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减缓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预测未来农产品价格变动,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服务,近年来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培养了一批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师,他们深入基地、田间地头、各大批发市场和农户家里,定期定点调研,调查主要农产品成本,收集整理其价格变动和供求信息等情况,指导农民农业生产。近日,记者通过采访部分省份分析师,探究他们如何深入基层做调研工作,如何为生产者、为市场提供有用的、及时的农业信息。
通过基层调研,
了解农产品行情
李固是山西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的一员,从事农产品市场信息调研分析工作多年。近年来,他一直关注并深入分析山西各地农产品供求、价格变动等情况的变化,对于信息化对农户的帮助他深有感触。
运城市作为山西省苹果的主产区,2012年苹果产量大丰收,可由于苹果价格不及往年,出现了“增产难增收”的情况。
2012年11月份,李固等人去运城市农委和果业局,深入田间地头对运城苹果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由于没人收购,一些农民家的院子里和地窖里堆满了苹果。农户告诉李固,苹果虽然丰收了,但销售量和去年差不多,零售商收购量跟往年没有区别。通过调研,李固感叹道:“老百姓太可怜了,苹果虽然丰收了却没人收购,且老百姓没有市场话语权,挣不了钱。”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与农户、批发市场负责人开了一个小座谈会。综合分析其滞销原因,李固认为由于2012年苹果丰收,全国产量有所增加,再加上国际形势抑制出口,出现供求不平衡;2011年苹果出现卖难现象,2012年收购商怕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敢收购,两方面原因造成苹果“增产难增收”的现状。
李固告诉记者,在调研中,他深深感受到“产地市场严重落后”这一情况。他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加强与全国各大、中型市场沟通,及时掌握供求信息,分析市场行情,研究价格趋势,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及网络向果农、果商发布全国各大市场果品供求信息及价格行情,为果农提供服务和指导。政府可采取公益性投资,建立冷藏设施或采取收购措施,保证果农利益。
据李固介绍,他们每次调研的时间平均为一天,一般能去5-6个地方,最少2-3个地方。每次调研之前,农业厅市场信息处通过三个系统,了解地方农业信息,这三个系统分别是综合统计调查系统、物价调查系统(包括批发市场价格、集贸市场价格、产地价格、马路市场价格)和成本调查系统。同时,他们还建立专门的qq群和邮件系统,收发地方的电子信息,内容包括简报信息、报价信息等。
李固每次去的调研地点是固定的,主要有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基点县等。调研对象包括:1个综合统计调查县,负责全年农作物播种调查、粮食产量调查等内容,调查员50名;15个物价基点调查县,采集和报送原粮、经济作物、成品粮、农资、畜产品等县一级集贸市场出售价和农民出售价,每半月一期,调查员30名;10个蔬菜生产者价格采集县,100个信息采集员通过全国12316平台完成蔬菜产地价格的采集和报送工作,调查员110名;23个集贸市场和23个大型超市,价格采集每周一次,监测全省城市主要农产品价格,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价格,调查员52名;1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价格监测,发现市场异动,调查员24名。
“要想知道这些信息,必须到基层去调研。”李固说。
了解农民诉求,
帮助农民办实事
河南省作为我国产粮大省,粮食是否丰收直接关系着全国整体粮食产量。魏萍是河南省农业厅市场处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农业分析师,她经常陪同领导深入农户,了解其生产、投入和收益情况,深入加工企业、粮食收购企业等地进行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有用的建议。
2012年6月份,在河南省夏粮收购期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运行监控处蔡萍处长等人前来河南南阳新野县和社旗县调研,作为河南省农业厅的一员,魏萍也成为此次调研中的一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和农民经纪人家中,与粮食收购等部门开展座谈会,了解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质量和面粉情况以及当地粮食收购点的布置情况。他们还向在路边卖粮食的百姓了解情况,询问家里有几口人、种多少亩地、收成如何、小麦质量如何等。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很多农户反映粮食收购点较少、农民卖粮不方便等问题。会后,他们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沟通信息,提出解决对策,建议中储粮增加一部分收购点。没过多久,当地的粮食收购点增加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2009年,河南南阳夏粮正处于收获时节,突然下了一场雨,使一些麦子变成了芽麦,湖北与河南交界的地方损失严重。通过农业部市场司的调研,国家将当时夏粮收购标准中小麦不完善粒由6%扩大到20%。解决了农民的发愁事,农民虽然受灾,但小麦仍然可以收购。芽麦每年发生的范围比较小,为让农民种的粮食能卖出去,国家下发文件,授权省级政府解决芽麦问题。鉴于芽麦对面粉厂的影响较大,对酒精加工企业的影响不大,河南省农业厅深入当地酒精加工企业,采取给予企业补贴的方式,鼓励他们收购芽麦,为农民解忧。
