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应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如何培养“学科教育家”?2014年4月22日下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家书院院长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郭华与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文姬、宁波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王科,宁波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宁波教育学院院长周波以及宁波市“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学员代表就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工作召开专家咨询会。
  会议以“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服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精神,进一步推进宁波市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工作质量展开研讨。
  宁波市目前有中小学教师近6万名,其中由市教育局通过评选考核等途径产生的骨干教师2 500多人,占教师总数的4.2%,分为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名师、特级教师、正教授级高级教师等五大类型。近年来,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通过组织集中培训、举办名师教学展示活动、特级教师带徒活动、创建名师工作室等形式,借用国内外高校及有关培训机构力量,培养了280多位中小学各学科名师,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1.2%。通过为不同群体教师提供多元化、梯队式的培训体系,逐渐形成了面向农村骨干、青年骨干和骨干教师高端培训等不同主体,辅以“汇智课堂”等平台的多元化的骨干教师培训“宁波模式”。
  2011年下半年开始,宁波市师训中心相继推出 “学科教育家”(中、小学语文)培养对象和“学科教育家”(中、小学数学)培养对象等共四个培训项目。“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项目以“宁波市名师”以上骨干教师为对象,以“蕴含学术元素、着眼综合修炼、催生教育思想”为宗旨,按学科分批次逐年实施。在自身由优秀走向卓越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中,要求学员担当起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导师,在宁波市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因此,他们既是“学员”又是“导师”,边学边教,教学相长。
  宁波二中副校长江一鸣是宁波市“学科教育家”(中学数学)项目的培养对象。作为宁波市名师,江校长坦言,一年多的培训经历让他有机会走出宁波,放眼世界,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专业成长。
  顾明远先生充分肯定了宁波市教育局为教师培训工作做出的努力和探索。顾先生说,宁波历史上是开放包容的。美国为什么那么发达,就是因为美国的开放,使美国在建国二百多年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一下子变成世界上的大国。所以开放很重要。宁波的教育这么好,与开放有关,它吸收了多方面的资源。顾先生认为,宁波在教师培训上积累了一套经验,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培训的层次性和制度性。顾先生指出,现在的教师培训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是被学习、被教育,教师是被培训,缺乏自觉。规定一年要培训多少小时,教师不得不去。另外,在很多培训学院里,教师没有心思听讲,也听不进去。每年,教师培训花很多钱,而且经费还在增加,但总体来讲,培训效果不理想。宁波能有自己的办法,强调自主的培训,强调有梯次的培训,这非常好。浙江地区民办企业这么多,学校的体制上会略有不同,但公办教育的力量是很强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包括教师的培训,也是一个创新。
  顾先生进一步指出,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个方面来看,有很多改革措施与教育相关。例如,城乡一体化会为我们带来很多问题,包括外来人口随迁子女的上学、考试问题。户籍制度改革也影响我们的教育。北京新建的学校都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这不仅为了小升初,还为了将来的学制改革。所以,改革不是一点一点的,而是综合起来都要改的:高考的改革,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问题,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学的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三中全会的文件把立德树人讲得那么具体,三中全会把科学价值观贯穿于教育中,核心价值观也已经提得很明确,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等都有体现。另外,要加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教育,加强体育、美育。中央的文件将教育讲得那么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些都是培养教师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顾先生说,教育部现在特别重视教师的培训。现在各地教育硬件都已经差不多了,特别是发达地区,但是软件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很令人苦恼的问题。教育有很多问题,但很多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很多的社会问题,甚至很多矛盾加在教育身上,教育不可能承受这么多的社会矛盾。但教育内部本身也有问题,其最主要的是教师队伍问题。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标准,例如,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但是,顾先生认为,很多教师没有看过这个标准,也就是说专业标准没有最终落实到教师身上。其实,这个标准是合格的标准,是入门的标准,而不是优秀的标准。所以一定要严格国家考试资格,要把好入门关。入门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是对教育的认知、认同,认为教育是怎样的事业,教师是怎样的职业。
  另外,国家规定一名合格的教师拿到教师资格证五年后要进行培训。宁波已经有了一套针对中青年教师培训的办法,顾先生很赞赏,进一步谈了名师怎样培养的问题。顾先生说,北师大教育家书院的成立也有这样的初衷,即为教育家成长提供一个平台。成为名师的第一步是把个人搞好,把学生培养好。每位教师的风格都是不同的,但是要提炼出自己的风格,再进一步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提炼思想方面,顾先生认为宁波采取名师班这种形式非常好,教育家书院也是这么做的。人数不多,十几个人,请一些教师做些报告,然后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思想相互碰撞。还可以开展一些名师带领活动,当然名师带领徒弟不一定在学校里带,顾先生强调,教师的成长最根本的还是在实践之中。
  另外,名师的培训也可以搞一些沙龙活动,可以轻松一些,不要太严肃了,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交谈,出现思想的碰撞、思想的火花。教师很紧张,很辛苦,如果搞一些沙龙活动,每次沙龙有一个主题,可能对名师或者其他中青年教师起到一些作用。
  顾先生指出,浙江开展的这种操作式的、自主式的教师培训课程在网络上显示,形式挺好,但要有人引导。以前的培训往往都是为了高考,现在可能一些教师想的还是怎样提高成绩,所以,要有一些引导。关于引导,顾先生认为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修养,尤其是提高教师的修养,是培训最根本的任务。教师有了科学文化修养就能有悟性。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这个事业,还要有悟性。所以,教育家书院请的教师不仅仅是教育家,还有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各领域的专家,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修养。
