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长沙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p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与茶之间的城市理想国
  有这样一种说法:近现代湖南人在历史舞台的崛起,与读书相关。
  以湖南人为主体组成的湘军,固然善于扎硬寨打死仗,但同时几乎每位赫赫有名的统帅都是边打仗边读书。从长沙岳麓书院走出去的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没带兵时就是一个十足的书迷,他在北京考完试后回家,曾“贷百金,过金陵,尽以购书,不足,则质衣裘以易之。”平定江南后,曾国藩也不忘从战火余烬中抢救出不少珍贵书籍“携以归湘”。
  魏源小时候在家中的读书楼里读书,很少下楼,偶然下了一次,竟引来家里的狗追咬。魏源一向“严寒酷暑,手不释卷”,有时“至友晤谈,不过数刻,即伏案吟哦”。
  或许是延续了这一优良传统,在今日的长沙,书吧也可算是城市一景。
  百颐堂位于人民东路,大厅里除了摆了整墙的大书架,还有一张大茶桌、一张古琴和一些玻璃展柜,放着各种瓷器、茶叶和专门用来泡普洱茶的铁茶壶。墙上挂的、桌上铺的都是蓝印花布,十分淡雅。
  这间书店在长沙文化圈小有名气,你也可以说它是一间茶楼、一家餐厅或是一个会所,此间的湘菜做得颇为地道,还提供白酒供来客小酌;大厅两侧有许多卡座包厢,同样以蓝印花布做装饰,屋内挂着些书画作品,有的还有电视和电脑,可以喝着茶上网。
  百颐堂不定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读书会、名家的新书发布会,关于身心灵或茶道、养生的讲座和沙龙。贺雄飞、汪涵、素黑、李子勋、李欣频、吴思、鄢烈山、胡因梦等人都曾在此举行专场活动,最近来做客的是著有《乡关何处》的湖北籍作家野夫。
  百颐堂“堂主”卢京青此前和妻子郭红梅在长沙做了一个“新世纪书刊经营部”,以装潢别致、人文图书种类齐全、更新速度快而为长沙爱书人所知晓。近年来,随着各项成本节节攀升,实体书店成批倒闭,“新世纪”也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压力,他们的应对之举便是多元化经营,增加了茶、瓷器、养生活动等,并在2012年初开设了百颐堂。
  卢堂主方脸庞,平头,身着素雅的布衣,项上一条粗链子显出几分江湖气,一开口却甚是儒雅,茶香氤氲中,聊出许多业内掌故。我不禁联想到野夫新近在此举行的讲座——《身边的江湖》。何谓江湖?社会学家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谈及,江湖是游民生活的空间,其中不乏一些好汉式的游士、游侠。江湖的存在,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弥补了传统社会的不足。其实城市本身便是个江湖,有繁华的一面,自然也有这么一个安静的角落;有艳俗的场面,自然也有琴音袅袅、书香满屋的斗室。而这些“例外”,对于城市来说,就像人大脑中的额叶,体量不大,却承载着一个人的情感与思维,不可或缺。北京的单向街、字里行间,上海的季风书园,广州的学而优,台北的诚品书店,大抵都属于此类。卢京青说,“百颐堂”的“颐”字有“养”的意思,他们开这家店也是为了颐身养志、怡情悦性。
  借着口口相传,来百颐堂买书的人着实不少,卢京青也因此得到“解放”,能常与朋友出外旅行,搜集一些散落在民间的老玩意儿,回来就顺手放在大厅的展柜里。
  在长沙,像百颐堂这样的“综合文化场所”还有好几家,比如熬吧和自在堂,爱书人把它们统称为“书吧”。和其他城市的书店相比,长沙的书吧综合性更强,空间更宽阔,感觉更加从容——这与长沙的房价不高不无关系。像自在堂就坐落在太平街上,太平街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历史遗迹,和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宜春园茶楼等老字号,同时也有热闹的酒吧和现代服饰店入驻。
  熬吧也身处闹市区,算是长沙书吧中出道最早(2010年4月开业)、名气最大的,除了售书、读书、论坛,同样以茶道、棋道等作为号召。关于书吧的名字,负责人王来扶这样解释:就是熬着吧,简称熬吧。然后他自己也笑了:“当初也想起一个深奥的名字,可想来想去,都不如这个简单明快。其实,它也暗合了我们的生活——在各种滋味中熬着。”
  在熬吧,可以读书、下棋、聊天、喝茶,只是绝对不允许打牌,这在满街满巷都能看到棋牌室的长沙算是比较另类的。2011年,熬吧读书会举办的免费讲座超过30场,张鸣、章诒和、雷颐、张大春、韩少功、蒋勋等一批作家都曾在熬吧开讲。“或许长沙太过浮躁和喧嚣,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为长沙留一块这样的地方,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让湖南人爱书读书的风气流传下来。”