做精确调查,
指导农民生产
刘通是新发地市场统计部的一员,每天早上7点,刘通便准时来到工作岗位,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他的任务是做市场调查,统计有用数据,分析新发地市场农产品价格变动情况,为各单位、农户、商贩等群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每天早上7点到9点半是刘通和同事做市场调查的时间。刘通告诉记者,在做市场调查时,他们需要与农户沟通,选择有代表性的商户做调查。9点半左右,他们将调查结果填入调查表,然后发送给电子交易中心,由他们把调查信息放在网上,供市民了解。还将统计的数据发送给农业局、市场收费组和几个配送公司,包括新发地菜篮子公司和车载市场公司等。10点半到11点之间,他们为政府部门和一些媒体做报表。11点开始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哪些农产品价格上涨或下降,并分析原因。下午2点准时上班,将上午的分析整理成文字放在网上,并向各部门报送,由于要求数字和信息的准确性,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
这种流程式的工作和作息时间,看似轻松,其实需要足够的耐心。如何把数据做得精准呢?刘通说,他们在做调查之前,心里要有三个知道:第一知道上期价格水平,这样才能判断出调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还是下跌。第二知道每天的调查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第三知道找哪些人来问,当商户正在交易时,他们一般很少去打搅。
对农户来说,刘通和同事所做的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通过适当发布预警可指导农户选择何种农产品进行种植,并确定种植多少。
“把工作只当成工作挺苦的,应该当成一种乐趣。”刘通告诉记者,一些机关食堂都用他们的数据来结账,这样让他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近年来,活跃在农产品市场上的分析师和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队伍逐渐壮大,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基层调研,
了解农产品行情
李固是山西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的一员,从事农产品市场信息调研分析工作多年。近年来,他一直关注并深入分析山西各地农产品供求、价格变动等情况的变化,对于信息化对农户的帮助他深有感触。
运城市作为山西省苹果的主产区,2012年苹果产量大丰收,可由于苹果价格不及往年,出现了“增产难增收”的情况。
2012年11月份,李固等人去运城市农委和果业局,深入田间地头对运城苹果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由于没人收购,一些农民家的院子里和地窖里堆满了苹果。农户告诉李固,苹果虽然丰收了,但销售量和去年差不多,零售商收购量跟往年没有区别。通过调研,李固感叹道:“老百姓太可怜了,苹果虽然丰收了却没人收购,且老百姓没有市场话语权,挣不了钱。”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与农户、批发市场负责人开了一个小座谈会。综合分析其滞销原因,李固认为由于2012年苹果丰收,全国产量有所增加,再加上国际形势抑制出口,出现供求不平衡;2011年苹果出现卖难现象,2012年收购商怕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敢收购,两方面原因造成苹果“增产难增收”的现状。
李固告诉记者,在调研中,他深深感受到“产地市场严重落后”这一情况。他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加强与全国各大、中型市场沟通,及时掌握供求信息,分析市场行情,研究价格趋势,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及网络向果农、果商发布全国各大市场果品供求信息及价格行情,为果农提供服务和指导。政府可采取公益性投资,建立冷藏设施或采取收购措施,保证果农利益。
据李固介绍,他们每次调研的时间平均为一天,一般能去5-6个地方,最少2-3个地方。每次调研之前,农业厅市场信息处通过三个系统,了解地方农业信息,这三个系统分别是综合统计调查系统、物价调查系统(包括批发市场价格、集贸市场价格、产地价格、马路市场价格)和成本调查系统。同时,他们还建立专门的qq群和邮件系统,收发地方的电子信息,内容包括简报信息、报价信息等。
