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初中历史教学的困惑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笔者对困惑了多少年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困惑中求证解惑的方法,深深地期待历史教学出现花开满园的迷人风景。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十几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受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这样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重任,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至于业绩荣誉更无从谈起,这些是令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为困惑与失落的。
  第二,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传统上的历史教学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使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第三,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即使现在的课堂教学因为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但是,这种多媒体教学好多只是把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教学换了点形式而已。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局面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基于以上三点,笔者以自身教学实践的初步体会,浅谈以下三个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教师个人必须有职业荣誉感
  老师的责任感来自于多个方面:“历史使人明智”,可以;政府的真正重视,而不是三个两个的口号或者每年在教师节的形式,可以;从待遇上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不让老师们在辛苦耕耘之余还要为孩子上学或者其它一些日常琐事所左右,可以。倘若做到了这些,我想,任何教师都会有较高的职业荣誉感。我们从事的教学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当教师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的热情和激情真正用到了教学上。那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也就指日可待了。
  二、双边性的探究性学习的真正实现
  “探究性学习”在现在的教学中被认可程度是非常高的。它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理解、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的确很有成效。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两点考虑。
  1.利用好校外的教育资源。做好探究性学习可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处去阅读历史。历史就是实践,就是你的眼见,这种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探究和研究的过程。
  2.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分成三个方面:①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此种评价要注意探究过程资料的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课题方案或活动计划,记录好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并注意及时整理和保存。②对历史学业的评价。此种评价要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尽可能减少单纯的记忆性试题,应该增加思维能力题,或者尝试采用开放性的试题,使学业评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③对教师的评价。此种评价要关注其主导作用,即关注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适度性、组织探究活动的条理性、指导学生的有效性等,以促使教师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三、“学史致用,重铸人格”是目的
  学习历史知识,是通过所学的历史,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无史之人如同无根之树,漠视自己的根和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就不会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共同的社会意识。当今社会人文素质每况愈下,塑造人格国格的任务刻不容缓。而历史作为社会学科的教科书,不仅以其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历史上众多的光辉典范,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毛泽东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等等无不激励着孩子确立与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完善与守护自己的人生观。当然,人格的重铸要经过长时间的学、思、行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才能使思想和言行融合,内在与外表完善统一,从而达到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的最高境界。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要走出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正确的教学思想,抛弃自己陈旧的教育理念,抱着一个“学史致用,重铸人格”的理想,我们终将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那个时候,历史人也好,地理生物也罢,这些“小课”春天的到来,那么这种困惑也就真正得到解决了。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是向中学生传输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但也是很多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以来,从解除学生心理负担入手,面向全体学生,关心体贴、培养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经过历届教学实践与探索得出一点经验:要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即爱学物理、乐学物理。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重视给学生的“第一
期刊
美国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通过多次听专家或名师讲课(讲座)、出外学习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通过儿歌教学来激发兴趣、创造情境,是引导学生走向数学王国的一条成功之路。  一、儿歌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的准确性强,数学用语又规范,因此在一些孩
期刊
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是训练学生思维、巩固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信息的常用手段。它与新授课不同,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进行习题评讲,是很多老师感觉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一、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争论辨析  试卷测试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绝佳实践,在一些小的课堂测试之后,教师不急于给学生纠正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学生之
期刊
复习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知识迁移形成技能、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参与复习?本人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复习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穿针引线,建立全局观念  新教材改变了旧教材重知识的严谨编排体系,倾向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知识的难度降低、跳跃性增加,分散的知识点不太利于学生掌握。很多学生在学完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富有哲理和启发性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再现已学的知识链接,在知识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导入呢?  一、视频情景导入  教学导入时运用小的FLASH片或者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社会现象视频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情感,引起思考,为后
期刊
化学概念是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架”。因此,化学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九年级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化学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化学概念成了制约化学教学的瓶颈。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如何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期刊
一、调查目的  文化课学习在小学是很重要的。造成“差生”的原因也是很复杂的、多方面的。但经过调查发现,有些来源于家庭的压力和不负责任,有些来源于社会的不良现象,还有一些来源于学校教育的不适当及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  在这里我对“差生”的成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寻找合理对策,目的在于给家长和学校素质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方法与步骤  1.以骆驼城学区西片四所学校583名学生,30名家长和2
期刊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大气中的氮经微生物等作用而进入土壤,为动植物所利用,最终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中,如此循环往复,维持自然界中氮元素的相对稳定。   氮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基本元素,它存在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是构成诸如DNA等核酸的基本元素之一。在植物中,大量的氮素被用于合成可进行光合作用供植物生长的叶绿素分子。   空气中含有大约78%的氮气,占有
期刊
摘要:本作品主要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片段而作,本人主要从“留守”二字着笔,勾勒出家乡父老的岁月沧桑。与其说是留守家园,倒不如说是夕阳晚景图。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世代在土地上耕耘的农家子弟,从此告别了祖先的职业,汇入了外出务工的滚滚洪流中,年富力强的青年夫妇纷纷告别乡土,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奔赴经济建设的远方,为了自己的理想,撇下了父母、孩子,也撇下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
期刊
一、教材内容设置要切合学生实际   1.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部分课文过长,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的课文中,长篇课文不少,翻译的外国作品也很多,而且普遍较长。在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六单元中,《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虽然是中文作品,也达到了全文33个自然段。 而在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翻译的课文竟然达到了47个自然段。这么长的课文,让我们成人来理解
期刊