  坐在熬吧临窗的位置,看着楼下喧闹的车水马龙,忽然有种浮在半空的感觉。服务生轻手轻脚送来一壶茶,小声说:“看书可以到后面的书架取。”那一面满满的书柜墙让人有点晕眩,如今,能用半天时光徜徉书海,感觉是一件挺奢侈的事,而熬吧恰是这样一个熬文化、熬情致之所。
  岳麓山:未曾忘记的历史
  提到长沙就不能不提岳麓山。
  岳麓山,顾名思义,是南岳之麓的一座小山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岳麓山毗邻湘江,自古人文兴盛,其中又以山脚下“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为最。岳麓山脚下,从北向南依次有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湖南大学历史系有时候会到岳麓书院上课。
  游客比较多时,大学区内会经常堵车,因此管理内的交通协管员通常会让大家步行上山。和这么多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走在一起,心情也是愉快的。
  穿越岳麓书院沿山路而上,游客渐少,山间树木繁茂。路旁有个很不起眼的指示牌,写着距离此处20米有战壕遗迹,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战场。湖南作家林家品说:“岳麓山上,你看到的不只是豪情,更有血淋淋真实的历史记录,是湖南人为这片热土洒下的鲜血。”
  “一座岳麓山,半部辛亥史。”在这座海拔不过300.8米的山峰上,埋有70多位辛亥先烈:黄汉、蔡锷、蒋翊武、陈天华……对于熟知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这是一段容易心潮澎湃的山路。“失败就战死,绝不下野;成功就归田,绝不争权。”这些先烈留给后人的除了壮烈、激烈,还有许多关于政治的思考。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人杨度的口气之大,无出其右。不过,近代三湘大地的确是人才辈出,从率先喊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到以操练湘军起家的曾国藩;从维新主将谭嗣同,到革命志士黄兴,军国大事中几乎时时处处都有湖南人的身影。   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 “长沙会战”。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看,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在如此种种惨烈的战斗中,英勇奋战的湖南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不惜牺牲生命。
  长沙的一位媒体朋友说,每每看到当年留下的炮弹坑,于荒草丛生中,便可以想见当年的战事有多么猛烈。有一次他爬岳麓山,看到有人在喂狗,看那情形不像是出来散步的。原来,此人之前一直在山间守护七十三军烈士墓,为此还养了十几条狗;后来因为政府进行居民搬迁,守墓人被迫下山,但有一条狗死活不肯走,只是蹲在墓地旁流泪,他只得将它留了下来,以后每天上山给它送饭……
  有些东西,并不会因为战火的焚烧、政治的动荡、人为的破坏而消失。站在岳麓山上东眺,隐约能看到月湖公园附近的高楼大厦。在月湖公园里,一个名为《未曾忘记》的湖南老兵肖像摄影展已经进行了一个星期,策展人是本地的资深媒体人袁复生,负责拍摄的是他的同事马金辉。马金辉花了三年多时间,跑了湖南的十几个县市,拍摄了201位尚在人世的抗战老兵的肖像。
  “有资料显示,湖南抗战征兵210万,如今仅存500余人。现在我们只能找到201位老兵,为他们留影。”“湖南抗战老兵肖像采集计划”开始于2009年,初衷是为这些年事已高,且长时间不被公众认知的卫国士兵留取“遗像”。“面对图片库里这些即将,或已经逝去的老人,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老人们在对日战场上的英勇与果决,甚至不是他们长时间不被认知、苦闷压抑的生活;而是在家国破碎、无处偏安的情境中,老人们曾有过的激愤、纠结,抑或是胆怯……还有在他们残存记忆中至今尚存的感念。我相信这就是老人们生命里的柔软处。尽管柔软在同仇敌忾的坚硬语境中是不被容忍的,但正是这柔软让我觉得他们的真实伸手可触。是这柔软,让我觉得他们离自己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遥远……”摄影师马金辉在行走过程中反复体验那种属于湖南人、湖南老兵的烈性、炙热以及柔软。“我不断描述地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但这些都是血性汉子,他们是湖南人的代表,我希望用镜头可以记录下来。”
