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做项目经理的那段时间,白天的工作非常繁忙,有时晚上躺下根本睡不着。即便人已经躺下,想到什么就赶紧爬起来记下,唯恐第二天忘记,影响工作。”
回想起过往的经历,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谢佳扬笑称,时至今日,每当工作旺季到来的时候,她还是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那又将是一连串废寝忘食的不眠之夜。
但因为真的喜欢,谢佳扬在审计这一行里已经坚持了20多年。
“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影响因素竟然是我当年要做专业业务工作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谢佳扬被分配至政府部门工作,人事部门想留下她这个党员好学生。然而最后,她选择了江苏省财政厅的会计师事务作为她职业生涯的起点。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
时逢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出台,新踏上工作岗位的谢佳扬接受任务后去学习,之后回来马上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讲授制度及具体的规定、要求。那一两年成为谢佳扬的“授课时光”。吸收的新知识,往往稍做消化就要转手传递出去。
这段颇具挑战的工作经历锻炼了谢佳扬独立主动的工作风格。“当被赋予责任的时候,我会非常努力而主动,不是我份内的事我也积极去做,责无旁贷的工作我更会认真做好”。
不久,谢佳扬调入国家财政部下设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外商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中华所的诞生顺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潮。
在这个国有性质、当时最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里,谢佳扬完成了从初级审计员到项目经理、经理最终至合伙人的蜕变。
用谢佳扬自己的话说,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做审计员的时候,工作以协作为主,相对被动,但她是一个被经理“抢着用”的审计员。而做项目经理和经理时,需要具备对任务的全面把握能力、专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指导团队成员工作的传授能力和管理能力,她也是一个被审计员“抢着跟”的经理。
让谢佳扬倍感成就的,是她个人的发展始终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无论是最初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审计,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第一批参与者中都包括中华所的注册会计师们。”
在中国首批具有证券业资格的三家会计师事务所中,中华所是当之无愧的天字号。首批核定的全国25位取得证券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就包括谢佳扬。这些信息全部刊登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
总结过往,傲立行业发展潮头的谢佳扬认为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吸纳新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是从事审计行业的基本素养,“无论哪个行业,认真是成功的最基本素质。每个人的能力和幸运度也许存在差异,但是认真去做一定会有结果。”
1990年,谢佳扬受财政部公派赴香港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直处于国内审计行业最高端的谢佳扬在这里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从审计方法到工作底稿,包括一些法律法规、会计制度,香港都和内地截然不同。”需要学习的并不只是制度。
当时,香港同事的普通话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普及和流利,双方沟通起来颇为不畅。半年之后,谢佳扬和同事们的专业素养和经验才慢慢被香港同事认可和接受,“他们觉得彼此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的”。
一次,事务所帮助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快餐企业向所在地税务局申请税收减免,任务被谢佳扬接了下来。
“我起草了一份报告,陈述了这个店在当地的客流量和人流量的影响,还分析了中方分得的利润状况及为当地提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理念,并强调董事会已做出‘将获得的利益在当地继续投资’的决议。根据以上事实、税法和税法解释文件规定,该企业完全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谢佳扬的报告还没被送到当地税务局,就已经把香港的同事打动了,最终顺利获得了批准。“审计是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业,因此更需要我们以专业技能来服务客户。所谓专业技能,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分享和传递”。
满载着在香港的所见所闻所学,谢佳扬回到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后直接参与了第一批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审计工作。
“从香港回来后,正好赶上资本市场的开放,所以我又成为最早一批做上市公司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谢佳扬的名字也随着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出现在公众面前。
可以说,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谢佳扬一步步迈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佳境,前后主持了数十家上市公司和十多家中央企业的审计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谢佳扬组织参与了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个会计改革的技援项目,因而又被财政部派往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见习”。“他们的后续教育以及规范化管理让我很受启发”。
在美国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时,谢佳扬发现前来参加后续教育的人的年龄参差不齐。有离开审计工作现在又希望再返回这个行业的,有休完产假的归队者,美国审计行业的这种将“制度的要求和自觉的行为化为一体的培训方式,包括与人的沟通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那时,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多年的谢佳扬第一次听说事务所还设有市场部,也第一次了解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及组织计划的周到和严密。“当时国内所和他们相比,的确有很大差距。”
因为已经身处管理岗位,谢佳扬从美国回来后立即把这些先进的工作方法引进到中华所的日常规范中。“这时候我不仅从业务的角度学习借鉴,更急切地希望从管理理念上找出差异。”
1998年,是国有会计师事务所改制转型的年代,谢佳扬再次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入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和同事们一起,同样把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成为业内翘楚。“主要工作是服务大型国有企业,包括促进金融机构的转型,改革等”。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的换位并没有给谢佳扬带来思想负担,她的担心在业务方面——谢佳扬及其他合伙人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资质和能力已经没法满足服务了多年的客户的要求,我们需要与更多更优秀的人合作,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完善的专业服务。”
2005年,随着天健与德勤的顺利合并,谢佳扬成为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合伙人,她的这个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德勤遍及全球的网络、先进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的国际企业服务经验,带给我更为宽广的视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更大的实现抱负的平台。而对我的客户来说,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亟需的全球市场行业信息、高质量的服务和强大的团队支持。”作为在本地成长起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代表,谢佳扬在德勤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努力的,更是幸运的:选择了一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一页页工作底稿和一份份审计报告中留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很少有人可以像我一样,体验到这份职业的各种体制背景,并且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每个阶段里最好的机会。”
