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西宁市纪委消息,西宁市旅游局原局长雷桂英、副局长张洪涛严重违纪被“双开”。“双开”通报显示,二人主要是“违规套取旅发资金、设立‘小金库”’。
这是近日在网上读到的一篇报道的开头。因为设立“小金库”而被“双开”?這情节可比较严重。出于好奇,搜出纪委通报原文看了一遍,却发现通报分明还有“失职渎职,收受贿赂,涉嫌犯罪”等内容。这么看来,雷、张二人被“双开”,“主要”原因显然并非作者所说的“小金库”。
如此断章取义,盖因常识不够。
网络出现后,传播载体暴增,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漠视常识的信息越来越多。反腐是最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仅在这方面,与上述报道相类似的问题便屡见不鲜。有好几次,看到“某某官员通奸获刑x年”“某某官员违反八项规定获刑X年”式的标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该官员获刑,绝非因为“通奸”或“违反八项规定”(况且,准确的说法,应该叫“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定然另有原因,可写作者就是不去抓住要害。
为什么常识匮乏的稿件如此普遍?从作者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是写作的门槛降低了,导致很多“生手”在尚未掌握常识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快速上路。网络的出现,使发表文章(其实有些尚未达到“文章”的标准,只是“文字群”而已)变得太容易了。只要懂得打字,谁都可以成为“写手”“记者”。与此同时,媒体的数量也多了,竞争空前激烈,使这个行业不再如当年那般风光,有的甚至面临生存压力。所以,媒体采用稿件乃至招录入员也只好降格以求,不敢对写作基本功提起码的要求。各路人马齐上场,难免泥沙俱下,面对这种局面,出现大量的缺乏常识的文稿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是写手们对文字的敬畏感弱化了。受浮躁气场的影响,一些原本淡定的写作者也不再淡定;因为缺乏基本的素养,部分写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既不重视文稿质量,也不顾虑传播之后的影响,纯粹把码字当作饭碗或游戏。在许多人眼里,连“白纸黑字”也不再那么严肃了,何况虚拟的网络空间。记得上世纪末在报社上班时,文稿“三审制”执行得多严格,就连总编们在看大样时,也是趴在桌上逐字逐句审读(普通编辑更不用说了);报纸出版后,每天的编前会评报,也是鸡蛋里挑骨头般的苛刻,让人写稿、编稿不敢有丝毫大意。而现在呢,不知有几家媒体(尤其是所谓的新媒体)能做到如此这般?有的报社,连校对岗位都取消了。很多稿件,也许连作者自己都不愿读一遍,哪能不出错呢?
别小看这些缺乏常识的稿件,它们说不定就带动了大批缺乏常识的读者。很多读者本来就鉴别能力不足,你怎么说他就怎么信,以讹传讹之事因此比比皆是。记得某年,有个地方媒体的记者在写报道时将他们县委书记的表述写成“县委常委、县委书记某某某”,这本来已经够“逗”了,没想到,他的一位同事看了报道后,煞有介事地告诉别人:“咱们书记最近又提拔了,不仅是县委书记,而且是县委常委了……”真是没有最“逗”,只有更“逗”呵!
如此说来,一篇简单的稿件缺乏常识,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呢。所以,有必要提醒作者在下笔之前、编辑在审稿之时,时常问问自己对所说的事有没弄懂,有没看清,不懂就多问多学,千万不可想当然,更不可信口开河。这样,才不致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这是近日在网上读到的一篇报道的开头。因为设立“小金库”而被“双开”?這情节可比较严重。出于好奇,搜出纪委通报原文看了一遍,却发现通报分明还有“失职渎职,收受贿赂,涉嫌犯罪”等内容。这么看来,雷、张二人被“双开”,“主要”原因显然并非作者所说的“小金库”。
如此断章取义,盖因常识不够。
网络出现后,传播载体暴增,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漠视常识的信息越来越多。反腐是最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仅在这方面,与上述报道相类似的问题便屡见不鲜。有好几次,看到“某某官员通奸获刑x年”“某某官员违反八项规定获刑X年”式的标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该官员获刑,绝非因为“通奸”或“违反八项规定”(况且,准确的说法,应该叫“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定然另有原因,可写作者就是不去抓住要害。
为什么常识匮乏的稿件如此普遍?从作者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是写作的门槛降低了,导致很多“生手”在尚未掌握常识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快速上路。网络的出现,使发表文章(其实有些尚未达到“文章”的标准,只是“文字群”而已)变得太容易了。只要懂得打字,谁都可以成为“写手”“记者”。与此同时,媒体的数量也多了,竞争空前激烈,使这个行业不再如当年那般风光,有的甚至面临生存压力。所以,媒体采用稿件乃至招录入员也只好降格以求,不敢对写作基本功提起码的要求。各路人马齐上场,难免泥沙俱下,面对这种局面,出现大量的缺乏常识的文稿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是写手们对文字的敬畏感弱化了。受浮躁气场的影响,一些原本淡定的写作者也不再淡定;因为缺乏基本的素养,部分写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既不重视文稿质量,也不顾虑传播之后的影响,纯粹把码字当作饭碗或游戏。在许多人眼里,连“白纸黑字”也不再那么严肃了,何况虚拟的网络空间。记得上世纪末在报社上班时,文稿“三审制”执行得多严格,就连总编们在看大样时,也是趴在桌上逐字逐句审读(普通编辑更不用说了);报纸出版后,每天的编前会评报,也是鸡蛋里挑骨头般的苛刻,让人写稿、编稿不敢有丝毫大意。而现在呢,不知有几家媒体(尤其是所谓的新媒体)能做到如此这般?有的报社,连校对岗位都取消了。很多稿件,也许连作者自己都不愿读一遍,哪能不出错呢?
别小看这些缺乏常识的稿件,它们说不定就带动了大批缺乏常识的读者。很多读者本来就鉴别能力不足,你怎么说他就怎么信,以讹传讹之事因此比比皆是。记得某年,有个地方媒体的记者在写报道时将他们县委书记的表述写成“县委常委、县委书记某某某”,这本来已经够“逗”了,没想到,他的一位同事看了报道后,煞有介事地告诉别人:“咱们书记最近又提拔了,不仅是县委书记,而且是县委常委了……”真是没有最“逗”,只有更“逗”呵!
如此说来,一篇简单的稿件缺乏常识,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呢。所以,有必要提醒作者在下笔之前、编辑在审稿之时,时常问问自己对所说的事有没弄懂,有没看清,不懂就多问多学,千万不可想当然,更不可信口开河。这样,才不致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