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术和其他艺术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在美术发展的过程中,影响美术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几种,即时代因素、环境因素、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四大因素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不可分割。研究这四大因素如何对美术作品形成影响,是美术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 风格 时代 环境 民族 宗教
中图分类号:J519 文献标识码:A
一 时代对美术的影响
我们分析美术作品,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时代因素,在美术发展史中,时代因素对美术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时代不仅仅决定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而且决定了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这样,就形成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都会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
美术材料、技法、作品体现出的气息都因时代的不同而出现很大的差异。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古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考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史前美术、奴隶社会的美术,封建社会的美术,近现代美术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面貌。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人们生活困苦。体现在雕塑上那是一种瘦骨清像,表情神秘的风格。而盛唐时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较为富裕。美术作品出现以胖为美的审美倾向,人物像大多形体魁梧,面部表情端庄温和,而马匹则画得墩圆。清末,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美术作品又以瘦为美。
二 环境对美术的影响
即使是同一时代,因为环境不同,出现的美术作品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人文环境,都会对美术产生很大的影响。大的方面说,由于环境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宗教。优越的地理环境更容易产生文明,同样也容易产生优秀美术作品。中华民族的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都是起源于大河文明。而希腊文明则起源于爱琴海文明。适应的环境是艺术和文化产生的摇篮,不同的环境的人,会创造不同风格特点的艺术作品。
如古代希腊,气候温暖湿润,东、西、南、都是海洋。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很开放,希腊人海上贸易发达,再加上开放的奴隶制民主制度。造成了古希腊人勇敢,开朗,健美,朴素的民族性格。在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健康、和谐、活泼,优美,热烈的艺术风格。
试想,如果希腊的地理位置在北欧,在寒冷的冬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们就不可能裸体竞技,展现自然的人体之美,艺术家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去研究人体,研究解剖。就不会产生如《断臂的维纳斯》、《海神波赛东》、《投掷铁饼者》等优秀的雕塑作品。
而同时代的古埃及由于地处非洲北部,边缘是高山,封闭的地理环境,稳定的奴隶主专制制度,促成了古埃及美术风格的神秘、稳定、厚重和概念化。金字塔雄伟高大的魅力,也只有放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才可以显现出来,如果把他放在高山脚下,那就是另一种效果了。
在我国,北方的美术风格朴实,严谨,豪放、寫实。南方的美术风格清新、细腻、婉转、飘逸。不同的环境还决定了美术材料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特点的美术作品。盛产竹子的地区就容易发展竹编工艺,竹艺雕刻等以竹为材料的美术作品。养蚕多的地区容易发展刺绣,有河的地区容易产生陶艺,有山的地区容易发展石雕。这都是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三 宗教对美术的影响
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由于不同的宗教文化不同,受其影响的美术作品也就大不相同。宗教要扩大影响,宣传教义,最好的途径就是借助于艺术。因为美术是一种最为通用的思想交流语言,比文字内容更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得多。另外宗教和艺术都要求调动人的思想感情,它们可以互相依赖,宗教美术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跟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
美术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紧密结合的有宗教建筑(包括神坛、祭台、教堂寺庙、佛塔等)、宗教音乐、宗教绘画和宗教雕刻等。
艺术与宗教,在起源时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看来属于艺术活动的许多东西,如歌舞、绘画、雕塑、建筑等,在当时却主要是一种宗教活动,而不是单纯审美活动。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洪野荒蛮的时代,面对那不可理解又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已经与动物分手而能运用工具、使用火的原始人,便在原始的自意识中萌发出宗教的意识以及原始艺术的意识。
