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学科教师感触尤甚。笔者在多年VB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任务驱动法,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VB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2-0026-03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案例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任务。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實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与能力[1]。任务驱动教学设计首先强调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在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内容既直观又形象。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突显“双主模式”[2]。
1 任务的设计与布置
Visual Basic,简称VB,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被公认为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开发功能强大、性能可靠的应用软件,是高等师范学校信息技术专业通用课程。近几年来,师范专科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基础较差,初学起VB来较困难。面对生源现状,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成为师范学校专任教师研究的一个课题。通过几年的探索,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是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的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地把任务融入到教材之中,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然后下发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要设计出一个优秀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具有大量的实践操作的经验,才可能达到游刃有余地掌握任务细节的水准。高师毕业生之所以无法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最大的问题是所接触的领域和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全新且陌生的,并不是他们不懂得理论。例如,用VB开发某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VB熟练程度都没问题,但一个简单的需求调查分析可能会折腾许久,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学校的操作流程。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设置怎样的任务情境、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要清晰,在给出任务前要阐明通过任务所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目标;2)在进行任务学习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回顾;3)任务设计应综合考虑,在大任务中有小任务,从简单到复杂、抽象到具体,并考虑知识的连贯性,不要一步到位地设计非常复杂的任务,而应该逐步地、引导性地锻炼学生的能力。VB项目的复杂之处不在于通用理论和技术,而在于工程中所涉及的细节部分。任务设计好后,就要通过分解,以一个个小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因为高师学生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不宜把复杂任务直接下发,这样不有利于学习。把任务分解后,让学生逐步去完成,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任务是综合设计的,也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
例如VB基本语句一章,针对高师学生毕业后要到中小学从教,工作中必然要面临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问题,笔者设计的任务是用VB开发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并提出以下要求:1)界面要简捷、实用、友好;2)要能方便统计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及各门课的平均分;3)能给学生打出“优”“良”“中”“差”的等第;4)计算学生的名次,按成绩排序;5)能满足学生随时查询成绩的需要。这样的任务既涵盖了VB基本语句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表达式的应用、选择语句、循环语句,又不让学生感到陌生和困难,从而为其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平台、一种情境。
2 任务的实施
任务设计完成后,任务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布置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是提出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引而不发,点到为止,打破传统教学讲深、讲透的特点。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所开发的数据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独立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主动去实施。教师不轻易说出答案,允许学生犯错误。第三个阶段是学生操作总结阶段。如果学生自己开发成功,教师应鼓励他,让他说出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自己开发失败,教师也要鼓励他说出失败的原因。第四个阶段是教师总结升华阶段,这时必须有系统分析教师的配合,通过分析可以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最简单,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做哪些变化,如何快速完成任务,找到最佳的流程。第五个阶段是学生继续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逐渐找到开发系统的捷径,理解教师讲解的内涵,操作的速度逐渐加快。好的学生甚至可以提出比教师操作更简洁、更方便的方法。第六个阶段是合作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一些难点和重点展开讨论,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达到理解应用的地步;还可以进行作品欣赏和方法交流,开拓思维、集思广益、鼓励创新。第七个阶段是评价总结引出新任务阶段。每个练习结束后,教师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归纳,以避免问题进一步被继承到新的任务中。另外,任务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总结,修正其部分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水平。而任务的积累也十分必要,大容量任务库的存在将使教学本身更趋近于实际。这个过程很重要,同时一定要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出新的教学任务。
通过这样一个布置任务→学生分析→学生操作总结→教师总结升华→学生操作→交流升华→评价总结的流程,学生学习知识也经历了不会→会→熟练→提高的过程。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学得快;教学容量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最大程度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VB教学是教师先讲知识概念、分析程序,然后学生练习,最后教师评析练习。这种教学方式重传授轻互动、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启发、重分析轻反思、重原理轻案例,其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学生只会学习知识,不会应用知识;只会读程序,不会编程序,这对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心理发展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VB教学,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较之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而且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任务驱动法通过精心设计任务,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更有利于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好知识与技能。
2)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表达与沟通交流的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逐渐学会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的技能。
3)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成本的“社会实践”。虽然这些仍是一种“纸上谈兵”,但却可以从中悟出几条“兵法之道”,为以后自己处理类似项目时提供“参照系数”。这既是任务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任务教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魅力所在。
4)任务驱动式教学不再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活用多种教学资源(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资料库、网络资源等),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VB专业教学目标未来的职业技能要求融贯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現,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4 任务驱动法在VB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务驱动法要想在VB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效率,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4.1 注重教学情境创设1993年,美国教育部在《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投入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情境。情境设计的好坏将关系到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挖掘教材,创设好教学、学习情境。如果只考虑目标与功能,情境就容易泛化,常常有情境,表面很热闹,效率却很低。
4.2 教学任务要有可操作性教学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4.3 适当“留空”所谓留空,就是教学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现在的计算机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许多应用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同时,应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去发现,要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4 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要注意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合理分组,以任务为主线提供3个学习空间,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参与,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使教学方式变成更为生动、活泼的全员探究合作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而应用的,无论哪一种方法和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切问题。因此,教师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内容而定。提倡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目的在于实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2)
