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价值探微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清代海南地方志《康熙琼州府志》卷八《海黎志》载录的海防类文献材料为例,探讨海防类古籍文献在学术、文化与史料方面所具有的价值,提出将地方古籍中的静态专题资源转化为动态情报信息流,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方文献 古籍 海防 价值 康熙琼州府志
  地方文献,是记录某一地区人类活动的所有记录,所记材料准确权威,信息含量丰富、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以地方志为主的海南地方古籍文献,是海南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海南地处中国海疆南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海防”类资料的载录成为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
  焦映汉、贾棠所纂《康熙琼州府志》是清代海南第二部府志[1],是海南地方古籍文献中的珍贵资料。本文以其中的“海黎志”为例,梳理其中的海防类记录,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其作为海南地方古籍文献的价值。
  一、学术开发价值
  地方文献的专题开发,近年渐为学者所关注,在“中国知网”以“地方文献”和“专题”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160篇,多数为2004年以后的文献[2]。从数量上看,地方文献的专题资源开发在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空间。当前,海南已有对黎族文献、谱牒文献和《海南日报》文献的专题开发[3],那么对于海南的地方古籍文献而言,它详细记录了海南的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情况,是海南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的知识宝库,同样具有发掘价值。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南地处南海要冲,海防意义不容忽视。海防类文献载录,散见于海南地方志书中,对其材料进行整理并开发,具有现实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康熙琼州府志·海黎志》,对海南地区明清时期的海防情况有详细记述,发掘和整理其中的海防类古籍史料,对海南的海防史、海疆文化、南海防御问题的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对此类文献的发掘,可作为地方古籍文献专题开发的尝试点,通过科学途径建立与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军事学、文化学的有效衔接,使地方古籍文献资源走出束之高阁的传统宿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二、文化培育价值
  地方古籍文献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地方文化载体,具有区域性、独特性、权威性的特点。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长期的海防活动,因此海南岛形成了独特的海疆文化。居民敬海尊神,耕海捕鱼,唱海卫疆,航海巡岛,护海抗倭[4]。这些文化通过地方志等文献记录并传承下来,能对后世起到存史、资政、教育的作用。如《康熙琼州府志·海黎志》中,有“海防”“海寇”“边海外国”“平乱”等篇目。其中不仅有海南岛海防建制的史料,更有与边海外国交往及海南岛抵御海寇的记述。如“(弘治)十六年,琉球蔡伯乌等出没东路地方。督备指挥李序捕获。”“正德十二年,倭掠澄迈、临高。指挥徐爵督军追至白浦洋,大战。贼败,溺死无算。”“万历元年……十一月,倭自海北夺船,夜泊新浦港。兵宪陈复升发陆兵,同李茂由海夹攻,尽擒,解道。”
  海防将领抵抗倭寇的英勇战绩均有详细载录,这都是海南海疆文化得以传承和培育的物质条件。
  三、史料佐证价值
  海南修地方志始于东晋而盛于明清。内容丰富,记载翔实,可补于正史之中的海南记述,同时成为海南海防建设历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康熙琼州府志》成书于康熙四十五年,该志保存了《琼郡志》的大部分内容[4],是海南地方古籍文献中的珍贵资料,应成为研究海防问题的重要文献依据。
  通过对《康熙琼州府志·海黎志》的材料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的海防类载录有以下特点。
  1.展示了明清时期海南水军建制及装备建设状况
