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对言语行为理论下的反讽进行阐述,并以《傲慢与偏见》为例,通过分析其中的反讽言语行为,证明了文学作品中的反讽也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到阐释,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反讽;言语行为理论
【作者简介】曹湘洁(199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教师,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前言
《傲慢与偏见》是十分著名的长篇小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反讽艺术。因此,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应该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对反讽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简·奥斯汀的写作特点与手法,充分理解小说中蕴含的讽刺意味,并证明言语行为理论在文本分析中的可行性。
一、言语行为理论下的反讽
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英美的作品中,反讽是使用最广泛的艺术手法,同时其在作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要想通过语言来达到某一目的,那么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首先,说话人必须有一定实施能力;其次说话人不可以对说过的话反悔;最后,说话人应该对提出的行为具有一定诚意。其中,诚意是每一种言语行为实施时必须具备的条件。
在言语行为理论中,反讽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反讽言语行为主要是在读者与作者相互之间的交流中进行,而且其还可以细分成字面反讽与结构反讽。而微观的反讽言语行为则是在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中进行,具体可以分为阐述性、表达性、指令性以及承诺性。阐述性反讽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是以谓语动词来表达相应的特点或者是关系,第二是话语中有虚假信息的存在,第三是话语参考部分存在虚假。表达性反讽主要是通过对命题内容的分析,来判断其是否存在反讽。指令性反讽既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也能用强硬的语气。而承诺性反讽则是当说话者无法实现某一行为时,那么其话语便有了反讽意味。
二、言语行为理论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
1.宏观反讽言语行为。
(1)字面反讽。字面反讽指的就是作品语句中的字面意思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经常是通过正面叙述与讽刺语气结合的方式,来将反讽的意味表达出来。例如,在小说刚开篇中,奥斯汀就这样描述“有钱单身汉娶太太是世界公认的真理”,这句话中就带有十足的反讽意味,作者的本义是阐述其并不是普遍真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认为金钱就是一切,其甚至可以取代婚姻、爱情等。作者好像是从富有单身汉角度出发做出声明,但其声明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全部单身汉的认同,即使是作者本身也是不赞同的。作者以此来开篇,不仅奠定了作品的整体基调,还通过反讽言语行为的运用,对当时只重视财富与地位的婚姻观念进行了讽刺。简·奥斯汀列出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稍有钱财的单身女士必然会嫁给有钱的丈夫。
(2)结构反讽。结构反讽指的就是不通过特定的句子,而是使用结构来对故事情节进行反讽。在作者营造的讽刺环境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小说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男主角达西与女主角伊丽莎白。在浪漫爱情故事里,男女主角一见钟情并白头偕老是十分常见的,但在《傲慢与偏见》中,主人公的爱情并不顺利。小说中主要是通过伊丽莎白的思想、言语以及眼神来表现出上流社会的罪恶和愚昧,在与所有角色对比中发现,伊丽莎白是作者最友好对待的角色,但其命运也仍然遭到了嘲讽。伊丽莎白的各种行为与言谈都表现出了其聪慧的个性,但其仍然在爱情的蒙蔽下失去了理智,不仅拒绝达西求婚,还对他进行指责。而在放下偏见深入了解达西之后,伊丽莎白最终嫁给了这个她曾经指责过的男人。
