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开展实施了大半学期这种课堂模式后,感觉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注重科学探究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给物理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解课标;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24
自主开放型课堂有效地把传统课堂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它让“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学生”不再是一句口号。笔者在进行自主开放型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自主开放型课堂模式就是要打破以往教师教学生的传统,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参与中学会相关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身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课堂的引导者,曾经在一所学校听过一节高一数学课,教师讲的是函数的值域问题,一节课很简单的两道题,从学生已经学过并熟练掌握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入手,给了自变量的范围要求学生求出因变量的范围,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包括了这两类函数求值域的所有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独立计算再分组讨论既解决了具体的问题,又自己找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一节课下来整体的感觉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一节课忙活得够呛。反观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师像是“演出者”,学生则是“观众”,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的孩子像是在看热闹。因此,改变课堂模式,转变教学观念真的是迫在眉睫。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每一节课伊始,教师都应该仔细分析学情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然后根据情境合理设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来。例如,在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在课前录好了四段小视频:
实验1:用吸管对着两乒乓球中间吹气,乒乓球靠近;
实验2:两张纸自然下垂,对着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互相远离(其实我让另外两个同学分别将两张纸拉开,但是没录在画面上);
实验3:将小纸船放入水盆,然后用注射器向两船中间冲水,两船远离(这个其实也是让另外两个同学分别将两船拉开,但是没录在画面上);
实验4:如图所示装置,对着上方吸管吹气,液面上升。
在上课的时候首先播放这四段视频,请同学们判断那段实验视频与事实相符,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随后又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验证,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很认真地探究了起来,最后发现实验2和3与事实不符,然后再把当初做实验的事实还原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得出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本节课创设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加深了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的也很到位,整个过程和结果记得特别牢。
三、分解课标,结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
自主开放型课堂模式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让学生清楚自己具体该怎么去学,学习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即取得哪些学习结果,教师在做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的详细的学习目标,以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速度为例:
《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对这节内容的要求,首先速度的概念是重点,这里边包括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及其意义,以及单位的换算,这些都是这节内容的核心关键点,确定了这些点之后,我们就要围绕这些点进行分析,制定恰當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
分解后确立的学习目标:
1. 通过视频“运动会百米跑”让学生分别从裁判和观众的角度上知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速度的方法;能用物理术语说出速度的定义;
3. 根据教师的例题板演示范、练习,能正确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与例题相近的习题,步骤规范,结果正确。
四、问题设置清晰明了,同时注意适当地引导激活学生思维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自主开放型课堂的第一个主要的环节就是激趣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节课我们都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例子引入新课,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接着进行探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分析,这就值得推敲一个问题究竟怎样问,学生才能得到预期的结论。
五、总结
课堂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而引导最主要的是要提前预设好目标,根据所定目标,恰当地给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简单明了却又能恰当地包括我们的课堂目标。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五中学 014000)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解课标;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24
自主开放型课堂有效地把传统课堂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它让“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学生”不再是一句口号。笔者在进行自主开放型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自主开放型课堂模式就是要打破以往教师教学生的传统,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参与中学会相关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身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课堂的引导者,曾经在一所学校听过一节高一数学课,教师讲的是函数的值域问题,一节课很简单的两道题,从学生已经学过并熟练掌握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入手,给了自变量的范围要求学生求出因变量的范围,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包括了这两类函数求值域的所有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独立计算再分组讨论既解决了具体的问题,又自己找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一节课下来整体的感觉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一节课忙活得够呛。反观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师像是“演出者”,学生则是“观众”,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的孩子像是在看热闹。因此,改变课堂模式,转变教学观念真的是迫在眉睫。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每一节课伊始,教师都应该仔细分析学情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然后根据情境合理设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来。例如,在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在课前录好了四段小视频:
实验1:用吸管对着两乒乓球中间吹气,乒乓球靠近;
实验2:两张纸自然下垂,对着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互相远离(其实我让另外两个同学分别将两张纸拉开,但是没录在画面上);
实验3:将小纸船放入水盆,然后用注射器向两船中间冲水,两船远离(这个其实也是让另外两个同学分别将两船拉开,但是没录在画面上);
实验4:如图所示装置,对着上方吸管吹气,液面上升。
在上课的时候首先播放这四段视频,请同学们判断那段实验视频与事实相符,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随后又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验证,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很认真地探究了起来,最后发现实验2和3与事实不符,然后再把当初做实验的事实还原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得出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本节课创设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加深了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的也很到位,整个过程和结果记得特别牢。
三、分解课标,结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
自主开放型课堂模式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让学生清楚自己具体该怎么去学,学习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即取得哪些学习结果,教师在做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的详细的学习目标,以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速度为例:
《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对这节内容的要求,首先速度的概念是重点,这里边包括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及其意义,以及单位的换算,这些都是这节内容的核心关键点,确定了这些点之后,我们就要围绕这些点进行分析,制定恰當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
分解后确立的学习目标:
1. 通过视频“运动会百米跑”让学生分别从裁判和观众的角度上知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速度的方法;能用物理术语说出速度的定义;
3. 根据教师的例题板演示范、练习,能正确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与例题相近的习题,步骤规范,结果正确。
四、问题设置清晰明了,同时注意适当地引导激活学生思维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自主开放型课堂的第一个主要的环节就是激趣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节课我们都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例子引入新课,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接着进行探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分析,这就值得推敲一个问题究竟怎样问,学生才能得到预期的结论。
五、总结
课堂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而引导最主要的是要提前预设好目标,根据所定目标,恰当地给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简单明了却又能恰当地包括我们的课堂目标。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五中学 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