  这些肖像下面的文字都很简单,比如:“肖远湘,1922年,衡阳市祁东县砖塘镇黄丫桥村6组。20岁主动加入国民革命军新编20师(威远师)59团,给团长周穆深当勤务兵。1944年,回乡探亲的肖远湘,因湘桂铁路中断而滞留家中,自此离开部队。如今,已经90岁的老人还坚持下地,种黄花、摘黄花。2011年12月10日,在女儿莲子生日这天,老人应大家的要求再次唱起了《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精神矍铄的老人自言要活到百岁。”不足两百字,却道出了一个老兵的人生轨迹,和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忆。一次战役的结果,一场战争的胜负,一个国家的建立,其基座是无数受侮辱、受损害乃至献出生命的人。他们中很多人没有留下墓碑,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卡尔维诺在描述城市的标记时说:“你眼中所见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意味着其他形象,如镊子是牙科诊所;耳杯是酒馆;戟是军营;天平是杂货店……”如果要挑一样事物作为长沙的城市地标,岳麓山可能是最适宜的,山上至今仍有晋朝的罗汉松、唐朝的银杏、宋朝的香樟,共同铭记着一些悠久的历史,以及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
  私藏小馆的民间记忆
  每座城市都有这样一些“私家”场所,不太为外人所知,只是些圈内人雅聚。龙聚福和园是长沙的一座私人石头小馆,位于湘江西岸,藏于现代楼宇之间,面积不足十亩。古时正三品官员家门口的汉白玉门樽、民国时期流行的嫁妆、侥幸逃过文革洗劫的大红喜床……一件件曾散落民间的宝贝在这里又重现生机。
  踏着青石板和麻石铺就的小路走进和园,那些民间宝贝随处可见,最显眼的当属一座座原样式、原材料迁移的古旧房屋,整旧如旧。
  庭院里的每一片青石瓦片都是从长沙古窑中淘得的,镶嵌在地上的石磨,也是从长沙各地收购而来。和园主人王明辉说:“可别小看了这些石磨,它们从清朝到民国,各个时期的都有。像我们脚下这块,当初的主人追问我为什么要收石磨,是不是要转手卖高价,我说是要放在我的私人院子里做装饰,他不信,还跟来看;后来他说,这石磨是他家用了三四代的老物件,想丢又舍不得,现在摆在我这里,倒觉得心安了。”
  王明辉收藏的老物件,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甚至见证过长沙城市的兴衰。在长廊边迎风招展的“湖笔徽墨”、“地道药材”、“伏酱秋油”等金字招牌,都有着两百多年历史;回廊和过道墙壁上各种材质的圆雕与浮雕,雕工已近乎绝版;还有各式农具、日用器皿、婚嫁的抬盒箱柜……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石能镇宅、辟邪、祈福,在这个展现中国民间文化的庭院中,守门神是寓意龙凤呈祥的麻石雕刻,镇园之宝“无头胜有头”的神秘石佛像,神态各异、旧时守护家门的石狮子,还有两桌形象逼真的石头菜品。
  华灯初上,和园里也一片灯火通明。王明辉和几个石友把玩、讨论着几个石头摆件,说得兴起,还会吵上几句,长沙人的“霸蛮”情致一上来,拉也拉不住。站在他们中间,有那么一瞬间,我恍惚是回到了米芾拜石的年代。
  除了和园,王明辉的另一个得意之作是河西区的六和溪街。六和溪街是一个狭长的室内餐饮街,耗时一年半建成,院里院外所用的墙砖和木头都是从长沙城市改造中觅得的,如锦龙阁包厢外墙面上的石头是在修缮天心阁时剩下的,院内的青石瓦片是长沙郊外古窑场捡来的,水池扶手是文夕大火后散藏在民间的茶子树家具改装的,窗边装饰用的龙头都是从浏阳河畔各个船家的旧船上取下的……四周的建筑也是按照长沙各样旧街巷复原的,其中包括当年毛泽东和杨开慧居住的枣园古井原址,也被完好保存并重新修葺。
  长沙是中国少数几个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但一场文夕大火毁灭了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积累,地面文物保留下来的几近于零。“长沙近30年来,物质、人力欣欣向荣。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当居首要。百年缔造,可怜一炬。”王明辉建造六和溪街的原因很简单:希望能有个地方能真实再现长沙城旧时的繁荣、热闹。“我不需要图纸,我只是把我脑海中的东西复原。”
  六和溪街内集中了长沙的各种小吃,但坐在里面怎么都不觉得是在吃小吃,恍若回到文夕大火前夜的长沙,大家一起热闹地“策”中国的未来。
其他文献
作者介绍  行者,又名章甫、青主、号妙德。  琴人、作家、当代学人、旅游卫视特约主持人。  十年间两次遍走中国、亚洲各地。在琴学上,拜学于当今中国最重要的古琴大师之一裴金宝先生;在尺八上,他曾游学于日本尺八大师竹仙老人等。兼学吴门归真太极八大式。  作品有《天上大风》(中信出版社)、编订《弘一大师开示录》;“古琴与尺八”主题演奏会;主持、拍摄有旅游卫视《穿越桃花源》10集纪录片等;新书《行者音风录
儒勒·米什莱(1798—1874),法国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名著《法国史》为他赢得了『法国史学之父』的美誉。  环绕在我面前的这座湖还不是那个狭长的、诸峰屏拱、波涛汹涌的玉丽湖。不过遍地的枞树林提醒你对于季节可不能掉以轻心,它告诉人们这里是一个寒冷的地方。许多东西都包含着某种生野、粗犷的意味。冬季的烈风从南方吹来。对岸在我面前,昏暗的比拉特山巍然壁立,这座山峰巉岩嶙峋,峰峦如削,侧翼作黧黑色。十里
