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不能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滥用多媒体,避免淡化语文的“人文性”,而是要灵活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拓宽学生想象思维的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灵活应用多媒体,使现代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教育创新,与时俱进”。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
教育部在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这已经点出了语文本质的一面。而今天的时代是多媒体、数字信息技术疯狂的时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也已广泛地运用,是利还是弊呢?是否能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后者?多媒体教学常常让人感到“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种种艰辛和困惑,“大语文”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要不要用多媒体?怎么用?为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实际教学与做课件的体会,做以下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人,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多彩的流动的世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了一个记忆持久性的心理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内容的70%。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视频等,它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2)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图片信息可以创设美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以及进入审美境界。如我在教读课文《苏州园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我按照每个特点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归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3)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字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容量大,知识的密度高,它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语文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向知识的综合化道路。
但是,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2)降低了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地位;(3)限制了教师个性和特长的发挥;(4)容易造成学生想象能力的缺乏;(5)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的目的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是好事、喜事。许多教师更是把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发扬光大”,一堂课下来,真可谓锦上添花,不管是精美的散文如《春》、《背影》,也不管是优秀的古代诗文,更不管是现代诗,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就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感官的强烈刺激,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久之,我发觉,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从新鲜和好奇,渐渐地趋于麻木;而事先预测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似乎也大打折扣。
我们知道,掌握语文工具离不开“读”,传统教学法非常讲究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精彩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感悟和理解,才能从中获得营养。“读、写、听、说”中,“读”摆在首要位置,离开了读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于某些可读性很强的散文或诗歌,再优美的画面也难以帮学生领略语言的精妙处。例如,我教《小石潭记》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画面,面对悄怆幽邃的景致,学生由衷地发出感慨,但要他们赏析意境,品味诗人独到精妙的语言,他们却说不出其生动之处,更谈不上喜欢,因为再精美的画面,也只能是景致,而非神韵。若要领会其中精妙之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工夫在“读”,在读中用心去感悟;优美语言的运用,要靠脑去积累。因此,只有经过学生的思维才能吸取到营养。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文学作品为本,多留给学生阅读与思维的空间,否则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不悖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呢?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呢?
我认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脱离课文与学生的实际,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恰当地结合运用,才能不失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语文教学的初衷。
一、不能全部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课文要多读,一支粉笔要拿。
教学中应该“舍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的教学手段借助黑板、粉笔以及挂图、仪器、实物等直观教具,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授知识的板书教学方法,通过“读、写”的练习,能够加强学生语言能力和书写能力的培养,有其不容磨灭的优点。
教师和学生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有机地、灵活地掌握教学分寸,随机作出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并且能够在教学中通过个人的教学风格,如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得体的举止等,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能够发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使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政治觉悟等在信息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二、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1.平时要积累较好的课件素材。课件素材包括图片素材、声音素材(尤其是课文朗读)、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制作课件时才能得心应手。
2.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如果教师对课件的操作不熟练或经常出错的话,那么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割裂了课堂的有序性。因此教师必须能够熟练制作和操作教学课件,记住各个教学环节要展示的内容,做到课件播放与讲课内容同步进行。
在以注重学生文化积累、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人格为语文“人文”教学为中心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具有传统教学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怎样使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达到最完美的融合,将是我今后继续探索的课题。
只有把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媒介则为中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教育创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任丽芬 主编《有效备课——初中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朱德明 颜景山 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初中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3.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1919年出版。
4.朱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5.孙培青 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7、Andrew S.Tranenbaum《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
教育部在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这已经点出了语文本质的一面。而今天的时代是多媒体、数字信息技术疯狂的时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也已广泛地运用,是利还是弊呢?是否能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后者?多媒体教学常常让人感到“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种种艰辛和困惑,“大语文”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要不要用多媒体?怎么用?为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实际教学与做课件的体会,做以下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人,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多彩的流动的世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了一个记忆持久性的心理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内容的70%。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视频等,它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2)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图片信息可以创设美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以及进入审美境界。如我在教读课文《苏州园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我按照每个特点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归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3)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字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容量大,知识的密度高,它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语文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向知识的综合化道路。
但是,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2)降低了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地位;(3)限制了教师个性和特长的发挥;(4)容易造成学生想象能力的缺乏;(5)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的目的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是好事、喜事。许多教师更是把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发扬光大”,一堂课下来,真可谓锦上添花,不管是精美的散文如《春》、《背影》,也不管是优秀的古代诗文,更不管是现代诗,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就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感官的强烈刺激,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久之,我发觉,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从新鲜和好奇,渐渐地趋于麻木;而事先预测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似乎也大打折扣。
我们知道,掌握语文工具离不开“读”,传统教学法非常讲究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精彩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感悟和理解,才能从中获得营养。“读、写、听、说”中,“读”摆在首要位置,离开了读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于某些可读性很强的散文或诗歌,再优美的画面也难以帮学生领略语言的精妙处。例如,我教《小石潭记》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画面,面对悄怆幽邃的景致,学生由衷地发出感慨,但要他们赏析意境,品味诗人独到精妙的语言,他们却说不出其生动之处,更谈不上喜欢,因为再精美的画面,也只能是景致,而非神韵。若要领会其中精妙之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工夫在“读”,在读中用心去感悟;优美语言的运用,要靠脑去积累。因此,只有经过学生的思维才能吸取到营养。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文学作品为本,多留给学生阅读与思维的空间,否则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不悖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呢?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呢?
我认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脱离课文与学生的实际,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恰当地结合运用,才能不失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语文教学的初衷。
一、不能全部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课文要多读,一支粉笔要拿。
教学中应该“舍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的教学手段借助黑板、粉笔以及挂图、仪器、实物等直观教具,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授知识的板书教学方法,通过“读、写”的练习,能够加强学生语言能力和书写能力的培养,有其不容磨灭的优点。
教师和学生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有机地、灵活地掌握教学分寸,随机作出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并且能够在教学中通过个人的教学风格,如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得体的举止等,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能够发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使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政治觉悟等在信息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二、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1.平时要积累较好的课件素材。课件素材包括图片素材、声音素材(尤其是课文朗读)、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制作课件时才能得心应手。
2.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如果教师对课件的操作不熟练或经常出错的话,那么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割裂了课堂的有序性。因此教师必须能够熟练制作和操作教学课件,记住各个教学环节要展示的内容,做到课件播放与讲课内容同步进行。
在以注重学生文化积累、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人格为语文“人文”教学为中心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具有传统教学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怎样使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达到最完美的融合,将是我今后继续探索的课题。
只有把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媒介则为中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教育创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任丽芬 主编《有效备课——初中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朱德明 颜景山 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初中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3.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1919年出版。
4.朱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5.孙培青 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7、Andrew S.Tranenbaum《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