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索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医学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职医学院校中,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但该种方式的评价主题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过分看中,导致其评价的结果与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掌握并不符合,无法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内容的制定,同时该种方式未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化进行对照,忽略了能力在学习目标中的地位,最终导致学院的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形成性评价对于高职医学教育的作用进行讨论分析,发掘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价值意义。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高职医学教育;应用效果
  完善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专业技能过硬以及道德品质良好的医疗人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工作原则。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教育发展的评价,也是提升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了解并不全面,忽略了适应形式的创新,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知识掌握能力以及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起到有效的评价作用,应当将评价方式进行完善,以能力大于理论为中心,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形成性评价是由国外的课程专家提出,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事业中广泛应用推广。它具体内容是通过对教育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进行评价,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反馈学生的具体培养信息,从而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实施方案和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为社会相关领域输送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其具体的实施过程是对教育模式進行评价、发现并探讨问题、制定和完善整个教育体系的不足等一系列方式,形成对整个教育过程的监控,其影响作用贯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我国近年来也逐渐推行该种评价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它能够更加全面的反馈学院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明确存在的问题,促使学校进行改善和调整,保证学校在教育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形成性评价的实际应用
  1.在我国的高职医学院中,利用形成性评价对整个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评价,将其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独立于教育模式之外,由于教学内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由于我国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经验不足,在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中,主要根据教学课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学生整体专业水平掌握对形成性评价进行结果和评价内容的调整,以促进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培养作为评价的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2.随着现阶段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学课程和教育方案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动,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并不能有效的体现,形成性评价对于教育工程的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的干预和保护,导致评价措施与终结性评价一致,停留在理论的研究层面中,缺乏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未参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实施。
  3.在高职医学生的培养评价中,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无法全面的对教育内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测评,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未达到教育目标。形成性评价能够弥补它的不足,但不应该完全替代终结性评价,将两种评价方式有效的结合,形成适应我国教育制度以及现状的新的评价方式,互相吸纳了对方的优点,也弥补了不足。在贯彻评价方案的实施中,坚定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以理论知识是为实践操作进行普遍为标准,制定综合性的考量体系,对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拓宽教育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能够接收并适应新的评价方式,以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有效的帮助。
  4.对形成性评价的管理制度提高重視,并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结合信息化技术对管理制度以及评价模式进行简化,是原本复杂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高效。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进行评价、完善以及创新的前提,为评价工作进行扫清障碍,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定也能够有效的调动积极性,提高评价的效果。
  三、结语
  应用形成性评价对高职医学生的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评价的作用反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贯彻了学生的整个教育培养过程,进行对学校整体的教育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是完善教育制度中的不合理情况,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与形成性评价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培养能力为教育的宗旨,将教育的考量脱离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经验累积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教育进程中得到自我的实现和价值的发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能够清楚的反应,学校的教育培养人才质量也显著提升,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毕军.探索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医学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6):19-20.
  [2]付玉环.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4):39-41.
  [3]周毕军.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现状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33-34.
其他文献
论文讨论了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失范问题,认为:(1)转型期的体育文化与伦理信念失范,整体呈现为体育政策中的权力失范、体育公共领域内执行力量弱态化、多元体育文化在资本推动下加剧发展,并表现在体育参与者的越轨行为中;(2)基于“体育伦理信念-体育规范-体育参与行为”三维分析框架,体育文化与伦理信念失范包含体育伦理信念型失范、体育规范解组型失范、体育文化异化型失范三种类型,且三种类型的失范依次表现出工具化与世俗化、结构脆性与执行效力不足、过度娱乐化及低俗化倾向;(3)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现代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体育伦理价
《乐记》代表了中国先秦儒家学派的音乐艺术思想,其中内容不乏有述音乐艺术与人伦道德的相互关系。作者将艺术与道德紧密结合,在“和”之思想的阐释过程中,将“以乐治心”“乐为德华”等理念揭示出来,达到了美善统一。托尔斯泰作为一名虔诚的耶稣信徒,他的《复活》则融入了其宗教观念,从道德角度出发,去实践对人生意义和社会正义两个问题答案的探寻。二者在艺术道德功能方面有其相通处,也有着某些方面的差异。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被运用到教学当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运用网络来进行辅助教学,虽然现阶段不少学校对于网络教育还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如果像在线购物一样被人们所认可,网络教育必然会有爆发的一天。很多的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都对网络辅助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通过网络教学手段的引入来提高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笔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践和研究,本文将谈论笔者自己的观点。
期刊
“碑帖融合”是考察晚清民国书法史时多被言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于这一说法的提出与界定,学术界未有确切所指。这也遮蔽了一些“碑学”以来书风演进的线索。通过界定“碑学”“帖学”与“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国时期“碑帖融合”的书法实践,从而梳理出晚清与民国初期“碑帖融合”内涵演进的内在理路。
世界的现代性潮流是一种必然,穆旦从诗歌意义到创作实践都勇敢地进行了跨越性的现代性探索。他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在诗歌中通过理性去提炼升华深刻而智性的人生体验,体现着怀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身处特定年代时复杂丰富的精神境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揭示穆旦诗歌中“自我”和“荒原”两大重要意象复杂而矛盾的隐喻内涵,探究其在现代智性诗学开拓的向度与限度。
【摘 要】医学教育体系当中,病理生理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的知识拓展,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为此,我们在开展该项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应尽量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完成,帮助学生在开展知识的学习时,利用最完善的手段来教育。文章针对病理生理学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网络;实验教学;模式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病理生理学在教授的难度
期刊
随着艺术形态的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架上绘画的单一模式,逐渐演变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形态。装置艺术作为现当代艺术作品中年轻而具有活力的综合材料艺术表现方式,其表现形式丰富,是现当代艺术家表达其思想观念的热门艺术载体。徐冰装置艺术作品的多元表现形式和丰富语义内涵,在当代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以徐冰的装置艺术作品为案例,从作品表现形式和语义内涵出发,分析徐冰装置艺术创作的艺术特性,阐述徐冰装置艺术作品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独特性。
中国古代的“世说体”文献,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世说新语》《儿世说》等文献,呈现出了各具特色、范围广阔且年代前后相继的少年儿童形象。《世说新语》中的魏晋早慧儿童群像,能言善辩、雅好文才、角色意识强、气质出众且重情修德、富有个性。《儿世说》中后代神童,践行孝道、穷力学经、仁厚诚信。这两类儿童群体由于所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呈现出了形象上的显著差异。此外,两部文献本身迥异的创作背景与相应的写作手法,也造成了文献中儿童形象的差别。
巴黎作为二战前世界文明中心和艺术发源地而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齐聚于此。日本自明治维新学习西方以来,不断有学者和普通民众满怀憧憬与向往奔赴巴黎,一度掀起一股浪潮。而就在人们沉浸耽溺于美好的“巴黎梦”中不愿醒来之时,金子光晴以其冷静而又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欲望都市”为人们创造的虚假表象,揭露并批判了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面具下的丑恶现实,呼吁被欺骗者觉醒。其晚年创作的纪行文学《沉睡吧巴黎》回忆并记录了自己在巴黎穷困潦倒的窘迫生活,在东西方文明的不断对比中,毫不隐讳地尖锐指出
【摘 要】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推广,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一种全新改革和创新。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提出了跟高的标准和要求。基于此,下面就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讨论点,对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作为素质教育课程,在新课改后,其所引发的重视度和關注度进一步的加强,教育教学时效性更强,更贴近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