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民族音乐起源于民间传统文化,是人类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创作灵感根源于当地民族生活,根植与当地社会民俗风情。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有两个,首先是娱乐大众的艺术功能,其次是以音乐艺术的力量凝聚人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群众文化;作用
  引言
  群众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指人们在职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它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自然产生。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就会开始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而随着对这种追求的普遍化,群众文化的内容也逐渐分为了多个分支,民族音乐就是群众文化在不断地拓展中被普遍接受并发展的一个文化载体。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产生的背景,民族音乐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两者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相辅相成。
  一、民族音乐与群众文化的渊源
  (一)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产生的背景
  所谓群众文化,是指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人们自远古时期就存在着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一旦满足了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物质需要,人们就会将其他精力用于实现自身对于娱乐的渴望。早在石器时代,还没有系统的语言文字产生的时期,人们就已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用物体刻画来表达自身的想法,这就分别是舞蹈和绘画的前身。随着经验的逐渐积累,人们诞生了智慧,在这之后,文字的产生促进了交流,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在生存上基本没有问题,群众文化的迸发也在这时达到了一个高潮。人们击打树木使之发出声音的娱乐导致了鼓这类乐器的产生,人们在情绪高涨时发出的呼喊转变成了山歌的形式,人们在各种纪念日时总是伴随着歌唱舞蹈,所以说,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总是建立在群众文化的兴起之上。
  (二)民族音乐是群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有所上升。现如今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对象其在内容、形式、液态等方面的群众文化工作内容进行了延伸、拓展、创新。尤其,近些年来,高科技手段的出现、传媒的迅猛发展,使得音乐茶座、KTV、家庭影院、电台广播、电脑、电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掀起了“音乐文化”高潮,使得民族文化成为了群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群众自发组织的民族音乐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群众的喜爱,使得群众选择音乐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就目前来说,民族音乐以其獨特性成为广场文化、节日庆祝、节日纪念日必不可少的活动,还有的群众自发成立了民族音乐文艺团对等等。民族音乐作为群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主要在于其优越的条件,以广场群众文化为例,一般广场是群众聚集做广的地方,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没有门槛,只要群众喜欢民族音乐就可以无条件的参加,对此,有的人称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没有大门的民族音乐剧场”,这样在广场上举行群众个唱比赛、广场舞等能够有效的调动群众的参与性,有助于群众文化的宣传,不仅仅让人们能够感受、体验到快乐,放松心情,而且对提升群众的文明也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民族音乐文化不仅仅是群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群众文化宣传的有利途径。
  二、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作用
  (一)规范群众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的发展,还要以促进群众文化繁荣为目标,对群众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和作用。而中国民族音乐能够形成文化凝聚力,促使民众内心认同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因此借助民族音乐,能够使群众文化建设得到规范,成为凝聚民众的软力量,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满足和谐社会建设发展要求。在中国民族音乐中,歌词、舞蹈等往往带有爱国主义、团结互助、拼搏向上等精神,能够对群众产生积极示范教育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一批带有教育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得到了创作,在促使民族音乐文化百花齐放的同时,使群众精神文明水平得到了提高。因此传播民族音乐,能够加强群众文化宣传教育,使群众文化建设得到规范,保证群众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社会转型发展新时期,为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规范,还应以更加富有娱乐性的方式对民众进行引导,促使民众参与到中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使民族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为达成这一目标,各地还应结合地区特色文化,组织当地民众开展民族音乐比赛,使民族音乐回归群众,加深对民族文化精髓的领会,从而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鉴赏和发展。加强各地文化机构联合,完成民族音乐展的定期举办,可以使民众受民族音乐熏陶,结合地区传统文化特色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在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服务的同时,使各地群众文化得到规范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二)群众文化中的民族音乐审美
  中国民族音乐审美是指对民族音乐进行评判,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对音乐的感受,对民族音乐进行判断,即认可或排斥的过程,它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的重要方式。审美是具有私人性的,不仅是区别于时代、民族、地域,即使是同一个地域的人,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导致的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让人们具有不一样的审美。但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民族音乐是包含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主流的群众文化的观点,通过了人们共通的审美认知,至少是大多数人的审美认知。所以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就可以了解到当地的群众文化,而一旦民族音乐获得了别的地域人们的认可,也可以间接表明两地的文化具有共同点,或者表明两地对彼此的群众文化持以认可态度。
  (三)传承民族精神文明的作用
  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与群众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能够起到传承民族精神文明的作用。民族音乐诞生原本就是为了填补人们缺失的精神文化,在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的情况下,人们也将根据自身喜好对民族音乐进行改编,融入地区民俗风情特色,促使民族音乐发展成为群体共同享有的精神文化。例如在陕北等地流行的“信天游”等民歌,与当地群众传唱出来的小曲小调不尽相同,拥有着其他文化形式难以比拟的普及程度,能够展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凝聚力。而民众的意识由文化决定,在同一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民形成了共同的信仰和观念,拥有独特的群众文化,在民族音乐中进行表达能够增强民众归属感和认同感,促使民族精神文明以音乐形式传承下去。在时代变迁过程中,中国民族音乐开始对西方音乐中的一些新鲜元素进行借鉴,但依然对传统民族音乐形态和特征进行了保留,正是实现民族精神文明继承的表现。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文化发展中需要相辅相成。中国民族音乐根植于群众当中,对群众文娱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丰富。因此发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群众审美需求的满足和民族精神文明的传承,从而使群众文化建设得到规范,有效推动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晖.浅谈群众文化与民族音乐的渊源[J].卷宗,2018,(11):801-802.
