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采用新颖有趣的策略教学,注重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地区;阅读能力;学习习惯
要想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同学们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上。譬如课前预习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提问问题的习惯等,良好的能力和习惯不仅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大大提高,而且对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为例展开论述。
一、 阅读和习惯养成的必要性
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循序渐进,不卑不亢,坚持到最后。小学是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们把握住时机。好的习惯能够使人受益匪浅,语文教师要抓好孩子们的习惯的培养,仔细观察分析孩子们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创新教学理念。
阅读是一门基础性学问,是语文课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掌握好了阅读,对写作、人际交往等大有益处,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会阅读能力,能够激发同学们探索世界的热情,能够掌握更多的生字词,提高阅读水平,积累阅读中的优美词句,丰富大脑知识,进而促进写作能力增强。
二、 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阅读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根本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和兴趣,一部分教师教学模式老套,没有创新性,不知道融入时代的元素,导致课堂乏味无奇。另外,一部分老师不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传授的知识片面化,学生们会不太懂如何去运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提及两者的有效契合,注意教学模式的改动。
(二) 学生们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没有进行了解,也就是预习和阅读的习惯大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可能会导致上课听讲吃力;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求于速度,不管质量,马虎出错的几率大大提升,学生们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老师问的问题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往往是错的答案,这部分同学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习惯。没有这些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很难有很大的进步。
(三) 教师自身准备不充分,缺乏与同学们的互动
完美的一節课的完成不仅需要老师认真备课,搜集资料,写教案,考虑到课堂的进程,对将要传授的知识深度了解,设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还要结合同学们的表现与同学们互动,了解同学们的上课状况。老师的课前准备可以说是十分重要,要以身作则,严谨的要求自己,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运筹帷幄。一些教师自身准备不充分,再加上课堂上一些孩子调皮、捣蛋,扰乱课堂进度,很容易忽略掉一部分教学任务,造成知识点盲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全靠自己讲,没有设置回答问题的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语文教师要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热情。
三、 加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和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 规划好教学计划,把握重难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备课充分,引导学生对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加深训练,明确课堂教学目的,使同学们一目了然,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小蝌蚪是如何变化成青蛙的,经历了几次变化。语文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阅读时,在文中找出小蝌蚪的变化用横线画出来,并标出序号,这样非常明确清晰。
(二)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中去,班级里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一个孩子在拿着书看,另外一个孩子很好奇,心里想着:为什么他坐在那看的那么认真,他看的是什么呢?我也想看看。更多的孩子像第二个孩子一样,加入到了阅读的行列中去。由此可见,环境的影响力有多强!
天性活泼的小孩子好奇心特别的重,求知的欲望也比中学生强烈。教师只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其他同学们阅读时,保持好课堂纪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安静地进入自己的知识海洋里。鼓励更多的孩子去尝试、学习,增强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尊重他们的想法。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图书角活动或者阅读兴趣小组,将学校的书籍借到班级中去,做好记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阅,分享阅读体会。通过学习《读书要有选择》,借助图书角分析课题的设立,让同学们自主思考会选择什么样的书去读呢?
(三) 多传授阅读技巧
在课堂上适宜的开展一些情景对话或者模仿造句的活动,可以加强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能力,利于阅读和写作。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传授一些阅读的技巧,让孩子们养成好读、乐读的习惯。
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最基础的如下:其一,由易到难。先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读物去阅读,如果掌握的很好,没有疑难问句,能够认准字音、字形,能通畅地读下全文、理解句意;然后就可以选择稍微难一点的书,挑战一下自己,把不会的生字词标注出来,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老师方便帮助你理解。其二,由里到外。阅读不单单会课本上的就行,这样的储备量还不够大,进行拓展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阅读词汇量,还可以有效地锻炼阅读能力,提升阅读速度。
(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爱上阅读
1. 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自学的一部分,是学习课程好的开端。在上课阶段,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并思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孩子们利用课下时间去预习新课,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不懂的做好笔记,对新知进行初步的了解,方便老师课程的进行,能够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 阅读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十分重要,做题、看书等都离不开阅读。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充实自己,开阔眼界,为写作积累经验。保持阅读习惯,能够提升气质,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正如苏轼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3. 查资料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句子或者是不明白的事物,对于不认识的字首先圈出来,然后根据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查字典,查完把拼音标注在旁边,加深记忆;对于不懂的句子和不明白的东西可以翻阅资料或者查阅相关书籍,寻找相关知识,若还是未解,可以询问老师帮忙。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一定不要不管不顾,就直接不阅读了,这样会前功尽弃,要静下心来,主动寻求办法解决问题,养成查资料的习惯。
4. 批判思维、独自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一味的认为老师就是权威,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其实不是,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老师也有马虎的时候,同学们要对老师讲出的东西,经过大脑的思考,然后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书籍时,认识新事物要多动脑思考,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记忆会更深刻。具有批判思维、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能够明辨是非,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
参考文献:
[1]唐红英,谢欣芮.小学中段学生课外阅读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
[2]赵月华.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
作者简介:
