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地域性的概念以及地域性的主要包含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的概念和人类需求理论,分析了地域性的4个方面对于建筑的影响,从而得出地域性建筑的概念和地域性建筑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地域性、地域性建筑、影响因素
在文化的全球化的过程中,建筑也不可避免的全球化,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地域特色的逐步消失。地域性建筑,相对于全球化建筑的一个词汇,在人们追求文化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成为了建筑界的热门词汇。
研究地域性建筑这个词汇的概念,首先,将“地域性建筑”这个词汇进行拆分,拆为“地域性”和“建筑”两个词汇。我们首先必须应当了解,地域性的概念、地域性包含的方面和影响地域性的主要因素。
1.地域性
1.1地域性的概念
地域性是基于“地域”这个词汇所衍生出的词汇。地域的概念: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一般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
地域性的概念,便是基于地域(即是以客观上的空间作为载体),一个多元化,多维度的现象的表示。
1.2 地域性包含方面
地域性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方面的内容:a.地理;b.历史文化;c.经济;d.政治。
下面将具体分析地域性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概念、内容,为地域性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做铺垫,提供可参考的影响要素。
A.地理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域性,首先最主要的包含方面就是地理方面。但是这里的地理,并不是单纯的只是空间上的地理的概念,而是以空间上为载体,该区域的物理特性,包含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
B.历史文化
不同的地区通过地理等基本物理属性的差异性,从而影响到了人类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外貌等因素中,更多体现在性格特征等因素中。性格特征等因素,通过人类的聚集作用扩大,便形成了特定区域的特定的文化。
C.经济
地域性中经济主要指区域经济,即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中,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这里的区域只要指区域内部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因此,这里的地域单元可以小到一个经济结构完整的单元,例如一个城市的CBD,也可以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组团。而且,这部分主要以经济关系为主,并不以地理区位为限制,因此并不强调它们在空间上的关系。
D.政治
政治是各种集团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集团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它也是该区域特定文化的集中体现。例如先秦时期“民为邦本”为代表的民本论和古希腊时期的民主论,虽然它们的产生时代相似,而且均是以民为主、以民为本,但是在产生的背景、 条件以及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2.地域性建筑
在已经分析地域性的四个包含方面的基础之上,分析建筑的概念已经包含方面,并以此这两部分分别为线,相互对应。
建筑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概念:1.以材料、技术为基础所组成的外部场所以及基本内部空间。2.以人文因素为主导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方面。即第一个层面,以技术为主导的,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第二个层面,以人文为主导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这里,对于建筑两个层面的需求:物质需求(基本属性)和精神需求(深层属性),我们用马斯洛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来对应。其中基本属性包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两个基本方面,深层属性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A:地理与物质(基本属性):
建筑利用材料等特性,满足人们的基本是生活需求,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提供生活的居所,能够提供一定的抵抗自然侵害,例如下雨、防寒、隔热的能力。
B、C、D:历史文化与物质、经济与物质、政治与物质:
由于基本属性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以客观物质需求为主,因此作为以主管因素为主的历史文化与物质、经济与物质、政治与物质三个方面,并不会对于建筑地域性中物质方面产生很多影响。
在建筑的第一个层面来讲,基本以A(地理与物质)为主,即以通过相应的材料和技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也是满足人们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才是通过深层层面,满足人们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更高层面的需求。
E:地理与精神(深层属性):
深层属性层面,建筑已经不再已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为主。在这个层面,人们不仅仅希望建筑只是一个满足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空间,而是希望它能够带给人一种更加愉悦的生活、工作方式,甚至能够改变、创造人们的行为模式。例如赫尔佐格在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中,便将街道的概念引入到建筑中来,从而一反以往办公大楼呆板的内部形态,创造了一个可供员工相互交流的灵活的空间。通过对于空间的灵活运用,满足了员工相互之间的社交需求,并通过让员工对于自己所在区域可以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展示,满足了员工自我实现的价值。
F:历史文化与精神(深层属性):
历史文化在地域主义的概念中,体现的最为广泛。首先,正如上文所说,不同地域环境会产生人们对于所在区域不同的适应性,而这种不同的适应性,体现在建筑上,便产生了最初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例如中国的北方以抬梁式建筑为主,而中国的南方则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其次,便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建筑也应该不断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高层面的需求。
G:经济与精神(深层属性):
区域经济与建筑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层面上。这部分以地域经济中的地域划分为单位,通过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来促进形成地域的经济组团和经济模式,以促进区域发展。
H:政治与精神(深层属性):
根据地域主义中地域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一个集团或者个人的意志的体现,而它的影响范围是整个地域中的所有人类群体,所以政治对于建筑会有着深层次的影响,这里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单体的建筑设计。