李固每次去的调研地点是固定的,主要有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基点县等。调研对象包括:1个综合统计调查县,负责全年农作物播种调查、粮食产量调查等内容,调查员50名;15个物价基点调查县,采集和报送原粮、经济作物、成品粮、农资、畜产品等县一级集贸市场出售价和农民出售价,每半月一期,调查员30名;10个蔬菜生产者价格采集县,100个信息采集员通过全国12316平台完成蔬菜产地价格的采集和报送工作,调查员110名;23个集贸市场和23个大型超市,价格采集每周一次,监测全省城市主要农产品价格,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价格,调查员52名;1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价格监测,发现市场异动,调查员24名。
“要想知道这些信息,必须到基层去调研。”李固说。
了解农民诉求,
帮助农民办实事
河南省作为我国产粮大省,粮食是否丰收直接关系着全国整体粮食产量。魏萍是河南省农业厅市场处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农业分析师,她经常陪同领导深入农户,了解其生产、投入和收益情况,深入加工企业、粮食收购企业等地进行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有用的建议。
2012年6月份,在河南省夏粮收购期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运行监控处蔡萍处长等人前来河南南阳新野县和社旗县调研,作为河南省农业厅的一员,魏萍也成为此次调研中的一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和农民经纪人家中,与粮食收购等部门开展座谈会,了解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质量和面粉情况以及当地粮食收购点的布置情况。他们还向在路边卖粮食的百姓了解情况,询问家里有几口人、种多少亩地、收成如何、小麦质量如何等。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很多农户反映粮食收购点较少、农民卖粮不方便等问题。会后,他们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沟通信息,提出解决对策,建议中储粮增加一部分收购点。没过多久,当地的粮食收购点增加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2009年,河南南阳夏粮正处于收获时节,突然下了一场雨,使一些麦子变成了芽麦,湖北与河南交界的地方损失严重。通过农业部市场司的调研,国家将当时夏粮收购标准中小麦不完善粒由6%扩大到20%。解决了农民的发愁事,农民虽然受灾,但小麦仍然可以收购。芽麦每年发生的范围比较小,为让农民种的粮食能卖出去,国家下发文件,授权省级政府解决芽麦问题。鉴于芽麦对面粉厂的影响较大,对酒精加工企业的影响不大,河南省农业厅深入当地酒精加工企业,采取给予企业补贴的方式,鼓励他们收购芽麦,为农民解忧。
做精确调查,
指导农民生产
刘通是新发地市场统计部的一员,每天早上7点,刘通便准时来到工作岗位,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他的任务是做市场调查,统计有用数据,分析新发地市场农产品价格变动情况,为各单位、农户、商贩等群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每天早上7点到9点半是刘通和同事做市场调查的时间。刘通告诉记者,在做市场调查时,他们需要与农户沟通,选择有代表性的商户做调查。9点半左右,他们将调查结果填入调查表,然后发送给电子交易中心,由他们把调查信息放在网上,供市民了解。还将统计的数据发送给农业局、市场收费组和几个配送公司,包括新发地菜篮子公司和车载市场公司等。10点半到11点之间,他们为政府部门和一些媒体做报表。11点开始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哪些农产品价格上涨或下降,并分析原因。下午2点准时上班,将上午的分析整理成文字放在网上,并向各部门报送,由于要求数字和信息的准确性,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
这种流程式的工作和作息时间,看似轻松,其实需要足够的耐心。如何把数据做得精准呢?刘通说,他们在做调查之前,心里要有三个知道:第一知道上期价格水平,这样才能判断出调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还是下跌。第二知道每天的调查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第三知道找哪些人来问,当商户正在交易时,他们一般很少去打搅。
对农户来说,刘通和同事所做的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通过适当发布预警可指导农户选择何种农产品进行种植,并确定种植多少。
“把工作只当成工作挺苦的,应该当成一种乐趣。”刘通告诉记者,一些机关食堂都用他们的数据来结账,这样让他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近年来,活跃在农产品市场上的分析师和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队伍逐渐壮大,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