  海南岛孤悬海外,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明初倭寇犯边,朱元璋开始重视海防建设。正如齐翀《南澳志》云:“古有边防而无海防,海之有防自明始也。”[5]此种情况反映在海南地方古籍文献中,比如《康熙琼州府志·海黎志》记载洪武时期,“洪武二十七年,命安陆侯吴杰专沿海训练卫所官军,以备倭患。设海南卫备倭指挥一员,专辖内外十一所”。宣德时期,“儋州、万州、崖州、清澜、南山、昌化六千户所,旗军一千二百名。宣德以后,渐裁六百名。”“海南卫隶有……五千户所。明初,一千名。正统以后,渐减五百名。”嘉靖时期,“原设备倭船二十三只。嘉靖辛亥年,船被贼掠,军亦罢设”。隆庆到万历中期,“隆庆元年,始设白沙水寨兵船六十只,官兵一千八百二十二名……会兵巡剿”。“万历二十一年,比例水寨,增设兵船一十六只”。至于清朝海南海防,有“国朝,设琼镇右营游击一员……驻扎海口所。督练水军、战船,于所部海面分汛防守”。记载了清康熙时期的海面布防及巡哨制度。
  关于装备建设,“海防篇”有海南卫为御倭寇而去广州造战船的记载。“洪武庚午,差中所千户叶铭、后所百户林茂,往广打造战船。驾回,同指挥翟兴出海备倭”。“万历丁巳……于白沙寨立厂……监督于本府海防”展示了当时海南在岛内设厂建船的历程。
  2.详载“沿海冲要”与港口防御策略
  明朝开始,倭寇频繁骚扰东南沿海地区,海南亦在其列。《海黎志》载录全岛重要港口位置,分析地势特点,总结倭寇入侵教训,提出港口防御策略。对海南海防战略的制定有重要参考意义。(1)描述地形特点,构建战略框架。篇中对港口地形有详细记述,如某港“兵船防守……旧大舟、商船皆住泊焉。是琼治之咽喉也”。某港“深广可容商船……是琼治之胸项也”。某港“内达……外通大海,盖琼州之肘腋,最宜加防者也”。此处“咽喉”“胸项”与“肘腋”,是对港口战略位置的形象比喻,侧面显示了当时全岛海防战略具有成熟构架。(2)分析港口地势,提出防御重点。篇中记载不同地形和地理因素对港口的作用,有石壁或纱线的港口易守难攻,如某港“内岸石壁难以进舟”,某港“港口有二沙线,不识水道则坏舟”,某港“东南风发,恐有寇舟登岸抢夺,最宜加防”。结合季风等实际因素,提出防御侧重点,具有战略意义。记录某处“前常有贼船寄泊,宜加防备”。建议重要港口加强守备。其记录对考察海南抗倭活动具有史料价值。   3.管窥明清时期国家对海南地区的海防态度
  通过分析《海黎志》中海南防建设的记载,我们可以分析从明初至清康熙时期,国家对海南的海防管理的变化情况。如洪武时期,海南卫所建置已趋成熟,对官员专任、军船巡视、海上预警、御敌都有要求。明初的海防建设,使东南沿海安全得到了保证。宣德时期,海防建设则略显松弛。“……六千户所,旗军一千二百名。宣德以后,渐裁六百名。”“海南卫隶有左、右、前、后、中五千户所。明初,一千名。正统以后,渐减五百名。”究其原因,除上文所述的沿海形势总体平静外,还涉及全国海防力量调配问题。正统年间,倭寇骚扰集中于浙江一带,国家海防的重点也集中于此。海南卫编制减少,是全局海防力量调配的结果[6]。嘉靖时期,“原设备倭船二十三只。嘉靖辛亥年,船被贼掠,军亦罢设”。明朝海防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海防力量严重削弱。至于篇中对隆庆到万历中期的海防记录,如:“隆庆元年,始设白沙水寨兵船六十只,官兵一千八百二十二名。该钦依把总一员。有警,合海北白鸽寨,会兵巡剿。以本府同知兼管钦降海防关防。”“万历二十一年,比例水寨,增设兵船一十六只。”可见海南水寨得到发展,兵船数量多,军士数量远超前代。这与隆庆年间,朝廷重视调整全局海防政策,巩固海疆不无关系。
  通过对《海黎志》的史料梳理,可知其载录了康熙中期以前海南卫所建置、海防装备、战略地形等情况,我们还能根据其记载的内容考证中央对海南海防的基本策略变化,因此其载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发掘海南海防建设历史,而且可将其与明清时期国家的整体海防建设相验证。这是研究海南海防的重要文献依据,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
  以上,笔者结合《康熙琼州府志·海黎志》材料,探讨了海南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的学术开发价值、文化培育价值及史料价值。由此得出,地方古籍文献资源,是权威史料的丰富宝库,是地方历史文化的精华传承,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对海南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进行专题化整理和开发,可将地方古籍中的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情报信息流,从而提高地方古籍文献利用率,拓展文献挖掘的学术深度,强化文献服务效果,为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智慧途径。
  参考文献:
  [1][清]焦映汉,贾棠.康熙琼州府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3.
  [2]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文献搜索统计.
  [3]王芹.海南文献探微[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6.
  [4]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M].海口:南方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8,4.
  [5](清)齐翀.南澳志[M].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
  [6]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35.
