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深化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 总能找到更优化的教学原则与策略。
我们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 很多家长都常年在外打工或忙于生计, 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除了为孩子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外, 几乎会把孩子生活、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都甩给学校。平日里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 甚至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由祖父母或亲戚照看的, 监护人对孩子的关注非常少。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也有限, 不能给孩子做好表率, 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堪忧。这种忽视孩子成长发展的倾向与城市家庭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形成了强烈对比,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学校厌恶学习, 轻视自己, 没有目标, 对自己没有要求, 混日子, 拿自己的前途、未来甚至生命当儿戏。
在这种情况下, 2010年学校开始确立了“为生命而教育”的办学理念。这个理念包含了我们的希望:希望学生能够更看重自己的存在价值, 更有自尊, 对自己负起责任,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也包含了我们的努力方向:要更加关注孩子, 要明了孩子作为生命体的各种需要, 尽可能弥补孩子在家庭中缺失的关怀。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 理解他们作为孩子的天性, 更多地与他们沟通, 了解他们的需要, 让教育方式方法更适合我们的孩子。
如何让这个理念落地?初期我们想到了一条路径:给每个孩子更多的关注。学校在沙区西部农村初中率先开展了小班化教学实验。2011年, 我们又开始整体建构学校生命教育理念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德育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体系。2012年我们开始了课堂教学的探索, 启动“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改革课题”研究, 希望充满人文关怀的理念能够在课堂落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我们逐渐构建出“四悟四学”这一更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课堂模式, 相较以往的教学, 这个模式更尊重学生, 努力让学习内容贴近儿童的需要。
历经多年实践, 今天的“四悟四学”课堂可以形容为“生本、生活、生动、生成”的课堂。它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和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努力与学生的生活挂钩, 让书本内容更“开放、包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更“生动”, 我们认为生动的本质就是找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的交汇点, 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能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发现学习内容的哪些地方更好玩, 便可以从这里入手;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生成”一些由学生发现的新价值、新内容, 努力让课堂内容向外延扩展, 并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我们是如何实现这些改变的?我们并没有提供现成的步骤和方法, 而是倡导一些容易理解和操作的原则, 并不断强调这些原则, 同时以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好课作为注脚和榜样, 不断给教师强化:什么样的课堂是好的、什么样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在这些原则下, 不管教师用什么方法有了一些突破, 哪怕在正确方向上取得了微小的变化, 我们都会给予一定的鼓励。
这些年我们提倡的教学原则有:充满生活情景、与学生生活发生联系的课堂更有价值;师生人格平等的课堂是更先进的课堂;对学习过程有更多及时评价和关照的课堂会对孩子长远发展更有利……
我们反复向教师强调这几个原则, 在聽课、评课的过程中, 教学领导和骨干教师也会观察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作出判断。
为什么会有这些原则?这些原则是在不断摸索中一点点形成的。在我们的生命教育理想中, 教育一定是与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的, 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教育, 教育不是空中楼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引导, 今天我们的教师在上一堂新课时, 都有这样一种意识:这堂课的内容如何与这个班孩子近期的生活结合?如何结合得更自然、更天衣无缝?生活场景下的教学内容也让教学活动更有吸引力, 我们的研究证明, 孩子喜欢这种源自身边生活、又会影响身边生活的教学。而师生人格平等的课堂更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很多农村或城郊孩子本身就有一种自卑感, 甚至有一部分孩子在生人、外人面前不敢说话, 教师尊重孩子, 人格上讲究平等, 让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那些平日事事都自觉往后站的孩子受益最大, 他们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 变得更开朗、更喜欢表达了, 一些孩子的生活态度也变得更积极。而倡导及时评价学习过程的课堂也是我们学校孩子的切身需要, 很多升学无望的孩子, 他们长期处于辍学的边缘, 上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 学习对他们来说毫无乐趣。关注过程的教学给这些孩子带来了福音, 越来越多的处于“末游”的孩子也喜欢参与学习了, 不管说得对还是错, 他们现在都敢于表达, 甚至有的学生因此开始爱上了学习, 因为不管他们答得对或错, 教师都会观察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发现好的环节, 给予及时的评价。
我们还在课堂的生动性上下了很多功夫。如同城市学校一样, 我们当然也期待学生能有一种专心致志的学习状态, 如何吸引农村孩子的注意力便成了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开始我们会鼓励教师多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问、音频或视频引入, 后来我们慢慢发现, 真正吸引学生的好课是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内容的交集, 如同我们倡导生活场景下的教学一样。比如农村孩子普遍对身边的动物、植物感兴趣, 我们的很多教学都可以借此来创设情境。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 我们也有了一些原则。比如, 尽可能说短话, 增加对话环节。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 我们的孩子在注意力保持时间方面比城市优质学校的孩子要短, 因此我们更倡导一种多对话的教学原则。教师本来可能想用一句很长的话表达, 是不是可以拆成一些短句, 与学生多一些对话往来、多一些互动, 这时学生的参与机会就能多一些, 教师在学生的参与中还能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而孩子的注意力、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农村或城郊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只是更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 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式。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重复心中的那个初衷:为农村孩子的生命负责。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中学)
