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基于即时通信的中学语文资源开发:通过即时通信的普及和当前中学语文课程网络资源开发不足等现状,证明即时通信作为尚未被完全开发的领域,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大有可为;分析即时通信在语文课程资源中的独特优势;简要说明预设的即时通信的应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课程资源;即时通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我国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在2015年末已达到85.3%,相比全国整体同期互联网普及率的50.3%,高出35个百分点。而其中12—18岁的中学学段未成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的40%,数量大致在1.12亿左右,数量庞大。在中学生的上网行为中,即时通信的使用率最高,占總体网络使用率的93.6%。即时通信对于中学生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即时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大数据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对网络资源进行开发,也因此产生了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平台的“微课”、以微博等自媒体为平台的“微作文”等全新的语文课程形式;对于微信、QQ等即时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课余交流、作业布置等信息通知中,鲜少有教师从即时通信入手,开发语文课程的网络资源。即时通信作为尚未被完全开发的领域,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大有可为。
二、即时通信在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优势
(一)为中学生提供表达平台
即时通信之所以受到中学生的欢迎,不仅因为它是一种通信手段,更因为它“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声’渠道和传播平台,大大激发了青少年的媒介参与热情。”通过数据可知,有接近一半的中小学生将网络作为其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而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中学生展现在人前的不仅是其表达的方式,更是真情实感。这两点是即时通信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契合。
此外,即时通信以其及时性、高效性、交互性等特点,不仅可以作为资源中专的平台,更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场景,通过生生、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使“语文课堂情景一定程度地动态化、生活化、情节化。”又因其具有随时性、随地性的特点,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室之外。
(二)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设条件
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在信息时代中发展出的对语文学习者的新要求,即人们对媒体信息进行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理性回应能力。英、美、日等国家,包括我国台湾、香港等,“都对媒介素养教育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公民必备的能力和素养,纳入正规课程教育之中。”也有些国家将媒介教育与语文课程整合,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但是在我国大陆仅有少数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个别学校(如杭州夏衍中学)采取校本课程的形式,单独讲授媒介素养的知识。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在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学会浏览与发表、运用批判性思维来高效选择正确的信息,尤其面对繁杂丰富、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时更是如此。一方面来看,纵观我国当前语文课程的网络资源开发,大多数教师选择将网络资源作为“材料库”,侧重于浅层次的信息搜集、处理,而信息的筛选、辨别、创造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如果将媒介素养作为正规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必定会压缩课堂时间,与我国中学应试教育的现状不符。因此,在中学阶段利用课余时间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即时通信课堂,不仅可以与课堂内容形成联系、提高听说读写的水平,更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同学间的交流中逐渐学习信息筛选的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在信息选择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为其他课程资源领域的综合利用提供平台
语文课程资源有多个领域可以开发,而各个领域的信息互通、资料互补离不开即时通信。因此,即时通信可作为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的连接点,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连接点与学校、学生、家长、社区等各领域的交流与联系,更具综合性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三、即时通讯的应用
其一,利用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我。教师除了建立、管理微信群等即时通信平台之外,还要依据相关教学内容及与学生年级相应的课程目标提出表达主题;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主题,从生活、学习中获得灵感,以片段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文字整理发布在通信群或自媒体平台上,由师生进行交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对其语法、词句进行规范,更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自己或他人发布文字所包含的情感。
其二,将即时通信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平台。教师结合正在进行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年级相应的课程目标,在通信群里定期放置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信息材料供学生选择,并要求学生说明选择理由,鼓励学生在群里展开讨论,整个过程由教师引导,防止学生讨论出现思想或内容上的偏差;教师要即时指出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不要“想当然”;师生要在讨论结束后整理整个讨论过程的思路,讨论结果将作为语文课堂的资源。
其三,通过即时通信与社区、学校、家长、学生、其他教师即时沟通,注意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相关的社区活动、家长特长、教师优势等资源,在学生群中进行说明,师生通过交流共同进行活动设计。
