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片段作文训练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or025castor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片段作文训练”是从局部着眼,从小处着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书写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思,从句、节逐步过渡到段、篇,循序渐进,集腋成裘,积水成渊,将作文化整为零,进行局部作文训练。“片段作文训练”是夯实学生写作基本功,进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将结合笔者日常的教学实际与学生习作,谈谈教师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
  【关键词】片段作文;训练;观察;积累;分享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小学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光依靠日常单元作文的训练,远远不能助大部分学生达成阶段目标。
  高年级学生写作文,不仅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问题,还存在表述不清楚、“写不通顺”“写得不具体”等问题。教师若不去摸索适合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途径与规律,便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反使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包袱,一看“作文”便先心生胆怯,畏惧写作文。
  所谓“片段作文”,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遇到或感受到的一个层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对某事某现象谈一点看法或根据要求写一段话。“片段作文训练”是夯实学生写作基本功,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首先,由于学生从中年级过渡至高年级,怎么写作文,对他们而言,仍是一种“很难”的事。写片段与整篇作文相对地说,较容易一些,而且所要写的都是写人、写事、写景,学生易观察、易说写,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他们学习语文、认识事物的规律,克服学生写作文难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其次,高年级学生要逐步摈弃“写流水账”的坏习惯,进一步培养细致观察和细节描写的能力。因为写片段在观察上的视野要求相对来说范围小一些,单纯一些,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对也少些,学生能观察得细致一些,描写得具体一些。这就为学生写整篇文章打好了细致观察和细节描写的基础。再者,片段描写写作容量小,日常作业中便于布置,也有利于养成学生多动笔、爱动笔的良好习惯。最后,片段作文训练利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遣词造句成段”训练,从而打实学生的文学功底、为整篇写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课后作业中,结合教材与单元习作要求,切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注意布置相关片段写作的作业,明其名曰“言语想象训练”,仅仅开展半学期,大部分学生的细致观察、遣词造句和细节描写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进步。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实际与学生习作,浅谈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片段作文时,不妨进行以下尝试:
  一、日常语言材料的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文豪苏轼也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没有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肚子里没货”,再多的奇思妙想,再丰富的脑洞大开,也难以跃于纸上。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名著、佳作推荐,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更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去学习和发现,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燃起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同时,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运用好“批注式阅读”。毛泽东读书就主张“不动墨不读书”,运用好“批注式阅读”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有深度的阅读中,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语料进行自我的感知,并注意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多看多读,内化为自己的写作储备。只有做好知识的内化工作,学生的“学以致用”方有实践的可能性。
  二、训练选材的多样性
  教师在片段作文的训练选材上,应注意多样性,不仅要结合教材、课后小练笔和单元习作要求,应留心学生日常细节描写中的弱项及漏洞,更应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有观察、想象及写作的强烈欲望,从而爱上“我笔写我心”。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字词句的精细研读,感受主人公阿曼达写好人生的第一首詩时的复杂心情。临近课末,笔者让学生再次动用生活的经验,体验阿曼达当时类似的复杂心情,向学生问道:“当你考出自己很满意的成绩时,你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心里想的又是什么?动笔写一写。”
  有学生兴致勃勃地写到自己的兴奋不已:“我巴不得坐上火箭回家里去,或者长出一双大翅膀从学校‘嗖’地一声飞到家里去。”让笔者惊喜的是,有学生仿写《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描写作者高兴心情的句子:“当我看到写着红红的100分的卷子时,我忍不住大声地叫起来,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也有学生描写自己怕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时的纠结心态:“我不知道该怎样做,好像有一条绳在我的心上,打了一个结。”
  学生描写人物“高兴”的状态时,大多能描写得较为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可一接触到人物“愤怒”的状态时,他们往往只能蜻蜓点水,写道:“爸爸生气了”“妈妈发怒了”,难以展示人物变化多端的神态。这便是学生描写人物情感变化上的一个弱项,笔者便创设情境,进行类比写作,让学生也写一写“爸爸的愤怒”,并提示他们,要紧抓住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细节处往往见真情。
  有学生真实地再现他记忆中的画面:“只见爸爸一进门,就开始铁青的脸色,一触即发的怒气,一览无遗。他的肩膀不断剧烈地抖动,声音渐渐变调。”也有学生通过间接描写,表现爸爸的愤怒:“我害怕得缩成一团,像一只受惊的小乌龟。”“我最后一句话几乎颤抖地不敢说出来,说一个字,我的眼角不时划过泪珠。一只蒲扇般的大手向我袭来。”   训练选材不应只局限于教材,更应从丰富的生活体验中摘取。有时,笔者也会请学生提议,今天的“言语想象训练”该写什么,不少学生自告奋勇、七嘴八舌地说道:“今天好热,都快38度了,就写写‘热’吧!”学生的写作热情被调动了,自然而然,他们会更有兴趣地动笔去写话。
  三、细致观察与情感体验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时候才会构思灵敏,得心应手。细致的观察,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积累写作材料,将细节描写深化到文章中去。
  如,一次描写“天气炎热”的言语想象训练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要写天气炎热,除了对于环境进行描写,还需注意细致观察身处于炎热天气下的人会有怎样的不同反应?环境描写为“点”,人物描写为“线”,主观体验为“面”,点线面结合,让学生充分挖掘描写的方方面面。
  有学生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天气的火热:“我抬起头来,看到了透蓝的天空万里无云,那个像火球似的太阳高高地悬挂在蔚蓝的高空中,耀眼的阳光直射下来,云彩好像被太阳烧化了一样,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有学生抓住人物的感官体验来体现天气的酷热:“这颗灯泡像火一样烘烤着我的脸,我头顶着一颗颗豆大似的汗滴儿。”
  真实的情感体验,往往是学生个性化写作的秘方。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曾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作文应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情感体验,不但培养不了学生的写作习惯,锻炼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恐惧心理。我们常常读到许多堪称为“范文”的学生习作,不经细读,通篇多为矫揉造作之词,情感抒发多为无病呻吟,缺乏学生鲜活的情感生活体验。