2.微观反讽言语行为。
(1)阐述性反讽。阐述性的言语行为指的就是说话人通过承诺让人们接受并相信其话语的真实性。一般情况下,反讽言语行为都属于阐述性行为,而作者使用的目的就是利用批评来进行赞美或者是通过赞美达到批评的效果。以贝内特先生为例,在《傲慢与偏见》中,其经常愚弄别人,并通过反讽来挖苦自己的妻子。在妻子想要讲述庄园新主人的时候,贝内特先生以阐述性的反讽来回应了其行为。“你想说那我就听好了”这句回答,不仅表达了贝内特先生对妻子想要说的内容不感兴趣,同时还反映出贝内特太太说这件事的最终目的是让丈夫带着女儿去结识新来的单身贵族。同时,在妻子又一次把神经脆弱当借口时,贝内特先生以“它们是我老朋友,我经常听你提起它们。”的阐述性反讽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恼怒。同时,凯瑟琳夫人一直想要阻止伊丽莎白嫁给达西,但其行为却促成了其婚姻。在小说的最后,伊丽莎白以“凯瑟琳夫人应该十分高兴,因为其最愿意帮忙”这一阐述性的反讽行为来指责凯瑟琳夫人,并希望可以让其受到惩罚。
(2)表达性反讽。表达性反讽指的就是说话者将自身的感觉或者是态度表达出来,但这并不是其真正想要表达的。这种言语行为主要表现为道歉、祝贺、哀悼以及欢迎等,而其中的反讽意味则应该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分析。在伊丽莎白拒绝求婚后,达西就用了“谢谢你这么详细的解释”这种表达性反讽进行回应。由于傲慢与当时环境的影响,达西一直认为伊丽莎白会十分愿意嫁给自己,这也就使得求婚被拒时,达西的心情一下降到最低点。而在绅士教育下,达西不可能说出冒犯性的话语,因此,其用感谢来对伊丽莎白的行为进行讽刺。同时,伊丽莎白也运用过表达性反讽。在最小的妹妹不以私奔为耻的时候,伊丽莎白说出了:“谢谢你的心意,但我不愿意用这种方法找丈夫。”莉迪亚私奔的行为在当时是十分可耻的,但其不仅感不到羞愧,还一直在吹嘘,这也就使得伊丽莎白以帮忙、感恩来对莉迪亚进行讽刺,而且这一表达性反讽也表达出了伊丽莎白对威克姆的蔑视。
(3)指令性反讽。指令性反讽指的就是说话人想要让人们去做某件事,但是其内容是与当时情况不符的,會让听话人感觉到讽刺。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为例,在偏见的影响下,其经常对达西进行不分场合的批评与嘲笑。在达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后,按照当时的规范,舞伴之间应该进行交谈,但达西在傲慢性格的影响下一直沉默寡言,而这也就引起了伊丽莎白的不满,因此有了“你可以说一说舞伴与舞厅”的捉弄话语。这句话正是指令性反讽,且其行为对象是达西。由于达西的沉默,伊丽莎白便让他随便聊一些来作为惩罚。同时,小说中宾利小姐一直想要嫁给达西,在知道达西喜欢伊丽莎白后,其一直通过自己的话语让达西厌恶伊丽莎白。例如,在某次散步时,宾利小姐就对达西说出了“你要奉劝岳母不要多嘴,制止伊丽莎白的出言不逊。”这样的话语。虽然从表面上看宾利小姐在真诚地给达西提建议,但不论是谁都不会对宾利小姐进行感激。同时,宾利小姐的这些话看上去是反讽达西先生,但实际上是对伊丽莎白的攻击。
(4)承诺性反讽。承诺指的是说话人对没有发生行为的许诺,而承诺性反讽则是说话人并不具备完成许诺的能力,且谈话双方都知道这一点。例如,在回应妻子的话时,贝内特先生就用了“你可以把我写的信带去”这一承诺性反讽行为。在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下,在有新邻居到来时,应该由男主人进行拜访,作为已婚女士,贝内特太太是不能违背这一习俗的。这也就表明贝内特先生的话语是不可能实现的,属于承诺性的反讽行为。同时,由于贝内特先生并没有儿子,其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在这种情况下,贝内特太太一直想让伊丽莎白嫁给柯林斯,并让贝内特先生劝服自己的女儿。而贝内特先生是通过“伊丽莎白,你若是不与柯林斯结婚,你的母亲就不会见你;但你要是真的嫁给了柯林斯,那么我就不会见你。”这样的话语进行劝服。显而易见,贝内特先生是赞同自己女儿的行为,而其的这一话语正是承诺性的反讽言语行为,是没有任何诚意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傲慢与偏见》中主要有阐述性、表达性、指令性以及承诺性等反讽语言行为,而这些言语行为的使用不仅可以形象地表达出人物特点,还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小说主旨。因此,在阅读《傲慢与偏见》时,必须重视言语行为理论,并从这一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郭慧莹,孙彦彤.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研究[J].才智,2018(10):201.
[2]吴岩.对《傲慢与偏见》反讽言语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J].语文建设,2017(08):18-19.