  对于名师进一步成为教育家,顾先生强调首先要提高他的文化修养,然后必须有自己的教育风格、教育思想。顾先生说,在我们1 200万中小学教师中,起码得有几万教育家。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培养一批人才,有自己的教育风格、教育思想,这就是教育家。
  顾先生还谈到,与国外相比,我们教育的培养模式还比较陈旧,推荐大家有机会去看看北京十一学校。今年《中国教育报》已经连续三篇对其进行报道,《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也对其教育思路进行了报道。该校敢于创新,4 400位学生,有4 400张课表,每人一张课表,学校的教室有271个,没有班级。有人担心没有班级怎么成立班集体呢?顾先生说,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大集体。学生自主选课后,就有很多集体,学校有几百个社团,社团本身就是集体,那是学生自主的集体,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分层次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分了好几个层次。有的学生喜欢中国文学,有的学生喜欢外国文学,这都可以自主选择。英语班学生高中毕业后,都已经读完了两本原著,相比之下,现在英语系的大学生都很难去读原著。他们学校的科学实验班,高考成绩平均分680多分,升学率也没降低。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学十一学校,它的教师素质、硬件设施比较强。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培养模式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另外,关于教师专业学位的设立,顾先生认为这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我们经常讲尊师重教,但教师本身的学历很低的话,其社会地位很难提高。教师要成为不可替代的群体,要专业化。目前,对于教师专业学位来讲,硕士学位已经比较普通了,另外,北京师范大学前年也开设了专业博士学位,所以,名师通过努力可以获得博士学位。
  最后,顾先生强调,名师需具备两个条件: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和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能把课上好,把学生培养好,能在教学过程中提炼出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而教师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其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有了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才会有对教育的悟性。”
  (责任编辑:林静)
其他文献
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学生们渐远的身影,不禁想起自己职业成长道路上的4位恩师。钱理群先生有一篇文章,是“漫谈大学之大”,想想自己的每一位恩师,何尝不“大”,大到一个教诲足以影响我的一生。所以,我想随着思绪跟大家分享“吾师之大”,算是对自己过往的梳理,更是鞭策。  一、吾师之大,大在技艺精湛的教学功底  1993年秋天,在洒满银杏叶的校园里,师从苏世荣老师的我开始了崭新的教学生涯。听苏老师讲课,只见苏
1997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进行学科优化和组织机构调整,为加强遥感基础研究,李小文研究员从遥感图像处理研究室调到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工作。当时我国遥感应用发展很快,在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计划中,连续把遥感列为攻关项目,但在国家最大的基础研究计划—“攀登计划”中,还没有一个遥感项目,遥感应用定量化的“瓶颈”亟须突破。  由于小文研究员在遥感基础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和
我们秉持这样的观点:学校才是课程生长的地方。我们追求这样的理想:让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更焕发教师的个性。  将外在“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这是学校的文化使命。使课程从国家一统走向学校为本,可以说是课程设计的“一度回归”。在此基础上,去除学校功利色彩,使课程走向学生为本,则可以说是课程设计的“二度回归”。  2006—2011年,正值东莞新课改蓬勃发展时期,在东莞市政府和东莞教育局的大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思想者的工作。每一届学生、每一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许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光阴荏苒,寒暑易节。倏忽间,毕业已近20年。这些年,我一直在班主任这个普通而又美好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我体会着为人师的艰辛与劳累,但更多的是收获成功的喜悦。  高中班主任的工作看似一成不变,事实却不尽然。如何让学生在3年的高中生活中过得充实、有意义,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全人课程”从根本上把握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天性的互动关系,让学校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栖息地”。  我校拓展课程中的“一些文雅气质”课程,就是播种诗情、收获诗意的课程。它是语文学科的拓展延伸,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其课程目标是:通过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名篇名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生境界,涵养儒雅气质。我们的做法是“新经典,新诵读”,让学生在读、唱、吟、舞中优雅前行。 
编者按:当下,“公民教育”已成为热议话题。为了深入浅出地探讨这一话题,本期《专题策划》,我们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撰文,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力求从不同角度探析“公民教育”,以飨读者。
一  《道德经》的第一章是全书核心,讲了十几个重要概念、重要思想,总归于一个字:“玄”。老子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说,“道”有两个最基本的秘密:“无”和“有”,它们“同谓之玄”,这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门。那么,“玄”是什么?  玄,在现代人的理解中,应该是
编者按  我们正处在一个激烈的社会转型期。如同经济、社会的变革一样,教育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学校是当下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办好一所学校意义重大。好学校是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如何办好一所学校,其实是思考采用什么模式建设学校,它是一种路径选择。学校要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教育目标创造性地设立合理的、优化的学校教育结构、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
发挥教育合力,转变问题学生  “老高,我受不了了,我得跟你说说,否则我会气疯了,邵某他上课……”“高老师,邵某好几天没交我这科作业了,而且……”两年里,这样的告状已成家常便饭,而告状的次数多少完全取决于邵某的心情好坏。他用自己的心情调剂着他的生活方式,也干扰着我们这个研究团队的情绪。每当听到团队成员的告状时,我总是回答说:“别着急,慢慢来,我们总会有办法!可千万别向孩子乱发脾气。”  邵某是谁?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基础教育的努力被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都在积极探索适洽于本土和本校的教育方式,也在探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和谐对接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涌现了众多成果,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刊特别就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教育中心主任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