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心理委员模式的理论基础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以人本主义为理论依据,以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是对港台地区“朋辈辅导”理论的拓展和延伸,强调服务对象的主体性、学生互助的同龄性、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标的发展性、操作过程的可行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开展活动的开放性、工作的有效性、助人过程的自助性等。
心理委员犹如生活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一样,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委员生活、学习在学生当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是一种新的工作机制,使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由专家走向了大众,关注所有学生,随时随地优化学生的日常心理生活。
二、心理委员模式的管理实践
心理委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何为广大教师和同学所接受,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是心理委员能否生存发展下去的关键,为此,学校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的深化工作。
1.硬件升级,氛围营造
在心理委员模式实施后,学校的心理社区也悄然诞生,并一改过去心理咨询室神秘的面孔,更加透明、亲和地走进学生当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习课、休息时间到社区去读书、放松、倾诉……心理社区在学校较为紧张的房屋中抽出5间,设置“畅吧”、“聊吧”、“悦心园”、“静心园”,以主题小品的意境着力打造心理社区的温馨和包容,在这里学生可以阅读励志故事、美文佳作,也可以听高山流水,在音乐中放松,还可以自我测试,主动调试,也能用沙盘游戏,自我减压……心理社区如今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和最常去的地方。
2.建章立制,规范起步
为了使心理委员这一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顺畅发展,我们经过反复思索和权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力争实现规范起步。
(1)心理委员的选拔与配备
每班配备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选拔标准,一是品学兼优,学习成绩良好;二是遵守纪律,团结同学; 三是本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为人乐观、开朗; 四是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五是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威信; 六是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是能够切实协助学校、班主任做好心理委员的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
(2)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
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有两个,一是心理班干部,即心理委员的“行政职务”;二是“业务职务”,即每一个心理委员都要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由学校颁发“心理咨询员”合格证书。
(3)心理委员的职责
第一,学会爱自己,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特殊情况除外)。
第三,心理委员作为班委会成员,由班主任直接管理,对班主任负责,完成班主任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
第四,心理委员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员”、“小哨兵”、“指导员”,发现不良情况应及时向班主任反馈。
第五,心理委员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工作中能够以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摒弃个人好恶,禁止宣扬和采用迷信、虚幻、神灵等一切非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协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上好心理活动课。
第七,通过“心理园地”墙报、组织心理互助小组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心理互助。
第八,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第九,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有本班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十,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咨询员等培训。
第十一,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能够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
第十二,作为班委会成员,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
第十三,做好《工作手册》各项内容的记录,每周请班主任批阅,每学期结束前交学校保管。
(4)心理委员的考核与表彰
一是每班两名心理委员作为班干部,列入班委会学生干部序列;二是对各班心理委员的学期、年度量化考核纳入班级考核;三是对于表现突出的心理委员,由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3.专业引领,培训先行
在心理委员模式的实践中,班主任和学生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因此,学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软件的建设,大力进行培训。
(1)教师方面
由于是全国首创,我校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学校的心理教师为主体撰写学校心理委员模式培训的相关教材《心理委员理论知识培训教程》,确立了以案例培训为主的培训方式,目前,学校心理委员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校本教材已辑印出版。
(2)学生方面
在专业心理教师的辅导下,我校将心理委员组织成为“心理委员工作坊”,确定共同的团队标志和工作誓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的方式对心理委员进行先期培训,每两周一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基本知识与技术等。同时,通过心理调查、心理委员沙龙、团体辅导、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委员的自身素质,培养了一支具有开创精神、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心理委员团队。
4.充分信任,放手工作
(1)指导心理委员开展调查研究
在心理教师王锃和班主任等指导下,每个心理委员都开展了调查研究,撰写了小论文,形成了一批学生独立完成的心理科研成果,既提高了心理委员自身的观察、思考能力,又促进、改善了班风、学风,提高了本班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生活。
(2)编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我们建立健全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心理委员职责等,并形成了《石家庄市27中学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3)成立心理互助小组
一些班级的心理委员把喜欢心理学、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同学组织起来,形成了心理互助小组。互助小组在宣传心理知识、化解同学间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借鉴这一经验,我们对心理互助小组的做法进行了推广。通过交流,一些心理委员的性格更加开朗、外向,被帮助的同学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实现了良性互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
通过在各班建立“心理园地”墙报、在学校网站开辟专栏“心理广场”、创办心理刊物《心海扬帆》等,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师生关注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
(5)参与心理教材编写、修订工作
部分心理委员和学生参与了河北人民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初、高中教材的修订工作,他们对教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使心理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心理生活,同时促进了学生自身的成长。
(6)开展主题班会
心理委员与其他班干部及时发现本班在学习、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主持了班集体建设、文明上网、合理交友等主题班会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7)团体辅导活动
每月抽出一节自习课,组织一次心理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定期报告制度
