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激趣、导思、引导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怎么问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情感,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一个环节的“提问”经过推敲与锤炼,以最佳提问技巧运用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整个课堂生动、活跃、高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提问技巧 提问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事半功倍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敢于思考、质疑,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体会。
一、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提问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学活动中必须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如:(1.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角的度量,你们知道怎样量一个角的度数吗?(2.课堂总结)通过正负数学习,你能举出哪些数是整数,哪些数是负数吗?这些问题就是“有效提问”。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在现实数课堂教学中,不乏听到这样的询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是吗”、“对吗”……如果一节课反复重复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的,随意性很大。对教学不会有多大推进作用,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却没有价值。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教我小学的启蒙老师在一次加法教学中提问:“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对不对?”学生回答:“对!”“那么百位满十向十位进‘1’对不对?”学生仍然回答:“对!”老师有些生气了,马上问:“你脑子是猪脑子对不对?”我们懒洋洋地回答:“对!”“不对!不对!”马上有人反应过来大声更正,老师和学生都笑了……如果一个老师总是这样提问,学生认为回答“对”、“是”肯定没错,老师的话还会有错?这种泛滥提问,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习惯。
二、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如导入新课时,明确的情景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如果情景问题过大、过宽,学生容易“跑调”不说,还很难引入课堂教学正轨,这样教学时间就白白浪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买文具》一课出示主题图时问:“你们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学生有回答“漂亮的图”、“动物文具店”、“买东西”……老师急了又问:“再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其实老师想要的答案是:图上有哪些文具?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灰熊拿了20元买了一支铅笔和一个文具盒应找回多少钱?可这位老师提问的范围太宽,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回答。这时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既节约时间,又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提问的准确性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问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才能激发学生思维。
上学期我到五家渠学习新课程培训时,有幸和兵团教研室杨主任、兵团二中的校长、教研主任一起交流,当时杨主任说:“上个月我校的一节公开课中,有一句问话不太合适,我要求全体数学老师一起思考、推敲。三天后答案不理想,终于在第五天找到最佳答案!”兵团二中的校长说:“是啊,现在我们都在问40分钟要质量,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像飞机头上的航标,你在那东绕西绕,方向错误,不能步入正轨,是很危险的!”当时我听了深有感触:我平时在教学中语言不够准确,废话也有,有老师问话语言不准确,还责怪学生太笨:一启不发,二启不发,三启还不发!比如:有一次听课,老师讲的是《找规律》一课,他在视频上出示几幅图片,有颜色变化的,有图形变化的,有数字变化的,还有动作变化的,他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什么,他又问:“它们都有什么?”学生茫然,我也茫然,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它们究竟都有什么。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准确,就从侧面亮起了一盏不容乐观的教学红灯,它警示老师:提问前要仔细思考,想问什么,应该怎么问,必须准确地表述出来,听者才能根据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
四、提问的逻辑性
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思维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们提问时应特别注意提问技巧语言要精练、形象、具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与逻辑性,只有符合小学生思维与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一环扣一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下子提出跨度很大的问题,小学生是很难回答的;如果提问没有规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思维凌乱,不利于教学。
如教学“估算的应用”时,当书中问:估算1千克大米约有多少粒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是几个一百克?学生:“10个一百克。”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百克大米的粒数,你能估算出一千克大米的粒数吗?”这样的问题会发展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接着我把提前称好的100克大米拿出来,分给四大组数,然后再把四组数的总数加起来告诉大家,最后让孩子们估算一千克大米有多少粒……这样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使学生很容易解决这道难题。
总之,教师的提问技巧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如果是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便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体会,希望同仁们多多指教。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提问技巧 提问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事半功倍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敢于思考、质疑,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体会。
一、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提问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学活动中必须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如:(1.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角的度量,你们知道怎样量一个角的度数吗?(2.课堂总结)通过正负数学习,你能举出哪些数是整数,哪些数是负数吗?这些问题就是“有效提问”。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在现实数课堂教学中,不乏听到这样的询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是吗”、“对吗”……如果一节课反复重复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的,随意性很大。对教学不会有多大推进作用,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却没有价值。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教我小学的启蒙老师在一次加法教学中提问:“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对不对?”学生回答:“对!”“那么百位满十向十位进‘1’对不对?”学生仍然回答:“对!”老师有些生气了,马上问:“你脑子是猪脑子对不对?”我们懒洋洋地回答:“对!”“不对!不对!”马上有人反应过来大声更正,老师和学生都笑了……如果一个老师总是这样提问,学生认为回答“对”、“是”肯定没错,老师的话还会有错?这种泛滥提问,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习惯。
二、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如导入新课时,明确的情景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如果情景问题过大、过宽,学生容易“跑调”不说,还很难引入课堂教学正轨,这样教学时间就白白浪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买文具》一课出示主题图时问:“你们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学生有回答“漂亮的图”、“动物文具店”、“买东西”……老师急了又问:“再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其实老师想要的答案是:图上有哪些文具?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灰熊拿了20元买了一支铅笔和一个文具盒应找回多少钱?可这位老师提问的范围太宽,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回答。这时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既节约时间,又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提问的准确性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问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才能激发学生思维。
上学期我到五家渠学习新课程培训时,有幸和兵团教研室杨主任、兵团二中的校长、教研主任一起交流,当时杨主任说:“上个月我校的一节公开课中,有一句问话不太合适,我要求全体数学老师一起思考、推敲。三天后答案不理想,终于在第五天找到最佳答案!”兵团二中的校长说:“是啊,现在我们都在问40分钟要质量,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像飞机头上的航标,你在那东绕西绕,方向错误,不能步入正轨,是很危险的!”当时我听了深有感触:我平时在教学中语言不够准确,废话也有,有老师问话语言不准确,还责怪学生太笨:一启不发,二启不发,三启还不发!比如:有一次听课,老师讲的是《找规律》一课,他在视频上出示几幅图片,有颜色变化的,有图形变化的,有数字变化的,还有动作变化的,他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什么,他又问:“它们都有什么?”学生茫然,我也茫然,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它们究竟都有什么。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准确,就从侧面亮起了一盏不容乐观的教学红灯,它警示老师:提问前要仔细思考,想问什么,应该怎么问,必须准确地表述出来,听者才能根据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
四、提问的逻辑性
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思维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们提问时应特别注意提问技巧语言要精练、形象、具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与逻辑性,只有符合小学生思维与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一环扣一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下子提出跨度很大的问题,小学生是很难回答的;如果提问没有规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思维凌乱,不利于教学。
如教学“估算的应用”时,当书中问:估算1千克大米约有多少粒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是几个一百克?学生:“10个一百克。”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百克大米的粒数,你能估算出一千克大米的粒数吗?”这样的问题会发展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接着我把提前称好的100克大米拿出来,分给四大组数,然后再把四组数的总数加起来告诉大家,最后让孩子们估算一千克大米有多少粒……这样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使学生很容易解决这道难题。
总之,教师的提问技巧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如果是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便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体会,希望同仁们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