模拟活动主题,通过自由组合、分给编排小品,汇报演出来模拟家庭生活片断,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快乐、有幸福,也有麻烦与困难。汇报演出,评选颁奖等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自主编排,合作演小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故而利于学生的发挥,容易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品德课堂中合理运用激励策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究和发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潜能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使学生从“接受知识的人”变为“创新和实践的人”。
(責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