[3]荣丽楠,王健.以言语行为理论的反讽原则探析《傲慢与偏见》——以班纳特夫妇对话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03):130-131.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反讽;言语行为理论
【作者简介】曹湘洁(199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教师,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前言
《傲慢与偏见》是十分著名的长篇小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反讽艺术。因此,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应该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对反讽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简·奥斯汀的写作特点与手法,充分理解小说中蕴含的讽刺意味,并证明言语行为理论在文本分析中的可行性。
一、言语行为理论下的反讽
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英美的作品中,反讽是使用最广泛的艺术手法,同时其在作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要想通过语言来达到某一目的,那么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首先,说话人必须有一定实施能力;其次说话人不可以对说过的话反悔;最后,说话人应该对提出的行为具有一定诚意。其中,诚意是每一种言语行为实施时必须具备的条件。
在言语行为理论中,反讽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反讽言语行为主要是在读者与作者相互之间的交流中进行,而且其还可以细分成字面反讽与结构反讽。而微观的反讽言语行为则是在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中进行,具体可以分为阐述性、表达性、指令性以及承诺性。阐述性反讽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是以谓语动词来表达相应的特点或者是关系,第二是话语中有虚假信息的存在,第三是话语参考部分存在虚假。表达性反讽主要是通过对命题内容的分析,来判断其是否存在反讽。指令性反讽既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也能用强硬的语气。而承诺性反讽则是当说话者无法实现某一行为时,那么其话语便有了反讽意味。
二、言语行为理论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
1.宏观反讽言语行为。
(1)字面反讽。字面反讽指的就是作品语句中的字面意思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经常是通过正面叙述与讽刺语气结合的方式,来将反讽的意味表达出来。例如,在小说刚开篇中,奥斯汀就这样描述“有钱单身汉娶太太是世界公认的真理”,这句话中就带有十足的反讽意味,作者的本义是阐述其并不是普遍真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认为金钱就是一切,其甚至可以取代婚姻、爱情等。作者好像是从富有单身汉角度出发做出声明,但其声明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全部单身汉的认同,即使是作者本身也是不赞同的。作者以此来开篇,不仅奠定了作品的整体基调,还通过反讽言语行为的运用,对当时只重视财富与地位的婚姻观念进行了讽刺。简·奥斯汀列出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稍有钱财的单身女士必然会嫁给有钱的丈夫。
(2)结构反讽。结构反讽指的就是不通过特定的句子,而是使用结构来对故事情节进行反讽。在作者营造的讽刺环境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小说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男主角达西与女主角伊丽莎白。在浪漫爱情故事里,男女主角一见钟情并白头偕老是十分常见的,但在《傲慢与偏见》中,主人公的爱情并不顺利。小说中主要是通过伊丽莎白的思想、言语以及眼神来表现出上流社会的罪恶和愚昧,在与所有角色对比中发现,伊丽莎白是作者最友好对待的角色,但其命运也仍然遭到了嘲讽。伊丽莎白的各种行为与言谈都表现出了其聪慧的个性,但其仍然在爱情的蒙蔽下失去了理智,不仅拒绝达西求婚,还对他进行指责。而在放下偏见深入了解达西之后,伊丽莎白最终嫁给了这个她曾经指责过的男人。
2.微观反讽言语行为。