综合上面地域主义对建筑的影响,以及建筑自身的概念,得出地域性建筑的概念,这里的概念主要以人类需求为主。地域性建筑,就是通过一定的材料和技术,满足人类适应所在地域生活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在区域的人文(包括历史、经济、地理)因素的发掘,以建筑为表现形式,满足人类在所在地域深层次的需求。
3.地域性建筑影响要素
地域性建筑概念以需求为线,主要包含兩个层面:基本层面和深层层面。基本层面以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主,深层层面以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为主。综合两层面的内容,总结出地域性建筑的主要影响要素。
3.1材料与技术
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应该立足于本地区,通过对于材料与技术的利用,满足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在基本层面中,并不会过多的去强调建筑如何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但是,在深层层面中,材料与技术作为表现手法,通过对于人文因素的诠释,来体现地域性。
3.2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作为地域性建筑的主导因素,主要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予以涵盖。下面以青岛为例进行说明。
从地理方面来说。青岛是一个山地与海洋结合的城市。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山地的因素与海洋的因素,以达到与山地地形,海洋风貌的良好的结合。
从历史文化来说。首先,青岛是一个殖民城市,老城区也多以德式、日式建筑为主。因此,在老城区的建筑,应当以考虑与老城区风貌结合为前提进行设计。其次,青岛又是一个海滨城市,作为帆船之都。我们就应该更多的考虑海洋文化的特性,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与海洋文化的结合。
从经济、政治方面来说。青岛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城市,因此,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已经建筑材料的运用过程中,也不应该墨守成规。青岛在自我的定位中便是着眼于成为一个大都市,因此,在以城市设计为主,包括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有符合青岛的发展理念。
4.结语
由人类的需求层次可以看出,在人类已经基本满足基本层次的需求以后,人类需要更高层次的,即精神层面的满足。最近一直强调的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即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自我价值的发掘和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也应该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的地域性建筑的研究和发展,以展现地域性文化的发展。同时,作为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以引领地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东内拉·胡贝尔.地域·场地·建筑.焦怡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亚历山大·楚尼斯. 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 王丙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钟华楠,张钦楠.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跨文化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地域性、地域性建筑、影响因素
在文化的全球化的过程中,建筑也不可避免的全球化,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地域特色的逐步消失。地域性建筑,相对于全球化建筑的一个词汇,在人们追求文化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成为了建筑界的热门词汇。
研究地域性建筑这个词汇的概念,首先,将“地域性建筑”这个词汇进行拆分,拆为“地域性”和“建筑”两个词汇。我们首先必须应当了解,地域性的概念、地域性包含的方面和影响地域性的主要因素。
1.地域性
1.1地域性的概念
地域性是基于“地域”这个词汇所衍生出的词汇。地域的概念: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一般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
地域性的概念,便是基于地域(即是以客观上的空间作为载体),一个多元化,多维度的现象的表示。
1.2 地域性包含方面
地域性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方面的内容:a.地理;b.历史文化;c.经济;d.政治。
下面将具体分析地域性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概念、内容,为地域性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做铺垫,提供可参考的影响要素。
A.地理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域性,首先最主要的包含方面就是地理方面。但是这里的地理,并不是单纯的只是空间上的地理的概念,而是以空间上为载体,该区域的物理特性,包含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
B.历史文化
不同的地区通过地理等基本物理属性的差异性,从而影响到了人类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外貌等因素中,更多体现在性格特征等因素中。性格特征等因素,通过人类的聚集作用扩大,便形成了特定区域的特定的文化。
C.经济
地域性中经济主要指区域经济,即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中,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这里的区域只要指区域内部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因此,这里的地域单元可以小到一个经济结构完整的单元,例如一个城市的CBD,也可以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组团。而且,这部分主要以经济关系为主,并不以地理区位为限制,因此并不强调它们在空间上的关系。
D.政治
政治是各种集团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集团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它也是该区域特定文化的集中体现。例如先秦时期“民为邦本”为代表的民本论和古希腊时期的民主论,虽然它们的产生时代相似,而且均是以民为主、以民为本,但是在产生的背景、 条件以及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2.地域性建筑
在已经分析地域性的四个包含方面的基础之上,分析建筑的概念已经包含方面,并以此这两部分分别为线,相互对应。
