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点:系统学习法与典型学习法。笔者认为 “工作需求”对系统教学有较大优势,“任务驱动”对典型教学有较大的帮助。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实现二者统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 系统学习 典型学习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开展已近二十年了,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历来没有停止过。由于信息技术时代性强,教学方法随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改进、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点:一是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软件操作要领,形成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价值体系;二是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典型技术,对理论与知识的体系不作过多要求,以传授信息技术常识、培养学生兴趣等局部素养为主。新课程要求将两者协调统一,现实教学中却发现把两者统一起来,难度较大。根据已经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来说,“工作需求”对系统教学有较大优势,“任务驱动”对典型教学有较大帮助。如果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系统学习与典型学习统一的有效途径。
一、系统学习法
系统学习是建立在体系化、模型化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学习并不要求完全按实际的过程、方法来重现实践应用,目的是让学生能系统地把握信息技术的本质内涵、一般过程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原理、原则和一般规律。信息技术系统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如按软件操作为线索,可分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数值计算、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等模块;按按信息需求为线索,可分为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交流、管理等模块。两种线索的内容排布虽然不同,但是都力求系统地学习。前者是软件操作的系统化,后者是信息素养的系统化。
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实例的确定。实际上,这是体现是否采取系统学习的关键。比如信息的获取,新课程是从一般方法、一般过程的通盘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架构知识和技能体系。
二、典型学习法
典型学习就是教师不作系统讲解,选择典型实例,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遇到具体问题,再作必要的讲解。典型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打破了知识、软件的体系,选择其中典型、生动、有趣的部分展开教学。以软件操作为线索的教学,不再着重讲解菜单的功能,而是直接去制作作品,遇到知识不足,再补充讲解;以信息素养为线索的教学不再讲一般的过程与方法,而是在主题活动中自我体验、感受和探索。
2.仍然以系统学习为线索,开展以典型的实例教学为主,系统知识成为支撑服务,甚至淡化系统学习。学生通过实例操作架构知识体系,形成技能。
三、两种方法之比较
系统学习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架构比较完整体的知识、技能体系,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过去的教学情况,曾经因过于推崇典型学习,出现了学生因模仿训练而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现象,面对同个问题只会用一种软件解决,不能深入分析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更不会合理地选择软件。这都是因学生缺乏系统化学习,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一定能力所致。系统学习对架构学生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方面显得不足。
典型学习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简化学习过程,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阻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专长学习,在实践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十分有效地构建学生的技能专长。因受主题学习、任务驱动等新教法的影响,典型学习一度在各地广泛开展。典型学习的劣势在于不能很好地架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对某些复杂的问题有待教师做系统的讲解。
四、典型学习与系统学习有机结合
系统学习与典型学习并无矛盾,在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统一与联系,且相互影响。这既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广泛性有关,也与信息技术课的时代性强,内容不断变化,教学方法不够完善,没有较多成功经验可借鉴有关。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针对必修部分在方法、理论方面的系统化教学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合理地分解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地进行典型学习。即根据信息素养教学线索提供半成品作品,在教学演示或学生上机操作中调用半成品,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剩余部分,迅速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可以解决复杂的、非零起点的操作对一般过程与方法系统教学的干扰。
其二是针对非必修部分中教学内容复杂且难教的问题,可进行以典型学习为主题的系统学习——“项目研究”活动,让学生以研究者、实践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动中来。
总之,我们可以简化系统学习使之成为教学线索,把典型学习进行优化作为有效实例。两者协调统一,用更多的实例联系起来进行讲解、练习,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系统学习 典型学习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开展已近二十年了,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历来没有停止过。由于信息技术时代性强,教学方法随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改进、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点:一是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软件操作要领,形成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价值体系;二是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典型技术,对理论与知识的体系不作过多要求,以传授信息技术常识、培养学生兴趣等局部素养为主。新课程要求将两者协调统一,现实教学中却发现把两者统一起来,难度较大。根据已经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来说,“工作需求”对系统教学有较大优势,“任务驱动”对典型教学有较大帮助。如果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系统学习与典型学习统一的有效途径。
一、系统学习法
系统学习是建立在体系化、模型化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学习并不要求完全按实际的过程、方法来重现实践应用,目的是让学生能系统地把握信息技术的本质内涵、一般过程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原理、原则和一般规律。信息技术系统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如按软件操作为线索,可分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数值计算、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等模块;按按信息需求为线索,可分为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交流、管理等模块。两种线索的内容排布虽然不同,但是都力求系统地学习。前者是软件操作的系统化,后者是信息素养的系统化。
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实例的确定。实际上,这是体现是否采取系统学习的关键。比如信息的获取,新课程是从一般方法、一般过程的通盘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架构知识和技能体系。
二、典型学习法
典型学习就是教师不作系统讲解,选择典型实例,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遇到具体问题,再作必要的讲解。典型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打破了知识、软件的体系,选择其中典型、生动、有趣的部分展开教学。以软件操作为线索的教学,不再着重讲解菜单的功能,而是直接去制作作品,遇到知识不足,再补充讲解;以信息素养为线索的教学不再讲一般的过程与方法,而是在主题活动中自我体验、感受和探索。
2.仍然以系统学习为线索,开展以典型的实例教学为主,系统知识成为支撑服务,甚至淡化系统学习。学生通过实例操作架构知识体系,形成技能。
三、两种方法之比较
系统学习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架构比较完整体的知识、技能体系,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过去的教学情况,曾经因过于推崇典型学习,出现了学生因模仿训练而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现象,面对同个问题只会用一种软件解决,不能深入分析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更不会合理地选择软件。这都是因学生缺乏系统化学习,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一定能力所致。系统学习对架构学生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方面显得不足。
典型学习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简化学习过程,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阻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专长学习,在实践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十分有效地构建学生的技能专长。因受主题学习、任务驱动等新教法的影响,典型学习一度在各地广泛开展。典型学习的劣势在于不能很好地架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对某些复杂的问题有待教师做系统的讲解。
四、典型学习与系统学习有机结合
系统学习与典型学习并无矛盾,在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统一与联系,且相互影响。这既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广泛性有关,也与信息技术课的时代性强,内容不断变化,教学方法不够完善,没有较多成功经验可借鉴有关。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针对必修部分在方法、理论方面的系统化教学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合理地分解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地进行典型学习。即根据信息素养教学线索提供半成品作品,在教学演示或学生上机操作中调用半成品,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剩余部分,迅速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可以解决复杂的、非零起点的操作对一般过程与方法系统教学的干扰。
其二是针对非必修部分中教学内容复杂且难教的问题,可进行以典型学习为主题的系统学习——“项目研究”活动,让学生以研究者、实践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动中来。
总之,我们可以简化系统学习使之成为教学线索,把典型学习进行优化作为有效实例。两者协调统一,用更多的实例联系起来进行讲解、练习,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