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力不得不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在农村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留守儿童在学习、思想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很多孩子穿着打扮怪异、性格偏激、思想复杂、学业成绩差。这些孩子已经被当今社会称为“特殊群体”。
关键词:现状;思想;学习;举措
中国分类号:G4
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就是父母双方都长期外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由公婆或亲戚代管的14岁以下的儿童。
在调查我校的1300多人中,其中有960人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70%,其中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占90%,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绝大多数。
一、思想状况
留守儿童的思想远远复杂于非留守儿童,因为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造成了他们的自私、偏激、暴力、无担当等性格。
二、学习现状
(一)目的不明确
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不单一,为父母而学,为日后能挣大钱而学,为了混个毕业证学习,为了物质奖励而学,迫于压力而学,为了更多的知识,孩子的学习动机往往难以持久,又因缺少父母的监督指导,往往因为贪玩或畏惧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动机、信心和兴趣。
(二)学习习惯差
这些孩子不仅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都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受不尽”(1)。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能否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培养得越早越好,但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较早,缺少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校里,虽然老师也对其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他们在学校习得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家中得不到强化,课堂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很多学生喜欢边听音乐边看书,边做小动作边听课,边吃东西边写字,更有甚者,很多孩子留恋网络,由于其父母、公婆的溺爱,农村中学生基本普及手机,教师劝说无效,农村基层教育一度陷入困境。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业成绩肯定陷入沼泽。
(三)学业成绩落后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这些老人文化水平低,要求更不用说,他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放任自流,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迟到、早退、旷课是常事,长此以往,学习成绩普遍落后。
三、形成原因
(一)家庭
1、监督力度弱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父母因为远管不到,公婆因为水平低管不了。
2、管理方法不当
当前,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种方式:1、溺爱型,只注重物质补给,不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教育;2、严厉型,认为棍棒下面出好人,孩子学习成绩一旦落后,“政治课”外加“竹笋炒肉”,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3、放任型,祖辈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是打工,凡事追求顺其自然。
3、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
公婆文化程度偏低,无法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帮助,加上教育观念的陈旧使他们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缺少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开成绩下降,继而对学习失去信心,逃课,抽烟,打牌,三五成群地沉湎于网吧、游戏机厅,学业成绩一度下跌。
(二)学校
1、重视欠缺
留守儿童是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在学习上需要教师多加帮助和关心,但学校很少考虑他们的特殊性,和其他孩子一样对待,没有采取相应的特别措施,对他们的教育针对性不强。造成这些孩子整天想入非非。
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农村学校的教师吹拉弹唱样样俱全,工作及其繁重,在这里没有专职的留守儿童管理员,几乎无暇召开临时监护人会议,加上地域的偏僻,也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
(三)教育脱节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将孩子送进学校就认为万事大吉,在他们的眼里,教育是万能的,教师是神圣的,既然学校是受教育的地方,孩子们送进来那就是由学校全权代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造成有些调皮的留守儿童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和家庭蒙混过关,结果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社会环境
视听文化的渗入,孩子们不再去接触社会,他们一味迷恋这些工具,养成了他们衣食无忧的习惯。
四、相关举措
1、国家举措
国家能否加大投资力度,让大多数农民工孩子能够就近入学。
2、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
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2)。在家庭,老人本身都需要照顾,而且已经接近古稀之年,但还要身负重荷,这无疑给老人造成身心负担,势必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2、监护人与孩子要敞开心扉
临时监护人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首先,不溺爱孩子,而要更多跟他们沟通,消除误会,防止产生“代沟”,其次,学会沟通,及时通过电话请教老师或亲朋好友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碰到的困难。
3、加强家长与孩子的联系
(二)学校需肩负教育重任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各种关爱活动,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
1、转变办学理念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要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所喜欢和留恋的场所。每个班级至少要设置2名以上的保育员。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档案材料以班级为单位,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父母打工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由班主任以及保育员负责管理,以便跟踪服务。
3、提供亲情电话或者视频场所
孩子需要亲情的抚慰,家长想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教师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孩子的表现,“亲情电话”或者网络视频,会加强了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会议或者活动
通过会议的形式,教师、监护人反馈交流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同时对监护人进行必要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从而影响监护人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通过活动的形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5、家访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全面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心理状况,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出感情的低谷,让师爱常在。