冯成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羊沙乡下河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地区;阅读能力;学习习惯
要想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同学们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上。譬如课前预习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提问问题的习惯等,良好的能力和习惯不仅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大大提高,而且对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为例展开论述。
一、 阅读和习惯养成的必要性
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循序渐进,不卑不亢,坚持到最后。小学是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们把握住时机。好的习惯能够使人受益匪浅,语文教师要抓好孩子们的习惯的培养,仔细观察分析孩子们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创新教学理念。
阅读是一门基础性学问,是语文课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掌握好了阅读,对写作、人际交往等大有益处,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会阅读能力,能够激发同学们探索世界的热情,能够掌握更多的生字词,提高阅读水平,积累阅读中的优美词句,丰富大脑知识,进而促进写作能力增强。
二、 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阅读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根本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和兴趣,一部分教师教学模式老套,没有创新性,不知道融入时代的元素,导致课堂乏味无奇。另外,一部分老师不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传授的知识片面化,学生们会不太懂如何去运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提及两者的有效契合,注意教学模式的改动。
(二) 学生们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没有进行了解,也就是预习和阅读的习惯大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可能会导致上课听讲吃力;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求于速度,不管质量,马虎出错的几率大大提升,学生们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老师问的问题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往往是错的答案,这部分同学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习惯。没有这些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很难有很大的进步。
(三) 教师自身准备不充分,缺乏与同学们的互动
完美的一節课的完成不仅需要老师认真备课,搜集资料,写教案,考虑到课堂的进程,对将要传授的知识深度了解,设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还要结合同学们的表现与同学们互动,了解同学们的上课状况。老师的课前准备可以说是十分重要,要以身作则,严谨的要求自己,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运筹帷幄。一些教师自身准备不充分,再加上课堂上一些孩子调皮、捣蛋,扰乱课堂进度,很容易忽略掉一部分教学任务,造成知识点盲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全靠自己讲,没有设置回答问题的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语文教师要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热情。
三、 加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和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 规划好教学计划,把握重难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备课充分,引导学生对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加深训练,明确课堂教学目的,使同学们一目了然,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小蝌蚪是如何变化成青蛙的,经历了几次变化。语文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阅读时,在文中找出小蝌蚪的变化用横线画出来,并标出序号,这样非常明确清晰。
(二)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中去,班级里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一个孩子在拿着书看,另外一个孩子很好奇,心里想着:为什么他坐在那看的那么认真,他看的是什么呢?我也想看看。更多的孩子像第二个孩子一样,加入到了阅读的行列中去。由此可见,环境的影响力有多强!
天性活泼的小孩子好奇心特别的重,求知的欲望也比中学生强烈。教师只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其他同学们阅读时,保持好课堂纪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安静地进入自己的知识海洋里。鼓励更多的孩子去尝试、学习,增强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尊重他们的想法。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图书角活动或者阅读兴趣小组,将学校的书籍借到班级中去,做好记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阅,分享阅读体会。通过学习《读书要有选择》,借助图书角分析课题的设立,让同学们自主思考会选择什么样的书去读呢?
(三) 多传授阅读技巧
在课堂上适宜的开展一些情景对话或者模仿造句的活动,可以加强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能力,利于阅读和写作。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传授一些阅读的技巧,让孩子们养成好读、乐读的习惯。
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最基础的如下:其一,由易到难。先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读物去阅读,如果掌握的很好,没有疑难问句,能够认准字音、字形,能通畅地读下全文、理解句意;然后就可以选择稍微难一点的书,挑战一下自己,把不会的生字词标注出来,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老师方便帮助你理解。其二,由里到外。阅读不单单会课本上的就行,这样的储备量还不够大,进行拓展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阅读词汇量,还可以有效地锻炼阅读能力,提升阅读速度。
(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爱上阅读
1. 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自学的一部分,是学习课程好的开端。在上课阶段,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并思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孩子们利用课下时间去预习新课,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不懂的做好笔记,对新知进行初步的了解,方便老师课程的进行,能够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 阅读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十分重要,做题、看书等都离不开阅读。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充实自己,开阔眼界,为写作积累经验。保持阅读习惯,能够提升气质,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正如苏轼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3. 查资料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句子或者是不明白的事物,对于不认识的字首先圈出来,然后根据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查字典,查完把拼音标注在旁边,加深记忆;对于不懂的句子和不明白的东西可以翻阅资料或者查阅相关书籍,寻找相关知识,若还是未解,可以询问老师帮忙。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一定不要不管不顾,就直接不阅读了,这样会前功尽弃,要静下心来,主动寻求办法解决问题,养成查资料的习惯。
4. 批判思维、独自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一味的认为老师就是权威,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其实不是,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老师也有马虎的时候,同学们要对老师讲出的东西,经过大脑的思考,然后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书籍时,认识新事物要多动脑思考,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记忆会更深刻。具有批判思维、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能够明辨是非,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
参考文献:
[1]唐红英,谢欣芮.小学中段学生课外阅读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
[2]赵月华.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
作者简介:
冯成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羊沙乡下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