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调节治疗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疾病,发病率25%左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以反复不断地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为主要征象,1~2月1次,1年内发病7次左右,患儿平时面色无华、、毛发不荣、肌肉松弛、消瘦或虚胖、动则易汗,或寐则多汗、畏寒恶热,或长期低热、厌食纳少、大便不调,或咽红经久不消、扁桃体肿大等。如果治疗不当或治不及时,容易导致哮喘、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正确认识和处理 了解了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就应该从宿主的抗体、病原微生物和抗菌药物来分析和考虑,其中最主要的是机体因素,包括全身因素造成的机体免疫力低下、致病菌对不断开发的抗菌药物的耐药和不合理使用等。处理时还应顾及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问题。
  1.1 调节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 胸腺素、左旋米唑、转移因子、卡介苗均属免疫增强剂,有较强的非特异免疫调节功能,能有效激活巨嗜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调节体液免疫水平,从而明显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临床可选择性应用。
  1.2 补充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 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等可促进体内各种酶及蛋白的合成,促进淋巴组织的发育,维持体内正常的营养状态和生理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3 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 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使支气管壁结构遭受破坏,抗微生物气道廓清率下降,纤毛净化功能和局部防御功能严重减退,使细菌难以被清除而形成慢性感染灶。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的适应症、应用剂量和方法尤为重要,否则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或菌群交替和多种病源微生物的混合感染。临床实践表明长期大量使用一种或某种抗菌药物也容易造成耐药,而抗菌药物轮换使用则能较好避免耐药性的产生。抗病毒治疗可选择利巴韦林、干扰素、聚肌胞等,人α-干扰素对病毒性感染有效,雾化吸入局部治疗比肌内注射疗效好,应早期使用。抗微生物治疗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ß-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原则为依病源微生物选用敏感药物,足量足疗程。避免滥用激素,激素虽能迅速减轻症状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能使患儿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不断导致新的感染,使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形成恶性循环。
  1.4 其他 平时加强营养、合理膳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避免被动吸烟及异味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积极防治各种慢性及原发病,如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
  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调节治疗 第一刺激及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其二就是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补充多种的维生素,加强体质身体的锻炼、增强小孩体质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常用有三种药物:①转移因子:转移因子从是人白细胞或者是动物的脾脏里面提取的,它含有多种的免疫调节因子,可以提高和触发机体免疫防御疾病的功能,有资料表明服用转移因子后血里面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②卡舒宁:是一种卡介苗的提取物,主要成分是一些核糖、脂多糖,它能够增强体内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呼吸道感染。③胸腺因子D:是常用的促进免疫力功能的药物。这三种药物从不同的角度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 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较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外,很难用单一理论因素或学说予以解释,其病因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众多学科,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存在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要全面分析,综合治疗,方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小儿营养、免疫等内在因素及感染、环境等外在因素两大方面,而作为影响机体免疫状态的营养因素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中占主要地位! 佝偻病的发病基础主要是维生素W 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骨骼钙化不足,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其免疫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免疫缺陷是公认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也有报道微量元素锌及维生素A的缺乏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免疫缺陷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锌参与90多种酶的合成,与200多种酶活性有关,锌缺乏时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紊乱,胸腺、脾功能降低或萎缩,使T细胞功能降低;维生素A不足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改变;局部屏障作用破坏,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补充锌及维生素A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加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在先天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外邪入侵,使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肺气不足,腠理不密而致病。玉屏风散是中医扶正固表的名方,方中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扶正;党参、山药健脾益气,五味子固表止汗;防风佐黄芪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屏风散能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血清补体C3、C4水平,增加血清免疫蛋白IgA、IgG、IgM含量,增强小鼠寒热交替刺激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机体免疫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年龄增长,部分发病次数有减少的趋势,药物干预能显著减少发病次数。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25-126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是参与新课改的所有实践者讨论得非常热烈的问题,更是笔者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而造成今日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割裂  《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这三个方面,强调的是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阶段,三维的课程目
阅读是提升学生精神品质的桥梁和纽带,阅读教学则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笔者任教初中语文,对阅读提升学生精神品质之途径做过一定的思考。现拙于笔端,期求行家予以教正。  一、阅读教学需求学生学习课堂的本真  初中学生的阅读学习,其本真的最基本的要义是什么,作为一个最基层的教学人员是不可能去阐释得完美无缺的。但有一点是可以引起同仁去思考的,课堂教学的本真应当是学生去情真意切地鉴赏性地读好所学的阅读篇目
所谓"生态"即和谐、自然。而打造语文的生态课堂,实际上是营造开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好,提升自我。构建注重生命成长的生态化课堂,给
一、现状分析  目前,中学作文中议论文教学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教学低效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语文教师也在探索多种方法,但大多数老师习惯重视书写习作,忽略了口头作文训练也是有效提升作文写作水平及写作效率的方法之一。俗话说“言为心声”,要想写得好,先要构思好,心里有东西,下笔才充实,因为会说,写作就有了保证。作文教学的低效,结果必然在高考作文中体现,大部分议论文得分徘徊在及格线至良之间
教师融入课堂,学生贴近教师,师生共同探讨,这对教师而言,去除了单项讲解的枯燥无味,享受者教学相长的乐趣,也为那些学习语文兴致不高的学生能参与课题、融入课堂提供了机会。那么师生之间怎样才能做到“亲密无间”的合作呢,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走出传统,构建充满新意的课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贴近生活,引进语文教学的活水  如果说上一节课需要一杯水的话,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是时时需要更新的活水,它
通过基于EWB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电路课程实验开出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病学的教学,始终是中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