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建筑概念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地域性的概念以及地域性的主要包含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的概念和人类需求理论,分析了地域性的4个方面对于建筑的影响,从而得出地域性建筑的概念和地域性建筑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地域性、地域性建筑、影响因素
  
  在文化的全球化的过程中,建筑也不可避免的全球化,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地域特色的逐步消失。地域性建筑,相对于全球化建筑的一个词汇,在人们追求文化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成为了建筑界的热门词汇。
  研究地域性建筑这个词汇的概念,首先,将“地域性建筑”这个词汇进行拆分,拆为“地域性”和“建筑”两个词汇。我们首先必须应当了解,地域性的概念、地域性包含的方面和影响地域性的主要因素。
  1.地域性
  1.1地域性的概念
  地域性是基于“地域”这个词汇所衍生出的词汇。地域的概念: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一般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
  地域性的概念,便是基于地域(即是以客观上的空间作为载体),一个多元化,多维度的现象的表示。
  1.2 地域性包含方面
  地域性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方面的内容:a.地理;b.历史文化;c.经济;d.政治。
  下面将具体分析地域性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概念、内容,为地域性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做铺垫,提供可参考的影响要素。
  A.地理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域性,首先最主要的包含方面就是地理方面。但是这里的地理,并不是单纯的只是空间上的地理的概念,而是以空间上为载体,该区域的物理特性,包含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
  B.历史文化
  不同的地区通过地理等基本物理属性的差异性,从而影响到了人类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外貌等因素中,更多体现在性格特征等因素中。性格特征等因素,通过人类的聚集作用扩大,便形成了特定区域的特定的文化。
  C.经济
  地域性中经济主要指区域经济,即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中,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这里的区域只要指区域内部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因此,这里的地域单元可以小到一个经济结构完整的单元,例如一个城市的CBD,也可以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组团。而且,这部分主要以经济关系为主,并不以地理区位为限制,因此并不强调它们在空间上的关系。
  D.政治
  政治是各种集团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集团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它也是该区域特定文化的集中体现。例如先秦时期“民为邦本”为代表的民本论和古希腊时期的民主论,虽然它们的产生时代相似,而且均是以民为主、以民为本,但是在产生的背景、 条件以及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2.地域性建筑
  在已经分析地域性的四个包含方面的基础之上,分析建筑的概念已经包含方面,并以此这两部分分别为线,相互对应。
  建筑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概念:1.以材料、技术为基础所组成的外部场所以及基本内部空间。2.以人文因素为主导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方面。即第一个层面,以技术为主导的,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第二个层面,以人文为主导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这里,对于建筑两个层面的需求:物质需求(基本属性)和精神需求(深层属性),我们用马斯洛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来对应。其中基本属性包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两个基本方面,深层属性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A:地理与物质(基本属性):
  建筑利用材料等特性,满足人们的基本是生活需求,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提供生活的居所,能够提供一定的抵抗自然侵害,例如下雨、防寒、隔热的能力。
  B、C、D:历史文化与物质、经济与物质、政治与物质:
  由于基本属性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以客观物质需求为主,因此作为以主管因素为主的历史文化与物质、经济与物质、政治与物质三个方面,并不会对于建筑地域性中物质方面产生很多影响。
  在建筑的第一个层面来讲,基本以A(地理与物质)为主,即以通过相应的材料和技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也是满足人们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才是通过深层层面,满足人们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更高层面的需求。
  E:地理与精神(深层属性):
  深层属性层面,建筑已经不再已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为主。在这个层面,人们不仅仅希望建筑只是一个满足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空间,而是希望它能够带给人一种更加愉悦的生活、工作方式,甚至能够改变、创造人们的行为模式。例如赫尔佐格在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中,便将街道的概念引入到建筑中来,从而一反以往办公大楼呆板的内部形态,创造了一个可供员工相互交流的灵活的空间。通过对于空间的灵活运用,满足了员工相互之间的社交需求,并通过让员工对于自己所在区域可以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展示,满足了员工自我实现的价值。
  F:历史文化与精神(深层属性):
  历史文化在地域主义的概念中,体现的最为广泛。首先,正如上文所说,不同地域环境会产生人们对于所在区域不同的适应性,而这种不同的适应性,体现在建筑上,便产生了最初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例如中国的北方以抬梁式建筑为主,而中国的南方则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其次,便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建筑也应该不断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高层面的需求。
  G:经济与精神(深层属性):
  区域经济与建筑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层面上。这部分以地域经济中的地域划分为单位,通过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来促进形成地域的经济组团和经济模式,以促进区域发展。
  H:政治与精神(深层属性):
  根据地域主义中地域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一个集团或者个人的意志的体现,而它的影响范围是整个地域中的所有人类群体,所以政治对于建筑会有着深层次的影响,这里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单体的建筑设计。
  综合上面地域主义对建筑的影响,以及建筑自身的概念,得出地域性建筑的概念,这里的概念主要以人类需求为主。地域性建筑,就是通过一定的材料和技术,满足人类适应所在地域生活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在区域的人文(包括历史、经济、地理)因素的发掘,以建筑为表现形式,满足人类在所在地域深层次的需求。
  3.地域性建筑影响要素
  地域性建筑概念以需求为线,主要包含兩个层面:基本层面和深层层面。基本层面以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主,深层层面以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为主。综合两层面的内容,总结出地域性建筑的主要影响要素。
  3.1材料与技术
  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应该立足于本地区,通过对于材料与技术的利用,满足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在基本层面中,并不会过多的去强调建筑如何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但是,在深层层面中,材料与技术作为表现手法,通过对于人文因素的诠释,来体现地域性。