当旧石器时代尼安德特人埋葬死者时,在尸骨的周围安放几只羚羊的角,或黄鹿的角,或几件燧石器,它便已具有了宗教的意识与宗教的仪式,这种仪式在当时也便有了宗教艺术的萌芽;当山顶洞人在尸体的周围撒上铁矿粉末,以及用这种赤铁矿粉末去染抹各种穿孔的骨坠、兽齿等装饰物时,它也同样具有了宗教艺术的雏形。原始宗教对原始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成为艺术起源直接的、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动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宗教和艺术之所以从诞生之时起,就如孪生兄弟手拉着手地来到人间,其主要原因在于,宗教和艺术都是原始人为了“掌握”世界和“掌握”自己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们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与宗教都起源于原始人的社会实践与混沌意识。在原始时代,原始宗教、原始艺术本身又是原始生产活动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生产、宗教、艺术往往是三位一体混融在一起的,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本身既是原始人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这种实践行为的混融性便决定了思维意识的混沌性。艺术正是这种混融性实践与混沌性思维的产物。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没有美,就没有艺术。宗教的审美价值,主要指宗教借用艺术,并与艺术结为一体的宗教艺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宗教艺术,一般来说是宗教思想的艺术表现,是宗教教义的外化形式。在宗教艺术中,我们应该了解和处理好宗教性与艺术性的辨证关系。当宗教职能占主导地位时,艺术应保持自己独立的表现,否则它仅成为表达宗教观念的手段,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情呆滞,缺少个性特征,这类宗教艺术,成为宣扬宗教思想的概念化、图解式的作品,谈不上审美价值。
如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宗教艺术作品,他们将世俗精神注入宗教艺术中,在宗教艺术里歌颂人性的崇高和伟大,表达了艺术家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对现实生活真实性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艺术本身看,因宗教艺术以形象来表达自身,这就决定了宗教艺术形象具有朦胧性和多义性,而这种朦胧性和多义性,使宗教艺术形象往往高于抽象教义,超出宗教的思想原型,成为不信宗教人们的审美对象。人们能够从庄严肃穆的本尊大佛身上,看到胸怀宽广、博大精深的智者形象;能够从慈祥的观音菩萨身上,看到贤惠婉丽的女性形象。此外,艺术的美学原则,也使得宗教艺术在表现现实、讴歌人生、肯定人的价值方面,与现实主义艺术具有共通之处,从而给人们带来持久的艺术魅力和美的享受。
四 民族对美术的影响
民族是在某一地区,因为有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相同的生活习惯形成的人类群体。由于有比较接近的习惯和文化,就容易形成较为独特的,相对统一的艺术形式。游牧民族由于不断地变换自己的生活位置,不断的和野兽斗争,又处于地广人稀的地带,他们的艺术一般比较高亢,豪放,直率,强健,朴实。内陆民族由于生活固定,不会面临太大的风险,所以他们的艺术一般比较严谨,保守,平淡,自然。由于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战争,移民,贸易,通婚等活动都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在民族融合的前提下,而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通用语言,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欧阳英:《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
[2] 王逊:《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6月。
[3] 《艺术概论》编写组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
[4] [美]韦斯、[美]沃格特:《宗教与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作者简介:许艳华,女,1976—,河北怀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国画,工作单位: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
关键词:美术 风格 时代 环境 民族 宗教
中图分类号:J519 文献标识码:A
一 时代对美术的影响
我们分析美术作品,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时代因素,在美术发展史中,时代因素对美术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时代不仅仅决定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而且决定了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这样,就形成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都会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
美术材料、技法、作品体现出的气息都因时代的不同而出现很大的差异。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古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考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史前美术、奴隶社会的美术,封建社会的美术,近现代美术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面貌。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人们生活困苦。体现在雕塑上那是一种瘦骨清像,表情神秘的风格。而盛唐时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较为富裕。美术作品出现以胖为美的审美倾向,人物像大多形体魁梧,面部表情端庄温和,而马匹则画得墩圆。清末,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美术作品又以瘦为美。
二 环境对美术的影响
即使是同一时代,因为环境不同,出现的美术作品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人文环境,都会对美术产生很大的影响。大的方面说,由于环境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宗教。优越的地理环境更容易产生文明,同样也容易产生优秀美术作品。中华民族的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都是起源于大河文明。而希腊文明则起源于爱琴海文明。适应的环境是艺术和文化产生的摇篮,不同的环境的人,会创造不同风格特点的艺术作品。
如古代希腊,气候温暖湿润,东、西、南、都是海洋。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很开放,希腊人海上贸易发达,再加上开放的奴隶制民主制度。造成了古希腊人勇敢,开朗,健美,朴素的民族性格。在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健康、和谐、活泼,优美,热烈的艺术风格。
试想,如果希腊的地理位置在北欧,在寒冷的冬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们就不可能裸体竞技,展现自然的人体之美,艺术家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去研究人体,研究解剖。就不会产生如《断臂的维纳斯》、《海神波赛东》、《投掷铁饼者》等优秀的雕塑作品。