建筑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概念:1.以材料、技术为基础所组成的外部场所以及基本内部空间。2.以人文因素为主导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方面。即第一个层面,以技术为主导的,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第二个层面,以人文为主导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这里,对于建筑两个层面的需求:物质需求(基本属性)和精神需求(深层属性),我们用马斯洛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来对应。其中基本属性包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两个基本方面,深层属性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A:地理与物质(基本属性):
建筑利用材料等特性,满足人们的基本是生活需求,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提供生活的居所,能够提供一定的抵抗自然侵害,例如下雨、防寒、隔热的能力。
B、C、D:历史文化与物质、经济与物质、政治与物质:
由于基本属性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以客观物质需求为主,因此作为以主管因素为主的历史文化与物质、经济与物质、政治与物质三个方面,并不会对于建筑地域性中物质方面产生很多影响。
在建筑的第一个层面来讲,基本以A(地理与物质)为主,即以通过相应的材料和技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也是满足人们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才是通过深层层面,满足人们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更高层面的需求。
E:地理与精神(深层属性):
深层属性层面,建筑已经不再已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为主。在这个层面,人们不仅仅希望建筑只是一个满足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空间,而是希望它能够带给人一种更加愉悦的生活、工作方式,甚至能够改变、创造人们的行为模式。例如赫尔佐格在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中,便将街道的概念引入到建筑中来,从而一反以往办公大楼呆板的内部形态,创造了一个可供员工相互交流的灵活的空间。通过对于空间的灵活运用,满足了员工相互之间的社交需求,并通过让员工对于自己所在区域可以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展示,满足了员工自我实现的价值。
F:历史文化与精神(深层属性):
历史文化在地域主义的概念中,体现的最为广泛。首先,正如上文所说,不同地域环境会产生人们对于所在区域不同的适应性,而这种不同的适应性,体现在建筑上,便产生了最初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例如中国的北方以抬梁式建筑为主,而中国的南方则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其次,便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建筑也应该不断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高层面的需求。
G:经济与精神(深层属性):
区域经济与建筑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层面上。这部分以地域经济中的地域划分为单位,通过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来促进形成地域的经济组团和经济模式,以促进区域发展。
H:政治与精神(深层属性):
根据地域主义中地域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一个集团或者个人的意志的体现,而它的影响范围是整个地域中的所有人类群体,所以政治对于建筑会有着深层次的影响,这里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单体的建筑设计。
综合上面地域主义对建筑的影响,以及建筑自身的概念,得出地域性建筑的概念,这里的概念主要以人类需求为主。地域性建筑,就是通过一定的材料和技术,满足人类适应所在地域生活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在区域的人文(包括历史、经济、地理)因素的发掘,以建筑为表现形式,满足人类在所在地域深层次的需求。
3.地域性建筑影响要素
地域性建筑概念以需求为线,主要包含兩个层面:基本层面和深层层面。基本层面以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主,深层层面以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为主。综合两层面的内容,总结出地域性建筑的主要影响要素。
3.1材料与技术
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应该立足于本地区,通过对于材料与技术的利用,满足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在基本层面中,并不会过多的去强调建筑如何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但是,在深层层面中,材料与技术作为表现手法,通过对于人文因素的诠释,来体现地域性。
3.2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作为地域性建筑的主导因素,主要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予以涵盖。下面以青岛为例进行说明。
从地理方面来说。青岛是一个山地与海洋结合的城市。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山地的因素与海洋的因素,以达到与山地地形,海洋风貌的良好的结合。
从历史文化来说。首先,青岛是一个殖民城市,老城区也多以德式、日式建筑为主。因此,在老城区的建筑,应当以考虑与老城区风貌结合为前提进行设计。其次,青岛又是一个海滨城市,作为帆船之都。我们就应该更多的考虑海洋文化的特性,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与海洋文化的结合。
从经济、政治方面来说。青岛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城市,因此,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已经建筑材料的运用过程中,也不应该墨守成规。青岛在自我的定位中便是着眼于成为一个大都市,因此,在以城市设计为主,包括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有符合青岛的发展理念。
4.结语
由人类的需求层次可以看出,在人类已经基本满足基本层次的需求以后,人类需要更高层次的,即精神层面的满足。最近一直强调的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即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自我价值的发掘和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也应该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的地域性建筑的研究和发展,以展现地域性文化的发展。同时,作为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以引领地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东内拉·胡贝尔.地域·场地·建筑.焦怡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亚历山大·楚尼斯. 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 王丙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钟华楠,张钦楠.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跨文化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