(1)阐述性反讽。阐述性的言语行为指的就是说话人通过承诺让人们接受并相信其话语的真实性。一般情况下,反讽言语行为都属于阐述性行为,而作者使用的目的就是利用批评来进行赞美或者是通过赞美达到批评的效果。以贝内特先生为例,在《傲慢与偏见》中,其经常愚弄别人,并通过反讽来挖苦自己的妻子。在妻子想要讲述庄园新主人的时候,贝内特先生以阐述性的反讽来回应了其行为。“你想说那我就听好了”这句回答,不仅表达了贝内特先生对妻子想要说的内容不感兴趣,同时还反映出贝内特太太说这件事的最终目的是让丈夫带着女儿去结识新来的单身贵族。同时,在妻子又一次把神经脆弱当借口时,贝内特先生以“它们是我老朋友,我经常听你提起它们。”的阐述性反讽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恼怒。同时,凯瑟琳夫人一直想要阻止伊丽莎白嫁给达西,但其行为却促成了其婚姻。在小说的最后,伊丽莎白以“凯瑟琳夫人应该十分高兴,因为其最愿意帮忙”这一阐述性的反讽行为来指责凯瑟琳夫人,并希望可以让其受到惩罚。
(2)表达性反讽。表达性反讽指的就是说话者将自身的感觉或者是态度表达出来,但这并不是其真正想要表达的。这种言语行为主要表现为道歉、祝贺、哀悼以及欢迎等,而其中的反讽意味则应该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分析。在伊丽莎白拒绝求婚后,达西就用了“谢谢你这么详细的解释”这种表达性反讽进行回应。由于傲慢与当时环境的影响,达西一直认为伊丽莎白会十分愿意嫁给自己,这也就使得求婚被拒时,达西的心情一下降到最低点。而在绅士教育下,达西不可能说出冒犯性的话语,因此,其用感谢来对伊丽莎白的行为进行讽刺。同时,伊丽莎白也运用过表达性反讽。在最小的妹妹不以私奔为耻的时候,伊丽莎白说出了:“谢谢你的心意,但我不愿意用这种方法找丈夫。”莉迪亚私奔的行为在当时是十分可耻的,但其不仅感不到羞愧,还一直在吹嘘,这也就使得伊丽莎白以帮忙、感恩来对莉迪亚进行讽刺,而且这一表达性反讽也表达出了伊丽莎白对威克姆的蔑视。
(3)指令性反讽。指令性反讽指的就是说话人想要让人们去做某件事,但是其内容是与当时情况不符的,會让听话人感觉到讽刺。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为例,在偏见的影响下,其经常对达西进行不分场合的批评与嘲笑。在达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后,按照当时的规范,舞伴之间应该进行交谈,但达西在傲慢性格的影响下一直沉默寡言,而这也就引起了伊丽莎白的不满,因此有了“你可以说一说舞伴与舞厅”的捉弄话语。这句话正是指令性反讽,且其行为对象是达西。由于达西的沉默,伊丽莎白便让他随便聊一些来作为惩罚。同时,小说中宾利小姐一直想要嫁给达西,在知道达西喜欢伊丽莎白后,其一直通过自己的话语让达西厌恶伊丽莎白。例如,在某次散步时,宾利小姐就对达西说出了“你要奉劝岳母不要多嘴,制止伊丽莎白的出言不逊。”这样的话语。虽然从表面上看宾利小姐在真诚地给达西提建议,但不论是谁都不会对宾利小姐进行感激。同时,宾利小姐的这些话看上去是反讽达西先生,但实际上是对伊丽莎白的攻击。
(4)承诺性反讽。承诺指的是说话人对没有发生行为的许诺,而承诺性反讽则是说话人并不具备完成许诺的能力,且谈话双方都知道这一点。例如,在回应妻子的话时,贝内特先生就用了“你可以把我写的信带去”这一承诺性反讽行为。在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下,在有新邻居到来时,应该由男主人进行拜访,作为已婚女士,贝内特太太是不能违背这一习俗的。这也就表明贝内特先生的话语是不可能实现的,属于承诺性的反讽行为。同时,由于贝内特先生并没有儿子,其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在这种情况下,贝内特太太一直想让伊丽莎白嫁给柯林斯,并让贝内特先生劝服自己的女儿。而贝内特先生是通过“伊丽莎白,你若是不与柯林斯结婚,你的母亲就不会见你;但你要是真的嫁给了柯林斯,那么我就不会见你。”这样的话语进行劝服。显而易见,贝内特先生是赞同自己女儿的行为,而其的这一话语正是承诺性的反讽言语行为,是没有任何诚意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傲慢与偏见》中主要有阐述性、表达性、指令性以及承诺性等反讽语言行为,而这些言语行为的使用不仅可以形象地表达出人物特点,还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小说主旨。因此,在阅读《傲慢与偏见》时,必须重视言语行为理论,并从这一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郭慧莹,孙彦彤.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研究[J].才智,2018(10):201.
[2]吴岩.对《傲慢与偏见》反讽言语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J].语文建设,2017(08):18-19.
[3]荣丽楠,王健.以言语行为理论的反讽原则探析《傲慢与偏见》——以班纳特夫妇对话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0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