而同时代的古埃及由于地处非洲北部,边缘是高山,封闭的地理环境,稳定的奴隶主专制制度,促成了古埃及美术风格的神秘、稳定、厚重和概念化。金字塔雄伟高大的魅力,也只有放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才可以显现出来,如果把他放在高山脚下,那就是另一种效果了。
在我国,北方的美术风格朴实,严谨,豪放、寫实。南方的美术风格清新、细腻、婉转、飘逸。不同的环境还决定了美术材料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特点的美术作品。盛产竹子的地区就容易发展竹编工艺,竹艺雕刻等以竹为材料的美术作品。养蚕多的地区容易发展刺绣,有河的地区容易产生陶艺,有山的地区容易发展石雕。这都是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三 宗教对美术的影响
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由于不同的宗教文化不同,受其影响的美术作品也就大不相同。宗教要扩大影响,宣传教义,最好的途径就是借助于艺术。因为美术是一种最为通用的思想交流语言,比文字内容更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得多。另外宗教和艺术都要求调动人的思想感情,它们可以互相依赖,宗教美术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跟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
美术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紧密结合的有宗教建筑(包括神坛、祭台、教堂寺庙、佛塔等)、宗教音乐、宗教绘画和宗教雕刻等。
艺术与宗教,在起源时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看来属于艺术活动的许多东西,如歌舞、绘画、雕塑、建筑等,在当时却主要是一种宗教活动,而不是单纯审美活动。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洪野荒蛮的时代,面对那不可理解又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已经与动物分手而能运用工具、使用火的原始人,便在原始的自意识中萌发出宗教的意识以及原始艺术的意识。
当旧石器时代尼安德特人埋葬死者时,在尸骨的周围安放几只羚羊的角,或黄鹿的角,或几件燧石器,它便已具有了宗教的意识与宗教的仪式,这种仪式在当时也便有了宗教艺术的萌芽;当山顶洞人在尸体的周围撒上铁矿粉末,以及用这种赤铁矿粉末去染抹各种穿孔的骨坠、兽齿等装饰物时,它也同样具有了宗教艺术的雏形。原始宗教对原始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成为艺术起源直接的、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动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宗教和艺术之所以从诞生之时起,就如孪生兄弟手拉着手地来到人间,其主要原因在于,宗教和艺术都是原始人为了“掌握”世界和“掌握”自己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们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与宗教都起源于原始人的社会实践与混沌意识。在原始时代,原始宗教、原始艺术本身又是原始生产活动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生产、宗教、艺术往往是三位一体混融在一起的,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本身既是原始人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这种实践行为的混融性便决定了思维意识的混沌性。艺术正是这种混融性实践与混沌性思维的产物。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没有美,就没有艺术。宗教的审美价值,主要指宗教借用艺术,并与艺术结为一体的宗教艺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宗教艺术,一般来说是宗教思想的艺术表现,是宗教教义的外化形式。在宗教艺术中,我们应该了解和处理好宗教性与艺术性的辨证关系。当宗教职能占主导地位时,艺术应保持自己独立的表现,否则它仅成为表达宗教观念的手段,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情呆滞,缺少个性特征,这类宗教艺术,成为宣扬宗教思想的概念化、图解式的作品,谈不上审美价值。
如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宗教艺术作品,他们将世俗精神注入宗教艺术中,在宗教艺术里歌颂人性的崇高和伟大,表达了艺术家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对现实生活真实性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艺术本身看,因宗教艺术以形象来表达自身,这就决定了宗教艺术形象具有朦胧性和多义性,而这种朦胧性和多义性,使宗教艺术形象往往高于抽象教义,超出宗教的思想原型,成为不信宗教人们的审美对象。人们能够从庄严肃穆的本尊大佛身上,看到胸怀宽广、博大精深的智者形象;能够从慈祥的观音菩萨身上,看到贤惠婉丽的女性形象。此外,艺术的美学原则,也使得宗教艺术在表现现实、讴歌人生、肯定人的价值方面,与现实主义艺术具有共通之处,从而给人们带来持久的艺术魅力和美的享受。
四 民族对美术的影响
民族是在某一地区,因为有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相同的生活习惯形成的人类群体。由于有比较接近的习惯和文化,就容易形成较为独特的,相对统一的艺术形式。游牧民族由于不断地变换自己的生活位置,不断的和野兽斗争,又处于地广人稀的地带,他们的艺术一般比较高亢,豪放,直率,强健,朴实。内陆民族由于生活固定,不会面临太大的风险,所以他们的艺术一般比较严谨,保守,平淡,自然。由于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战争,移民,贸易,通婚等活动都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在民族融合的前提下,而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通用语言,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欧阳英:《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
[2] 王逊:《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6月。
[3] 《艺术概论》编写组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
[4] [美]韦斯、[美]沃格特:《宗教与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作者简介:许艳华,女,1976—,河北怀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国画,工作单位: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