[2]佟元之.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VB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2-0026-03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案例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任务。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實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与能力[1]。任务驱动教学设计首先强调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在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内容既直观又形象。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突显“双主模式”[2]。
1 任务的设计与布置
Visual Basic,简称VB,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被公认为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开发功能强大、性能可靠的应用软件,是高等师范学校信息技术专业通用课程。近几年来,师范专科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基础较差,初学起VB来较困难。面对生源现状,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成为师范学校专任教师研究的一个课题。通过几年的探索,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是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的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地把任务融入到教材之中,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然后下发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要设计出一个优秀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具有大量的实践操作的经验,才可能达到游刃有余地掌握任务细节的水准。高师毕业生之所以无法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最大的问题是所接触的领域和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全新且陌生的,并不是他们不懂得理论。例如,用VB开发某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VB熟练程度都没问题,但一个简单的需求调查分析可能会折腾许久,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学校的操作流程。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设置怎样的任务情境、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要清晰,在给出任务前要阐明通过任务所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目标;2)在进行任务学习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回顾;3)任务设计应综合考虑,在大任务中有小任务,从简单到复杂、抽象到具体,并考虑知识的连贯性,不要一步到位地设计非常复杂的任务,而应该逐步地、引导性地锻炼学生的能力。VB项目的复杂之处不在于通用理论和技术,而在于工程中所涉及的细节部分。任务设计好后,就要通过分解,以一个个小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因为高师学生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不宜把复杂任务直接下发,这样不有利于学习。把任务分解后,让学生逐步去完成,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任务是综合设计的,也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
例如VB基本语句一章,针对高师学生毕业后要到中小学从教,工作中必然要面临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问题,笔者设计的任务是用VB开发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并提出以下要求:1)界面要简捷、实用、友好;2)要能方便统计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及各门课的平均分;3)能给学生打出“优”“良”“中”“差”的等第;4)计算学生的名次,按成绩排序;5)能满足学生随时查询成绩的需要。这样的任务既涵盖了VB基本语句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表达式的应用、选择语句、循环语句,又不让学生感到陌生和困难,从而为其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平台、一种情境。
2 任务的实施
任务设计完成后,任务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布置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是提出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引而不发,点到为止,打破传统教学讲深、讲透的特点。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所开发的数据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独立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主动去实施。教师不轻易说出答案,允许学生犯错误。第三个阶段是学生操作总结阶段。如果学生自己开发成功,教师应鼓励他,让他说出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自己开发失败,教师也要鼓励他说出失败的原因。第四个阶段是教师总结升华阶段,这时必须有系统分析教师的配合,通过分析可以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最简单,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做哪些变化,如何快速完成任务,找到最佳的流程。第五个阶段是学生继续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逐渐找到开发系统的捷径,理解教师讲解的内涵,操作的速度逐渐加快。好的学生甚至可以提出比教师操作更简洁、更方便的方法。第六个阶段是合作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一些难点和重点展开讨论,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达到理解应用的地步;还可以进行作品欣赏和方法交流,开拓思维、集思广益、鼓励创新。第七个阶段是评价总结引出新任务阶段。每个练习结束后,教师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归纳,以避免问题进一步被继承到新的任务中。另外,任务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总结,修正其部分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水平。而任务的积累也十分必要,大容量任务库的存在将使教学本身更趋近于实际。这个过程很重要,同时一定要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出新的教学任务。
通过这样一个布置任务→学生分析→学生操作总结→教师总结升华→学生操作→交流升华→评价总结的流程,学生学习知识也经历了不会→会→熟练→提高的过程。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学得快;教学容量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最大程度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VB教学是教师先讲知识概念、分析程序,然后学生练习,最后教师评析练习。这种教学方式重传授轻互动、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启发、重分析轻反思、重原理轻案例,其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学生只会学习知识,不会应用知识;只会读程序,不会编程序,这对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心理发展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VB教学,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较之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而且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任务驱动法通过精心设计任务,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更有利于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好知识与技能。
2)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表达与沟通交流的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逐渐学会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的技能。
3)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成本的“社会实践”。虽然这些仍是一种“纸上谈兵”,但却可以从中悟出几条“兵法之道”,为以后自己处理类似项目时提供“参照系数”。这既是任务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任务教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魅力所在。
4)任务驱动式教学不再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活用多种教学资源(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资料库、网络资源等),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VB专业教学目标未来的职业技能要求融贯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現,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4 任务驱动法在VB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务驱动法要想在VB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效率,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4.1 注重教学情境创设1993年,美国教育部在《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投入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情境。情境设计的好坏将关系到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挖掘教材,创设好教学、学习情境。如果只考虑目标与功能,情境就容易泛化,常常有情境,表面很热闹,效率却很低。
4.2 教学任务要有可操作性教学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4.3 适当“留空”所谓留空,就是教学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现在的计算机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许多应用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同时,应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去发现,要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4 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要注意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合理分组,以任务为主线提供3个学习空间,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参与,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使教学方式变成更为生动、活泼的全员探究合作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而应用的,无论哪一种方法和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切问题。因此,教师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内容而定。提倡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目的在于实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2)
[2]佟元之.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