罗马尼亚曾是欧洲通往土耳其帝国的要道,在这片土地上,古典与现代有着完美的结合。我没有流连于恢弘的古堡和蜿蜒的多瑙河,而是在偏远的Maramures地区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拍摄当地人最本真的生存,体验那些在21世纪即将消亡的罗马尼亚文化风俗。  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方,能让我如此深入地观察着冬季的逝去、春天的到来,四季缓慢循环,周边不乏干枯与死亡,但更能感受到来自男人、女人、动物以及土地的生命脉动。这些
“点心炸弹”轰开人生的围墙  饭后甜点和下午茶,是法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松软香甜的糕点,通过面粉、牛奶、巧克力、香草、咖啡、朗姆酒、葡萄、覆盆子、开心果、榛子仁酱、柠檬等原材料的悉心组合,以适当的炉火温度烘焙,便可化成一种至美体验,精致如艺术,味美似情爱。  去法国求学之前,彭程就已经是一个“点心杀手”了,谈起“蛋糕”来鲜有卡壳的时候,甚至有写一本“食评”的念头。上大学时,她最喜欢去学校附近
背靠江南膏腴之地、又坐拥远东第一大码头,『舌尖上的上海』自然也是尝遍南北,横扫东西。2016年秋天,全球美食界的权威榜单米其林指南发布了上海版,这是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尽管各路老饕对榜单褒贬不一,但都同意米其林的出发点——正如米其林国际部经理Michael Ellis所说:『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几十年来作为经济和文化的十字路口,它的美食能够很好地反映这段历史。』“米”到上海之前世界的味道早就到了 
中国经典奢华精品度假酒店品牌WEI落户江苏省,并已开门迎客。作为WEI酒店集团的旗舰酒店,WEI天目湖酒店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天目湖明珠半岛,不仅为客人们提供体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更从佛教禅宗、品茶以及包括孝道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灵感,为客人打造匠心独具的入住体验。    为庆祝开业,酒店现推出三天两晚的双人优惠套餐,即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周日至周四,客人可以每晚3088元人民币的价格入
岷江上游的幽深山谷,分布着“最后的羌人地带”,这个古老的民族仍然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建筑、民俗、美食、手工艺都别具一格。去四川旅行,走过九寨、黄龙之后,不妨将目光转向其西南方向,寻访隐藏于高山之中的最美羌族村寨。  最建筑 桃坪羌寨,看最完整的羌族建筑  桃坪是最知名的羌寨之一,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可以看到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配有
5月20日—2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和赤峰市政府联合主办、赤峰市旅游局和文广局承办的2016年“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分会场活动在赤峰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旅游一卡通”在“5·19中国旅游日”启动仪式上首发。该卡由旅游局、中国旅游报、华夏智旅联合推广,建设银行负责发行。“旅游一卡通”在赤峰首发后,将与在京津冀以及山东德州区域发行的“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一同走入市场,为跨区域的
不知为了什么缘故,一年来只听见许多人喊着旅行。有些朋友曾经乘了小船游过富春江;有一位一条腿的朋友竟然踏上了泰山的顶尖。郁达夫的《履痕处处》便是他旅行的成绩。谁都想往外面跑,只有一位要“雅”的作家计算着在家里种菊花,每月需费一百五十九元六角。  我最喜欢听人在旅行以前所作的种种打算,尤其是老年的夫妇。女的预备乘着自己烧香的便,带了儿子女儿一同去游山,男的便盘算着怎样可以省些钱,一家人在客栈里究竟开一
大多数人去博物馆,关注的是里面的收藏品,而美国摄影师安迪却有意避开了展品,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那些陪伴展品的人,试图深入观察和解读俄罗斯博物馆中那些『守望者』的世界。  在这个国家最好的博物馆里,一群祖父祖母级的馆员,穿着舒适的毛衣,或者围着花披肩,守护在各种各样的展品前面,犹如一种现代艺术景观。如果参观者和展品靠得太近,他们会摇摇手指,做出温柔的责备,让人想起小时候试图一把抓住太多糖果时,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