每周向班主任、心理辅导中心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报告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一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报告。
(9)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
对于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教育处、心理辅导中心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10)班级心理晴雨表制度
每周对本班学生在学习、交往、适应、情绪、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的心理指标用柱状图描述,显示本班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调整和辅导;每周的柱状图累加,形成本班学生心理状态发展曲线图,用以显示本班学生心理状态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三、心理委员模式的成效
心理委员的设置和工作使得学校的道德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丰富、深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1.形成一支队伍
即形成一支由心理委员组成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骨干队伍,让心理委员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员”,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小参谋”,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员”。
2.完善两个体系
一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防控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整个学校的、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预警体系,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二是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即通过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3.落实三个健康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优化了学生心理生活,成为构建健康班级、健康课堂、健康家教的得力抓手。
4.实现四个顺应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顺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顺应素质教育的精神,顺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5.各界高度评价
国家督学、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韩清林对我校在全国中小学率先开创的“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研究与实践工作表示肯定,指出了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四个重大意义:一是把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显性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使心理健康教育由面向个别学生的治疗模式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生活指导;三是使心理科学的普及走向每一个学生;四是把学校德育工作更多地转向学生的心理生活。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深入开展以来,教师、家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调查显示,学生心理困扰发生率降低2.3%,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人数增加,学生迷恋网络情况好转,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
6.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提升了广大师生爱人、助人、自助的能力,分享到了集体的智慧,大家的幸福,共同的快乐,人与人的真诚。从更宽的领域、更大的空间、更深的层面体验到了团体成长。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指数,让师生享有了更健康的心理生活。
作者分别系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思政体卫处副处长,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以人本主义为理论依据,以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是对港台地区“朋辈辅导”理论的拓展和延伸,强调服务对象的主体性、学生互助的同龄性、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标的发展性、操作过程的可行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开展活动的开放性、工作的有效性、助人过程的自助性等。
心理委员犹如生活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一样,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委员生活、学习在学生当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是一种新的工作机制,使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由专家走向了大众,关注所有学生,随时随地优化学生的日常心理生活。
二、心理委员模式的管理实践
心理委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何为广大教师和同学所接受,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是心理委员能否生存发展下去的关键,为此,学校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的深化工作。
1.硬件升级,氛围营造
在心理委员模式实施后,学校的心理社区也悄然诞生,并一改过去心理咨询室神秘的面孔,更加透明、亲和地走进学生当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习课、休息时间到社区去读书、放松、倾诉……心理社区在学校较为紧张的房屋中抽出5间,设置“畅吧”、“聊吧”、“悦心园”、“静心园”,以主题小品的意境着力打造心理社区的温馨和包容,在这里学生可以阅读励志故事、美文佳作,也可以听高山流水,在音乐中放松,还可以自我测试,主动调试,也能用沙盘游戏,自我减压……心理社区如今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和最常去的地方。
2.建章立制,规范起步
为了使心理委员这一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顺畅发展,我们经过反复思索和权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力争实现规范起步。
(1)心理委员的选拔与配备
每班配备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选拔标准,一是品学兼优,学习成绩良好;二是遵守纪律,团结同学; 三是本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为人乐观、开朗; 四是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五是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威信; 六是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是能够切实协助学校、班主任做好心理委员的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
(2)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
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有两个,一是心理班干部,即心理委员的“行政职务”;二是“业务职务”,即每一个心理委员都要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由学校颁发“心理咨询员”合格证书。
(3)心理委员的职责
第一,学会爱自己,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特殊情况除外)。
第三,心理委员作为班委会成员,由班主任直接管理,对班主任负责,完成班主任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
第四,心理委员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员”、“小哨兵”、“指导员”,发现不良情况应及时向班主任反馈。
第五,心理委员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工作中能够以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摒弃个人好恶,禁止宣扬和采用迷信、虚幻、神灵等一切非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协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上好心理活动课。
第七,通过“心理园地”墙报、组织心理互助小组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心理互助。