关键词:现状;思想;学习;举措
中国分类号:G4
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就是父母双方都长期外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由公婆或亲戚代管的14岁以下的儿童。
在调查我校的1300多人中,其中有960人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70%,其中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占90%,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绝大多数。
一、思想状况
留守儿童的思想远远复杂于非留守儿童,因为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造成了他们的自私、偏激、暴力、无担当等性格。
二、学习现状
(一)目的不明确
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不单一,为父母而学,为日后能挣大钱而学,为了混个毕业证学习,为了物质奖励而学,迫于压力而学,为了更多的知识,孩子的学习动机往往难以持久,又因缺少父母的监督指导,往往因为贪玩或畏惧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动机、信心和兴趣。
(二)学习习惯差
这些孩子不仅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都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受不尽”(1)。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能否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培养得越早越好,但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较早,缺少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校里,虽然老师也对其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他们在学校习得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家中得不到强化,课堂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很多学生喜欢边听音乐边看书,边做小动作边听课,边吃东西边写字,更有甚者,很多孩子留恋网络,由于其父母、公婆的溺爱,农村中学生基本普及手机,教师劝说无效,农村基层教育一度陷入困境。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业成绩肯定陷入沼泽。
(三)学业成绩落后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这些老人文化水平低,要求更不用说,他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放任自流,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迟到、早退、旷课是常事,长此以往,学习成绩普遍落后。
三、形成原因
(一)家庭
1、监督力度弱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父母因为远管不到,公婆因为水平低管不了。
2、管理方法不当
当前,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种方式:1、溺爱型,只注重物质补给,不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教育;2、严厉型,认为棍棒下面出好人,孩子学习成绩一旦落后,“政治课”外加“竹笋炒肉”,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3、放任型,祖辈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是打工,凡事追求顺其自然。
3、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
公婆文化程度偏低,无法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帮助,加上教育观念的陈旧使他们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缺少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开成绩下降,继而对学习失去信心,逃课,抽烟,打牌,三五成群地沉湎于网吧、游戏机厅,学业成绩一度下跌。
(二)学校
1、重视欠缺
留守儿童是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在学习上需要教师多加帮助和关心,但学校很少考虑他们的特殊性,和其他孩子一样对待,没有采取相应的特别措施,对他们的教育针对性不强。造成这些孩子整天想入非非。
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农村学校的教师吹拉弹唱样样俱全,工作及其繁重,在这里没有专职的留守儿童管理员,几乎无暇召开临时监护人会议,加上地域的偏僻,也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
(三)教育脱节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将孩子送进学校就认为万事大吉,在他们的眼里,教育是万能的,教师是神圣的,既然学校是受教育的地方,孩子们送进来那就是由学校全权代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造成有些调皮的留守儿童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和家庭蒙混过关,结果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社会环境
视听文化的渗入,孩子们不再去接触社会,他们一味迷恋这些工具,养成了他们衣食无忧的习惯。
四、相关举措
1、国家举措
国家能否加大投资力度,让大多数农民工孩子能够就近入学。
2、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
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2)。在家庭,老人本身都需要照顾,而且已经接近古稀之年,但还要身负重荷,这无疑给老人造成身心负担,势必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2、监护人与孩子要敞开心扉
临时监护人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首先,不溺爱孩子,而要更多跟他们沟通,消除误会,防止产生“代沟”,其次,学会沟通,及时通过电话请教老师或亲朋好友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碰到的困难。
3、加强家长与孩子的联系
(二)学校需肩负教育重任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各种关爱活动,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
1、转变办学理念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要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所喜欢和留恋的场所。每个班级至少要设置2名以上的保育员。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档案材料以班级为单位,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父母打工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由班主任以及保育员负责管理,以便跟踪服务。
3、提供亲情电话或者视频场所
孩子需要亲情的抚慰,家长想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教师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孩子的表现,“亲情电话”或者网络视频,会加强了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会议或者活动
通过会议的形式,教师、监护人反馈交流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同时对监护人进行必要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从而影响监护人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通过活动的形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5、家访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全面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心理状况,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出感情的低谷,让师爱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