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的培养

来源 :音乐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笔者数十年声乐教学经验认为,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真情”培养问题不仅是艺术之树历久常新的秘诀,更是声乐教学效益获得的关键。
  关键词:真情;声乐教学;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1-0075-02
  
   回想数十载民族声乐教学经历,笔者感触良多,其中最无法忘怀的是 “声情并茂”与“以情带声”的声乐教学追求。因为学生们在掌握了基本的声乐演唱方法后,个体的演唱水平便开始产生明显差异,究其原因,是学生们文化素养、人生经历、艺术经历、音乐感觉等的不同以及对音乐情感的悟性差异造成的。几十年的声乐教学经验告诉笔者:演唱水平与能力的个体差异或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历来缩小或弥补。但是,声乐演唱水平与能力的好坏优劣,更重要的区别却在于歌声中是否蕴含“真情”——感情、深情与激情。
  
  一、把握歌曲风格特点
  
  笔者认为,对于民族声乐艺术来讲,风格虽然可以被理解为是演唱者演唱特点,但首先应该指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首歌曲作品所表现出的重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在声乐教学中强调演唱风格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多么鲜明的演唱风格,都只是为作品风格服务的一种手段。因此,声乐演唱教学首先应当要求把握歌曲的风格。
  而正确把握歌曲的艺术风格,离不开时代、民族、流派以及作者的生活背景。所以,在教授学生演唱一首歌曲时,教师应当首先要求学生广泛地了解歌曲作者的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创作动机,深刻理解作品本身的思想与情感内涵,从而有助于正解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感受和情绪。同时,还有必要全面了解所要演唱的歌曲创作依据的音乐素材,如作品所依据的民间或地方音调、风土人情,掌握如北方的“高亢” 、“豪放” ,南方的“细腻” 、“委婉”等歌曲的基本音乐风格特点。通过对歌曲风格的准确把握,培养学生激昂饱满的歌唱情绪,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声情并茂”的歌唱。
  
  二、“真情”之含义
  
  感情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深情指的是深厚的感情,它表现了一种对人或事物的关爱程度;而激情则是指一种非常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是人感情的一种近乎极致的冲动性表现。人无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声乐演唱也是如此,面对一首好歌,演唱者一旦了解了作品的情感内涵,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时的良苦用心,洞察了作者寄托于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后,就会逐渐对作品产生喜爱之情。无论作品表现的是喜是悲,它都可以对演唱者的内心产生情感和冲击,并通过歌声传达出的音乐意境及其与演唱者心灵的交流与撞击,与演唱者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可以使学生对歌曲作品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演唱冲动,并随着他们的歌唱练习与艺术实践经历的增长,自然而然地对歌曲作品产生出越来越深厚的情感。随着学生对歌曲作品情感内涵进一步的深层次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积累就会由衷的泛起并自然融入到歌声之中。
  当然,真情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随着学生生活经历的丰富和所接受的教育而逐渐发展建立起来的。这需要慢慢积累,逐渐培养。
  
  三、“真情”歌唱的前提
  
  歌唱的基本演唱技术主要体现在呼吸与声带运用以及声区转换上。呼吸方法不对,声带运用或声区转换无法自如,都将严重影响歌唱质量;而对于歌曲结构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掌控,又直接关系到歌曲演唱的准确性;对于歌曲旋律的理解和作品意境的拓展,又直接关系到歌曲作品表现的优美程度;而这些包括音乐的、文化的、艺术的、生活的、民俗的等等因素,都属于声乐演唱基本技术范畴。显然,只有当歌者声乐演唱基本技术的内容掌握了,才会对歌曲作品产生出真正的感情。如果歌唱的基本技术能力都不具备,这“情”的问题又从何谈起?
  同时,除了基本的声乐演唱技术,还应当要求增加吸收更为广博的综合知识能力。如基本的音乐理论,民族民间音乐或地方戏剧音乐及其特色语言和表现方法,西方音乐的特色元素、美声唱法特点等等。那些不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与提高的声乐教学,由于其基本演唱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知识积累的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学生的声乐演唱就不可能做到全身心投入,更不可能在其歌曲演唱中流露出动人的“真情”。
  