  学生做错作业被教师斥责是常有的事情,但不少学生为表现教师的慈爱,多写成自己做错作业了、教师温和教育而了事。笔者勉励学生,不妨写出你当时的真情实感,哪怕是看似不光彩的,发自内心的话才不至于成为吕叔湘先生笔下的“废话”。于是,有学生写出当时做错作业挨训的真实感受:“噢!我居然做错作业了。看到老师一双恼怒的眼睛瞪着我不放。我看到老师向我这走来,眼里像是有一簇火焰在燃烧。老师火冒三丈,走到了我的跟前,便拿起了我写错的作业本,重重地往地上一扔,我的本子已经成了破烂不堪的本子……我害怕得用力按住自己的手,双脚连动都不敢动,过了许久,我的脚都麻了。”一改过去我们常见的、和蔼可亲的敦厚教师形象,学生尝试写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展示不再单调乏味的教师形象。片段写作就应力求学生敢于说真话、写实话、抒己想,敞开内心,个性写作。
  四、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
  在片段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充满兴趣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词一句去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片段作文的乐趣,从而达到爱上习作,能够习作的效果。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为学生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在“改”的基础上,讓学生自主畅谈同学或自己作文中优点和不足,并提醒学生观点要恰当明晰,论述要充分有力,共同分享成果,促进作文水平整体提升。出示学生的佳作或者略有瑕疵的作文,学生根据文章进行自主评点。“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体味他人的果实的甜美,更思考这果实的甜美滋味来源于哪里,怎样才能栽培出这样“甜美的果实”?
  有效的互评、师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汲取他人习作之精华,去他人习作之糟粕,真正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付红艳.立足课文,开展片段作文训练[J].新课程学习,2013(9).
  [2]薛明.中年级片段作文的方法论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1996(11).
  [3]徐燕萍.百川向东终入海浅谈作文教学新思路[OL].http://www.zglwqk.com/Doc/News_4071.html.
  [4]陈婷.片段作文写作训练指导策略研究[J].新作文,2014(4).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作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引导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当下中国,教育制度不断革新,加上家庭中“赢在起跑线”的观念的引导,都在无形中给小学生以更多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显现出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也显得愈发必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教育;学生成长;应对策略  在中国教育观念中,向来讲求“德才兼备”,良
【摘要】本课针对学生写作选材比较局限,立意比较平淡,写作兴趣有待提高的现状,以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为方向;聚焦于解决如何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创作兴趣,使写作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联想与想象力,实现了小说的写作、品鉴、交流,增強了学生艺术表达和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与想象。  【关键词】联想与想象;活动写
【摘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组建健全的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班级文化;品德教育;和谐氛围;体验快乐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学生的行为。如何把学生团结在班主任的旗下,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爱”的班级呢?这需要
【摘要】转变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课堂模式是当前课堂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生物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非常基础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其比较抽象,加上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导致课堂往往是沉闷的。学生想学生物的兴趣不够,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的初中生物课应该如何来上,才能上得有趣味,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一议题进行了论述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具魅力,使课堂更显人文性、丰富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在多彩中和谐和卓越地发展,掌握英语。  教学资源之一——教学案例  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发现和积累的典型教育事例,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师都会有所感悟,从而可以借鉴、开发和利用,能有效地引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记得有一次,笔者要承担一节大型的示范课,并且是
【摘要】关注小学语文教育问题,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拓展教学。笔者有多年的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经验,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从课堂教学拓展的定义、误区、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若把教学课堂比喻为正在行走的船,那么,有效的语文拓展延伸无疑是那股提速的东风。  【关键词】
【摘要】《烛之武退秦师》是文言文教学中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篇文章,短小精悍的篇幅、精准凝练的用字、逻辑严密的言辞、跌宕起伏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左传》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语言;炼字;逻辑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国的苏秦、张仪口若悬河,舌如利刃;渑池之会,蔺相如一辩退虎狼之师;三国诸葛亮,以一当十,舌战群儒……那些因辩才青史留名的故事一
【摘要】随着全国教育系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迈进常态化阶段,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来说,不仅“如箭在弦”,更是机不可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其要求相吻合,这样的智慧课堂是一场观念和技术的革命,它将教育实践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这不是“偶然的邂逅” ,而是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即摆在每一位教育实践者面前的挑战与机遇。面对这一革新,初中英语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如何
诗歌语言优美、思维活跃、情感强烈,对人的思想品质、文学修养影响很大。儿童诗因其篇幅短小、语言优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有儿童情趣等特点而深受儿童喜爱,更贴近儿童的心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如何借助儿童诗歌教学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摘要】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而编制,能系统反映学科内容。它是课程内容的载体,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但无论教材编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含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实际教学中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拓展。通过有效的整合和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