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底教育部的高考英语改革,加快了英语教学从以应试高分为目的到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转变的步伐。作为初中阶段英语教师更应尽快适应这种转变,即使在面临升学压力的九年级也要注重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润物细无声般的将西方文化习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角。
以下是我在九年级教学中对新目标英语九年级教材所涵盖的文化因素的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思考和尝试。首先以第十二单元为例,Unit12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本单元的话题是礼仪与文化,语言功能是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本单元分为三个小话题:the ways of greeting,attitude towards time ,table manners,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Different country have different customs为主线。在引入部分除了呈现教材上的三种问候方式:bow,shake hands,kiss,添加了hug, kneel, put hands together in front of chest(in India)等方式,并在新课后增加三个阅读小材料,关于how to bow, shake hands and kiss in a polite way.并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体验不同国家人们对不同对象问候的方式。进入本单元的B部分第一课时,是关于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的内容。教材上本课的第一部分只是简要地各用一句话提到了五个国家的餐桌礼仪。而我们中国乃礼仪之帮,饮食大国,用餐岂能没有规矩!因此先由学生讨论话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able manners in China?导入本课,再由教师总结:In China the dishes are placed on the table and everybody shares. You’re supposed to pick up your bowl to eat. You’re not supposed to talk loudly at the table. The youngest person is not supposed to start eating first. It’s impolite to make noise while eating noodles. It’s polite to let the old start eating first.接着抛出话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able manners in western countries?让学生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所体验,在差异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的渗透,无论哪一种文化礼仪,都是以尊重与文明为价值内核。除此之外,本课时的另外一部分,日本的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 in Japan和Section B 3a table manners in France,带领学生进行一场文化礼仪的旅行。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这些独具特色的国家的餐桌礼仪。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不可能离开文化。
另外,在本年级教材中还多处涉及到了英美国家的派对文化party culture。比如在Unit 4 Section A 2a-2c 听力材料中的Larry is nervous, because he doesn’t know how to behave in the party.同样在Unit 12 Section A 2a-2c 听力材料中,Maria made some mistakes in her American friend’s barbecue party.并且无论是有机会在西方国家生活的中国人或喜欢观看西方影视资料的人,都会发现party是西方国家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对参加派对文化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如派对的各种主题,参加派对的时间观念,参加派对的服饰准备,派对上带些什么,在派对上如何与新朋友交流等等。让学生感受特殊的西方文化氛围,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此可在教学后安排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主题party的写作任务,即完成了目标语言的习得,又让学生在一个模拟场景里较真实地体验一番派对的礼仪文化。
除此之外,本教材中还涉及到了美国青少年和中国青少年学习生活方面的很多差异。如教材中多处出现的美国青少年的课外活动after-school activities,课后兼职工作,志愿者工作和做家务劳动,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在美国青少年生活中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的学生是不常有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比较中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训练学生思维差异的敏感性。在中美学校教育中都有校规班规,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利用美国著名教师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作为素材,结合我们学校自身的班规校规,让学生讨论作比较,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实践证明九年级的学生非常乐于了解他国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的安排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文化意识。较好的达成了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相融合的目标。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对如何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以下是我在九年级教学中对新目标英语九年级教材所涵盖的文化因素的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思考和尝试。首先以第十二单元为例,Unit12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本单元的话题是礼仪与文化,语言功能是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本单元分为三个小话题:the ways of greeting,attitude towards time ,table manners,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Different country have different customs为主线。在引入部分除了呈现教材上的三种问候方式:bow,shake hands,kiss,添加了hug, kneel, put hands together in front of chest(in India)等方式,并在新课后增加三个阅读小材料,关于how to bow, shake hands and kiss in a polite way.并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体验不同国家人们对不同对象问候的方式。进入本单元的B部分第一课时,是关于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的内容。教材上本课的第一部分只是简要地各用一句话提到了五个国家的餐桌礼仪。而我们中国乃礼仪之帮,饮食大国,用餐岂能没有规矩!因此先由学生讨论话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able manners in China?导入本课,再由教师总结:In China the dishes are placed on the table and everybody shares. You’re supposed to pick up your bowl to eat. You’re not supposed to talk loudly at the table. The youngest person is not supposed to start eating first. It’s impolite to make noise while eating noodles. It’s polite to let the old start eating first.接着抛出话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able manners in western countries?让学生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所体验,在差异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的渗透,无论哪一种文化礼仪,都是以尊重与文明为价值内核。除此之外,本课时的另外一部分,日本的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 in Japan和Section B 3a table manners in France,带领学生进行一场文化礼仪的旅行。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这些独具特色的国家的餐桌礼仪。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不可能离开文化。
另外,在本年级教材中还多处涉及到了英美国家的派对文化party culture。比如在Unit 4 Section A 2a-2c 听力材料中的Larry is nervous, because he doesn’t know how to behave in the party.同样在Unit 12 Section A 2a-2c 听力材料中,Maria made some mistakes in her American friend’s barbecue party.并且无论是有机会在西方国家生活的中国人或喜欢观看西方影视资料的人,都会发现party是西方国家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对参加派对文化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如派对的各种主题,参加派对的时间观念,参加派对的服饰准备,派对上带些什么,在派对上如何与新朋友交流等等。让学生感受特殊的西方文化氛围,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此可在教学后安排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主题party的写作任务,即完成了目标语言的习得,又让学生在一个模拟场景里较真实地体验一番派对的礼仪文化。
除此之外,本教材中还涉及到了美国青少年和中国青少年学习生活方面的很多差异。如教材中多处出现的美国青少年的课外活动after-school activities,课后兼职工作,志愿者工作和做家务劳动,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在美国青少年生活中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的学生是不常有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比较中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训练学生思维差异的敏感性。在中美学校教育中都有校规班规,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利用美国著名教师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作为素材,结合我们学校自身的班规校规,让学生讨论作比较,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实践证明九年级的学生非常乐于了解他国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的安排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文化意识。较好的达成了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相融合的目标。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对如何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思考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