第八,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第九,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有本班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十,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咨询员等培训。
第十一,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能够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
第十二,作为班委会成员,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
第十三,做好《工作手册》各项内容的记录,每周请班主任批阅,每学期结束前交学校保管。
(4)心理委员的考核与表彰
一是每班两名心理委员作为班干部,列入班委会学生干部序列;二是对各班心理委员的学期、年度量化考核纳入班级考核;三是对于表现突出的心理委员,由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3.专业引领,培训先行
在心理委员模式的实践中,班主任和学生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因此,学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软件的建设,大力进行培训。
(1)教师方面
由于是全国首创,我校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学校的心理教师为主体撰写学校心理委员模式培训的相关教材《心理委员理论知识培训教程》,确立了以案例培训为主的培训方式,目前,学校心理委员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校本教材已辑印出版。
(2)学生方面
在专业心理教师的辅导下,我校将心理委员组织成为“心理委员工作坊”,确定共同的团队标志和工作誓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的方式对心理委员进行先期培训,每两周一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基本知识与技术等。同时,通过心理调查、心理委员沙龙、团体辅导、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委员的自身素质,培养了一支具有开创精神、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心理委员团队。
4.充分信任,放手工作
(1)指导心理委员开展调查研究
在心理教师王锃和班主任等指导下,每个心理委员都开展了调查研究,撰写了小论文,形成了一批学生独立完成的心理科研成果,既提高了心理委员自身的观察、思考能力,又促进、改善了班风、学风,提高了本班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生活。
(2)编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我们建立健全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心理委员职责等,并形成了《石家庄市27中学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3)成立心理互助小组
一些班级的心理委员把喜欢心理学、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同学组织起来,形成了心理互助小组。互助小组在宣传心理知识、化解同学间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借鉴这一经验,我们对心理互助小组的做法进行了推广。通过交流,一些心理委员的性格更加开朗、外向,被帮助的同学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实现了良性互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
通过在各班建立“心理园地”墙报、在学校网站开辟专栏“心理广场”、创办心理刊物《心海扬帆》等,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师生关注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
(5)参与心理教材编写、修订工作
部分心理委员和学生参与了河北人民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初、高中教材的修订工作,他们对教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使心理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心理生活,同时促进了学生自身的成长。
(6)开展主题班会
心理委员与其他班干部及时发现本班在学习、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主持了班集体建设、文明上网、合理交友等主题班会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7)团体辅导活动
每月抽出一节自习课,组织一次心理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定期报告制度
每周向班主任、心理辅导中心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报告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一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报告。
(9)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
对于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教育处、心理辅导中心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10)班级心理晴雨表制度
每周对本班学生在学习、交往、适应、情绪、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的心理指标用柱状图描述,显示本班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调整和辅导;每周的柱状图累加,形成本班学生心理状态发展曲线图,用以显示本班学生心理状态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三、心理委员模式的成效
心理委员的设置和工作使得学校的道德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丰富、深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1.形成一支队伍
即形成一支由心理委员组成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骨干队伍,让心理委员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员”,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小参谋”,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员”。
2.完善两个体系
一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防控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整个学校的、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预警体系,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二是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即通过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3.落实三个健康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优化了学生心理生活,成为构建健康班级、健康课堂、健康家教的得力抓手。
4.实现四个顺应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顺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顺应素质教育的精神,顺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5.各界高度评价
国家督学、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韩清林对我校在全国中小学率先开创的“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研究与实践工作表示肯定,指出了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四个重大意义:一是把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显性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使心理健康教育由面向个别学生的治疗模式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生活指导;三是使心理科学的普及走向每一个学生;四是把学校德育工作更多地转向学生的心理生活。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深入开展以来,教师、家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调查显示,学生心理困扰发生率降低2.3%,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人数增加,学生迷恋网络情况好转,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
6.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提升了广大师生爱人、助人、自助的能力,分享到了集体的智慧,大家的幸福,共同的快乐,人与人的真诚。从更宽的领域、更大的空间、更深的层面体验到了团体成长。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指数,让师生享有了更健康的心理生活。
作者分别系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思政体卫处副处长,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