  3.2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作为地域性建筑的主导因素,主要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予以涵盖。下面以青岛为例进行说明。
  从地理方面来说。青岛是一个山地与海洋结合的城市。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山地的因素与海洋的因素,以达到与山地地形,海洋风貌的良好的结合。
  从历史文化来说。首先,青岛是一个殖民城市,老城区也多以德式、日式建筑为主。因此,在老城区的建筑,应当以考虑与老城区风貌结合为前提进行设计。其次,青岛又是一个海滨城市,作为帆船之都。我们就应该更多的考虑海洋文化的特性,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与海洋文化的结合。
  从经济、政治方面来说。青岛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城市,因此,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已经建筑材料的运用过程中,也不应该墨守成规。青岛在自我的定位中便是着眼于成为一个大都市,因此,在以城市设计为主,包括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有符合青岛的发展理念。
  4.结语
  由人类的需求层次可以看出,在人类已经基本满足基本层次的需求以后,人类需要更高层次的,即精神层面的满足。最近一直强调的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即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自我价值的发掘和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也应该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的地域性建筑的研究和发展,以展现地域性文化的发展。同时,作为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以引领地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东内拉·胡贝尔.地域·场地·建筑.焦怡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亚历山大·楚尼斯. 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 王丙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钟华楠,张钦楠.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跨文化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前日偶然读到了三国时期魏国刘邵的[ 《艺文类聚,子部》)欧阳询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赵都赋》其中:“固灵州之敞宇,而天下之雄国,南则有洪川巨渎,黄水浊河,发河积石,径拂太华,洒为九流,入于玄波,其东则有天浪水府,百川是锺,包络坤维,连薄太濛,其北则有陶林玄坛,增冰冱寒,其西则有灵丘平圃,邪接昆仑,其近则有天井句注,飞壶太行,璀错蛇累硌,属阜连冈……清漳发源浊滏汨越,汤泉涫沸,洪波漂厉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引言  勘察工作是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三个主要程序之一,勘察工作必须走在设计和施工之前,为设计和施工服务。基础设计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野外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及岩土工程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浅析。  一、野外
期刊
摘要: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核心,是土地价值和权益的具体表现,是最灵敏反映土地供求关系的“晴雨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地价呈现出快速上涨之势。为了准确把握城市地价水平,各级政府建立起了以基准地价为核心的地价体系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整体上讲,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基本与实际市场水平相适应,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可操作性。但是在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
期刊
摘要:    在现代土木工程中,混凝土与结构钢的地位都十分重要,深入对混凝土与结构钢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与性能。本文就针对混凝土、结构钢在现代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质量控制以及特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钢  一、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  混凝土温度应力形成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早期,是指混凝土自从浇筑开始到水泥放热基本结束这一时期,通常为三十天,该阶段其表现出两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重要性,分别从建设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三个阶段提出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旨在与同行交流,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投资合理化和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逐步提高。个人对建筑的性能、质量、户型和建材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工程造价。因此,必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投资渠道的多源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决策的分权化到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施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等,这些都有利地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从建筑业经历的多次改革来看,对建筑市场的灵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都涉及不深,还缺乏从根本上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工程
期刊
摘要:论文结合H市示范区对城市绿心规划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我国城市在绿色城市中心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心;理论;应用    城市中心是城市功能、结构的核心地带,是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运作的“市场中枢”。 随着对资源环境的日益重视,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口号的提出与深入,绿色、环保的城市中心正逐渐映入我们的眼帘。城市建设中的城市中心规划设计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增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建筑业越来越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在建设工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利益。如何才能更好的搞好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是管理工程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滑坡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建筑工程 质量监督 解决对策    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分析  政府对待建筑工程质量工作的态度  国家虽然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工作,但是仍然避
期刊
【摘 要】 由于城市高速发展而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被划入城区,产生了落后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底下的居民区。本文在深入分析城中村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梳理出可供探讨的城中村改造基本方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关键字】 城中村 方法及策略 可持续发展  一、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1、城中村概念界定  城中村是伴随我国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