  [2]赖颖璇.积极创新,努力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J].民族音乐,2019,(02):92-93.
  [3]黄兰.浅谈民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及与群众文化的关系[J].神州(下旬刊),2019,(01):17.
其他文献
摘要:基层博物馆文物展示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博物馆想要办好文学展览,必须全面阐述文物的历史、艺术和历史价值,合理运用各种表现方法,突出文物的文化色彩;多思考形态和内容,提升展示空间的美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获得观众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功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基层博物馆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基层博物馆文物的艺术形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期刊
摘要:在经济产业升级视阈下,将对环境保护与艺术设计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应依托社会背景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经济产业的合理转型。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经济产业升级的内涵,并分别从加重环境负担、增加能源损耗、引发生态污染、促进艺术融合、转移教学重点、加快改革速度、丰富设计形式等方面,论述了环境保护在经济产业升级影响下的具体表现,以此保障经济产业升级质量。  关键词:经济产业升级;环境保护;艺术设计  前言:
期刊
摘要: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CAD园林制图》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严把规范、一丝不苟”正是进行思政教育良好的切入点,本文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教学单元分类挖掘每个知识模块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想政治课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克服学生的惰性,逐步培养起学生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园林制图;课程思政;CAD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绘制施工图的
期刊
摘要: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趋同是当今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国内的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文化的观点。本文以中国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趋同为背景进行研究,分析了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趋同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对我国声乐教学中中国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及思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唱法;美声唱法;趋同倾向  一、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我国
期刊
摘要:中老年舞蹈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老年舞蹈活动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升级,本文将主要探讨中老年舞蹈活动的特征以及艺术追求,并提出丰富中老年舞蹈活动内涵以及形式的相关策略方法。  关键词:中老年;舞蹈活动;未来发展  前言  中老年舞蹈是一种以中老年作为主要目标群体构成的集体性舞蹈活动,从思想根源上看,中老年舞蹈的蓬勃发展和中老年人群近几年自我保健意识提升有着直接关系,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出台,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必须以《课标》为依据重新编写,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编写思路,以及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結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及新的试行大纲及《课标》研究,对《信息技术》教材的建设作一些论述,并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建设;课程指导纲要;课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期刊
摘要: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带有各种各样的语气,而其中判斷语气则是最为重要的语气类型之一,因为对于一件事我们总是要考虑它是否可能成立,我们还总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从他人那里得到的信息来推测一件事是否可能在未来发生,有些时候我们还要根据一些已知条件和征兆去推测一些未知的事件,可以说判断语气无处不在。  然而,日语相对于汉语和英语有着一些独有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其语气形式较为复杂,且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带来数字技术,并带动设计行业的发展,出现以“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交互体验设计,交互体验设计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势必带动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为其带来发展新契机。  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交互设计;体验方法;设计形式  一、传统民族文化的交互体验设计可行性分析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是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王初明提出的“写长法”是一种“以写促学”的教学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对“写长法”进行评析对今后“写长法”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评析中可知,“写长法”的理念与建构主义的三个基本观点相符合,满足了知识的动态性要求,促进外语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效应和促进教师的有意义教学,但尚存在任务设计理念有失偏颇、评判标准过于注重长度以及在大班教学
期刊
摘要: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大河中,传统音乐饱含了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而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音乐发展依旧奔腾不息,蕴含着优秀的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哲学理念,追求含蓄、自然,流畅等艺术审美情趣以及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以民族器乐为例,分别讲述其表现范畴中蕴含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 民族性;表现范畴  2015年12月20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讲到:“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