此外,教师要对通信平台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可在群内进行评选,以积分制的方式量化学生的表现。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课程资源;即时通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我国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在2015年末已达到85.3%,相比全国整体同期互联网普及率的50.3%,高出35个百分点。而其中12—18岁的中学学段未成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的40%,数量大致在1.12亿左右,数量庞大。在中学生的上网行为中,即时通信的使用率最高,占總体网络使用率的93.6%。即时通信对于中学生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即时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大数据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对网络资源进行开发,也因此产生了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平台的“微课”、以微博等自媒体为平台的“微作文”等全新的语文课程形式;对于微信、QQ等即时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课余交流、作业布置等信息通知中,鲜少有教师从即时通信入手,开发语文课程的网络资源。即时通信作为尚未被完全开发的领域,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大有可为。
二、即时通信在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优势
(一)为中学生提供表达平台
即时通信之所以受到中学生的欢迎,不仅因为它是一种通信手段,更因为它“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声’渠道和传播平台,大大激发了青少年的媒介参与热情。”通过数据可知,有接近一半的中小学生将网络作为其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而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中学生展现在人前的不仅是其表达的方式,更是真情实感。这两点是即时通信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契合。
此外,即时通信以其及时性、高效性、交互性等特点,不仅可以作为资源中专的平台,更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场景,通过生生、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使“语文课堂情景一定程度地动态化、生活化、情节化。”又因其具有随时性、随地性的特点,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室之外。
(二)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设条件
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在信息时代中发展出的对语文学习者的新要求,即人们对媒体信息进行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理性回应能力。英、美、日等国家,包括我国台湾、香港等,“都对媒介素养教育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公民必备的能力和素养,纳入正规课程教育之中。”也有些国家将媒介教育与语文课程整合,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但是在我国大陆仅有少数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个别学校(如杭州夏衍中学)采取校本课程的形式,单独讲授媒介素养的知识。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在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学会浏览与发表、运用批判性思维来高效选择正确的信息,尤其面对繁杂丰富、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时更是如此。一方面来看,纵观我国当前语文课程的网络资源开发,大多数教师选择将网络资源作为“材料库”,侧重于浅层次的信息搜集、处理,而信息的筛选、辨别、创造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如果将媒介素养作为正规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必定会压缩课堂时间,与我国中学应试教育的现状不符。因此,在中学阶段利用课余时间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即时通信课堂,不仅可以与课堂内容形成联系、提高听说读写的水平,更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同学间的交流中逐渐学习信息筛选的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在信息选择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为其他课程资源领域的综合利用提供平台
语文课程资源有多个领域可以开发,而各个领域的信息互通、资料互补离不开即时通信。因此,即时通信可作为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的连接点,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连接点与学校、学生、家长、社区等各领域的交流与联系,更具综合性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三、即时通讯的应用
其一,利用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我。教师除了建立、管理微信群等即时通信平台之外,还要依据相关教学内容及与学生年级相应的课程目标提出表达主题;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主题,从生活、学习中获得灵感,以片段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文字整理发布在通信群或自媒体平台上,由师生进行交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对其语法、词句进行规范,更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自己或他人发布文字所包含的情感。
其二,将即时通信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平台。教师结合正在进行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年级相应的课程目标,在通信群里定期放置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信息材料供学生选择,并要求学生说明选择理由,鼓励学生在群里展开讨论,整个过程由教师引导,防止学生讨论出现思想或内容上的偏差;教师要即时指出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不要“想当然”;师生要在讨论结束后整理整个讨论过程的思路,讨论结果将作为语文课堂的资源。
其三,通过即时通信与社区、学校、家长、学生、其他教师即时沟通,注意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相关的社区活动、家长特长、教师优势等资源,在学生群中进行说明,师生通过交流共同进行活动设计。
此外,教师要对通信平台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可在群内进行评选,以积分制的方式量化学生的表现。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