我们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 很多家长都常年在外打工或忙于生计, 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除了为孩子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外, 几乎会把孩子生活、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都甩给学校。平日里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 甚至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由祖父母或亲戚照看的, 监护人对孩子的关注非常少。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也有限, 不能给孩子做好表率, 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堪忧。这种忽视孩子成长发展的倾向与城市家庭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形成了强烈对比,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学校厌恶学习, 轻视自己, 没有目标, 对自己没有要求, 混日子, 拿自己的前途、未来甚至生命当儿戏。
在这种情况下, 2010年学校开始确立了“为生命而教育”的办学理念。这个理念包含了我们的希望:希望学生能够更看重自己的存在价值, 更有自尊, 对自己负起责任,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也包含了我们的努力方向:要更加关注孩子, 要明了孩子作为生命体的各种需要, 尽可能弥补孩子在家庭中缺失的关怀。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 理解他们作为孩子的天性, 更多地与他们沟通, 了解他们的需要, 让教育方式方法更适合我们的孩子。
如何让这个理念落地?初期我们想到了一条路径:给每个孩子更多的关注。学校在沙区西部农村初中率先开展了小班化教学实验。2011年, 我们又开始整体建构学校生命教育理念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德育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体系。2012年我们开始了课堂教学的探索, 启动“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改革课题”研究, 希望充满人文关怀的理念能够在课堂落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我们逐渐构建出“四悟四学”这一更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课堂模式, 相较以往的教学, 这个模式更尊重学生, 努力让学习内容贴近儿童的需要。
历经多年实践, 今天的“四悟四学”课堂可以形容为“生本、生活、生动、生成”的课堂。它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和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努力与学生的生活挂钩, 让书本内容更“开放、包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更“生动”, 我们认为生动的本质就是找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的交汇点, 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能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发现学习内容的哪些地方更好玩, 便可以从这里入手;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生成”一些由学生发现的新价值、新内容, 努力让课堂内容向外延扩展, 并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我们是如何实现这些改变的?我们并没有提供现成的步骤和方法, 而是倡导一些容易理解和操作的原则, 并不断强调这些原则, 同时以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好课作为注脚和榜样, 不断给教师强化:什么样的课堂是好的、什么样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在这些原则下, 不管教师用什么方法有了一些突破, 哪怕在正确方向上取得了微小的变化, 我们都会给予一定的鼓励。
这些年我们提倡的教学原则有:充满生活情景、与学生生活发生联系的课堂更有价值;师生人格平等的课堂是更先进的课堂;对学习过程有更多及时评价和关照的课堂会对孩子长远发展更有利……
我们反复向教师强调这几个原则, 在聽课、评课的过程中, 教学领导和骨干教师也会观察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作出判断。
为什么会有这些原则?这些原则是在不断摸索中一点点形成的。在我们的生命教育理想中, 教育一定是与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的, 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教育, 教育不是空中楼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引导, 今天我们的教师在上一堂新课时, 都有这样一种意识:这堂课的内容如何与这个班孩子近期的生活结合?如何结合得更自然、更天衣无缝?生活场景下的教学内容也让教学活动更有吸引力, 我们的研究证明, 孩子喜欢这种源自身边生活、又会影响身边生活的教学。而师生人格平等的课堂更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很多农村或城郊孩子本身就有一种自卑感, 甚至有一部分孩子在生人、外人面前不敢说话, 教师尊重孩子, 人格上讲究平等, 让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那些平日事事都自觉往后站的孩子受益最大, 他们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 变得更开朗、更喜欢表达了, 一些孩子的生活态度也变得更积极。而倡导及时评价学习过程的课堂也是我们学校孩子的切身需要, 很多升学无望的孩子, 他们长期处于辍学的边缘, 上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 学习对他们来说毫无乐趣。关注过程的教学给这些孩子带来了福音, 越来越多的处于“末游”的孩子也喜欢参与学习了, 不管说得对还是错, 他们现在都敢于表达, 甚至有的学生因此开始爱上了学习, 因为不管他们答得对或错, 教师都会观察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发现好的环节, 给予及时的评价。
我们还在课堂的生动性上下了很多功夫。如同城市学校一样, 我们当然也期待学生能有一种专心致志的学习状态, 如何吸引农村孩子的注意力便成了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开始我们会鼓励教师多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问、音频或视频引入, 后来我们慢慢发现, 真正吸引学生的好课是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内容的交集, 如同我们倡导生活场景下的教学一样。比如农村孩子普遍对身边的动物、植物感兴趣, 我们的很多教学都可以借此来创设情境。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 我们也有了一些原则。比如, 尽可能说短话, 增加对话环节。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 我们的孩子在注意力保持时间方面比城市优质学校的孩子要短, 因此我们更倡导一种多对话的教学原则。教师本来可能想用一句很长的话表达, 是不是可以拆成一些短句, 与学生多一些对话往来、多一些互动, 这时学生的参与机会就能多一些, 教师在学生的参与中还能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而孩子的注意力、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农村或城郊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只是更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 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式。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重复心中的那个初衷:为农村孩子的生命负责。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