  [7]王栋.中国海防历史文献概观[D].2012,6.
  [8]马艾鸿.南海文献史料考述[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5,3.
  [9]李敏,陈秀云.海南地方古籍文献的再生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基金项目: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海南明代至民国时期海防类文献研究”(项目编号:QN1425);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及南海诸岛资料数据库构建”(项目编号:13XTQ003);2013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古籍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Hjsk2013-36)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运用语法隐喻理论,分析近代历史语篇特有的抽象性和技术性问题。通过对19世纪专业历史学家伯利《晚期罗马帝国史》的分析,发现名词化单独使用、名词化和动词化的结合使用对历史语篇的抽象性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名词化是历史语篇建立时间术语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历史语篇 语法隐喻 抽象性 技术性  一、介绍  不同类型语篇中的语法隐喻作用不同,系统功能学派研究较多的是语法隐喻在科学语篇中的功能(
摘 要: 《诗经》是我国文化的精粹,它以特殊的魅力让人们传唱至今。其思想对古代甚至现代的人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诗经》中女性的婚恋观,探讨女性婚恋观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进一步研究《诗经》中女性婚恋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诗经》 女性 婚恋观  婚恋是人生中必经的一段经历。《诗经》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它以特殊的魅力让人们传唱至今。《诗经》中的精华是爱情婚恋诗篇,成为了解先民文化的
摘 要: 受时代大语境“革命化”、“英雄化”的渗透及影响,“讲故事”、“塑造典型”成了“十七年”和“文革”时期传统诗阵营中“诗歌戏剧化”最集中的价值体现。但事实上,当代传统诗歌在如何诗化现实生活的问题上,走进了极“左”文艺路线的死胡同,最终把诗的文体模糊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戏剧化。由于当代传统诗歌创作的历史性走偏,中国当代诗歌体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关键词: 传统诗潮 叙述化 意识形
摘 要: 教育评价具有多重功能,根本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往往是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以学生的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使得教育评价和教育的根本目的相去甚远。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和定位教育评价方向——教育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评价要以积极性评价为主;教育评价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育评价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关
摘 要: 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南京晓庄学院10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和掌握该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分析当前该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树立创业教育新观念,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教育体系和师资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三个方面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摘 要: “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从社会历史维度看,它不仅仅是“趋重直译”,或者“质派译法”,还是彦琮对历史的反思和借鉴,包括隋王朝的政治诉求。  关键词: 彦琮 翻译 反思和借鉴 政治诉求  佛经译论,必及彦琮,彦琮译论,必提《辩正论》。彦琮译论和《辩正论》,学者多有论及,如梁启超、钱钟书、陈福康、傅惠生、黄小芃和张淼等,他们都是从翻译的各个角度通过字面意义解读,绝无从历史社会角度解读。
摘 要: 如入神话境界般的“迷宫”、如巫师般高深莫测的康奇斯,更有巫术、通灵、鬼魂等充满神秘色彩的意象充斥其中,《巫术师》带给人们无穷的神秘诱惑。这与福尔斯的生活环境,他对大自然的酷爱及其所受到的文学传统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福尔斯小说《巫术师》中蕴含的神秘意蕴可见一斑。  关键词: 《巫术师》 迷宫 康奇斯 意象 神秘性  约翰·罗伯特·福尔斯(John Robert Fowles,19
摘 要: 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一个硬指标。如何界定国际化的概念,如何量化国际化的指标,如何评价国际化的程度,以及如何科学搭建学院国际化平台,是我国高校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际化工作的粗放发展之后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国际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为例,重点阐述了对于国际化标准的提出,国际化实现矩阵的设计及如何建立有学院特色的国际化平台的探索工作。  关键
摘 要: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记录汉语、辅助汉语的同时为社会服务,过于繁杂的字形会影响应用功能的发挥。而且,从认知接受角度来说,汉字作为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形体理应简单,便于学习。  关键词: 简化 形声 假借 异体字  引言  汉字自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从横向看变化总是细微的、偶然的、个别的、无规则的,但纵向观察就会发现汉字形体变化
摘 要: 本文对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作了一些调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人文学科”在体育专业课堂教改中的促进作用,概括为:一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要;二是培养合格的市场需求人才的作用;三是观念创新的作用;四是促进“体育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并且给出了增设人文学科通识教育科目、课程安排“动静结合”、培养人文类学科的社团、人文因素融入校园硬件设施四方面的教改措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