  四、正确把握“真情”表达的尺度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注意把握学生歌曲演唱时的“真情”表达尺度。任何事物的表现都相近,不够火候,令人遗憾;渲染过头,让人别扭。笔者认为,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好“真情”表达的尺度,理当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情”真恰当,“感”不过头。要求歌唱时力求情景交融,恰到好处。笔者在教学中常发现有学生在歌唱时喜欢挤眉弄眼、装模作样,在音乐旋律如滑音、强弱或为了声音的婉转等,在演唱处理上过分做作或无限夸张。类似炫技式或矫揉造作般的演唱方式显然是不适当的,表演显然也过了头。歌唱的“真情”表达成为了矫情、滥情之举,严重破坏了歌曲作品的意境,更无法给广大欣赏者带来艺术享受。
  2.声乐演唱虽不可“薄情,”但也切忌“多情。”每一首歌曲作品虽然都有各自的独有的情感内涵。因此,歌唱只能是在作品规定的情感范围内的真情表达,不能自己主观地任意“滥情”。看似“多情,”实则“空虚”。而有的人由于演唱技术或知识积累不足的原因,歌唱时如记流水帐似的照本宣科,把整首作品从头至尾唱完了事,没有丝毫感情表现,虽然作品演唱完整,却因“薄情”而不能动人。
  3.“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内在情感充足丰富,艺术创造时的感情就不会枯竭,而人的内在情感积累不足,歌唱时就自然无法做到“真情”流露。人的内心情感包括知识的培养是需要学习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地吸收与积累,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声乐教学中需要引起教学双方注意的问题。
  总之,只要内心情感丰富,在歌唱时把握好“真情”表达的尺度,歌声才可能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情感色彩。在这一点上,如果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一下我国许多著名歌唱家的那些美妙动人的演唱,不难发现:在他们的歌声中不仅始终流淌着深情,还发散着滚滚的热情。可见,“真情”不仅是艺术之树历久常新的秘诀,更是声乐教学效益获得的关键。
  责任编辑:陈达波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1998.
  [2]胡家祥.心灵哲学与文艺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张 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4]黄宗贤.普通艺术学[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5]齐厄马南. 歌唱艺术手册[M].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6]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7]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8]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9]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苏联)那查连科.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The Key of Getting Effect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To Cultivate True Emotion
  Wang Tailan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uthor’s dozens of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it is thought that, to cultivate singers true emo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getting effect in vocal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true emotion; vocal music teaching; singing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对150名高校在校生所进行的中国数字音乐“非法”传播现象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当前数字音乐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对中国数字音乐的“非法”传播做出解读,试图探讨中国数字音乐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模式,以期为建立健康的数字音乐市场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音乐;中国数字音乐“非法”传播;问卷调查;免费下载;盗版;百度;搜索引擎;避风港原则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威伯恩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No.2创作于1911-1913年间,属于自由无调性风格作品。作曲家在此首作品中,采用“音色旋律”这种在当时具有创新性的作曲技术,同时结合节奏、力度、织体等诸多音乐元素,使作品在音色结构以及集合结构运动为主导结构力的“宏结构”形态控制下的综合结构力得到“多态一致性”的有机发展。本文即鉴于此,分析探讨在各种音乐元素与材料的共同作用下,作曲家是如何组织
期刊
摘要:任何文化的传承,都由“传”和“承”(即传承人与被传承人)双方互动构成。如果只有传递而无人承接,那么再好的文化也无法传承下去。因此,今后要在继续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强对被传承人的激励机制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予以实施,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传承人;被传承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近30年来(1980—2010),学术界关于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研究已公开发表和出版200多种著作。这些著作论题丰富、范围宏阔,代表了最近30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史研究的整体水平。这些研究包括中国历史上音乐教育的起源、音乐教育思想史、音乐教育制度史、音乐教学内容史、音乐教育史比较研究,以及对音乐教育史学科自身的理论探讨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体裁上,这些文论涵盖了通史、断代史、专题史及学术评论等多种形式。
期刊
摘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列出了五项文化事业重点工程,其中“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一项中提出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试点。笔者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从政府支持、传媒宣传、学校教育以及舞台展演入手,并以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为例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推广等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歌;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保护
期刊
摘 要:该文通过阅读《王光祈文集》,回顾中国音乐学先驱王光祈的学术思想成就,特别是对于中国音乐学未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王光祈在音乐研究中对中国音乐精神(礼乐文化)的研究和现代中国文化精神(少年中国精神)与音乐文化自觉的追求;二是王光祈在音乐研究中的全球视野和对自我音乐文化经验或音乐文化身份的肯定。  关键词:少年中国; 王光祈;比较音乐学; 民族文化复兴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王光祈(1892-1936),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音乐学家和音乐史学家,我国甚至整个东方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奠基人,我国音乐学领域划时代的先驱者。其对中国音乐文献学发展、影响、贡献极大,他不但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高屋建瓴的指出了音乐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这些研究也给当代的音乐学人以深刻的启示。其成果和研究方法,时至今日仍具有深刻的
期刊
摘要:1980年6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是中国民族音乐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本文作者作为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会议的参加者,从“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新阶段”、“ 建立民族音乐学的中国特色”、“不断完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这30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作了简的略回顾。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南京会议;30年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2010年4月28日,第十五届首尔“SenulFz iendahip Fair”国际艺术节闭幕歌舞晚会在韩国首尔市政展览大厅举行。我们有幸观看了本次艺术节闭幕歌舞晚会。来自亚、欧、非地区的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土耳其、蒙古、俄罗斯、日本、印尼、埃及等16个国家代表团的精彩表演,使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度、不同区域民族乐舞的魅力,展示了亚、欧、非各国民族歌舞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载歌载舞模式。动人心魄的
期刊
摘要:国际声乐比赛是对演唱者全面素质和修养的检测,笔者以参加阿尔卡莫国际声乐比赛的实例,分别从声部界定、作品的选择、语言的演唱规范、音乐的理解和全面的音乐修养及心理素质与演唱体态论述,具体讨论在国际声乐比赛中修养的表现及实现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为参赛选手提供依据。  关键词:阿尔卡莫;声乐比赛;修养;语言;声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