回想起过往的经历,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谢佳扬笑称,时至今日,每当工作旺季到来的时候,她还是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那又将是一连串废寝忘食的不眠之夜。
但因为真的喜欢,谢佳扬在审计这一行里已经坚持了20多年。
“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影响因素竟然是我当年要做专业业务工作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谢佳扬被分配至政府部门工作,人事部门想留下她这个党员好学生。然而最后,她选择了江苏省财政厅的会计师事务作为她职业生涯的起点。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
时逢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出台,新踏上工作岗位的谢佳扬接受任务后去学习,之后回来马上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讲授制度及具体的规定、要求。那一两年成为谢佳扬的“授课时光”。吸收的新知识,往往稍做消化就要转手传递出去。
这段颇具挑战的工作经历锻炼了谢佳扬独立主动的工作风格。“当被赋予责任的时候,我会非常努力而主动,不是我份内的事我也积极去做,责无旁贷的工作我更会认真做好”。
不久,谢佳扬调入国家财政部下设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外商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中华所的诞生顺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潮。
在这个国有性质、当时最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里,谢佳扬完成了从初级审计员到项目经理、经理最终至合伙人的蜕变。
用谢佳扬自己的话说,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做审计员的时候,工作以协作为主,相对被动,但她是一个被经理“抢着用”的审计员。而做项目经理和经理时,需要具备对任务的全面把握能力、专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指导团队成员工作的传授能力和管理能力,她也是一个被审计员“抢着跟”的经理。
让谢佳扬倍感成就的,是她个人的发展始终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无论是最初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审计,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第一批参与者中都包括中华所的注册会计师们。”
在中国首批具有证券业资格的三家会计师事务所中,中华所是当之无愧的天字号。首批核定的全国25位取得证券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就包括谢佳扬。这些信息全部刊登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
总结过往,傲立行业发展潮头的谢佳扬认为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吸纳新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是从事审计行业的基本素养,“无论哪个行业,认真是成功的最基本素质。每个人的能力和幸运度也许存在差异,但是认真去做一定会有结果。”
1990年,谢佳扬受财政部公派赴香港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直处于国内审计行业最高端的谢佳扬在这里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从审计方法到工作底稿,包括一些法律法规、会计制度,香港都和内地截然不同。”需要学习的并不只是制度。
当时,香港同事的普通话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普及和流利,双方沟通起来颇为不畅。半年之后,谢佳扬和同事们的专业素养和经验才慢慢被香港同事认可和接受,“他们觉得彼此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的”。
一次,事务所帮助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快餐企业向所在地税务局申请税收减免,任务被谢佳扬接了下来。
“我起草了一份报告,陈述了这个店在当地的客流量和人流量的影响,还分析了中方分得的利润状况及为当地提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理念,并强调董事会已做出‘将获得的利益在当地继续投资’的决议。根据以上事实、税法和税法解释文件规定,该企业完全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谢佳扬的报告还没被送到当地税务局,就已经把香港的同事打动了,最终顺利获得了批准。“审计是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业,因此更需要我们以专业技能来服务客户。所谓专业技能,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分享和传递”。
满载着在香港的所见所闻所学,谢佳扬回到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后直接参与了第一批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审计工作。
“从香港回来后,正好赶上资本市场的开放,所以我又成为最早一批做上市公司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谢佳扬的名字也随着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出现在公众面前。
可以说,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谢佳扬一步步迈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佳境,前后主持了数十家上市公司和十多家中央企业的审计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谢佳扬组织参与了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个会计改革的技援项目,因而又被财政部派往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见习”。“他们的后续教育以及规范化管理让我很受启发”。
在美国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时,谢佳扬发现前来参加后续教育的人的年龄参差不齐。有离开审计工作现在又希望再返回这个行业的,有休完产假的归队者,美国审计行业的这种将“制度的要求和自觉的行为化为一体的培训方式,包括与人的沟通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那时,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多年的谢佳扬第一次听说事务所还设有市场部,也第一次了解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及组织计划的周到和严密。“当时国内所和他们相比,的确有很大差距。”
因为已经身处管理岗位,谢佳扬从美国回来后立即把这些先进的工作方法引进到中华所的日常规范中。“这时候我不仅从业务的角度学习借鉴,更急切地希望从管理理念上找出差异。”
1998年,是国有会计师事务所改制转型的年代,谢佳扬再次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入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和同事们一起,同样把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成为业内翘楚。“主要工作是服务大型国有企业,包括促进金融机构的转型,改革等”。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的换位并没有给谢佳扬带来思想负担,她的担心在业务方面——谢佳扬及其他合伙人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资质和能力已经没法满足服务了多年的客户的要求,我们需要与更多更优秀的人合作,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完善的专业服务。”
2005年,随着天健与德勤的顺利合并,谢佳扬成为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合伙人,她的这个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德勤遍及全球的网络、先进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的国际企业服务经验,带给我更为宽广的视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更大的实现抱负的平台。而对我的客户来说,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亟需的全球市场行业信息、高质量的服务和强大的团队支持。”作为在本地成长起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代表,谢佳扬在德勤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努力的,更是幸运的:选择了一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一页页工作底稿和一份份审计报告中留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很少有人可以像我一样,体验到这份职业的各种体制背景,并且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每个阶段里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